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有新抗原突变反应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应用于转移性乳腺癌的过继性细胞治疗:一项Ⅱ期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转移性乳腺癌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方案对其效果有限,尤其在三阴性乳腺癌。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是一种过继细胞治疗方法,在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通过选择对肿瘤突变产物反应的TILs,在转移性上皮样癌(包括乳腺癌)患者中验证了其部分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敲除CCR2基因对肺气肿模型小鼠单核细胞型髓源性抑制细胞向肺脏迁移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CC类趋化因子受体2 ( C-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2,CCR2)对肺气肿小鼠模型中单核细胞型髓源性抑制性细胞(monocytic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MDSC)向肺脏迁移的影响。方法:将10只雄性野生型(wild type,WT)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肺气肿模型组,每组5只。分别应用H&E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方法观察两组小鼠肺组织病理特征;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小鼠肺组织中M-MDSC比例以及M-MDSC表达CCR2水平。采集WT小鼠骨髓细胞,体外刺激诱导生成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标记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5,6-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succinimidyl ester,CFSE)后分别过继转移给WT小鼠(WT组)和基因敲除肺气肿小鼠(CCR2 -/-组),每组各3只,流式细胞术观察CFSE + M-MDSC在两组受体鼠肺脏等组织的分布情况。 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肺气肿模型小鼠较对照组小鼠肺泡腔直径明显扩大,肺泡壁破坏增加,肺泡间隔断裂融合;Masson染色结果显示肺气肿模型小鼠肺组织中出现胶原纤维沉积。与对照组相比,肺气肿模型组小鼠M-MDSC占CD11b +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加,M-MDSC表达CCR2水平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40±1.58)%比(12.96±3.79)% ,(6424.56±2280.61)比(15660.02±945.95), t=3.575、7.481, P值均<0.05]。过继转移实验发现,与WT组相比,CCR2 -/-组小鼠脾脏、肠系膜淋巴结、肺脏、派式结、血液中CFSE + M-MDSC的百分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68.30±3.68)比(39.80±7.14),(47.17±7.98)比(21.53±4.82),(31.73±13.77)比(6.08±2.33),(42.87±4.38)比(0.01±0.00),(88.73±3.18)比(62.87±13.15), t=6.155、4.761、3.187、16.970、3.313, P值均<0.05]。WT组与CCR2 -/-组小鼠骨髓中CFSE + M-MDSC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敲除CCR2基因能够有效抑制M-MDSC向肺气肿小鼠肺脏及肺外组织的聚集,提示CCR2通路可能参与肺气肿的发生发展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外源性髓鞘抗原的清除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外源性髓鞘抗原的清除对其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EAE)的作用。方法: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35-55,MOG 35-55)或FITC标记的MOG 35-55免疫C57BL/6J小鼠诱导EAE,通过分析过继转移的CFSE标记的mT/mG-2D2 CD4 +T细胞在脾脏内的增殖情况评估免疫系统内外源性髓鞘抗原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接种部位外源性髓鞘抗原的释放;组织切片HE染色探讨外源性髓鞘抗原快速清除的原因;通过对比分析背部和足垫免疫诱导的EAE,以及可溶性MOG 35-55的治疗效果验证外源性髓鞘抗原的清除在EAE中的作用。 结果:免疫第2天小鼠脾脏内mT/mG-2D2 CD4 +T细胞增殖占比显著高于免疫第7天[(52.6±6.8)% vs(18.5±4.9)%, P<0.01];在发病小鼠(第13天)脾脏内mT/mG-2D2 CD4 +T细胞增殖与在初始小鼠脾脏内的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1.5)% vs(2.5±1.4)%, P=0.11];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MOG 35-55在接种部位释放并被CD11b细胞吞噬,EAE发病时接种部位已无MOG 35-55释放;组织病理切片显示,EAE发病时乳化剂周围形成的肉芽肿阻止乳化剂释放抗原,使抗原与外周免疫系统完全隔离;经足垫免疫诱导的小鼠不易发病与MOG 35-55持续刺激免疫系统有关,与CD4 +调节性T细胞没有直接关系;持续腹腔注射可溶性MOG 35-55可预防和治疗EAE。 结论:EAE小鼠免疫系统内外源性髓鞘抗原已完全清除,EAE的发生依赖外源性髓鞘抗原的完全清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胰腺癌免疫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之一,具有临床症状隐匿、侵袭性强且易转移等特点,致死率高。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实体瘤治疗中开启新时代,但受胰腺癌肿瘤微环境影响,其在胰腺癌中的应用受到限制。笔者系统分析胰腺癌肿瘤微环境,总结胰腺癌免疫治疗相关临床研究,探讨胰腺癌免疫治疗未来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免疫治疗在儿童及青少年软组织肉瘤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儿童与青少年软组织肉瘤分类复杂且相对少见,高危及复发/转移性软组织肉瘤的预后较差,而传统的手术与化疗的综合治疗在改善预后方面已遇到瓶颈。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或放大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以控制肿瘤进展,具体方法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克隆抗体、肿瘤疫苗、过继细胞治疗等,有望成为软组织肉瘤治疗的新路线。本文基于历年来的临床研究结果,就免疫治疗在软组织肉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阴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三阴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具有极强侵袭性、高度转移潜能、易复发和预后不良等特征。由于缺乏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TNBC对内分泌治疗和抗HER2的靶向治疗不敏感,致使TNBC缺乏特异的治疗靶点和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针对TNBC的免疫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从免疫调节因子、肿瘤疫苗、过继细胞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和溶瘤病毒等方面对TNBC免疫治疗进行概述,以期为TNBC的免疫治疗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对转移性骨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探索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从患者肿瘤组织中提取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经体外扩增联合高剂量白细胞介素2(IL-2)回输对转移性骨肉瘤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2019年12月1日至2021年6月20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12例病理诊断为骨肉瘤的受试者。所有患者在接受标准化疗后进展出现转移,并且多线治疗失败。从转移病灶活检取得新鲜肿瘤组织,经体外提取并扩增生产TILs,达到临床治疗量后(10 9~10 11),回输给患者。自体TILs输注后立即给予高剂量IL-2(100 000~200 000 U/kg)。观察患者不良事件和生存情况。 结果:1例患者自体TILs制造失败,11例患者采用单次输注自体TILs治疗,男10例,女1例,中位年龄19.9岁(12~33岁)。其中6例采用TILs细胞剂量达1.0×10 10以上。11例患者随访1~13个月,耐受良好。报告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发热(10/11)、便秘(3/11)和血谷氨酰转移酶(GGT)增高(3/11)。发热发生率高主要是注射IL-2所致。所有患者经过清除淋巴细胞方案后均经历了淋巴细胞计数的短暂下降和白细胞的减少。4级血液学毒性包括淋巴细胞增多(8/11)、中性粒细胞减少(2/11)和血小板减少(1/11)。未观察到神经毒性。在11例可评价患者中,获得的最佳反应为9例疾病稳定(SD),2例疾病进展(PD)。疾病控制率为9/11,SD中位持续时间>4个月。其中1例SD患者的缓解期超过6个月,肿瘤体积最大缩小超过20%。值得注意的是,受试者9治疗后持续SD状态6个月以上。 结论:进展期骨肉瘤患者肿瘤组织中可分离出具有体外扩增能力的TILs,通过体外扩增并回输的TILs具有一定的抗骨肉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鼻咽癌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免疫治疗主要是利用机体免疫系统的各效应单元克服肿瘤的免疫逃逸或适应性免疫抵抗,精准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使免疫系统的功能正常化或增强;其主要包括细胞因子治疗、抑制免疫检查点治疗、过继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疫苗和抗体靶向治疗等。鼻咽癌的免疫特征使患者可能适合免疫治疗或与放化疗联合治疗。近年来,PD-1抑制剂单独治疗及其与化疗联合治疗在复发/转移的鼻咽癌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及安全性,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入鼻咽癌的治疗模式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葡萄膜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葡萄膜黑色素瘤(UM)一旦发生远处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少于12个月。目前临床缺乏转移性UM的标准治疗方式。近年,免疫治疗在肿瘤领域中异彩纷呈,免疫检查点、癌症疫苗、T细胞过继治疗被应用于UM治疗。但大多临床效果有限,生存获益不高,近期新型免疫治疗药物IMCgp100早期研究结果令人鼓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IL-21/IL-21R介导的CD4 +T细胞在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菌株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IL-21/IL-21R介导的CD4 +T细胞在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 方法:利用C57BL/6小鼠(WT小鼠)和IL-21R -/-小鼠,鼻腔吸入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菌株( Chlamydia muridarum, Cm)建立小鼠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 Cm呼吸道感染后0、3、7、14 d小鼠肺、脾组织中CD4 +T细胞数量、活化程度和功能,ELISA分析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的含量。监测过继转移WT-CD4 +T细胞和IL-21R -/--CD4 +T细胞的na?ve WT小鼠 Cm呼吸道感染后的体重变化,并分析感染后14 d的肺部细菌载量和病理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肺中性粒细胞(CD45 +CD11b +Gr-1 high)、肺泡巨噬细胞(CD45 +F4/80 +CD11c high)、Th1(IFN-γ +CD4 +)和Th2(IL-4 +CD4 +)细胞的比例,ELISA分析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的含量。 结果:Cm呼吸道感染后,与WT小鼠相比,IL-21R -/-小鼠脾、肺组织CD4 +T细胞数量和活化程度以及Th1细胞比例均升高,Th2细胞比例下降,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含量升高,IL-4含量下降。过继转移IL-21R -/--CD4 +T细胞的受体小鼠在 Cm呼吸道感染后体重下降幅度减小,肺组织细菌载量和病理情况减轻,肺Th1细胞比例升高,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含量增加。 结论:IL-21/IL-21R介导的CD4 +T细胞通过抑制Th1细胞免疫应答加重 Cm呼吸道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