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步教学方式在贴面牙体预备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分步教学方式应用于口腔医学专业贴面牙体预备操作技能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实验对照方法。2018年8月从全国7省、直辖市招募40名拟学习贴面牙体预备的口腔医师(以下简称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将40名学员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在进行贴面牙体预备操作培训时,试验组采用分步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即贴面牙体预备)划分为4个阶段:切端预备、唇面预备、邻面扩展和精修磨光,每个阶段由教师理论授课、教师操作演示和学员操作练习3个部分组成。对照组采用整体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划分为3个阶段:教师理论授课、教师操作演示和学员操作练习,每个阶段依次完成。教学结束后,由两组学员和两组教师分别评估教学效果,并由第三方专家评估两组学员的牙体预备质量。结果:两组学员对分步教学方式和整体教学方式的评分分别为(4.35±0.67)分和(3.40±0.75)分;教师的评分分别为(4.67±0.58)分和(3.33±0.58)分;专家对两组学员预备体质量的评分分别为(7.93±1.03)分和(6.60±1.29)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分步教学方式可以提高贴面牙体预备操作技能培训的教学效果,师生对该教学方式的喜好度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牙体缺损微创修复的贴面类型和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全瓷材料和粘接技术的发展,使得贴面等牙体预备量少、以粘接固位为主的微创修复体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与全冠等传统修复体相比,微创修复体的适用范围更窄。缺损牙需存留足够量的牙釉质为修复体提供粘接固位,同时为修复体提供良好的强度支撑。因此,牙釉质存留量是决定牙体缺损微创修复适用范围的关键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口腔美学修复中瓷贴面技术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瓷贴面修复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开展,为规范临床行为,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美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制订口腔美学修复中瓷贴面技术专家共识,详细阐述瓷贴面修复治疗中的材料选择、临床适应证、牙体预备要求和瓷贴面粘接流程等内容;对如何获得坚固耐用的瓷贴面修复效果,预防修复后并发症以及如何为患者提供舒适的诊疗体验等提出专家建议;并结合口腔美学专业特色提出以美学设计为导向,强调局部与整体美学结合,联合多学科进行瓷贴面修复的理念,为制作符合口腔美学内涵的成功瓷贴面修复体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维打印牙体预备导板引导下上前牙瓷贴面修复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对1例美学修复病例使用数字化美学设计指导美学蜡型制作,通过美学蜡型与研究模型的数据拟合,设计牙体预备导板并进行三维打印,配合显微牙体预备等技术进行上前牙微创修复,术后及术后1年效果良好,改善了患者的前牙美观,获得满意的修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步一步做好微创修复的贴面牙体预备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现代口腔微创修复理念的发展,牙体预备量少、保存牙釉质多、以粘接固位为主的微创修复体在临床应用得日益广泛。前牙贴面和后牙 贴面是常见的微创修复体类型。精确的牙体预备是微创修复治疗成功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前牙对接型贴面和后牙经典型 贴面修复为例,详细介绍其牙体预备量、车针选择、操作步骤的具体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生物导向型预备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口腔修复中的牙体预备边缘一直是口腔医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不当的预备边缘可能导致龋病和牙周炎等疾病,最终导致修复失败.生物导向型预备技术的应用已证明可恢复良好的牙周软硬组织形态,有望替代传统牙体预备方法.从生物导向型预备技术在贴面、全冠、种植中的应用综合论述生物导向型预备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Er-YAG激光对不同瓷贴面拆除效率的体外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比较Er:YAG激光拆除不同厚度和透明度的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贴面的时间,观察其对贴面和牙面表面形貌的影响.方法:对12颗离体上颌第一前磨牙的颊面进行贴面预备,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系统完成12个全瓷(IPS e.max CAD二硅酸锂玻璃陶瓷材料)贴面制作,颜色均为A2色.依据材料和厚度不同将12个贴面分成4组,即 e.max HT 0.5 mm 组、e.max HT 1.0 mm 组、e.max LT 0.5 mm 组和 e.max LT 1.0 mm 组.采用树脂水门汀将贴面与对应的预备体粘接,室温下利用生理盐水进行样本储存.7天后通过Er:YAG激光拆除各组贴面,记录所需时间.将拆除后的离体牙、e.max HT 0.5 mm贴面组和e.max LT 0.5 mm贴面组进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检测拆除后的表面形貌改变.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 mm厚的全瓷贴面较0.5 mm厚的拆除时间长,e.max LT 0.5 mm组拆除时间长于e.max HT 0.5 mm组,e.max LT 1.0 mm组拆除时间长于e.max HT 1.0 mm组,均有统计学差异.经Er:YAG激光拆除的全瓷贴面SEM未发现明显裂缝裂纹、"凹坑状"破坏等;牙面SEM见粘接剂覆盖,未发现裂纹、牙釉质熔融现象.结论:Er:YAG激光可成功拆除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贴面;材料类型、厚度影响其拆除时间,e.max LT贴面透光率较低则拆除时间较长,并且贴面越厚所需的拆除时间越长.Er:YAG激光能量不会导致陶瓷和牙体组织的表面形貌受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牙合)贴面的预备设计和纤维桩对穿髓型楔状缺损抗折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目的 探讨不同(牙合)贴面的预备设计和纤维桩对穿髓型楔状缺损的上颌前磨牙断裂载荷和断裂模式的影响.方法 将60 颗上颌第一前磨牙随机分为纤维桩组和树脂组,每组30 颗.纤维桩组用玻璃纤维桩和树脂核修复,树脂组仅用树脂核填充.分别用(牙合)贴面(G2)、颊(牙合)贴面(G3)和颊邻(牙合)贴面(G4)修复离体牙,将复合树脂充填(G1)和全冠修复(G5)的牙齿分别设为阴性和阳性对照,每组 6 颗.牙齿经过5 000 次冷热循环和 20 000 次垂直压缩载荷老化.再对所有牙齿以 0.5 mm/min 的速度进行静态加载,直至断裂.记录下来每颗牙齿的断裂载荷和断裂模式.结果 纤维桩组和树脂组的组内断裂载荷均为G5>G3>G2>G4>G1,且G2、G3、G4、G5 的断裂载荷显著高于G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树脂组比较,纤维桩组组间断裂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3 断裂形式多为修复体脱粘接,有利于再次修复.结论 颊(牙合)贴面修复穿髓型楔状缺损牙齿的效果最理想,纤维桩不能显著增强穿髓型楔状缺损牙齿的断裂载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Er:Yag激光拆除3种材质贴面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本实验采用Er:Yag激光对不同厚度、不同材质(牙合)贴面进行体外照射去粘接,通过分析比较Er:Yag激光对于(牙合)贴面、牙体组织微观结构的影响,为激光无创拆除(牙合)贴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新鲜拔除正畸下颌前磨牙,标准化牙体预备后制作3种不同厚度(1.0、1.5、2.0 mm)和不同材质(Vita琥珀瓷、Vita Mark Ⅱ、润瓷)(牙合)贴面进行粘接,1周后使用Er:Yag激光(2.5、3.5 W)照射(牙合)贴面并记录时间.扫描电镜(SEM)观察去除后的微观形态.结果 润瓷(牙合)贴面经2.5或3.5 W Er:Yag激光长时间(>20 min)照射后仍无法取下;2.5 W Er:Yag激光去除粘接时间:1.0 mm Vita琥珀瓷组(96.0 s±16.0 s)大于1.0 mm Vita Mark Ⅱ组(84.5 s±19.5 s)(P<0.05);1.5 mm Vita琥珀瓷组(246.5 s±13.5 s)大于 1.5 mm Vita Mark Ⅱ组(170.0 s±14.0 s)(P<0.05);3.5 W Er:Yag激光去除粘接时间:2.0 mm Vita琥珀瓷组(381.0 s±24.0 s)大于2.0 mm Vita Mark Ⅱ组(341.5 s±26.5 s).结论 同种材质、相同厚度情况下:激光功率越大,拆除时间越短,当功率较小时,可能导致(牙合)贴面无法拆除.相同厚度、相同功率情况下:激光穿透瓷块到达粘接层可能对瓷块结构产生影响.同种材料、相同功率情况下:瓷块厚度越厚,拆除所需时间越长,所需功率越高.激光无法直接拆除树脂类(牙合)贴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超薄瓷贴面引导定位粘接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9/23
超薄瓷贴面是一种微创的美学修复技术,与传统瓷贴面相比更加精细,由于牙体预备时边缘线不明显,因此超薄瓷贴面在粘接过程中的准确定位更具有挑战性.本文将回顾有关超薄瓷贴面粘接、定位相关文献和研究,从超薄瓷贴面的特点、粘接难点和辅助定位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