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成像技术在心脏移植慢性排异反应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心脏慢性排异反应又称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是心脏移植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远期存活。超声成像具有可重复、简便等优点,目前是监测心脏移植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方法,对于早期诊断上述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技术逐渐应用于心脏移植术后的常规监测,笔者就超声成像技术在心脏慢性排异反应诊断中的进展作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肥厚型心肌病激发/负荷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指在没有其他潜在心脏疾病、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情况下出现心室心肌肥厚,主要由心肌肌小节相关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心肌疾病 [1]。超声心动图或者磁共振检查左心室舒张末期任意部位室壁厚度≥15 mm可确诊,致病基因检测阳性者或者遗传受累家系成员检查发现左心室壁厚度≥13 mm也可确诊 [2]。HCM的临床表现及病程具有多样性,有些患者可长期无症状,而部分患者首发症状为猝死 [3]。HCM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和乏力,部分患者会出现胸痛、心悸和晕厥等症状。据报道,HCM患病率为1∶200~1∶500之间 [4],考虑到人群中大量无症状和(或)心室心肌尚未明显肥厚患者未被筛查发现,HCM的实际患病率应该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运动负荷超声分层应变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联合二维斑点追踪左室分层应变技术在高血压患者亚临床心肌损害及储备功能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进行平板运动负荷试验的健康受检者51例(对照组),高血压患者55例(高血压组);根据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患者的纳入标准:血压≥140/90 mmHg或明确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排除相关心血管疾病。应用斑点追踪软件分析两组静息和运动负荷峰值状态常规参数,包括左室质量指数、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左室射血分数等。根据采集的标准图像分别在静息和负荷峰值状态对两组左室(三腔、两腔、四腔、整体)长轴应变和左室短轴(乳头肌水平)心内膜、中膜、外膜的圆周应变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各应变参数在静息和负荷状态的差异特征即收缩功能储备进行评价。结果:高血压组常规超声参数在负荷峰值期与静息比较仅E/A、e/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余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E/e值在峰值期明显升高[(12.1±0.38)],提示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峰值舒张储备功能受损。两组长轴及圆周分层应变值自心内膜至外膜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静息期长轴和圆周心内膜应变在高血压组均降低,负荷峰值期在两组间差异更明显,整体长轴心内膜应变静息期对照组(24.4±1.5)%、高血压组(20.4±2.3)%、峰值期对照组(30.8±2.8)%、高血压组(22.8±2.9)%(均 P<0.05)。组内不同状态比较,峰值期高血压组部分分层应变与静息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对照组的峰值应变均显著升高,提示高血压患者的左室收缩储备功能较对照组降低。 结论:左室分层应变可有效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心肌功能,在运动负荷峰值状态参数差异更明显,运动负荷超声联合左室分层应变技术可作为检测高血压患者心肌功能损害的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立体定向心脏放射消融术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初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介绍基于立体定向放疗(SBRT)技术的立体定向心脏放射消融术(SCRA),并通过短期有效性和安全性对该新型治疗方法进行综合评估。方法: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被评估并纳入临床试验,受试者均接受了真空垫体位固定和四维CT模拟定位,本研究以计划靶区体积(PTV)为目标,采用容积旋转调强(VMAT)技术设计立体定向放疗计划,使用R 50%、均匀性指数、适形性指数等参数评估治疗计划,并对比受试者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结果:3例室性心动过速(VT)和1例室性期前收缩(PVC)受试者接受了处方剂量25 Gy的单次SCRA,PTV平均值为71.3 cm 3(60.3~89.4 cm 3),平均治疗时长12.0 min (4.5~21.0 min)。短期随访平均持续了18周(14~25周),结果显示受试者未出现并发症,VT负荷和PVC负荷显著下降。 结论:SCRA术短期内有效和安全,但关键放疗技术的效果和使用规范仍需要继续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CI后高危患者的常规功能测试或标准治疗:一项随机临床试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由于目前的临床试验数据极少,学者们尚无法制定出一套针对心肌血运重建后的特定随访监测方案。比如包括常规功能测试在内的后续策略是否能改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高危患者的临床结果尚不确定。为此,有学者进行了一项随机临床试验。研究人员将1 706名接受过PCI的具有高风险解剖或临床特征的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在PCI后1年进行常规功能测试(核负荷试验、运动心电图或负荷超声心动图)的随访策略或仅接受标准治疗。主要结局是2年时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或因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的复合结局发生率;关键的次要结局包括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和重复血运重建。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4.7岁,21.0%有左主干病变,43.5%有分叉病变,69.8%有多支病变,70.1%有弥漫长病变,38.7%有糖尿病,96.4%使用了药物洗脱支架。2年时,功能测试组849例患者中的46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估计,5.5%)和标准治疗组857例患者中的51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估计,6.0%)发生了主要结果事件〔风险比为0.90,95%可信区间(95% CI)为0.61~1.35, P=0.62〕;主要结果的组成部分没有组间差异。2年时,功能测试组12.3%的患者和标准治疗组9.3%的患者接受了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差异为2.99%,95% CI为-0.01~5.99),两组分别有8.1%和5.8%的患者接受了重复血运重建(差异为2.23%,95% CI为-0.22~4.68)。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在接受PCI的高危患者中,与单独的标准治疗相比,常规功能测试的随访策略并没有改善患者2年的临床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有氧运动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及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心肌梗死致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脏能量代谢及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心衰对照组及心衰运动组。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术将心衰对照组及心衰运动组大鼠制成心肌梗死模型,术后4周时心衰运动组大鼠给予为期8周的跑台有氧运动。于运动干预结束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采用递增负荷跑台实验测定大鼠运动能力,采用磁共振波谱法测定大鼠心肌磷酸肌酸(PCr)及三磷酸腺苷(ATP)含量,采用细胞呼吸测量仪评估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结果:心衰对照组PCr含量、PCr/ATP比值、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和Ⅱ的耗氧量、左心室缩短分数(FS)、射血分数(EF)以及递增负荷实验最高跑速、力竭距离和力竭时间等均不及假手术组水平( P<0.05);心衰运动组ATP含量、复合体Ⅰ耗氧量、左心室FS和EF、递增负荷实验最高跑速、力竭距离和力竭时间均显著优于心衰对照组水平( P<0.05),PCr/ATP比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规律有氧运动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脏做功能力,表现为心功能及运动能力增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心肌ATP水平及改善线粒体复合体Ⅰ功能有关;另外PCr/ATP比值可能不适合作为评估运动训练对心脏有益影响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危冠状动脉异常主动脉起源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高危冠状动脉异常主动脉起源(AAOCA)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7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受外科手术的24例高危AAOC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8例,女性6例,手术时年龄[ M(IQR)]13(26)岁(范围:0.3~57.0岁)。超声心动图和心脏CT检查确诊AAOCA,均走行于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且合并狭窄。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状窦15例,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状窦6例,单一冠状动脉畸形3例。3例患者无明显相关症状,其中2例运动负荷试验阳性;21例患者有反复运动后胸闷、胸痛、晕厥等病史,其中3例患者出现运动后晕厥进行了心肺复苏。首次超声心动图提示冠状动脉异常的发现率为37.5%(9/24)。 结果:24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包括异常冠状动脉去顶手术2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其中5例患者同期完成其他心内畸形矫治手术。单纯AAOCA手术患者术中心肺转流时间(111.6±60.6)min(范围:62~213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7.6±25.3)min(范围:35~129 min)。术后院内30 d无死亡,无手术相关合并症。1例术前体外膜肺氧合持续辅助急诊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肢端缺血坏死、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随访2.2(3.3)年(范围:1个月至7.2年),1例既往诊断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症状明显减轻,其他出院患者无任何相关症状。结论:高危AAOCA的超声心动图初诊确诊率仍然较低,但心血管意外风险很高。对于运动相关的胸痛等症状应注意排查AAOCA,尤其是青少年。运动负荷试验可以有助于评估无症状AAOCA的心血管风险。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床旁经胸心脏超声在脓毒性休克患儿容量反应性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脓毒性休克患儿容量反应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入住PICU需机械通气的脓毒性休克患儿共41例,年龄1~5岁。在完全机械通气、充分镇静镇痛、无自主呼吸情况下(潮气量8~10 mL/kg),给予患儿容量负荷试验。容量负荷前后测量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射血分数(EF)等一般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无创心输出量监测仪(NICOM)和TTE测量心脏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每搏量变异度(SVV);此外,TTE测量主动脉流速时间积分变异度(ΔVTI )、下腔静脉变异度(ΔIVC)、下腔静脉膨胀指数(dIVC)。以ΔSVI NICOM≥15%定义为有容量反应性,将患儿分为有容量反应组和无容量反应组。统计分析SVV TTE、ΔVTI、ΔIVC、dIVC、ΔCVP、SVV NICOM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价值。 结果:(1)有容量反应组23例,无容量反应组18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CVP、EF、CI NICOM、CI TTE无统计学差异( P>0.05)。(2)有容量反应组补液后HR、MAP、CI、SVI、CVP均较补液前改善( P<0.001),无容量反应组仅CVP在补液后明显升高,其余指标在补液后无改善( P>0.05)。(3)容量负荷前,有容量反应组的SVV TTE、ΔVTI 、ΔIVC、dIVC均较无容量反应组高( P均<0.001);容量负荷后,有容量反应组的SVV TTE、ΔVTI 、ΔIVC、dIVC均明显减低,无容量反应组只有ΔIVC指标在容量负荷后明显减低,SVV、ΔVTI、dIVC在容量负荷前后无统计学差异。(4)ROC曲线分析提示,SVV TTE和ΔVTI的曲线下面积为0.971,以12.04%为临界值,其灵敏性0.957、特异性0.944;ΔIVC的曲线下面积0.981,以25.98%为临界值,其灵敏性0.870、特异性1.000;dIVC的曲线下面积0.980,以29.86%为临界值,其灵敏性0.870、特异性1.000;ΔCVP的曲线下面积0.778,以2.5 cmH 2O(1 cmH 2O=0.098 kPa)为临界值,其灵敏性0.913、特异性0.556;SVV NICOM的曲线下面积0.874,以12.50%为临界值,其灵敏性0.869、特异性0.778。 结论:TTE监测的动态指标SVV、ΔVTI、ΔIVC、dIVC用于评估儿童容量反应性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其中ΔIVC和dIVC指标的准确性相对而言最高;ΔCVP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有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运动负荷心肌超声造影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微循环异常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应用心肌超声造影(MCE)结合运动负荷试验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异常改变。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临床诊断为非对称性HCM的患者27例作为HCM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9例为对照组,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静息及运动负荷状态下MCE检查,定量分析两组室间隔各节段的心肌血流灌注参数:平台峰值强度(A值)、曲线上升斜率(β值)及A×β值。根据舒张末期心肌厚度,将HCM组室间隔分为肥厚节段和非肥厚节段,与对照组室间隔的MCE参数进行对比,计算两组的心肌血流量储备值,并分析心肌血流量储备值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及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的相关性。结果:无论静息还是负荷状态下,HCM组室间隔肥厚及非肥厚节段的A值、β值及A×β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负荷状态下,HCM组室间隔肥厚节段的A值、β值及A×β值均低于非肥厚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HCM组心肌血流量储备与LVMI及LVRI呈负相关( r=-0.899、-0.676,均 P<0.001)。 结论:静息与运动负荷状态下,HCM患者的肥厚心肌及非肥厚心肌均存在微循环障碍,其心肌血流量储备与LVMI及LVRI均呈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TDI联合2D-STI评价ANOCA患者微循环功能障碍及左心功能损伤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在静息状态下,组织多普勒(TDI)联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绞痛(ANOCA)患者微循环功能障碍(CMD)及左心功能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就诊的78例ANOCA患者,所有受试者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使用TDI检查、2D-STI检查评价左心功能,使用经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SE)测定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CFVR)评价微循环功能。根据CFVR将ANOCA患者分为CMD组(CFVR<2)和对照组(CFVR≥2),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TDI参数包括等容收缩时间(IVCT)、等容舒张时间(IVRT)、射血时间(ET)以及Tei指数,2D-STI参数包括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达峰时间(TTP)、达峰时间离散度(PSD)。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TDI和2D-STI参数对CMD的预测价值,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构建CMD的联合预测模型。结果:共纳入78例患者,年龄(55.5±11.2)岁,女性43例(55%),CMD组38例(49%),对照组40例(51%)。与对照组相比,CMD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比例高,Tei指数高、IVCT长、TTP长、PSD高、ET短、GLS绝对值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VCT延长、Tei指数增高、PSD增高、GLS绝对值降低是CMD的正相关因素。ROC曲线显示,联合以上预测因子对CMD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AUC=0.884,敏感度为82%,特异度为80%。 结论:TDI联合2D-STI在评价ANOCA患者CMD及左心功能损伤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此类患者诊断、预测以及进一步危险分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