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抑郁患者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1)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20年7月~2023年6月84例青少年抑郁患者,调查NSSI发生情况,调查并比较NSSI组、非NSSI组性别、年龄、受虐经历等,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NSSI影响因素.结果 84例青少年抑郁患者中35例有NSSI经历,其中割伤25例,撞击伤6例,其他4例;NSSI组、非NSSI组年龄、性别、抑郁程度、虐待经历、社会支持、负性生活事件、网络成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学史、单亲家庭、主要照顾者、独生子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严重抑郁、虐待经历、社会支持低、负性生活事件、网络成瘾是NSSI的影响因素.结论 青少年抑郁患者NSSI经历比例较高,严重抑郁、虐待经历等可能增加NSSI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2年1月至11月采用常规方案护理的60例冠心病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10月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的60例冠心病患者资料,纳入观察组,2组均连续护理3个月.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负性情绪、生活质量水平,并统计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力、病情、医疗状况、一般生活、社会心理状况、工作状况得分、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OP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非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焦虑抑郁是COPD患者最常见的负性情绪,与患者疾病预后、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就COPD患者焦虑抑郁的肺康复治疗、认知行为疗法、音乐疗法、中医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结合临床实际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旨在为COPD患者焦虑抑郁非药物治疗的临床实施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心理应激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心理应激相关因素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对6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精神刺激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分析,并通过实验室检测分析比较不同压力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差异,并进一步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将生活事件量表总分小于等于20分的患者纳入低压力组,总分大于20分的纳入高压力组。正性、负性生活事件出现频率最高的事件分别为突出的个人成就、晋级和提升等,以及工作学习中压力大、生活规律重大变动、对现职工作不满意等。高压力组的患者最近1年的痛风发作频率以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肌酐、血尿酸、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低压力组( P<0.05)。生活事件总刺激量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肌酐和血尿酸呈正相关,其中正性生活事件刺激量与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呈正相关,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和尿酸呈正相关。以血尿酸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最近1年痛风发作频率和压力分组最终进入回归模型,该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 F(2,54)=27.765( P<0.01),调整 R2=0.522。 结论:在生活事件中的家庭生活和工作上受到的刺激较大的高尿酸血症患者,精神心理压力与机体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尿酸水平升高有关,其中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的升高与正性生活事件有关,而血尿酸的升高则是与负性生活事件有一定关系。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其较高的压力水平和频发的痛风与血尿酸升高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社会心理因素对远洋捕捞渔民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生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远洋捕捞渔民功能性胃肠病(FGID)的发病情况及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22年5月至8月休渔期山东荣成石岛港9家远洋渔业捕捞公司入石岛人民医院体检且调查资料完整的1 420名渔民作为调查对象,依据罗马Ⅳ诊断标准,最终确诊412例FGID患者为研究组,将无FGID的1 008名渔民作为对照组。由专门培训的调查人员统计所有渔民FGID的发生率及研究组人群FGID类型的分布情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90(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吸烟原因问卷(RRSQ)和酒精使用问卷(ADS)评价2组渔民心理因素、社会支持及生活事件对FGID发生的影响。结果:1 420名调查对象中,412例符合FGID诊断标准,总发生率为29.01%。研究组人群SCL-90因子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或 P<0.01)。研究组人群负性事件量评分、生活事件总量评分、神经质评分、RRSQ评分和A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客观支持评分和社会支持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 结论:远洋捕捞渔民FGID发生率较高,其主要受心理因素、社会支持及生活事件的影响,与渔民所处的远洋客观环境和职业特殊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感染科老年发热待查患者死亡焦虑情况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感染科老年发热待查(FUO)患者死亡焦虑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吉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00例老年FU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死亡焦虑量表(T-DAS)对患者死亡焦虑水平进行评价,并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焦虑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有39例患者判定为高死亡焦虑水平。高死亡焦虑水平患者中年龄60~70岁、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独居、合并冠心病、FUO病程≥3月、无宗教信仰、家庭中从不或偶尔谈论死亡、近一年内有亲友过世的比例均高于非高死亡焦虑水平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科老年FUO患者高死亡焦虑水平的出现与文化程度、居住方式、冠心病、FUO病程、家庭谈论死亡情况具有相关性( P<0.05)。 结论:老年FUO患者的死亡焦虑水平受文化程度、居住方式、基础疾病、发热病程、家庭中对死亡事件的沟通情况等因素的影响,感染科护理人员应对老年FUO患者的死亡焦虑水平和相关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对于死亡焦虑水平较高患者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以达到缓解负性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延续性护理对神经内科出院患者家庭护理效果及远期预后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延续性护理对神经内科出院患者家庭护理效果及远期预后水平的影响,为神经内科出院患者的护理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15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成延续组和对照组,各75例。在患者出院后分别采用延续性护理和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干预前后的Barthel指数、SDS评分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评分及患者出院1年内的复发和再入院发生率。结果:延续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SDS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护理干预后延续组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延续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延续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神经内科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模式,能够使患者的家庭护理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负性情绪得到显著改善,且患者复发和再入院的风险较低,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期负性事件测量工具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儿童期负性事件是一项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健康挑战,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而且持续影响个体健康。因此,本文分别介绍了十种国际上较为常用的儿童期负性事件的测量工具,它们分别是国际儿童期负性事件量表、儿童期负性事件量表、儿童期不良经历问卷修订版、家庭健康史与健康评估量表、儿童期创伤量表、儿童期护理和虐待经历调查问卷、校订版事件影响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儿童虐待和创伤量表、童年创伤经历评定量表。目前,中国人群的儿童期负性事件研究使用的工具主要基于欧美发达国家人群开发的,但由于不同国家存在社会、文化、经济差异,适用于中国人群的负性事件量表仍需开发,为今后中国人群的儿童期负性事件研究提供适用的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SMART原则的护理干预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基于SMART(specific,measurable,attainable,relevant and time-based)原则的护理干预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过敏反应科收治的12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SMART原则的护理干预,连续干预3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生活事件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患者进行测量,并评估短期疗效。结果:观察组短期疗效总有效率为82.81%(53/64),对照组为65.63%(42/64);观察组的复发间隔时间为(30.29±7.35)d,对照组为(21.63±7.4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中自我管理行为、自我管理认知、自我管理环境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事件量表中的正性事件刺激量评分、特质应对方式问卷中积极应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负性事件刺激量评分、消极应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SMART原则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慢性荨麻疹治疗效果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生理社会应激水平与应对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的特征及与病变脑区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的特征及其与病变脑区的关系。方法:采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中文版(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CERQ-C)对78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WD患者组)以及84例健康成年人(健康对照组)进行问卷测查,并对78例患者进行颅脑3.0 T磁共振(MRI)检查。分析WD患者在遭遇负性生活事件时采用的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的特征,以及与健康人的差异性。结合头颅MRI进一步分析不同脑结构损害与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的关系。结果:(1)WD患者组在自我责难、沉思、灾难化3个分量表上的得分[分别为(11.41±2.46)分、(11.27±3.09)分、(9.53±2.85)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9.57±2.81)分、(9.79±2.63)分、(8.05±2.42)分]( t=4.417,3.409,3.563, P<0.01),在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2个分量表上的得分[分别为(13.26±3.41)分、(13.49±3.14)分]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4.88±2.57)分、(14.42±2.41)分]( t=-3.404,-2.103, P<0.05)。(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额叶损伤是分量表重新积极关注因子分的影响因素( B=-2.142, P=0.035);丘脑损伤( B=2.058, P=0.037)和壳核损伤( B=-2.348, P=0.011)是分量表沉思因子分的影响因素。 结论:WD患者在遭遇负性生活事件时较健康人群更多地使用自我责难、沉思、灾难化这三种非适应性调节方式,不同脑区损伤对WD患者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的选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