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X证书制度下护理专业群三递进、四融合、五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1+X证书制度下护理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三递进、四融合、五共育护理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方法:2021年7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构建三共一进(基础共享、专业共生、岗位共选、能力递进)专业群课程体系;实施群专业模块课程与X证书内容对接;深化三教改革,打造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云地贯通的教学资源。整群抽样法选取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21级护理专业群994人为研究对象评价此培养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2021级护理专业学生748人中男150人,年龄19~22(20.00 ± 1.23)岁,女598人,年龄19~21(19.00 ± 2.57)岁。2021级助产专业学生118人均为女生,年龄18~20(18.00 ± 2.11)岁。2021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128人,男66人,年龄19~21(19.00 ± 2.11)岁,女62人,年龄19~21(19.00 ± 2.54)岁。护理专业群完成《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指导》、《老年照护技术》等自编教材5部。730名学生参加X证书考核,729人通过,通过率99.9%。结论:护理专业群三递进、四融合、五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实现"一岗多能、多岗互通"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牙周病学整合课程综合试题库的开发与建设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牙周病学是口腔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其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泛,与多门基础类学科交叉。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实施模块化教学的大环境下,现仍采用以教研室为单位单独命题的考核方式。其存在考核模式与课程设置不匹配;基础学科命题难以结合临床病例进行命题;知识点考核单一,无法考核学生对知识点融会贯通的能力等问题。牙周病学整合课程综合试题库的开发与建设,通过集结各学科教学骨干,以牙周病学为中心,辐射各相关学科,统一命题大纲、命题类型、命题原则,更多以临床病例为基础,穿插各学科相关知识点,并试用于口腔临床专业学生。该题库促进了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临床病例分析中的能力,进一步推进模块化教学的改革,为将来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为教研室教学指导方向提供重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器官系统整合为基础的病理生理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了防止器官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出现教学质量下滑,比较器官系统课程与学科课程体系教授病理生理学总论基础知识的教学效果。器官系统课程教学,课程内容整合符合"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2011和2012级学生成绩与课程体系教学的学生无差别;相反,课程内容衔接存在不足的2013和2014级,器官系统课程体系教学效果与学科课程体系教学效果相比呈现降低趋势或明显降低;补充课程知识衔接不足后,器官系统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好于学科课程体系。总结和反思器官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再次验证基础医学教学同样必须遵循医学教育的内在规律,即"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培养过程管理的军医大学研究生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文章主要分析基于培养管理过程的军医大学研究生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现实意义,以“课程学习、科研实践训练、学位论文”三大核心步骤为牵引,系统介绍“入学教育训练环节突出学习基础、课程学习环节突出强固知识、教学科研实践环节突出应用能力、学术活动及创新竞赛环节突出创新能力、开题环节突出选题质量、中期考核环节突出培养质量、论文撰写环节突出论文质量、论文答辩环节突出出口质量、毕业授位环节突出综合素质”九大关键环节,九项重点突出工作,一体贯通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探索与实践经验,初步形成了“三步九环”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局部解剖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参与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去获取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中各个系统讲授的解剖学知识与局部解剖学的授课内容会出现交叉和重复,因此在局部解剖学理论课的教学中,经师生共同备课,通过学生参与式教学将重复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呈现。本研究阐述了学生参与式教学在北京大学医学部2019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80名学生局部解剖学理论课教学中的设计和实施过程,通过课后学生访谈(10人)和问卷调查(67人)评价教学效果。访谈结果显示,有9名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提升了学习兴趣、促进了师生交流、锻炼了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学习效果。65名(97.0%)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使其对解剖学的认知得到了明显的提升;40名(59.7%)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提升了其对临床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本研究表明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局部解剖学理论课教学中应用效果良好,并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以课程思政的内涵为基础,结合医学教育全球化与课程思政的内在关联,从制度建设、课程类型、教学设计、学习阶段、课堂类型等5大维度探讨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一体化、系统性、贯通式育人大格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混合式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6/15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和桥梁课.目前教学改革大多集中在理论课的研究应用领域,而人体解剖学是一门专业性强,理论描述抽象的课程,学生必须通过实验教学中标本、模型的指认辨识,动手操作,才能将理论知识感性化,理解贯通而不是死记硬背[1].混合式教学是目前国内外大学一线教师参照中国大学慕课(MOOC)、翻转课堂、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等,叠加了传统学习方式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2].这种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解剖学实验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高职院校解剖学实验教学普遍存在大体标本稀缺,学生学习自主性一般,学习兴趣低、动手率低等各种问题.本研究结合高职院校解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对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应用,激发学生对解剖学实验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效果.现总结教学经验,为兄弟院校开展实验教学提供借鉴和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生物学综合实验"的教学创新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生物学综合实验"是湖北师范大学一门线下实验课,项目库内容涵盖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毒理、食品及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项目化实验."微生物硒纳米合成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生物硒纳米的应用"为项目库中一个实验项目.该项目以微生物学(微生物分离、形态观察、发酵条件优化)和分子生物学(DNA提取、PCR扩增、测序分析)为基础,融入材料科学(生物材料提取和形貌分析)和环境化学(吸附动力学分析)相关学科知识,为本科生设计的一项研究型生物学综合实验.该实验内容进行学科交叉,助力知识融会贯通;贴近科研一线,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促进主动学习;强调过程考核,调动学习积极性.以该实验项目为例,结合课堂内外自身教学实际,探索"生物学综合实验"线下一流课程建设道路,以期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并持续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课程思政融入临床医学专业心力衰竭教学的应用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以病理生理学中心力衰竭教学内容为切入点,探讨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入方式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以空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8级和2019级各50名五年制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比较开展课程思政和未开展课程思政年级的学员学习情况,研究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情况和效果.结果 在病理生理学的心力衰竭章节融入课程思政后,试验组的最终考核成绩和心力衰竭知识点的得分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心力衰竭章节教学的满意度方面,试验组在提升知识理解掌握、引导创新思维培养、帮助学习兴趣激发以及坚定献身医学使命认识四个维度上高于对照组(P<0.05);在课程思政融入方式上,学员更加推荐以理论联系临床的小故事和军队卫生光荣事迹为融入点;教员普遍认为融入课程思政后,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配合程度提高,学习态度更加端正,知识掌握更加融会贯通,师生交流沟通也更为通畅.结论 将课程思政理念和方法融入心力衰竭教学后,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课堂配合度及思维创新性等明显提升,提升了学员学习效率和教员教学水平,展现了课程思政在医学课堂中的教学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应用型本科药学专业药物化学课程建设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4/4/13
针对药物化学课程学习难度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参与度不高,学习收获的效能感不足等教学痛点,本文探讨了应用型本科药学专业的药物化学课程建设经验,从理顺教学内容的连贯性、提高教学组织的有效性、贯通课程学习的整体性等方面介绍了课程建设思路和举措,有助于解决教学痛点,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药物化学课程,助力学生专业能力成长、提高学生专业学习效能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