-
脂肪组织:一个具有高度异质性和可塑性的内分泌和免疫器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脂肪组织不再被认为是一个被动的能量存储仓库,而是能主动分泌许多生物活性物质的复杂内分泌和免疫器官。研究发现,脂肪组织除了经典的白色脂肪(WAT)和棕色脂肪(BAT)外,还有散在分布于WAT中的可诱导的米色脂肪和存在于妊娠和哺乳期乳腺中的粉色脂肪。脂肪组织中除了成熟脂肪细胞、前脂肪细胞和干细胞外,还含有大量的免疫细胞,包括天然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以及脂肪组织相关淋巴细胞集簇(FALC)和淋巴结。脂肪组织不仅能分泌600多种脂肪细胞因子,还能分泌包括脂质、代谢产物、非编码RNA和细胞外小泡(EV)在内的多种物质,在脂肪组织局部或者远距离调节机体能量平衡。另外,脂肪组织还具有部位特异性、高度可塑性和异质性。脂肪组织依赖自身的表型重塑、结构重塑和代谢重塑,在维持机体能量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现在认为脂肪组织是一个具有高度异质性、可塑性、能动态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内分泌和免疫器官。脂肪组织的这些新认识,为未来减肥和改善糖脂代谢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益生菌联合膳食纤维改善抗精神病药所致体重增加的随机临床试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几乎所有的抗精神病药都会导致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血脂升高等代谢紊乱,这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过早死亡的风险。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体重增加和代谢紊乱部分归因于肠道微生物的改变。益生菌是一种活的微生物。膳食纤维是一种不易消化的成分,可被肠道微生物群发酵生成短链脂肪酸,从而介导免疫调节和控制饱腹感。益生菌和膳食纤维能够通过独立或协同作用来调节肠道微生物群,从而调节糖脂代谢、免疫和炎症等生理过程。膳食纤维作为肠道微生物群的主要营养来源,在形成微生物群的组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群通过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的丁酸盐,在抗氧化反应、抗炎和缓解肠道屏障功能障碍方面是有效的。既往研究证明了益生菌和(或)膳食纤维在肥胖或糖尿病人群中减肥和代谢改善的有效性。膳食纤维的添加减少了体重增加,改善了2型糖尿病。然而,很少有研究探讨益生菌和(或)膳食纤维在抗精神病药所致体重增加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棕色脂肪组织移植减肥和改善糖脂代谢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棕色脂肪组织(BAT)是人体非颤栗性产热的主要场所。多项研究证明,移植BAT具有减轻体重、改善糖代谢、逆转1型糖尿病等重要作用,作用机制包括激活内源性BAT、促进产热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加机体能量消耗、通过分泌棕色脂肪细胞因子改善糖脂代谢、减轻脂肪组织炎症。BAT在能量调节和全身代谢中发挥的作用为减肥及改善糖脂代谢异常提供了新的思路,而移植BAT也成为了一种治疗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可能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美国肥胖代谢外科学会和国际肥胖代谢外科联盟2022年联合发布减重代谢手术适应证指南解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肥胖患者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减重代谢手术(MBS)快速成为治疗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的有效途径,虽然MBS现在已经十分普遍,成为普通外科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关于MBS适应证方面仍存在争议。1991年,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关于如何开展外科手术治疗严重肥胖等相关问题发布了一份声明,该声明迄今为止依然是保险公司、医保部门和医院选择手术患者的标准。时到如今,该标准已不再反映最佳实践数据,缺乏与当下手术和患者群体的相关性。时隔31年,2022年10月,基于对肥胖及其合并症认识的深入以及肥胖代谢疾病证据的积累,两个世界领先的减重和代谢手术权威组织——美国肥胖代谢外科学会(ASMBS)和国际肥胖代谢外科联盟(IFSO)联合发布了全新的MBS适应证指南,在一系列建议中,扩大了患者接受减肥手术的条件,具体重大更新有以下几点:(1)对于体质指数(BMI)≥35 kg/m 2的人群,无论是否存在合并症、合并症的严重程度如何,都推荐进行MBS;(2)对于BMI 30~34.9 kg/m 2合并肥胖相关疾病的人群,应考虑MBS;(3)亚洲人群应调整BMI阈值,BMI≥25 kg/m 2提示临床肥胖,BMI≥27.5 kg/m 2的人群应考虑MBS;(4)MBS的长期结果证明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5)适当筛选后的儿童或青少年应考虑MB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瘦素的再认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瘦素是1994年由Jeffrey M Friedman发现的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000的脂肪细胞因子。瘦素与其在下丘脑神经元的受体结合,通过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发挥抑制摄食、增加能量消耗、改善糖脂代谢等作用。研究报道,肥胖症的发生发展与瘦素抵抗密切相关。瘦素抵抗的原因主要包括瘦素通过血脑屏障受限、瘦素受体表达减少以及受体后信号通路受损或者表观遗传调控异常。最新的研究发现,高瘦素血症也能驱动肥胖瘦素抵抗,而部分降低血中瘦素水平具有抗肥胖的作用。瘦素除了作用于中枢神经元抑制食欲外,还能直接调节外周组织包括脂肪组织、肝脏、骨骼肌等的糖脂代谢;瘦素通过激活交感神经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这些研究结果,加深了人们对于瘦素的认识,也为开发基于瘦素的减肥和改善肥胖相关糖脂代谢异常的药物提供新的实验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谢晶日从“运脾化浊”论治代谢综合征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代谢综合征病因病机复杂,谢晶日教授将其概括为“虚”“浊”两方面,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脾失健运而气机郁滞及肝损肾亏为本虚,痰、湿、瘀蕴脏腑,膏脂充溢为标浊,并提出“运脾化浊”治法,虚者运脾,以燥开脾困、肝脾同调为首;实者化浊,以涤痰泄浊、消膏降脂为重。其临证以化瘀补虚、攻补兼施为恒,并注重减肥、畅志与未病先防,治以中药为主、针法为辅,取得较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袖状胃切除术调节GLP-1/DPP-4通路抑制肥胖症小鼠氧化应激诱导脂肪炎症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背景与目的:袖状胃切除术(SG)是治疗肥胖症的有效方法,但其产生疗效的机制仍未完全明确.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二肽基肽酶4(DPP-4)信号通路与肥胖症的慢性氧化应激状态以及脂肪炎症密切相关,但SG术的治疗作用是否影响该通路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探讨SG术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症小鼠脂肪组织GLP-1/DPP-4通路、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30只小鼠用高脂饲养法建立肥胖症模型,另将10只用标准饲料饲养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将30只肥胖症模型小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行SG术(模型+SG组)和假手术(模型+假手术组)或不做任何处理(单纯模型组),术后各组小鼠给予标准饲料继续饲养4周,采集内脏脂肪组织标本,通过HE染色观察脂肪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及qRT-PCR方法分析脂肪组织中GLP-1及其受体GLP-1R、DPP-4、NADPH氧化酶4(Nox-4)、抗氧化酶[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11b)、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68、F4/80)以及促炎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IL-1β、IL-6、TNF-α]的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各肥胖症模型组小鼠脂肪组织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均出现单核细胞浸润反应和炎症反应,但模型+SG组的以上反应弱于单纯模型组与模型+假手术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肥胖症模型组小鼠脂肪组织中GLP-1与GLP-1R的表达降低,而DPP-4的表达增高,CD11b阳性细胞比例及Nox-4表达增加,但模型+SG组以上变化明显弱于单纯模型组与模型+假手术组,而后两组间以上变化无明显差异.q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肥胖症模型组小鼠脂肪组织中GLP-1与GLP-1R的mRNA表达降低,而DPP-4的mRNA表达增高(均P<0.05);CD68、F4/80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Nox-4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而MnSOD、GSH-Px及CAT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MCP-1、IL-1β、IL-6及TNF-a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但模型+SG组以上指标的变化幅度均明显小于单纯模型组与模型+假手术组(均P<0.05),而后两组间以上指标的变化幅度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SG术能够有效调节脂肪组织中GLP-1/DPP-4通路,抑制免疫反应、氧化应激及促炎因子的异常表达,从而改善脂肪组织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中医体质理论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
编辑人员丨2024/7/6
单纯性肥胖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体质类型相关,以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湿热质、血瘀质为主,重视体质调理是中医防治该病的一种临床诊疗思路.穴位埋线作为治疗该病的特色疗法,通过补泻手法、线体种类规格及穴位特异性发挥补虚泻实、调和气血、调理脏腑的作用,进而减轻体质量、调理体质.文章通过系统梳理针灸治疗肥胖的古今文献,对中医体质与肥胖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穴位埋线影响体质及减肥效应的作用因素,根据患者体质差异探讨相应埋线治疗方案,以期为穴位埋线减肥开拓思路,提高减肥降脂的临床疗效,使辨体论治更好地应用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膳食脂肪摄入与多囊卵巢综合征风险的关联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分析膳食脂肪摄入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安徽省某三甲医院就诊的PCOS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时期在该院就诊的非PCOS患者为对照组;共纳入262名研究对象,符合要求的病例组和对照组各纳入131名.采用半定量膳食频率调查问卷对过去一年的膳食摄入情况进行调查,根据食物摄入情况计算各类脂肪酸日均摄入量及脂肪酸供能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膳食脂肪摄入与PCOS患病风险的关联.结果 PCOS患者膳食总脂肪、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二十碳五烯酸日均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了长期居住地、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月经周期是否规律、月经量、减肥经历后,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脂肪供能比与PCOS患病风险呈正相关(OR=1.622,95%CI 1.237~2.127);而单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OR=0.597,95%CI 0.373~0.955)、多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OR=0.585,95%CI 0.372~0.921)均与PCOS患病风险呈负相关(P<0.05).结论 脂肪供能比与PCOS患病风险呈正相关,而单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多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均与PCOS患病风险呈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能量平衡理论论述健运中焦法在体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6/15
肥胖是全球性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以能量平衡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医藏象学说对人体中焦生理功能的认识,分析肥胖产生的原因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法.阐述中医藏象学说、健运中焦法在减肥中的作用机制、重要作用和独特价值.探索中、西医学理论认知的相通之处,为更好地理解和治疗肥胖提供理论依据.中医藏象学说和养生观念认为中焦是人体能量代谢的枢纽.通过均衡膳食可以起到运脾化湿之功;健四肢、强筋肉达到疏肝健脾之效;畅情志、利胆胃维持易瘦体质.由此中焦健运,斡旋升降,则痰湿膏脂代谢有度;五脏六腑运转协调,能量代谢稳定平衡,则体质量可控,肥胖得治.在临床方面,也可以通过疏肝健脾,祛湿化痰,和胃利胆的思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证论治,结合饮食、锻炼、情志等方面的调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