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卒中模型小鼠神经纤维束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采用11.7 Tesla(11.7 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评价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发生相关脑区间的神经纤维连接情况。方法:成年雄性SPF级C57BL/6小鼠,采用线栓法建立MCAO模型,并分别在造模前3 d和造模后1 d进行磁共振扫描。勾画梗死区域并计算梗死体积,对特定脑区进行神经纤维追踪,并分析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轴向扩散系数(axial diffusivity,AD)、径向扩散系数(radial diffusivity,RD)等数据。采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造模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结果:(1)与造模前相比,MCAO造模后,小鼠梗死体积达到[(35.11±17.57)mm 3],梗死区域的FA值减少( t=4.73, P<0.01)。(2)对前囟(anterior posterior,AP):+1.2 mm切面进行纤维追踪,发现与造模前相比,造模后从侧脑室背侧角投射到皮层的纤维束数量由(92 584.20±14 751.00)个减少为(59 815.60±6 752.46)个( t=4.87, P<0.01),投射到梗死区域的纤维束数量由(107 671.40±10 497.57)个减少为(61 658.60±10 178.21)个( t=6.43, P<0.01)。FA、AD、MD、RD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t=3.38~6.43,均 P<0.05)。(3)对AP:-3.8 mm切面进行纤维追踪,发现从侧脑室背侧角投射到皮层的纤维束数量造模后由(96 944.00±18 331.09)个减少为(58 767.80±16 445.25)个( t=2.99, P<0.05),FA、AD、MD、RD值均降低( t=7.30,5.05,6.74,4.13,均 P<0.05)。 结论:11.7 T超高场强磁共振成像技术精准检测到小鼠缺血再灌注1 d后从侧脑室背侧角投射到皮层和梗死区的神经纤维束数量和扩散张量参数均显著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750 kV超高压变电站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750 kV超高压变电站主要职业病危害现状。方法:于2019年7月,通过对变电站1、变电站2、变电站3、变电站4、变电站5、变电站6和变电站7等750 kV超高压变电站六氟化硫、工频电场和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和检测,分析作业人员在巡检过程中接触的六氟化硫水平、工频电场及噪声强度。结果:7座750 kV超高压变电站的358个六氟化硫检测点结果合格率为100.0%;工频电场8 h时间加权平均值结果合格率为100.0%,847个工频电场检测点中,工频电场检测超标率为64.3%,不同变电站和巡检区域工频电场检测超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87.52、50.86, P<0.01);其中断路器巡检区域工频电场超标率最高(94.4%,34/36)。7座变电站噪声强度检测结果为41.1~79.7 dB(A),合格率为100.0%。 结论:750 kV超高压变电站运维工接触的六氟化硫、工频电场和噪声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主变压器、电容器、电抗器、母线、开关等巡检区域存在较高的工频电场辐射,应在运行过程中加强设备选型、选用机器人巡检、调整巡检时间,以降低变电站运维工工频电场接触强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7.0 T MR不同匀场模式在二维及三维T 2加权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7.0 T MR不同匀场模式在二维及三维T 2W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前瞻性入组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7.0 T MR检查的健康志愿者23名,其中12名接受二维T 2WI扫描、14名接受三维T 2WI扫描。二维T 2WI的匀场模式包括患者特定(PS)模式、直接信号控制(DSC)模式、标准圆极化(CP)模式和区域选择(VS)模式,三维匀场模式包括通用脉冲(UP)模式及CP模式。采用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和信噪比(SNR)对幕上及幕下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多组间定量指标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或Friedman检验;2组间定量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 结果:二维T 2WI中PS模式、DSC模式、VS模式、CP模式的幕下图像质量评分、SNR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6.74, P<0.001; F=28.24, P<0.001),其中PS模式、DSC模式、VS模式幕下图像质量评分、SNR优于CP模式( P<0.05)。T 2WI中PS模式、DSC模式、CP模式幕上图像质量评分、SNR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维T 2WI中UP模式幕上及幕下图像质量评分均优于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74, P=0.006; Z=-3.24, P=0.001)。三维T 2WI中UP模式幕下图像SNR优于CP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3.49, P=0.004);UP模式与CP模式幕上图像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7.0 T MR不同匀场模式的T 2WI可为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有助于对幕下病灶进行精准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7.0 T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代谢改变常早于形态学改变,磁共振波谱(MRS)成像是目前唯一能够无创检测活体组织器官代谢物种类及其含量的影像学手段。相较于3.0 T,7.0 T MRS成像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明显提高,能够更加精准评估微量代谢物、降低克拉默-拉奥下限以及分离因化学结构相似而具有重叠共振的物质。该文就7.0 T 1H-MRS在脑肿瘤、脱髓鞘、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治疗决策及疗效评估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尺度低秩加稀疏模型在加速超高场脑部4D Flow成像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多尺度低秩加稀疏模型在加速超高场脑部4D Flow成像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招募的健康志愿者10名,男5名、女5名,年龄23~35(29±4)岁。基于多尺度低秩(MLR)模型提出针对4D Flow数据特点的多尺度低秩加稀疏(MLRS)模型加速采集和重建算法。首先采用7.0 T MR对健康志愿者进行全采样脑部4D Flow扫描,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不同加速倍数(R分别为4、8、12、16)的高斯分布欠采样。计算不同加速倍数下压缩感知(CS)模型、低秩加稀疏(L+S)模型、MLR模型和MLRS模型重建结果与全采样参考图像在血管掩模内的均方误差(RMSE)和峰值信噪比(PSNR),模型间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或Wilcoxon带符号秩检验。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不同加速倍数下4种模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全采样参考值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的比较采用Wilcoxon带符号秩检验。 结果:相同加速倍数下RMSE从小到大依次为MLRS、MLR、L+S、CS模型,且MLRS模型的RMSE显著低于MLR、L+S、CS模型( P<0.05);PSNR由大到小依次为MLRS、MLR、L+S、CS模型,且MLRS模型的图像PSNR显著高于MLR、L+S、CS模型( P<0.05)。不同加速倍数下MLRS模型测得的脑血管流速与全采样参考值相关系数显著高于MLR、L+S、CS模型与全采样参考值相关系数( P<0.05)。 结论:该文提出的MLRS模型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能够加速超高场脑部4D Flow MR成像;并且相同加速倍数下与传统加速模型相比,MLRS模型具有更高的重建准确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7.0 T MRI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7.0 T MRI显著提高了图像信噪比和空间分辨率,满足了超高分辨率成像和功能代谢成像的需求,为神经、血管、肿瘤及骨关节成像带来突破性进展,在探索疾病发病机制、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0孕周胎儿标本脑发育结构9.4 T 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10孕周胎儿标本脑发育结构的9.4 T超高场强MR影像及其与组织病理学图像的对应关系。方法:纳入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断层影像解剖学研究中心的6具10孕周发育正常的自发性流产胎儿标本为研究对象。使用9.4 T MR仪行颅脑T 2加权像(T 2WI)扫描并三维重建,观察脑组织结构及形态;脑组织切片染色获取组织病理学图像,对比MRI与组织病理学两种检查方法对脑层状结构、侧脑室、小脑等的显示情况。 结果:10孕周胎儿脑层状结构在9.4 T MRI上显示为4层,组织病理学图像则显示为6层,其中侧脑室层、皮质层、边缘层在MRI与组织病理学图像可清晰显示;MRI所显示的混合的室周层、室下层、中间层、皮质下层于组织病理学图像上显示为室周层,混合的室下层、中间层,皮质下层。侧脑室内脉络丛MRI显示为3层,边缘呈低信号,中间呈稍低信号,中心呈更低信号;组织病理学图像亦表现为3层,边缘为上皮细胞,中间为结缔纤维基质,中心为血管组织:MRI形态学特点与病理图像对应。小脑表面光滑,MRI呈低信号,无法具体显示各层;组织病理学图像各层结构显示清晰,由内至外为中间层、分子层、颗粒前体细胞层。脑组织结构经MRI三维重建可直观显示其形态、位置及毗邻关系。10孕周胎儿脑体积较小,脉络丛位于侧脑室内,侧脑室外为层状结构及大脑半球,小脑匐于中脑后方,局部与中脑相连。脉络丛占侧脑室体积的40.4%±1.3%,侧脑室占大脑半球体积的46.1%±4.7%。结论:10孕周胎脑尚处于发育的早期阶段,其9.4 T MRI显示与组织病理学图像显示有很好的一致性,而三维重建可以更好地显示10孕周胎脑结构的特点,为临床医师早期识别胎儿发育相关性疾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临床5.0 T超高场MRI评估脑动脉及其分支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5.0 T超高场MR评估脑动脉及其分支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21年9月1日至11月30日招募的健康成年人40名,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其分为3.0 T MR组和5.0 T MR组,每组20名。对所有受检者进行时间飞跃MR血管成像(TOF-MRA),采用主观Likert5量表评分和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采用3分量表法对脑动脉显示质量[大脑中动脉(MCA)及其3段、大脑前动脉(ACA)及其3段、大脑后动脉(PCA)及其3段、豆纹动脉(LA)、脑桥动脉(PA)]进行评估。2组间定量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40名受检者中男29名、女11名,年龄20~69(50±12)岁。5.0 T MR组图像的SNR值(187±9)和CNR值(156±7)高于3.0 T MR组(分别为91±4、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分别为31.59、31.45, P<0.001),但5.0 T MR组、3.0 T MR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0(4.0,5.0)、5.0(5.0,5.0)分, Z=-1.23, P=0.218]。对脑动脉的评估上,3.0 T MR组与5.0 T MR组TOF-MRA在MCA、ACA和PCA近段及中段的显示均较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远段血管的显示上5.0 T MR组图像均明显优于3.0 T MR组图像( P<0.05)。在穿支动脉的评估中也可发现5.0 T MR组对LA和PA的显示均显著高于3.0 T MR组图像( P<0.001)。 结论:5.0 T超高场强MR扫描对远段脑血管及穿支动脉显示较佳,可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高场强7.0 T磁共振成像在多发性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磁共振成像是诊断和监测MS的有效工具,MS病灶的识别也随着技术的发展日益更新。近年来超高场强7.0 T磁共振成像在MS中的应用广泛。文中将对近年来7.0 T超高场强磁共振成像在MS中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7.0 T MRI对小血管病患者豆纹动脉血流动力学特征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7.0 T二维(2D)相位对比法MRI(PC-MRI)研究伴深部近期皮层下小梗死灶(RSSI)的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豆纹动脉(LSA)血流动力学特征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诊断为CSVD伴深部RSSI的患者16例以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8名(HC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7.0 T 2D PC-MRI,扫描层面位于基底节层面,并应用自主研发的血流分析处理软件Flow analyze V1.0进行LSA血流动力学分析,计算双侧LSA的最大速度(V max)、平均速度(V avg)、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将CSVD患者有RSSI的一侧定义为CSVD症状侧组,无RSSI灶的一侧定义为CSVD非症状侧组。采用方差分析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3组间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 结果:CSVD症状侧组、非症状侧组和HC组间的V max、V avg、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5.22, P=0.006; F=3.47, P=0.033; F=4.37, P=0.014),其中CSVD组症状侧组V max、V avg较HC组明显减低( P=0.004、0.017),PI较HC组明显增高 (P=0.007)。CSVD非症状侧组V max较HC组减低、PI较HC组增加( P=0.026 、0.039)。 结论:应用7.0 T 2D PC-MRI显示CSVD伴RSSI患者LSA表现为血流速度下降、PI升高的血流动力学特征。CSVD伴RSSI病变可能具备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