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康清治疗慢性结肠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陈康清老师认为,脾肾虚致泄为慢性结肠炎主要病机.陈老师运用"态靶辨治"理论治疗慢性结肠炎,将慢性结肠炎分为炎症期、炎积癥瘕期、康复期三个阶段,将其发展的某一阶段的病理过程分为"郁火态、湿热态、癌毒态、阴火态"四种状态,辨证分为八种证型:脾胃虚弱,湿浊下迫肠腑型;脾阳虚夹寒,寒湿阻滞肠道型;脾虚中气下陷,气虚失司大肠型;肝郁脾湿,湿热留滞胃肠型;肝郁脾虚,气滞瘀堵大肠型;脾虚痰阻,水湿痰阻肠腑型;肾脾阳虚毒滞,阳虚毒滞大肠型;脾肾阴阳两虚,毒痰湿瘀互结留滞大肠型(寒热错杂)等.炎症期以"湿热态""郁火态"为纲,辨证为脾胃虚弱,湿浊下迫肠腑型,治法为健脾利湿,通降谷道,以脏连丸为靶方;肝郁脾湿,湿热留滞胃肠型,治法为疏肝解郁,健脾利湿,通降谷道,以柴胡疏肝散为靶方;肝郁脾虚,气滞瘀堵大肠型,治法为疏肝化瘀,健脾化湿,通降肠腑,以大柴胡汤、大黄牡丹汤为靶方等.炎积癥瘕期以"癌毒态"为纲,如辨证为脾阳虚夹寒,寒湿阻滞肠道型,治法为温阳健脾,散寒祛浊,以附子理中丸为靶方;脾虚痰阻,水湿痰阻肠腑型,治法为健脾利湿,理气行滞,以二陈汤合参苓白术散为靶方;脾肾阴阳两虚,毒痰湿瘀互结留滞大肠型,治法为平调阴阳,化瘀理气行滞,以乌梅丸或半夏泻心汤合蛰虫丸为靶方等.此阶段脏腑气机虚弱加之有形之邪的复合态,如遇蒹加毒痰癌态,可加"半边莲配伍七叶一枝花""蒲公英配伍山慈菇"药对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痰瘀毒积态,选用"三棱配伍莪术、胆南星""血竭配伍白附子"药对活血化瘀,化痰散郁.康复期以"阴火态"为纲,如辨证为肾脾阳虚毒滞,阳虚毒滞大肠型,治法为温肾健脾,散寒祛毒,利水消肿,以归脾汤、实脾饮为靶方;脾虚中气下陷,气虚失司大肠型,治法为补中益气,升阳祛毒,以补中益气汤、八珍汤为靶方等.此阶段脏腑功能虚弱,病邪渐除,根据临床症状及靶方加相应靶药,如遇蒹加气虚乏力,选用红参、西洋参等;如蒹加气滞食积选用调理气机之枳壳、陈皮、青皮等,消导开胃之薏苡仁、炒白术、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等.陈老师还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病因靶药、症靶药、标靶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三道两路"理论探讨天阴阳针法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4/6/15
"三道两路"理论是壮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三道两路"是人体内极其重要的5条通道,即气道、谷道、水道、龙路和火路,每一条通道都有其相应的枢纽脏腑.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运转有赖于"三道两路"的通畅.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病因正是"三道两路"的阻塞.气道宣降失调,谷道升降调和失常,水道水液输布失司,龙路通利失常,火路传导失守,均可导致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发生.脐环穴是广西壮医黄氏天阴阳针法流派的要穴,是壮医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天阴阳针法主要通过刺激其核心要穴脐环穴使三气同步,"三道两路"通畅.故以"三道两路"为理论指导,应用壮医黄氏天阴阳针法针刺核心要穴——脐环穴,从局部调理整体气机,激发"三道两路"各相应枢纽脏腑的生理功能,使"三道两路"通畅,天、地、人"三气同步",可达到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温病学说在皮肤瘙痒症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损害的皮肤病.中医义称风瘙痒、痒风、血风疮、诸痒、逸风疮等,根据其发病部位还可称为阴痒、后通痒、谷道痒、爪风疮等.一般认为,本病由内、外因所致.内因多与脏腑气血有关,外因常与风、湿、热、虫相关.文章从卫气营血辨证论治及三焦辨证论治两大方面简要分析了温病学说在皮肤瘙痒症的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壮医三道两路理论在“骆芡”病(骨关节炎)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三道两路理论是壮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骆芡”病是壮族地区常见的骨伤科疾病,其发病与当地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等因素有关.三道两路是指谷道、气道、水道三条通道及龙路、火路两条通路,三道两路形成网络样分布于人体躯干四肢及脏腑,各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密切,骨关节为网络中重要节点;运用三道两路理论可更深入地认识人体骨关节的生理功能,认识“骆芡”病的发病机理,同时为“骆芡”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指导,特别是为治疗“骆芡”病提供原则性方向,即“骆芡”病治疗以通为用,其组方用药施技均以此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聚于胃关于肺"理论从调"谷道"通"气道"治疗肺系疾病
编辑人员丨2023/8/6
"聚于胃关于肺"是肺系疾病发生的关键病机.胃与肺、"谷道"与"气道"在生理和病理上关系密切.广西壮族居民因天气及地域原因,其肺系疾病发病有其自身特点.基于"聚于胃关于肺"理论,本文运用壮医药"三道两路"理论,从调"谷道"通"气道"论治肺系疾病,收到较好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壮医外治疗法在谷道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壮医外治疗法是壮族人民经过实践而总结出来的的治疗方法,具有简、便、验、廉的优势.谷道病是指谷道阻塞不畅或调节失度引起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便秘、打嗝、反酸、胃痛、腹胀、腹痛等,目前临床上谷道病十分常见.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壮医外治疗法在谷道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总结壮医外治谷道病的经验,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论晚期肿瘤扶正治疗中的“温化”与 “疏通”
编辑人员丨2023/8/5
认为晚期肿瘤患者呈现正气亏虚的状态,治疗必须扶助正气.阳化气,“化”之本为阳,故扶正治疗中应以“温化”为本.同时扶正治疗中应注重疏通,疏通有其法,要保持水道和谷道的通畅,量出为入,保持出入的动态平衡,才能达到恢复五脏六腑功能的根本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三焦"有名无形论"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从整体观和脏腑综合功能的角度,提出三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其通道有四——气道、血道、水道、谷道.若气血水交混,则升降逆乱,为病多端.临床表现为水肿、鼓胀、痰饮、癃闭、不明原因的肢体肿胀等气血津液代谢失调的病证.治当气血水并治,以治气为主导,视其主次选方用药.常用治法包括调畅气机法、祛瘀通脉法、化气行水法和运脾健胃法.附验案2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从"三道两路"理论浅析壮医经筋疗法调治不寐的机理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三道两路"是壮医学的理论核心,其中谷道主要是指食道、胃肠;水道调节枢纽为肾与膀胱;气道交换枢纽脏腑为肺;龙路、火路分别是指机体的血脉和神经系统."三道两路"通畅,人体则是健康的状态,而"三道两路"调畅失度,是导致疾病的根本.不寐亦是"三道两路"失调而产生,如谷道失和,则卧不安;气道失宣,则目不瞑;水道失利,则神有不安;两路失通,"巧坞"失养.在"三道两路"理论指导下,浅析壮医经筋疗法调畅脾胃、肺、肾经筋灶结,疏通龙路、火路等经脉神经系统,恢复机体的内外平衡,从而达到天、地、人三气同步,调和脏腑气机等,探析壮医经筋疗法对不寐的的防治,以期为不寐的调治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从壮医三气同步理论谈慢性胃炎的病机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5
根据壮医对慢性胃炎的认识,以三气同步理论作为切入点,探讨慢性胃炎的病机与治疗,总结壮医内外治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特色方法.壮医认为,慢性胃炎病变部位主要在谷道,主要病机为三气不调导致气结"咪胴"(胃),谷道受阻,不通则痛;或谷道虚弱,运化功能低下,谷道气血乏源,不能濡养脏腑,不荣则痛,临床上两者兼有则更为多见.治疗慢性胃炎主要以调气、补虚为总法.壮医内治遣方可予调气汤加减为主,结合食疗方补谷健脾汤;外治法可选用针刺脐内环穴以调气为主、调神为本,促使三气复归同步运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