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养状况对中国食管癌疾病谱和精准防控策略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特约述评作者简介王立东,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士、肿瘤病理学硕士,浙江大学肿瘤学博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中组部联系专家,中原学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南省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得河南卫生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近端胃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虽然胃癌的总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是食管胃结合部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和贲门癌等近端胃腺癌的发病率却有明显上升 [1]。研究发现近端胃癌在临床病理特征等诸多方面与远端胃癌存在差异 [2],但是尚缺乏诊断近端胃癌的明确共识,本文梳理了近端胃癌的定义、诊断及多学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腔镜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是位于食管下段和胃贲门交界部的腺癌,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因其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特征,其定义和外科治疗原则均存在诸多争议。目前,国内外已在AEG的分型、分期、手术路径、切除范围和淋巴结清扫等外科相关领域达成一定共识,形成了一系列规范性指南。但由于Siewert Ⅱ型AEG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使其在肿瘤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途径等肿瘤生物学行为方面的复杂性,给治疗决策、手术方式和切除范围选择等带来一定难度。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和胸腔镜等微创外科技术手段不断成熟并广泛应用于胃肠外科和胸外科恶性肿瘤的治疗,有关Siewert Ⅱ型AEG的微创治疗亦应得到进一步规范和推广。因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于2019年组织专家制订了《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腔镜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进步,高质量临床研究相继开展,进一步推动了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更新,Siewert Ⅱ型AEG的腔镜外科治疗策略也在持续优化,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据及国际指南和共识,学组对2019版共识进行更新与修订,经专家组讨论最终形成《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腔镜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用于指导Siewert Ⅱ型AEG微创外科诊疗的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上界定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上界定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73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周内行MRI检查。首先在患者的T 2WI和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图像上了解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及强化方式等情况,然后在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上独立测量肿瘤上界与贲门切迹的距离,并与手术大体标本中实测肿瘤上界与贲门切迹的距离进行对照。 结果:本组73例患者的MRI测量肿瘤上界位置平均为(1.75±1.98)cm,手术大体标本测量平均为(1.72±1.97)cm,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572, P=0.569)。两组测量值的一致性为优(组内相关系数=0.974,95% CI:0.959~0.984, P<0.01)。 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测量的肿瘤上界与手术大体标本测量的结果基本一致,MRI动态增强扫描可用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前肿瘤上界的定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后进行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辅助化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SOX)方案作为局部进展期胃癌D 2根治术后辅助化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经胃镜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证实为胃腺癌;(2)接受D 2根治手术,且术后接受SOX方案辅助化疗。排除标准:(1)术后病理分期为TNM分期Ⅰ期或Ⅳ期;(2)有急性并发症且接受急诊手术;(3)接受过新辅助治疗;(4)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及有严重的、影响患者治疗及生存的合并症。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D 2根治手术的Ⅱ~Ⅲ期胃癌患者94例,分析患者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总体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情况,并应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法检验组间差异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 P<0.2或临床有意义的指标纳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4例接受D 2手术和术后辅助SOX方案化疗的Ⅱ~Ⅲ期胃癌患者,其中男性65例,女性29例,年龄(58.2±12.1)岁。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合并症患者33例,消化道肿瘤家族史11例;肿瘤位于胃窦或幽门部59例,胃体16例,胃底或贲门19例;行全胃切除患者29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患者5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患者60例。73例(77.7%)患者术后完成至少5周期的SOX辅助化疗方案。3~4级不良反应主要为血小板降低(23.4%, 22/94)、恶心呕吐(18.1%, 17/94)和外周神经毒性(6.4%, 6/94)。本组中位随访时间32(3~78)个月,89例(94.7%)完成随访,3年和5年OS分别为89.8%和83.7%,3年和5年PFS分别为81.4%和78.1%。术后化疗<5周期的患者3年OS为72.2%,3年PFS为53.9%,≥5周期患者的3年OS为93.7%,3年PFS为8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29, P=0.006)。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化疗<5周期( P=0.029)与本组患者3年OS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化疗<5周期(HR=9.419,95% CI:2.330~38.007, P=0.002)为接受D 2根治手术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3年OS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样地,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化疗<5周期( P=0.006)、术前癌胚抗原>4.70 μg/L( P=0.035)和进行联合脏器切除( P=0.024)与本组患者3年PFS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化疗<5周期(HR=10.493,95% CI:2.466~44.655, P=0.001)和联合脏器切除(HR=127.518,95% CI:8.885~1 830.136, P<0.001)为接受D 2根治手术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3年PF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作为辅助化疗方案,对于局部进展期胃癌安全有效,完成至少5周期的SOX方案辅助化疗可以改善Ⅱ~Ⅲ期胃癌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T1N3M0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pT1N3M0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9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收治的110例术后病理分期为pT1N3M0期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10例pT1N3M0期胃癌患者中pT1aN3aM0期27例(24.5%),pT1aN3bM0期10例(9.1%),pT1bN3aM0期45例(40.9%),pT1bN3bM0期28例(25.5%);病灶位于贲门-胃底51例(46.4%),胃体-胃窦59例(53.6%);病灶直径≥2 cm者40例(36.4%),<2cm者70例(63.6%);高~中分化腺癌59例(53.6%),低~未分化腺癌51例(46.4%)。全组患者中有104例(94.5%)获得随访,2年总生存率(OS)为63.5%,2年无病生存率(DFS)为57.7%,其中各组2年OS分别为92.0%、50.0%、70.7%、30.8%,2年DFS分别为88.0%、41.7%、65.9%、23.1%,各组2年OS和DF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T分期、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N分期、肿瘤标记物CA19-9、CA72-4表达水平、脉管瘤栓、神经受侵、Ki67阳性比例及Lauren分型均与pT1N3M0期胃癌患者的预后有关(均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病灶直径≥2 cm( P=0.003)、肿瘤组织类型差( P=0.004)、淋巴结分期为N3b期( P=0.000)、同时合并脉管瘤栓( P=0.001)及神经受侵( P=0.002)均是影响pT1N3M0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pT1N3M0期胃癌患者预后较差,淋巴结转移N分期为N3b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HER2阳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术后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术后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6年12月于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施行开腹根治性胃切除手术的543例胃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404例,女139例,年龄26~84岁。根据癌组织HER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将患者分为HER2 0+组( n=427)、HER2 1+组( n=56)、HER2 2+组( n=29)和HER2 3+组( n=31),比较4组在临床病理指标上的差异。进一步将HER2 0+组和HER2 1+组胃癌患者合并为HER2阴性组( n=26),HER2 3+作为HER2阳性组( n=26),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均衡两组与预后相关的基本资料变量,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与HER2阳性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全组胃癌患者中HER2过表达比率5.7%(31/543)。HER2表达水平与性别( χ2=8.30, P=0.040)、肿瘤纵向部位( χ2=22.86, P=0.029)、组织学分化( χ2=13.27, P=0.004)有相关性;中位生存时间与HER2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5.44, P=0.142)。倾向评分匹配后,HER2阳性组胃癌中位生存时间23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型( HR:1.619,95% CI:1.081~2.423, P=0.019)是影响HER2阳性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HER2在男性、贲门胃底部及高、中分化的胃腺癌中表达较高,但HER2表达水平与胃癌中位生存时间无显著相关性,ABO血型可能是影响HER2阳性胃癌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阿帕替尼致手足综合征临床及文献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相关手足综合征(HFS)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PubMed、维普、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截至2019年3月20日),收集阿帕替尼相关HFS文献病例报告,加上开滦总医院收治的2例病例,分析该药致HFS的临床特点。结果:共收集到16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62±16)岁;胃-贲门癌4例,肺癌4例,卵巢癌2例,甲状腺癌2例,其他恶性肿瘤4例;单用阿帕替尼者11例,联用其他抗肿瘤药物者5例;阿帕替尼剂量为850 mg/d者3例,500 mg/d者6例,425 mg/d者1例,250 mg/d者6例(其中2例分别在用药1、2周后增至500 mg/d);HFS分级为1级者2例(12.5%),2级者6例(37.5%),3级者8例(50.0%)。除1例患者应用阿帕替尼至发生HFS的时间不详外,其他15例患者应用阿帕替尼至发生HFS的中位时间为3(1,11)周,其中10例(66.7%)在使用阿帕替尼3周内发病。5例患者除手足皮肤病变外还出现肛周、生殖器、腋窝、腹股沟或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损害。16例患者中13例还发生了其他不良事件,其中发生高血压者10例(62.5%)。8例1~2级HFS患者经对症治疗症状大多好转或可以耐受,其中3例对阿帕替尼治疗无影响,4例经减量或暂停阿帕替尼后再次服用,患者可耐受,仅1例停药;8例3级HFS的患者对症治疗效果差,其中4例因HFS症状严重停用阿帕替尼,3例死亡。结论:阿帕替尼所致HFS多发生在用药后3周内,除可引起手足皮肤病变外还可累及全身多个部位,多伴发高血压;多数患者出现HFS后给予对症处理、合理减量或停药后症状可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食管空肠手工吻合重建在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食管空肠手工吻合重建在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TLT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35例早期及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4例,女11例;年龄为(60±10)岁,年龄范围为35~75岁。所有患者行TLTG+食管空肠手工吻合。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情况。(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4)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电话、门诊、短信、微信等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肿瘤复发转移情况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 结果:(1)术中情况:35例患者均完成TLTG+食管空肠手工吻合。3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05 min(232~406 min),术中出血量为94 mL(50~300 mL),食管空肠手工吻合时间为37 min(20~65 min),术中切除及重建所需耗材费用为13 674元(11 929~15 255元),食管空肠缝合所需耗材费用为491元(223~1 044元)。35例患者中,4例术中输血。(2)术后情况:35例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2 d(1~3 d)、术后胃管留置时间为4 d(2~11 d)、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5 d(4~12 d)、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为8 d(5~15 d),术后住院时间为9 d(7~16 d)。35例患者中,3例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其中1例出现胰尾部炎症感染,通过禁食、给予生长抑素减少胰液分泌、充分引流、抗感染、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后,于术后第16天顺利出院;1例出现术后小肠不全梗阻,经过胃肠减压、灌肠等治疗解除梗阻症状后,于术后第12天出院;1例发生肺部感染,经对症支持治疗后于术后第9天出院。35例患者未发生围术期吻合口漏、出血等吻合口相关并发症。35例患者中,1例患者于术后2个月左右出现食管空肠吻合口狭窄,在内镜下扩张后好转。35例患者远期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9%(1/35)。(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5例患者上切缘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及术后石蜡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阴性。35例患者中,肿瘤位置位于贲门16例(4例累及食管下段),位于胃体19例;术后肿瘤病理学类型为高中分化腺癌21例,低分化腺癌11例,印戒细胞癌3例;早期胃癌14例,进展期胃癌21例;肿瘤侵犯黏膜固有层及肌层7例,黏膜下层7例,肌层1例,浆膜下层1例,浆膜层17例,浆膜外脂肪组织2例。35例患者TNM分期,ⅠA期14例,ⅠB期2例,ⅡB期4例,ⅢA期3例,ⅢB期4例,ⅢC期8例。35例患者中,有脉管侵犯15例,有神经侵犯16例。35例患者肿瘤直径为3.9 cm(0.6~12.0 cm),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4枚(10~40枚),阳性淋巴结数目为2枚(0~11枚)。(4)随访和生存情况:3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个月。35例患者中,1例术后6个月复查时发现肿瘤肝转移,带瘤生存,其余34例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TLTG食管空肠手工吻合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幽门螺杆菌阴性早期胃癌的内镜及组织学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并总结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阴性早期胃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内镜及组织学特点。 方法:检索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2013年1月—2020年1月诊断为早期胃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按照 HP阴性胃癌诊断标准纳入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点。 结果:469处早期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共有10处(2.1%) HP阴性早期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其中包括3处印戒细胞癌,3处胃底腺型胃癌,1处胃小凹上皮型腺癌,1处贲门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并发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1处Lynch综合征并发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处印戒细胞癌内镜下形态均为发白的平坦/凹陷病变,胃下部多见(2/3)。分化型早期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处,多位于胃中上部(6/7),隆起型病变(5/7)多见。 结论:HP阴性早期胃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内镜常表现为孤立性病灶,其中未分化型癌多表现为胃下部的发白平坦/凹陷病变,而分化型多表现为胃中上部的隆起型病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