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2016-2018年报告HIV/AIDS首次随访后的跨省流动情况和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2016年7月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纳入标准调整后报告的HIV/AIDS首次随访后的跨省流动及其抗病毒治疗和病毒抑制情况,了解其流动特征及对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的HIV/AIDS报告及治疗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 χ 2检验探讨HIV/AIDS流动与治疗和病毒抑制的关系。 结果:首次随访后跨省流动HIV/AIDS占7.8%(22 426/289 218)。男性(8.3%,18 557/223 713)、高中(9.6%,4 317/44 877)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9.5%,4 792/45 858)、未婚(11.5%,10 538/91 572)、发现方式为羁押人员检测(16.0%,1 268/7 927)、通过同性性传播感染(11.4%,9 069/79 735)的HIV/AIDS跨省流动的比例较高。发生跨省流动的HIV/AIDS诊断1年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77.1%,17 296/22 426)和达到病毒抑制的比例(70.7%,15 858/22 426)均低于未发生跨省流动的HIV/AIDS(分别为86.7%,231 293/266 792和78.6%,209 760/266 792)。首次随访为非户籍省份的HIV/AIDS有41.4%(18 887/45 570)发生了跨省流动,其中,流动返回户籍省的占92.9%(17 538/18 887)。首次随访后发生病例流出人数在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和四川,病例流入人数在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四川、贵州、广东、安徽和湖南。结论:HIV/AIDS跨省流动影响其接受抗病毒治疗及病毒抑制。需要进一步关注户籍地与现住址分离的流动人口中HIV/AIDS的发现和管理,消除政策壁垒,确保抗病毒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1-2019年中国新报告15~17岁校外青少年HIV感染者流行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15~17岁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筛选2011-2019年确诊时年龄为15~17岁校外青少年HIV感染者。描述社会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和跨省流动等情况,采用 χ 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运用Joinpoint 4.9.0 软件计算粗新发现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并做Joinpoint回归模型的时间趋势检验。运用Excel 2019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2011-2019年我国共报告15~17岁校外青少年HIV感染者4 919例,占报告15~17岁HIV感染者的63.4%(4 919/7 757),时间趋势分析结果显示,2011-2015年该人群粗新发现率呈增长趋势(APC=36.4%, P<0.001),2016年及以后保持平稳趋势(APC=2.5%, P=0.173)。该人群HIV感染者跨省流动占13.9%(684/4 919)。相比于非跨省流动病例,跨省流动病例中男性、务工人员、样本来源为羁押场所、男男性传播及注射吸毒传播的占比高。15~17岁校外青少年HIV感染者主要通过性途径传播,其中2019年,66.5%(280/421)男性通过男男性传播感染,97.8%(182/186)的女性通过异性性传播感染。 结论:15~17岁校外青少年主要通过性途径感染HIV,性与生殖健康意识薄弱,且流动性较大,应重视该人群的性与生殖健康和艾滋病防治教育,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为其提供适应需求的防治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6-2021年北京市报告肺结核患者流动就诊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2016-2021年北京市报告肺结核患者流动就诊情况,为北京市结核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患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和标准编码管理系统,地图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利用Excel 2016、SPSS 19.0、Python 3.9、ArcGIS 10.6软件分析病例的跨省流动和北京市内跨区流动情况。结果:2016-2021年北京市报告肺结核患者来自京外的占35.27%(24 307/68 926)。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有肺结核患者跨省流入北京市就诊。跨省来京就诊占比前5位分别为河北省(39.58%,9 620/24 307)、山西省(8.82%,2 145/24 307)、内蒙古自治区(8.66%,2 105/24 307)、黑龙江省(6.95%,1 690/24 307)和河南省(6.88%,1 672/24 307),占全部跨省流入患者的70.89%(17 232/24 307)。跨省流入患者的主要流入地区为北京市通州区(46.72%,11 356/24 307);主要流向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为主(44.76%,10 880/24 307)。现住址为北京市的肺结核患者中,市内跨区就诊比例为55.06%(24 566/44 619)。北京市16个区均同时存在病例流出和流入情况,16个区的患者在市内跨区流动的就诊比例 M( Q1, Q3)为59.30%(56.05%,65.13%)。通州区、海淀区和西城区的患者流入数多于流出数,其他13个区的患者流出数多于流入数。北京市本地患者就诊主要流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42.18%,18 822/44 619)。 结论:2016-2021年北京市报告肺结核患者的跨省流动和市内跨区流动性均较大,跨省流动主要流入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北京市本地患者主要流入市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我国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的时间分布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全国报告的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核酸首次阳性的时间分布特征,为进一步完善入境人员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7月24日至2021年7月23日各省报告的输入性新冠病毒感染者资料,对入境后核酸首次阳性的时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20年7月24日至2021年7月23日全国28个省份共报告7 199例输入性新冠病毒感染者,从入境至核酸首次阳性的时间间隔 M( Q1,Q3)为1(0,5)d。在输入性新冠病毒感染者中,入境14 d内和14 d后核酸首次阳性者分别占95.15%(6 850/7 199)和4.85%(349/7 199),入境15~21 d内、22~28 d内和28 d后核酸首次阳性者分别占3.65%(263/7 199)、0.88%(63/7 199)和0.32%(23/7 199)。在入境14 d内和14 d后核酸首次阳性者中,无症状感染者分别占47.24%(3 236/6 850)和63.61%(222/349)。39.54%(138/349)的入境14 d后核酸首次阳性者在入境地解除集中隔离后存在跨省流动。 结论:约5%的输入性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入境14 d后核酸首次阳性。为有效降低输入性新冠病毒感染者引起本土续发疫情的风险,建议在入境第8~13天内增加1次核酸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我国省际老年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0
背景 我国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且增速迅猛,伴随老龄化社会的加深,老年流动人口的规模和比重不断增长,具有"年龄""流动""距离"等多维特性.目的 了解中国省际老年流动人口的自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从中抽取流动范围为跨省流动、年龄≥60岁的省际老年流动人口,以自评健康情况为因变量,以社会人口学特征、流动特征和健康素养作为自变量,描述性分析省际老年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和自评健康状况,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自评健康的因素.结果 2682名省际老年流动人口中,自评为健康或基本健康的占50.9%、35.0%,自评不健康的占24.1%.自评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的省际老年流动人口患病率为68.4%,不健康且生活不能自理的患病率高达91.3%.多因素结果显示,有长期定居意向(OR=0.361,95%CI:0.227~0.574)、流入中部(OR=0.562,95%CI:0.393~0.806)、因社会因素流动(OR=0.433,95%CI:0.325~0.577)的省际老年流动人口健康自评层次较低.结论 目前我国省际老年流动人口的自评健康状况整体较好,健康教育比较普及,但健康档案和家庭医生服务利用水平不高,老年流动人口缺乏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和参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居民医保城乡整合政策对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获得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新冠疫情暴露出我国医防割裂的短板,国务院提出统筹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增强流动人口健康权益保障.本文基于此考察了居民医保城乡整合政策对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获得的影响.方法:基于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PSM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居民医保城乡整合政策促使流动人口居民健康档案、家庭医生签约和公共健康教育分别提高6.01%~6.85%、3.22%~3.74%和3.77%~4.85%(P<0.001),且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相较于城镇和跨省流动人口,整合政策对农村和省内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获得的积极作用更强.结论:居民医保城乡整合政策是促进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获得的重要因素,且不同群组之间的影响程度会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我国异地就医研究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背景 在医疗保险碎片化及人口流动常态化的背景下,如何为异地就医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结算服务日益成为实践界和理论界所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的 分析我国异地就医问题研究现状、热点及演化趋势,为异地就医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建库至2023-06-10以我国异地就医问题为主题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定量分析异地就医领域文献数据,对发文时间、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方面的特征开展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有效文献590篇.我国异地就医领域研究的文献2009年突破个位数(16篇),此后年发文量呈波浪形变化趋势.核心作者(发文量≥3 篇)57 位,合计发文量为 238 篇(40.34%);作者合作网络密度值为 0.051.研究机构以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地方医保管理部门为主;发文量排名第一位的研究机构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22 篇),其次为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9 篇)、华北理工大学(8 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6 篇)、江西中医药大学(6 篇);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密度仅为 0.001 6.关键词词频分析:关键词网络图谱中共有424个节点和1 188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3 2."异地就医""医疗保险""跨省就医""异地结算"在关键词共现网络中占据中心地位.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分析:除"异地就医"外,共形成了"医疗保险""直接结算""管理""新农合""跨省就医""满意度""长三角""分级诊疗"九大聚类主题.结论 我国异地就医领域研究质量与深度在不断提升,但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合作网络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聚焦异地就医难点/热点问题,创新研究方法,不断强化研究者跨机构交流与合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黑龙江省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保病人特征聚类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通过分析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保病人聚类特征,为相关部门出台精细化异地就医医保政策,加强本地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SPSS 25.0对2020年黑龙江省作为参保地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黑龙江省跨省异地就医病人流向前五名的省份分别是北京(20%)、山东(18%)、辽宁(3%)、上海(8%)和河北(8%),异地就医病种以恶性肿瘤(42%)、冠心病(22%)、脑梗死(16%)、老年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14%)为主.以就医地作为分层因素,黑龙江省跨省异地就医医保病人可被分为特征明显的五类,分别是山东省、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带和其他地区.结论 跨省异地典型流出省份要结合跨省异地就医的流向、病种及人群聚类特征,制定针对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和异地转诊人员的精细化医保政策,加快推进跨省门诊慢性病及特殊疾病直接结算,加强本地专科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异地就医人员合理流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我国流动人口对突发公共事件自救健康教育的接受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4/1/6
目的:探究我国流动人口对突发公共事件自救健康教育的接受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流动人口应急素养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2018 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随机森林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并降维,将袋外估算误差率最小的变量集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自变量的作用方向和相对危险度.结果:流动人口对突发公共事件自救健康教育的接受率为 32.2%,变量数为 8 时袋外估算误差率最低,重要性排名前8 的变量依次为受教育程度、建立健康档案、流入地区、家庭平均月收入、流动范围、户口性质、年龄、流动原因.回归结果显示,与小学及以下相比的初中(OR=1.361)、高中和中专(OR= 1.651)、大专及以上(OR=1.709)和与低收入组相比的中低收入组(OR=1.204)、中等收入组(OR=1.380)、中高收入组(OR=1.428)、高收入组(OR=1.404)以及与跨省相比的省内跨市(OR=1.078)和市内跨县(OR= 1.049)的流动人口接受突发公共事件自救健康教育的可能性更大.60 岁及以上(OR=0.898)、农业户口(OR=0.880)、未建档(OR=0.630)、流动原因为家属随迁(OR=0.649)和婚姻嫁娶(OR=0.702)、东北地区(OR=0.722)的流动人口接受突发公共事件自救健康教育的可能性更小.结论:流动人口的突发公共事件自救健康教育接受率较低,总体接受水平随受教育程度及家庭平均月收入的提升而增高,且存在人群差异和地区差异,需针对重点人群加大应急教育宣传力度,加强资源配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考察个体特征和制度特征对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影响.方法:采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官方政策文件,对28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50 679名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特征、经济特征、流动特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获取能力均对是否参保产生显著影响;地方政府支持医疗保险跨省转移接续、缴费年限可累计且一对一折算、个人账户可转入转出是促进农民工参保的重要因素,也有助于吸引跨省农民工的流入.结论:制度设计中应提高医保统筹层次,取消缴费年限认定和个人医保账户转移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