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黄氏壮医针灸流派壮医天阴阳针法理论探讨和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27
壮医天阴阳针法是广西黄氏壮医针灸流派的特色针刺疗法之一,是全国名中医、桂派中医大师、广西黄氏针灸流派创始人黄瑾明多年临床经验和学术研究的总结.本文详细阐述壮医天阴阳针法及其核心采穴-壮医脐环穴,为壮医天阴阳理论和针法治疗各种难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国医大师黄瑾明运用天阴阳针法治疗谷道气虚证验案举隅
编辑人员丨2024/7/13
黄瑾明教授,系第四届国医大师,首批全国名中医,"桂派中医大师",广西黄氏壮医针灸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黄老从医50余载,创立广西黄氏壮医针灸学派,对壮医针灸有独到研究,擅长运用壮医针刺疗法治疗各种疾病.近年来,黄老在壮医脐环穴针刺技术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提出天阴阳针法[1],临证疗效显著.黄老还提出壮医学理论应不断完善,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指导临床应重视辨证论治诊疗模式.现将黄老运用天阴阳针法治疗谷道气虚证的医案分享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基于"三道两路"理论探讨天阴阳针法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4/6/15
"三道两路"理论是壮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三道两路"是人体内极其重要的5条通道,即气道、谷道、水道、龙路和火路,每一条通道都有其相应的枢纽脏腑.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运转有赖于"三道两路"的通畅.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病因正是"三道两路"的阻塞.气道宣降失调,谷道升降调和失常,水道水液输布失司,龙路通利失常,火路传导失守,均可导致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发生.脐环穴是广西壮医黄氏天阴阳针法流派的要穴,是壮医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天阴阳针法主要通过刺激其核心要穴脐环穴使三气同步,"三道两路"通畅.故以"三道两路"为理论指导,应用壮医黄氏天阴阳针法针刺核心要穴——脐环穴,从局部调理整体气机,激发"三道两路"各相应枢纽脏腑的生理功能,使"三道两路"通畅,天、地、人"三气同步",可达到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解毒生新汤联合脐环穴针刺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解毒生新汤联合脐环穴针刺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神经递质、炎性介质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予阿昔洛韦片)和观察组(予阿昔洛韦片+解毒生新汤联合脐环穴针刺),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检测两组血清神经递质、炎性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记录疱疹症状改善时间和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并统计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神经递质[P物质(SP)和神经激肽-1(NK-1)]、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和白介素-2(IL-2)]和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各项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且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更低(均P<0.05).结论:解毒生新汤联合脐环穴针刺可有效调节带状疱疹患者的血清神经递质分泌,减轻机体炎性进程,增强机体免疫应答,促进病损皮肤结痂愈合,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优化治疗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理气止痛肚脐贴敷在急性腹痛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2/3
急性腹痛是常见的紧急、突发性疾病,可能涉及内科、外科、妇科、泌尿外科等多个科室[1].常见的疾病有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等[2].除明确诊断或有手术指征的情况外,临床上常采用解痉止痛药保守治疗,如间苯三酚注射液[3],但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多,耐受性差.急性腹痛属中医学"腹痛"范畴,认为其病机在于气滞、寒凝、瘀阻[4].治疗应以理气散寒、活血化瘀、通腑导泻为主.耳穴贴压通过贴压穴位起到止痛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耳部各穴位反应五脏六腑的经络循环状况,可通过对耳部穴位的刺激达到疏通五脏六腑经络的目的[5],但其起效慢.理气止痛肚脐贴通过贴敷直接作用于肚脐,中药成分渗入皮肤,循经脉进入体内,内病外治,缓解疼痛,具有起效快,效果好的特点[6].本研究主要探讨理气止痛肚脐贴敷配合耳穴贴压在急性腹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论《内经》《难经》元气三焦思想对针灸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启发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从《内经》《难经》经典理论出发,启发于元气、三焦思想,认为维持水谷代谢通道畅通,促进连续不断阳化气阴成形,保持上中下三焦畅达状态,使得气机升降出入和畅,内环境干净清爽,水谷精微化生的气血津液源源不断的产生和充分利用消耗,产生的代谢产物被顺利排出是水谷精微的正常代谢途径,而代谢综合征是基于本质上本虚标实,本于先天体质偏于气虚、阳虚,标实在于后天饮食习惯造成有形和无形痰湿留滞机体的痰湿体质,其心肺、脾胃、肾膀胱处于水谷精微运化动态缺乏动力的病理代谢过程.针灸调治首先鼓舞元气,指明治疗方向,选取腰脐之下任脉督脉穴位,灸神阙、气海、关元、中极、肾俞和命门,再者达到畅通三焦目标,搭起调理基本框架,上取中府、内关、膻中,中选中脘、大横、带脉,下择水分、水道、阴陵泉等,然后调理肝脾,与后天关键、核心中焦关系密切,聚焦于脾,俞募原配穴锁定脏腑,穴取章门、脾俞、太白、期门、肝俞和太冲等,其次是控制食欲,尤其是胃强脾虚的胃热脾阳虚和情绪波动食欲旺盛,择穴三里、上下巨虚、厉兑以及定神针、神门、鱼际等,最后祛除痰湿,灸阴陵泉、水分和丰隆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针刺脐环穴治疗偏头痛的即时效应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针刺脐环穴治疗偏头痛的即时效应.方法 将5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针刺脐环穴组(治疗组)25例,布洛芬组(对照组)25例,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2.0%,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而偏头痛积分改善率(0.45±0.21),起效时间(27.64±6.88) min,疗后VAS评分(3.04±1.62)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独取脐环穴进行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针刺治疗,对偏头痛发作有较好的即时镇痛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针刺脐环穴结合温针涌泉穴对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抑郁及焦虑评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针刺脐环穴结合温针涌泉穴对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抑郁及焦虑评分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脐环穴结合温针涌泉穴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疗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评分,以及治疗后HAMD及HAMA评分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HAMD及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的指数或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HAMD及HAMA改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针刺脐环穴结合温针涌泉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抑郁及焦虑改善效果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温通散神阙穴敷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温通散神阙穴敷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起效机制.方法 将72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组予温通散神阙穴敷贴.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经周期,观察比较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血清相关指标环氧化酶-2(COX-2)、前列腺素PGF2α及PGE2、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雌二醇(E2)、孕酮(P)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COX-2、PGF2α、PGF2α/PGE2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PGE2水平明显升高(P<O.01),对照组PGE2水平明显降低(P<O.01).组间治疗后比较,两组COX-2、PGF2α、PGE2水平差异显著(P<0.01),而PGF2JPGE2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IL-6、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IL-6及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E2水平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E2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P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④试验期间,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常规、二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检出异常.结论 温通散神阙穴敷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可显著改善患者痛经情况,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E2,降低COX-2、IL-6、TNF-α,调节前列腺素(降低PGF2α,升高PGE2)水平等多靶点或通路而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针刺脐内环穴合失眠穴方对PCPA失眠大鼠下丘脑Glu、 GABA递质含量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针刺脐内环穴合失眠穴方对PCPA大鼠治疗后下丘脑中Glu、GABA含量的影响以及Glu/GABA比值的影响,以期应用中医疗法治疗失眠,为今后治疗失眠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方法 对SD雄性大鼠进行造模、筛选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脐内环穴合失眠穴方)组、安定组,共3组,每组10只.另设空白组(10只).针刺组予壮医针刺脐环内穴合失眠穴方针刺治疗,安定(地西泮)组予灌胃治疗,空白组、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仅予相同时间的捉抓刺激.干预6天后,分离下丘脑,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中GABA的含量,用葡萄糖测定法检测各组中Glu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PCPA模型大鼠下丘脑GABA的含量明显减低,Glu的含量明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下丘脑GABA含量明显增加,Glu的含量降低,有显著差异(P<0.01);安定组能升高GABA水平及降低Glu水平,使之接近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安定组相比,针刺组优于安定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安定组Glu/GABA比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刺脐内环穴合失眠方可通过升高PCPA失眠大鼠下丘脑GABA的含量,并降低Glu含量来发挥其抗失眠作用,提示针刺脐内环穴合失眠方是通过提升抑制性神经递质含量来调节兴奋与抑制的动态平衡而起到抗失眠作用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