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2021年云南省贡山县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为了解贡山县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及流行趋势,2016-2021年,根据《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按照地理方位将贡山县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年在每个片区随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为调查村,调查对象为调查村3岁及以上本地常住人口.收集调查对象的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虫卵并计数,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3~9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记录感染虫种和人数,计算感染率,感染率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共粪检6 175人,土源性线虫感染928例,总感染率为15.03%(928/6 175),其中蛔虫、鞭虫、钩虫和蛲虫的感染率分别为7.92%(489/6 175)、8.87%(548/6 175)、3.27%(202/6 175)和0.19%(12/6 175).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 3~9岁儿童823人,检出蛲虫感染6例.对202例钩虫感染者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进行钩虫虫种鉴别,其中美洲钩虫感染89例,十二指肠钩虫感染72例,两者混合感染1例,分别占44.06%(89/202)、35.64%(72/202)和0.50%(1/202).钩虫、蛔虫和鞭虫轻度感染者分别占 81.19%(164/201)、69.33%(339/489)和 78.29%(429/548).2016-2021 年贡山县各年度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 38.78%(389/1 003)、14.76%(156/1 057)、6.53%(68/1 042)、13.15%(134/1019)、11.89%(121/1 018)和 5.79%(60/1 036),各年度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1.98,P<0.01).调查的5个乡(镇)中,独龙江乡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32.07%(398/1 241),茨开镇最低,为9.09%(112/1 232),不同乡(镇)间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9.24,P<0.01).女性感染率17.81%(637/3 577)高于男性感染率11.20%(291/2 598)(x2=51.49,P<0.01).各年龄组均有感染者,以3~9岁年龄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8.21%,244/865);民族分布以独龙族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30.39%,392/1290);职业分布以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7.78%,170/612);文化程度分布以学龄前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7.48%,169/615).不同年龄、民族、职业和文化程度间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72.16、310.89、195.59、197.59,均P<0.05).监测结果显示,2016-2021年贡山县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应继续加强对独龙族、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土源性线虫病综合防治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滇西北高黎贡山局限蚊属一新种(双翅目:蚊科)
编辑人员丨2023/12/2
记述了局限蚊属(丽蚊亚属)一新种,丹珠局限蚊Topomyia(Suaymyia)danzhuensis sp.nov.该新种的主要特征是:雄蚊喙具基白环;腹节第IX-T侧叶端部的刺形鬃膨大呈刀型,内缘小鬃列位于端部而非基部;抱肢基节端腹叶具长鬃丛和背内侧中部具短鬃群,抱肢端节外枝明显比内枝粗大;幼虫下颚宽短,端缘具多个小齿突;梳齿数量较少和仅分布于呼吸管基部腹侧和肛腮粗壮及其末端钝圆等.模式标本采自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高黎贡山东坡竹林.标本保存于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云南省2016年独龙族农村成年居民艾滋病知识、相关行为及HIV感染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云南省独龙族农村成年居民艾滋病相关行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HIV感染现况,为制定少数民族艾滋病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对云南省独龙族的聚居地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贡山县)独龙江乡6个行政村农村成年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并用系统抽样样本估算为383人,通过一对一入户调查并进行HIV抗体检测,收集相关信息,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调查400人,有效问卷394份.调查对象年龄18~ 65(34.39±9.74)岁,已婚者占80.7%(318/394),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54.0%(213/394),外出打工者占13.2%(52/394).HIV感染率为0.5%(2/400),均为外出打工经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9.8%(275/394),知识来源主要是免费宣传材料50.0%(197/394).婚前性行为发生率为6.4%(60/366)、最近1年多性伴行为发生率为18.0%(66/366)、最近1年临时性行为发生率为5.7%(21/366)、最近1年商业性行为发生率为1.9%(7/366).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8.0%(25/311).结论 独龙族农村成年居民存在少数HIV感染者,感染原因主要是外出打工经性行为感染.独龙族农村居民近年外出打工现象增多,存在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高、高危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较低的问题.应加强艾滋病知识教育、提高安全套使用率等干预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6年云南省贡山县怒族居民食物摄入与慢性病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云南省怒族居民食物摄入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 于2016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云南省怒族集聚地贡山县丙中洛乡抽取10个居(村)民委员会342户家庭368名6岁以上怒族居民(男性172人,女性196人),采用食物频率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得怒族居民膳食结构和贫血、超重或肥胖、糖尿病与血脂异常的患病情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食物摄入与慢性病的关系.结果 2016年云南省怒族居民贫血率、超重/肥胖率、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16.0%、18.5%、18.5%、41.3%和53.8%.婚姻状况和过去12个月内进食过糖类(饼干)与怒族居民贫血有关.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过去12个月内进食过干豆类及制品(大豆)与怒族居民高血压患病有关.婚姻状况、过去12个月内进食过谷类及制品(其他谷类及制品)、畜肉类及制品(鲜或冻禽肉)和糖类(面包、饼干)食品与怒族居民糖尿病患病有关.性别、职业和过去12个月内进食过蔬菜及制品(茄类蔬菜)与怒族居民超重/肥胖患病有关.婚姻状况、过去12个月内进食过畜肉类及制品(鲜或冻禽肉)和鱼类(草鱼)与怒族居民血脂异常患病有关.结论 怒族居民慢性病患病状况不容忽视.怒族居民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婚姻状况、进食糖类.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进食干豆类及制品.糖尿病患病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婚姻状况、进食谷类及制品、畜肉类及制品和糖类.超重/肥胖患病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性别、职业、进食蔬菜及制品.血脂异常患病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婚姻状况、进食畜肉类及制品和鱼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云南省≥15岁怒族居民2016年慢性病患病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2016 年云南省 ≥ 15 岁怒族居民慢性病患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6 年在云南省怒族集聚地贡山县丙中洛乡抽取1 个居(村)民委员会209 户家庭236 名 ≥ 15 岁怒族居民,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个人的健康与行为生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 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016 年云南省 ≥ 15 岁怒族居民超重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脑卒中患病率分别为4.9 %、12.4 %、5.8 %、 7.3 % 和0.5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职业、家庭年收入、现在吸烟、医学体检、父亲患有高血压、母亲患有高血压、兄弟/姐妹患有高血压、兄弟/姐妹患有冠心病等9 个变量与 ≥ 15 岁怒族居民慢性病患病有统计学关联(P < 0.1),排除其他变量的影响后,家庭年收入为15 000~19 999 元(OR = 0.046,P = 0.008)是2016 年 ≥ 15 岁怒族居民慢性病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云南省 ≥ 15 岁怒族居民慢性病患病状况不容忽视,家庭年收入状况是影响云南省 ≥ 15岁怒族居民慢性病患病的主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怒族居民慢性病知晓率、 控制率及其相关行为生活方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怒族居民个人健康状况及慢性病的相关生活方式和行为,了解15岁及以上怒族居民超重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慢性病知晓及控制情况,为开展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利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云南省贡山县抽取10个自然村209户家庭267名15岁及以上居民,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个人的健康与行为生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描述.结果 云南省≥15岁怒族居民,认为自己体重属于超重或肥胖的仅有4.3%,75.0%的居民以饮食控制体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仅有10.9%,87.0%以药物控制血压;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仅有5.2%,75.0%的居民通过增加身体活动和接受药物治疗控制血糖;知道自己患有血脂异常仅有6.4%,66.7%接受药物治疗控制血脂;接受过医学体检的居民仅占总调查人数的28.9%.结论 云南省≥15岁怒族居民超重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慢性病知晓率偏低,且低于我国其他地区,应引起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缅甸边境3县吸血蠓名录及一新种(双翅目:蠓科)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该文报道了2017年中国-缅甸边境云南省的泸水、福贡、贡山县采获的吸血蠓2属16种,包括库蠓属15种,蠛蠓属1种;新发现库蠓属库蠓亚属1新种:泸水库蠓[Culicoides (C.) lushuiensis Liu et Feng,sp.nov.];云南省首次纪录3种,即多孔库蠓、新替库蠓、海南蠛蠓.泸水库蠓与杜比库蠓(C.dubius Arnaud,1956)相近似,但后者雌虫翅臀室近端部的淡斑卵圆形,触须比为3.00;雄虫第9腹板后缘凹陷呈宽“V”形,第9背板后缘微突,抱器基节腹踝矩刺状,阳茎中叶端部短而粗,阳茎拱高约为阳茎中叶总长的1/2与本新种明显不相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沈阳军区CDC(沈阳11003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6年云南省贡山县怒族居民食物与营养素摄入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怒族居民膳食摄入和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云南省怒族集聚地贡山县抽取12个居(村)民委员会310名怒族居民,采用膳食调查和问卷调查方法获得怒族居民膳食结构,采用t检验和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膳食摄入和营养状况.结果 2016年云南省贡山县6~80岁怒族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谷薯类食物、 猪肉、 水产品、 奶类及其制品等食物摄入量均分别高于2010年至2013年云南省居民平均摄入量,而蔬菜、 水果、 蛋类、 豆类及制品、 坚果、 烹调油和食盐均低于2010年至2013年云南省居民平均摄入量(P<0.05);平均每标准人日能量、 蛋白质、 脂肪、 硫胺素、 核黄素、 抗坏血酸、 钾、 钙、 镁、 铁、 锌、 磷等营养素摄入量均分别高于2010年至2013年云南省居民平均摄入量,而碳水化合物、 膳食纤维、 维生素A和钠的摄入量均分别低于2010年至2013年云南省居民平均摄入量(P<0.05).结论 云南省贡山县怒族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应广泛开展营养宣教和干预工作,促进居民形成健康的食物消费行为,提高其营养与健康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2-2017年云南省棘球蚴病流行病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云南省棘球蚴病流行状况,为制定棘球蚴病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2-2017年按照《全国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要求,2012-2015年调查德钦县、洱源县、维西县和香格里拉等4个县.2016-2017年调查宾川县、大关县、大姚县、德钦县、洱源县、福贡县、贡山县、古城区、鹤庆县、会泽县、剑川县、兰坪县、隆阳区、泸水县、牟定县、石林县、腾冲市、维西县、香格里拉、宣威市、漾濞县、玉龙县、云龙县、昭阳区等24个县(市、区).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每个县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4个村.2012、2016和2017年对1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腹部B超检查,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对调查对象予以诊断,疑似病例辅助血清学检查.2013-2015年在调查点抽取1岁以上常住居民,每个县再随机抽取1所完全小学12岁以下的学生,ELISA检测血清抗棘球蚴IgG抗体,对血清学阳性者进行腹部B超检查.同时对调查者进行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每村随机抽取20个养犬户,每户仅采集1份犬粪样,ELISA检测犬粪棘球绦虫抗原.每个调查县随机抽取当地繁育、宰杀的羊(猪)100只或牛500头,采用内脏剖解法检查家畜棘球蚴感染情况.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2-2015年共调查4个县192个村,2016-2017年共调查24个县576个村,合计768个村.2012、2016和2017年B超共调查105555人,检出棘球蚴病病例67例,总患病检出率为0.06%,均为细粒棘球蚴病.2012、2016和2017年的患病检出率分别为0.05% (4/7 512)、0.05% (32/61 110)、0.08% (31/36 933),2013-2015年未发现病例.患病检出率>0.10%的县有鹤庆县(0.19%,7/3779)、石林县(0.17%,8/4799)、昭阳区(0.16%,4/2 520)、大姚县(0.12%,4/3 378)、洱源县(0.11%,11/9 738)、云龙县(0.11%,5/4 465)和剑川县(0.11%,5/4 595).男性和女性的患病检出率分别为0.05% (23/46 179)和0.07% (44/59 376) (P> 0.05).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检出,60~79岁年龄组患病检出率最高,为0.12% (26/21 227),其次为≥80岁年龄组(0.08%,2/2 414),患病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P<0.05).农牧民患病检出率(0.08%,64/82 978)高于其他职业人群(P<0.05).文盲人群患病检出率(0.11%,26/22 724)高于其他文化人群(P<0.05).犬粪棘球绦虫抗原总阳性率为4.87% (965/19 812),阳性率>5.00%以上的有隆阳区(8.41%,28/333)、香格里拉市(8.13%,263/3 234)、泸水县(7.21%,22/305)、洱源县(7.15%,263/3 677)、福贡县(6.54%,20/306)和牟定县(5.18%,16/309),各县之间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2017年犬粪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24% (16/1 293)、13.41%(483/3 601)、5.10% (95/1 862)、3.01% (72/2 389)、1.56% (103/6 588)和4.81% (196/4 079).家畜棘球蚴感染检出率为0.12% (32/27 502),2015-2017年家畜感染检出率分别为1.49% (2/134)、0.21% (8/3 871)和0.10%(22/21 125).人群棘球蚴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为52.39%(9974/19 039),2012-2017年分别为47.72% (607/1 272)、51.77% (789/1 524)、61.00% (549/900)、77.20% (772/1000)、43.50%(5 075/11 668)和81.57% (2 182/2 675).结论 云南省棘球蚴病呈中低度流行,均为细粒棘球蚴病.牧民、年龄60岁以上、文化水平较低者患病检出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滇西北高山微水体与溪流生境底栖动物多样性和环境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高山微水体由于面积微小且通过地表径流形成串联结构常常被认为与高山溪流具有类似的生境,然而由于这两类生境中环境因子与底栖动物多样性存在差异,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能完全不同.滇西北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境内高山微水体和高山溪流分布密集,在区域底栖生物多样性维持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然而目前对这两类高山淡水生态系统的研究较少.为了比较这两类生境环境因子的异同及其对底栖动物多样性的维持作用,2015年6月,作者在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的高山峡谷内,对27个高山微水体和同区域分布的l条高山溪流(海拔高差500 r范围)的底栖动物多样性和水环境因子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 表明:(1)高山微水体和高山溪流底栖动物群落中优势分类单元种群数量均比较庞大,而稀有分类单元数量较多且种群较小;(2)两种生境在环境因子、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方面的差异明显,高山溪流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3)高山微水体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分布与水环境因子无关,而高山溪流底栖动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形成受到与流速关联的水环境因子和海拔的影响.因此,高山微水体与高山溪流不能简单地视为类似的生境类型,它们对区域底栖动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维持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