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5G移动急救复苏单元的设计与构建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设计与建设整合5G通讯技术的大型移动急救复苏单元,以提高院前救治水平和转运效率。方法:研究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9月在杭州完成。梳理突发事件救援中院前急救、转运、院前-院内急诊联系等应用场景需求,依次开展方案设计、单项技术测试、上车调试和集成调试阶段。结果:设计由电动公交车改装的大型5G移动急救复苏单元,车辆于2023年9月完成交付。(1)车辆外观:整车长12.9 m,宽2.3 m,高2.6 m,单次里程200 km;(2)内部结构:车厢内设有1个抢救床位,2个担架位,车厢前部设计有综合操作台、中部安装中央数字控制屏;(3)急救物资及仪器设备:车内物资包括抢救、监护、手术、检查检验、通讯模块,配备除颤监护仪、转运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等急救仪器,心电图、数字摄片、血气分析仪、胸痛5项检测仪等检查检验设备;(4)车载通讯、信息系统:搭载高清远程视频互动系统,远程医疗终端DP300一体化系统,实时全景体验系统及中央监护系统;(5)车辆消毒:车厢顶部安装等离子消毒仪,车内可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Ⅱ类环境管理要求。结论:整合5G通讯技术的大型移动急救复苏单元集成各种先进救治设备和远程会诊系统,可以满足最危重患者复苏的需求,为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援提供有力的支持,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南某市地铁站和车厢室内空气细菌污染状况及菌群分布特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背景]细菌是地铁室内空气中种类最多、来源最广泛的微生物,其中的病原菌可通过空气在人群中传播,导致健康风险增加.[目的]了解中南某城市地铁站内及车厢内空气细菌污染状况及其菌群分布特征,为制定改善地铁室内空气细菌污染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客流量差异,选择中南某市三个地铁站及停靠列车车厢进行同步空气采样监测.采用直读法测定温度、湿度、风速、二氧化碳(CO2)、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按照GB/T 18204.3-2013《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3部分:空气微生物》要求,以28.3 L·min-1流量采集空气样本,培养检测细菌总数,对细菌微生物种类进行质谱鉴定,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录》区分病原菌和非病原菌.采用Kruskal-Wallis H 检验进行不同区域和时段地铁卫生指标的比较分析,采用Bonferroni检验进行两两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对CO2 浓度与细菌总数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地铁站内和车厢内空气细菌总数、PM2.5 和PM10 合格率均为 100.0%,温度、风速合格率均为 94.4%,CO2 合格率为 98.6%,湿度合格率为 0%.地铁站内和车厢内空气细菌总数的中位数及第25、75百分位数为177(138,262)CFU·m-3;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比较分析显示,空气细菌总数站厅高于站台,早高峰高于晚高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对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共鉴定出874株菌株,82类菌种,鉴定结果得分均>9分;空气细菌优势菌为藤黄微球菌(52.2%)和人葡萄球菌(9.8%).在 3个地铁站内和车厢内检出表皮葡萄球菌(2.2%)、鲍氏不动杆菌(0.3%)和纹带棒杆菌(0.1%)这3种病原菌共23例(2.6%),检出位置主要分布于晚高峰时的车厢内.[结论]地铁室内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空气细菌总数存在差异,且存在一定的条件致病菌感染风险,应加强客流高峰时段及各区域的清洁与消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Jack软件的小件快递员搬运作业典型姿势工效学评估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背景]随着我国快递业的迅速发展,小件快递员普遍存在超时、超强度、高负荷搬运工作,极有可能罹患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开展WMSDs研究主观性较强,模拟仿真方法可量化评估WMSDs,且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已成为WMSDs的研究发展趋势.[目的]采用仿真模拟方法,对小件快递员典型搬运作业姿势进行工效学评估.[方法]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 530 mm(长)×290 mm(宽)×370 mm(高)的快件几何模型,1.4 m(长)×0.9 m(宽)×1.17 m(高)的车厢几何模型,以及装配车厢总高度 1.7 m的快递车几何模型,并将其导入Jack软件,并设定快件重量为 20 kg.在Jack软件建立男性快递员数字模型,并设定快递员站在车厢一侧用双手搬运快件,将快件放置在车厢顶部、上部、中部、底部4种不同高度时的典型作业姿势,以及将快件放置在车厢外侧、中间、内侧 3种不同水平位置时的典型作业姿势.利用Jack软件中的可视域和可达域工具确定快件是否可被快递员看到和触及,并确定快递员极限时的作业姿势;再采用Jack软件中的作业姿势分析系统(OWAS)、快速上肢评估(RULA)工具对典型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的快件搬运作业姿势进行工效学评估.[结果]最大水平和垂直眼动视野可有效涵盖快件所在区域,但部分区域不在最佳视野范围内;快件距快递员水平方向超过 48 cm时,快递员无法直接触及,只能通过调整站立位置或姿势才能有效触及.OWAS分析发现,当快件放置在车厢顶部、上部和中部时,快递员作业姿势风险等级均为 1级,为正常姿势;当快件放在车厢底部内侧时快递员需要屈膝弯腰,作业姿势风险等级最高为 3级,属于对肌肉骨骼系统造成有害影响的作业姿势,应尽快采取纠正措施;快件放在车厢底部其他位置的 2种作业姿势风险为 2级,可能对肌肉骨骼系统造成伤害,近期需要采取纠正措施.RULA分析发现,快件放置在车厢上部和中部时,快递员作业姿势的风险为 2级,而放置在车厢顶部和底部时,作业姿势的风险均为 3级;快件放置在车厢底部时,随着快件离快递员水平距离的增加,作业姿势危害增加,其风险均在 3级及以上,当快递位于车厢最内侧时,风险达到4级.[结论]不同高度和水平位置的快件搬运姿势存在显著的WMSDs风险,作业姿势风险程度依据快件高度从低到高排序分别为中部、上部、底部和顶部.特别是当快件放置在车厢底部,且快递员与快件之间的水平距离增加时,作业姿势的潜在危害进一步加大.通过在快递车厢左右两侧均设对开门,能够有效地让快递员通过调整站立位置,实现左右垂直移动,从而确保快件处于其最佳视野和可达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青藏铁路沿线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调查青藏铁路沿线天然贯穿辐射照射水平,并初步评价该铁路从业人员及旅客所受辐射剂量.方法 选取青藏铁路沿线 15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典型测量点以及拉萨到西宁的火车车厢内,利用高气压电离室、碘化钠剂量率仪以及中子周围剂量当量率仪对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进行测量.结果 青藏铁路沿线陆地伽马辐射水平范围为 21.5~246.6 nGy/h,宇宙射线电离成分辐射水平范围为 79.8~225.5 nGy/h,中子辐射水平范围为 24.5~101 nSv/h;旅客和乘务人员乘坐一次从拉萨到西宁的火车受到的天然贯穿辐射有效剂量为 4.82 μSv.结论 通过与经验公式比较以及测量方法可靠性验证,证明了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初步了解青藏铁路沿线的辐射水平及旅客所受辐射剂量,可为监管部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过氧化氢雾化消毒机对血液运输车消毒效果的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评估过氧化氢雾化消毒机对血液运输车车厢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过氧化氢雾化消毒机对车厢内部进行消毒,检测车厢内部自然环境空气菌落、嗜热脂肪杆菌(ATCC12980)芽孢菌片和车厢内左右两侧和靠近驾驶室内壁的中心点、车厢内部门把手位置、内置制冷机组四周中心的表面菌落数的检测,评价消毒效果.结果 消毒后车厢内部自然环境空气菌落和物体表面菌落数均合格且灭杀对数值均>1.00,嗜热脂肪杆菌(ATCC12980)芽孢菌片的灭杀率为100%,消毒后仅内门把手和内置制冷机组靠近驾驶室(前)检测到细菌,菌落中位数分别为4.21 CFU/cm2(范围为0 CFU/cm2~6.84 CFU/cm2)和6.84 CFU/cm2(范围为0 CFU/cm2~8.42 CFU/cm2),其余检测位置均无菌生长.过氧化氢雾化消毒机人工操作时间的中位数为45 s(范围为40 s~51 s),常规消毒喷雾所需人工操作时间的中位数为610 s(范围为605 s~613 s).结论采用过氧化氢雾化消毒机消毒能满足空气菌落及车厢内部物体表面的消毒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2021-2022年某铁路辖区动车组列车蟑螂侵害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为了解某地区动车组列车蟑螂密度现状及季节分布规律,为蟑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 400 节 50 组列车,每节车厢采用标准化作业方法进行防治和采用粘蟑法进行调查蟑螂侵害情况.结果 动车组列车蟑螂种类主要为德国小蠊;2021 年、2022 年最高的车型均为外区 2A(2.38、0.43 只/节);2021 年、2022 年检出部位占比最高为座椅 33.74%和茶炉柜 39.41%;不同车厢之间侵害频次没有差异;1 季度为蟑螂侵害高峰期.结论 2022 年蟑螂密度低于 2021 年.只有进行综合治理,才能长期有效地控制蟑螂密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卫生列车上的APD模块冲击及随机振动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探讨卫生列车在运行途中冲击和振动对ICU车厢的自动化腹膜透析(automatic peritoneal dialysis,APD)模块的影响.方法:以卫生列车ICU车厢的APD模块为研究对象,根据IEC 61373:2010《铁路应用 铁道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利用ANSYS软件对卫生列车上的APD模块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校核整个模块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对薄弱环节进行优化处理.根据IEC 61373:2010选取功率谱密度作为激励,通过随机振动试验和设备冲击试验验证模块设计的合理性.结果:模态分析结果显示,优化后APD模块的固定支架简化模型的固有频率整体提高,第3阶、第4阶、第5阶、第6阶的固有频率分别为156.45、166.35、268.85、285.45 Hz;谐响应分析结果显示,APD模块的减振平台振幅较低,不超过2.2 mm.冲击及随机振动试验结果显示,APD模块未发现明显的结构变形和开裂现象,机械性能和外观正常.结论:APD模块设计合理,可在卫生列车实车ICU车厢加装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扩散及感染概率模拟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背景]地铁作为人流密集型场所,极有可能发生病毒的气溶胶传播,但是缺乏具体的传播概率估计.[目的]模拟地铁车厢中呼吸气溶胶的传播和扩散过程,建立模型并计算人群感染概率.[方法]以上海市10号线箱型列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湍流模型对微小颗粒物进行追踪模拟.建立基于封闭地铁车厢内的模型,通过量子发射-感染概率模型对同车厢的乘客感染概率、病毒量子剂量等进行趋势化分析.[结果]在常见的十二孔空调模式下,飞沫气溶胶在车厢内会随着气流快速扩散至同车厢的各个区域,但短时间内不会扩散到其他车厢.同时由于气流不确定性,车厢内的气流可能会在局部地区盘旋汇聚,飞沫气溶胶在进入盘旋汇聚状态后则向外扩散较慢,或很难向外扩散,乘客会加剧这些区域形成的情况.当空调系统运转正常(通风换气率为 23.21 h-1),地铁车厢内一名病毒携带者向同车厢其他乘客通过气溶胶传播病毒的概率约为 3.8%.但是当空调系统失灵时(通风换气率为 0.5 h-1),这一概率将会高达 30%.此外,一名超级传播者(病毒喷吐数>90%普通人),也会将感染概率提升至 14.9%.由于车厢内湍流的复杂性,在 1/2局部弥散的情况下,感染概率预计扩大至 8.9%,或者早晚高峰人流拥挤造成气溶胶浓度上升,感染概率可能会升高至4.7%.普通新冠病毒的地铁传播概率低至0.9%.[结论]结合计算流体力学和感染概率可以看出,地铁作为交通枢纽,在现今常见十二孔空调模式下,虽然人流量大,存在严重的时空交汇问题,但是由于其极好的通风换气性能,具有一定的抵御病毒气溶胶传播的能力.不过由于湍流和乘客位置的影响,飞沫气溶胶可能会在局部地区盘旋,从而导致病毒传播风险增加;同时,存在超级传播者、空调系统的运转状态不佳、早晚人流高峰,也对病毒传播感染概率增加有深刻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2021-2022年西北某城市地铁环境空气质量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背景]城市地铁站多位于地下,空间相对封闭,通风换气不足,人群密集复杂,存在较高的卫生隐患.[目的]了解某市地铁一号线空气质量状况,为防治有害因素和保障乘客健康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于 2021年夏季(7~8月)和 2022年冬季(1~2月)在某市地铁一号线站厅、站台、车厢分别开展空气质量监测.分层抽样选取 6个站点,每个站点于早高峰时段(9:00-11:00)、平峰时段(11:00-13:00)、晚高峰时段(19:00-21:00)连续监测 3 d,车厢监测频次相同.监测指标包括物理因素: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照度、噪声;化学因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臭氧;生物因素:空气细菌总数;辐射因素:氡.监测结果按照不同位置、不同时段和季节进行比较和讨论.[结果]根据GB 37488-2019《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某市地铁一号线物理因素多不符合要求,特别是站厅、站台、车厢的温度、相对湿度以及车厢风速、噪声.物理因素在不同位置有差异(P<0.05),其中夏季不同位置中车厢温度最低,M(P25,P75)为 23.9(23.3,24.6)℃,车厢风速及噪声最高,分别是 0.78(0.37,1.11)m·s-1、76.0(72.0,80.3)dB;冬季不同位置中站厅、站台温度最低,分别为 16.2(13.2,17.2)℃、16.2(13.4,17.0)℃,车厢相对湿度最低,为 26.4%(24.2%,27.9%),车厢风速和噪声最高,分别是 0.83(0.47,1.18)m·s-1、74.5(70.1,78.3)dB.物理因素在不同时段有差异(P<0.05),夏季不同时段中早高峰、平峰时段温度较低,分别是 24.0(23.0,24.8)℃、24.2(23.2,24.9)℃,晚高峰时段相对湿度较低,为 41.9%(37.0%,47.8%);冬季不同时段中早高峰、晚高峰时段温度最低,分别是16.8(13.4,19.7)℃、16.5(15.1,19.4)℃,平峰时段相对湿度最低,为26.8%(24.7%,28.6%),晚高峰时段风速最高,为0.28(0.19,0.51)m·s-1.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及辐射因素均符合GB 37488-2019的要求.[结论]某市地铁一号线监测指标中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辐射因素基本都能达到 GB 37488-2019《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物理因素中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风速、噪声多不达标,建议地铁方面充分使用空调系统,辅以加湿设备,调节温度和相对湿度.列车内工作人员应通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配备防噪耳塞等措施预防噪声危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兰新高铁客车内环境空气质量综合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解兰新高铁客车的空气污染物总体状况,对兰新高铁客车的列车车厢进行空气污染物监测,同时根据《旅客列车卫生及监测技术规定》进行达标状况评价,采用空气质量指数法对兰新高铁客车的空气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兰新高铁客车内各项空气污染物处于低水平,综合评价指数Ⅰ=0.42,空气质量为Ⅰ级(最优),首要污染物是CO2;CO2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包含区段、季节、载员、车厢等级和湿度5个自变量的方程可以解释兰新高铁客车CO2浓度总变异的55.3%.提示,兰新高铁客车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新风量、控制载员数量和定期清洗消毒空调系统来维持良好的车厢内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