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shant心房分流器用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短期结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评估单中心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植入D-shant心房分流器的短期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入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的12例接受经皮植入D-shant的HFrEF患者.使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腔大小和心室功能,同时收集右心导管测量的数据和患者临床指标,并将术后12个月的随访数据与D-shant植入前所搜集的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的主要终点为随访期间发生的重大心脏、神经或肾不良事件.次要终点为功能状态的提升,包括心功能、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结果 对12例患者都成功使用D-shant实施了经皮心房分流术.术后即刻透视和超声心动图证实所有患者的D-shant定位准确、血流通畅.术后血流动力学评估显示,平均肺毛细血管楔压显著下降[(29.8±3.4)mmHg比(17.8±0.8)mmHg,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个月随访时,累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因1例患者接受心脏移植),左心房内径从(65.8±6.5)mm显著缩小至(48.0±4.5)mm(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临床心功能指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运动能力均有显著改善.结论 这项单中心研究发现,使用D-shant心房分流器对HFrEF患者实施经皮心房分流术是安全有效的.短期随访表明,分流管持续通畅,并且干预措施与改善功能状态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骑跨锁骨技术超声引导下腋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骑跨锁骨技术超声引导下腋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 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 200例需要中心静脉置管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 100例.对照组采用骑跨锁骨技术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研究组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对比两组的穿刺情况、超声影像学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 94.00%,高于对照组的 77.00%,二次成功率为 6.00%,低于对照组的 2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静脉深度、静脉最大内径均长于对照组,超声定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5.00%,低于对照组的 1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总满意度为 94.00%,高于对照组的 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骑跨锁骨技术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相比,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且临床满意度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荧光引导下手术在重建外科中的应用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荧光引导下手术(Fluorescence-guided surgery,FGS)是应用荧光造影剂可视化目标组织,并提供实时动态的图像,其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和应用方式等优于核磁共振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超声,主要在肿瘤切除术中应用.重建外科手术常涉及血管、淋巴和神经的定位及辨别.本文将从上述三个方面概述FGS在皮瓣外科、淋巴重建和神经重建等手术中的应用现状,以及相关荧光造影剂及成像系统的开发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声造影在胆道外科的应用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在胆道外科(包括肝移植中胆管吻合)领域中,超声造影在术前疾病诊断、术中定位及术后评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综述超声造影在胆道外科中的最新应用和技术进展,以期为胆道外科诊疗提供更多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3D-Slicer软件联合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总结3D-Slicer软件联合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3D-Slicer软件联合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内镜治疗的32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资料.结果 术后24h复查头颅CT,平均血肿清除率89.3%,平均手术时间5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1ml,术后再出血2例,颅内感染1例,肺部感染4例,深静脉血栓3例,均经治疗后恢复,术后3个月GOS评分良好率90.6%.结论 利用3D-Slicer软件联合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定位准,血肿清除率高,并发症低,预后良好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内镜经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内镜经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神经外科及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并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6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无脑疝形成,超声定位血肿并确定进入血肿腔路径,内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行血肿清除,并应用超声探测有无血肿残留。术后CT观察血肿清除率,术后半年随访并应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66例患者中63例残余血肿量<10%,3例残余血肿量为10%~20%。术后并发肺炎11例,其中9例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再出血2例,出血量均较小,无需再手术;继发颅内感染1例;继发脑积水1例;无1例并发脑挫伤。术后半年Barthel指数分级法评分:Ⅰ级3例,Ⅱ级25例,Ⅲ级34例,Ⅳ级3例,死亡1例。结论: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内镜经侧裂入路有助于提高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CT血管造影辅助下以旋股外侧动脉斜支血管为蒂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辅助下,以旋股外侧动脉(LCFA)斜支血管为蒂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51例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20例;年龄26~63岁[(42.0±8.9)岁]。缺损部位:前臂15例,手部13例,小腿15例,足踝部8例。缺损面积为9 cm×6 cm~18 cm×1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10 cm×6 cm~20 cm ×12 cm。33例术前行CTA+多普勒超声定位穿支血管(CTA组),18例术前仅应用多普勒超声定位(多普勒组)。所有患者Ⅰ期行清创、负压封闭引流(VSD),Ⅱ期均行以LCFA斜支血管为蒂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记录CTA组术前穿支血管蒂管径及长度、两组术中穿支血管蒂管径及长度、皮瓣切取时间;术后1周观察两组皮瓣成活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张浩等制定的疗效满意度评分标准评价两组皮瓣修复的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9.1±1.5)个月]。CTA组术前LCFA斜支血管蒂管径与术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血管蒂长(12.3±2.1)cm,大于术中的(10.9±2.2)cm( P<0.05)。两组术中LCFA斜支血管蒂管径、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CTA组皮瓣切取时间为(38.5±6.2)min,显著短于多普勒组的(51.4±8.4)min( P<0.05)。术后1周两组皮瓣均成活,CTA组2例术后出现动脉危象,手术探查后1例成活,1例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多普勒组1例出现动脉危象并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 P>0.05)。末次随访时,CTA组疗效满意度评分为(8.5±1.5)分,高于多普勒组的(7.4±2.0)分( P<0.05)。 结论:以LCFA斜支血管为蒂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与多普勒超声检查相比,术前CTA检查可准确获取穿支血管解剖学信息,节省皮瓣切取时间,皮瓣修复的疗效更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骨窗技术在显微根尖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骨窗技术是指在病变表面完整的骨板上进行切割以形成骨窗和游离骨块,从而获得手术入路,并在手术最后阶段将脱位的骨块重新放置到原位的手术方法。在显微根尖手术中应用此技术有改善手术视野和可操作性、减少术后骨缺损、促进病变区域骨愈合、维持颌骨轮廓完整性等优势。在手术过程中,准确定位和制备骨窗是进行后续操作的重要前提,但在术区位置靠后或病变表面骨皮质厚而完整等情况下完成此步骤较困难,同时游离骨块复位后能否稳定在原位也与手术预后密切相关,数字化导航技术和骨腔填塞材料的辅助应用可能有助于改进骨窗技术,为疑难病例患牙的保留提供更多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应用游离双侧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串联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15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双侧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串联移植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我科收治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19~48岁,平均37.5岁。所有患者的皮肤缺损位置都在手背及手掌,累及近指间关节,创面合并内固定物外露、肌腱外露和骨外露。皮肤缺损面积27 cm×16 cm~34 cm×19 cm。选择游离双侧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串联修复。术前应用DSA造影或者超声定位确定双侧皮瓣穿支血管位置,以确定的位置为点,按照创面形态以及面积大小,在双侧股前外侧区域分别设计皮瓣,一侧皮瓣和另一侧穿支皮瓣分别命名为近侧串联皮瓣和远侧串联皮瓣。两处皮瓣总面积为30 cm×18 cm~37 cm×22 cm。术后定期随访修复部位的功能恢复及皮瓣存活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血管危象,皮瓣存活良好。术后随访8~30个月,平均21.5个月,皮瓣弹性好、质地佳,7例皮瓣比较臃肿,整形后有效改善。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13例(80~100分),良2例(60~79分),15例平均分值为96.8分。结论:游离双侧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串联移植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临床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管腔内超声在髂静脉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血管腔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具有观察优势独特和测量准确的特性,在髂静脉疾病诊疗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在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中,IVUS能够横断面地观察髂静脉受压形态并判断压迫来源,精准定位最严重受压部位,精确测量受压程度,测量病变长度、近远端髂静脉直径以及评估腔内治疗疗效;在髂股静脉急性血栓形成中,IVUS能够明确是否同时合并髂静脉受压,评估血栓清除的效果以及残留血栓情况;在静脉血栓后综合征中,IVUS有助于评估静脉管腔和管壁,评判是否同时存在髂静脉受压以及观察支架形态预测通畅情况。本文梳理相关研究并总结自身髂静脉疾病中IVUS的使用经验,供临床实践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