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疾病负担:近年是否有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我国人群结直肠癌疾病负担进行汇总更新。方法:基于2015年发表的1项系统分析,就其后有数据更新的GLOBOCAN、《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年报)和Cancer Incidence in Five Continents(CI5)3个数据源,新增全球疾病负担项目(GBD2017)、《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和《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年鉴)3个数据源,摘录6个数据源中我国人群结直肠癌发病、死亡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分部位构成变化等数据,主要采用世标率,分析最新疾病负担情况。应用Joinpoint Trend Analysis Software 4.7.0.0软件进行时间趋势分析。作为广义疾病负担的一部分,采用文献法汇总整理我国结直肠癌经济负担相关数据。结果:①现状:年报显示,2015年我国肿瘤登记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7.1/10万和7.9/10万,发病率男女性别比和城乡比分别为1.5和1.4,死亡率分别为1.6和1.4。与年报数据接近,死因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结直肠癌死亡率为6.9/10万。GBD显示2017年我国结直肠癌所致DALY负担达425.4万人年(为1990年的2倍),占全球22.4 %。②趋势:年报数据显示,2009-2015年全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10.2 %和9.5 %,城市亦均下降,但农村均上升(增幅分别为20.0 %和15.2 %);对应Joinpoint分析提示全国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1.6 %( P<0.05),其中城市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下降(AAPC分别为-1.5 %和-1.4 %)(均 P<0.05),农村发病率上升(AAPC为3.3 %)( P<0.05)。年鉴数据显示,与2004年相比,2017年城市和农村死亡率分别增加9.8 %和20.6 %,但Joinpoint分析AAPC无明显变化( P<0.05)。③分部位:年报显示2015年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中,结肠癌、直肠癌和肛门癌分别占49.6 %、49.2 %和1.2 %,对应2009年占比依次为51.3 %、47.6 %和1.1 %,结肠癌占比始终为城市(>52 %)高于农村(<44 %)。CI5第Ⅺ卷细化部位信息显示,结肠癌以升结肠和乙状结肠居多。④经济负担:我国结直肠癌例均诊治费用年均增长率在6.9 %~9.2 %不等,患者确诊1年内的个人卫生支出约占其家庭收入的60 %。 结论:我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近年整体平稳中可能略有下降,在农村的上升应关注;与前期研究一致,城市和男性仍为防控重点;结肠部位的癌症占比在城市更高,提示社会经济和医疗技术对疾病发生发现有影响。此外,结直肠癌所致经济负担在持续上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增加强度预处理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0例HLA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强阳性血液病患者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增加强度预处理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对于HLA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强阳性血液病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5月1日至2022年9月1日在上海闸新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科接受增加强度预处理haplo-HSCT的DSA平均荧光强度(MFI值)≥10 000的10例血液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0例患者中男3例、女7例,中位年龄为53.5(36~64)岁;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2例,慢性髓性白血病加速期(CML-AP)2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1例。②接受氟达拉滨(Flu)/白消安(Bu)为主联合全身放射治疗(TBI)/环磷酰胺(CTX)预处理方案。③移植前DSA中位MFI值为15 999(10 210~23 417),移植后第7天DSA中位MFI值为10 787(0~22 720)。④8例患者获得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中位粒细胞植入时间为14(10~16)d,中位血小板植入时间为18(14~20)d。中位随访12.5(1.5~27)个月,原发植入失败、移植物植入功能不良患者各1例,7例患者DSA转为阴性且处于无进展生存状态。结论:增加强度预处理haplo-HSCT能够有效降低DSA强阳性血液病患者DSA强度,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九例近四倍体/四倍体核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遗传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近四倍体/四倍体核型(near-tetraploidy/tetraploidy karyotype, NT/T)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患者的遗传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576例初诊MDS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筛选出细胞核型为NT/T的MDS患者,后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四倍体细胞比例,分析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和治疗情况。结果:NT/T在MDS患者中较罕见,在1576例初诊MDS病例中筛出9例NT/T-MDS,检出率为0.57%。9例NT/T-MDS患者中,8例NT/T-MDS不携带染色体结构异常,1例NT/T-MDS为复杂核型。NT/T-MDS患者骨髓细胞除典型MDS细胞学形态外,还呈现出原始细胞胞体较大、胞浆丰富、部分细胞呈双细胞核、细胞核轮廓不规则等多倍体细胞特点。1例NT/T-MDS患者放弃治疗,另8例NT/T-MDS患者经过治疗,1例患者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例患者未缓解,3例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结论:NT/T-MDS较罕见,具有独特的细胞形态学特征;一般情况下,NT/T-MDS患者预后较差,但不能将NT/T简单的划为高危组,要视其是否携带有特殊染色体结构异常而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9—2020年冬春季麻城市社区季节性流感病毒感染率血清学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确定社区内有血清学证据的各亚型/系季节性流感病毒感染率,分析影响季节性流感病毒感染的因素。方法:在2019年11月(即流感流行季节前)麻城市15个村/街道招募6~59岁居民建立队列,开展横断面基线调查,采集血清,收集人口学及儿童防护知识、行为、态度等信息,在次年7月(即流感流行季节后)进行横断面随访调查,再次采集血清。两次调查配对血清通过血凝抑制(ha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HI)试验或微量中和(micro-neutralisation, MN)试验,使用各亚型/系流感病毒流行代表株作为抗原,测定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如果抗体有四倍或以上增高,确定为感染。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A (H3N2)、B/Victoria流感病毒的影响因素。结果:2019年11月,队列纳入800名研究对象,包括340名6~17岁儿童和460名18~59岁成年人,2020年7月随访到605名研究对象(包括224名儿童、381名成人)并获得了流行季节前后配对血清。25.3% (153/605)的研究对象至少感染过一种亚型/系的季节性流感病毒。儿童各亚型/系流感病毒总感染率为44.2% (95% CI: 37.6%~50.8%)显著高于成人的感染率14.1% (95% CI: 10.7%~17.7%)。儿童的A (H3N2)流感病毒感染率最高,其次为B/Victoria。流感流行季节前A (H3N2)[ OR=0.88 (95% CI: 0.84~0.93)]、B/Victoria[ OR=0.97 (95% CI: 0.95~0.99)]病毒的MN或HI抗体水平与儿童是否感染该亚型/系流感病毒相关。 结论:2019—2020冬春季节麻城市6~59岁居民季节性流感病毒感染率较高,近50%的6~17岁儿童感染过季节性流感病毒。流行季节前较高的HI/MN抗体水平可能降低A (H3N2)和B/Victoria流感病毒的感染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体化四维超声输卵管造影的疼痛感知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四维超声输卵管造影(4D-HyCoSy)过程中疼痛感知的影响因素,以提高患者舒适度和诊断准确性.方法 连续选取2019年7月—2023年7月接受4D-HyCoSy检查病例492例,记录造影结果以及不同时间点和总体的疼痛评分.根据总体疼痛评分将入组病例划分为轻度疼痛组与中度/重度疼痛组,通过Logistic回归探讨4D-HyCoSy检查中发生中度/重度疼痛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作为预测工具.结果 在两个疼痛组别中,不同时间点出现的疼痛总体上存在差异(x2=37.737,P<0.001),其中疼痛评分最高均出现在推注对比剂阶段(T4),中位数(P25,P75)分别为1(1,2.75)和6(5,8);冲洗阴道阶段(T1)疼痛程度均为最轻.T4与充盈球囊阶段(T3)和造影后20 min(T5)的疼痛评分均为中度/重度疼痛的独立影响因素(OR分别为2.095、1.308、1.695,P均<0.05);对共24项临床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中度和重度痛经、不同程度输卵管堵塞以及对比剂逆流是影响4D-HyCoSy过程中中度/重度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痛经对检查疼痛的影响:轻度痛经相对于无痛经者,并不增加发生4D-HyCoSy中度/重度疼痛的风险(P=0.225);中度和重度痛经者则是无痛经者的2.603倍及5.657倍.输卵管通畅程度对检查疼痛的影响:不同程度的堵塞相对于双侧通畅者而言,发生中度/重度疼痛的风险均增高,从高至低分别为一侧堵塞一侧通而不畅(OR=4.254)、双侧通而不畅(OR=3.244)、一侧堵塞(OR=2.893)、双侧堵塞(OR=2.823)、一侧通而不畅(OR=2.657).对比剂逆流对检查疼痛的影响:有逆流者更倾向出现中度/重度疼痛(OR=1.959).上述3个因素构建的模型经Hosmer-Lemeshow检验表明,该模型拟合良好(P=0.880),校准曲线接近理想曲线.结论 在进行4D-HyCoSy过程中,需注意在T3、T4、T5三个阶段给予患者更细致的疼痛管理措施,同时需对于中重度痛经、不同程度的输卵管堵塞及出现对比剂逆流的患者制定针对性的个体化疼痛管理策略,以提高其体验和诊断准确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究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与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及诊断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5月~2023年12月于我院健康体检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的非肥胖者,根据上腹部彩超结果分为健康对照组与NAFLD组.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探索TyG与非肥胖型NAFLD之间非线性关系,采用LASSO回归进行变量筛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究TyG与非肥胖型NAFLD风险之间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yG对非肥胖型NAFLD的诊断预测价值,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3723例非肥胖型体检者,其中NAFLD患者432例,患病率为11.6%.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非肥胖型NAFLD患者中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血尿酸、空腹血糖与TyG指数升高,HDL-C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充分校正混杂因素后,TyG每增加1个单位,非肥胖型NAFLD风险增加约2.22倍(OR=3.22,95%CI:2.53-4.12,P<0.001).与最低四分位Q1组相比,TyG指数Q2、Q3、Q4组的NAFLD患病风险将分别增加1.52倍(OR=2.52,95%CI:1.20-5.95)、3.56倍(OR=4.56,95%CI:2.28-10.46)与8.66倍(OR=9.66,95%CI:4.83-22.18).RCS曲线显示TyG指数与非肥胖型NAFLD风险显著相关,两者间呈近似线性关系(非线性检验P=0.019).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敏感性为78.0%,特异性为71.2%,具有较好的预测诊断价值.结论 TyG指数与非肥胖型NAFLD发生风险显著相关,可作为健康体检人群中脂肪肝早期筛查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不同性别社区人群体成分与胰岛素抵抗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分析不同性别一般人群的体成分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21年中国居民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项目合肥地区数据,共纳入1 144例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68人,女性 576 人.用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作为 IR的替代指标,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体成分(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脂百分比(Percentage Of Body Fat,PBF)、肌肉百分比(Percentage Of Body Muscle,PBM)、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和内脏脂肪等级(Visceral Fat Grade,VFG)组与TG/HDL-C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G/HDL-C高于切点值的体成分影响因素,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探究各体成分与TG/HDL-C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男性IR阳性检出率(TG/HDL-C高于切点值的率)为15.85%,女性为4.69%.在调整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男性人群发生IR风险的体成分分组中,肥胖组是5.58倍(OR=5.58,95%CI:1.98~15.72),PBF第三四分位组是7.90倍(OR=7.90,95%CI:1.68~37.15),PBF 第四四分位组是 8.20 倍(OR=8.20,95%CI:1.75~38.40),PBM 第三四分位组是 0.27 倍(OR=0.27,95%CI:0.10~0.71),PBM 第四四分位组是 0.09 倍(OR=0.09,95%CI:0.02~0.44),VFG 偏高组是3.11 倍(OR=3.11,95%CI:1.45~6.68),VFG 高组是 4.28 倍(OR=4.28,95%CI:1.45~12.64),腹型肥胖是 2.21倍(OR=2.21,95%CI:1.08~4.56);女性人群发生IR风险的体成分分组中,肥胖组是6.61倍(OR=6.61,95%CI:1.08~65.66),VFG 高组是 8.52 倍(OR=8.52,95%CI:1.90~70.86)(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显示,BMI、PBF、PBM、VFG、WC均与TG/HDL-C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和近似线性关系.结论 社区居民的体成分与发生胰岛素抵抗风险密切相关,肥胖人群以及高内脏脂肪人群发生胰岛素抵抗风险较高,应加强生活方式干预,保持较高肌肉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安康市2017-2021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及先天性心脏病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了解陕西省安康市近五年(2017-2021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围产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出生缺陷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陕西省妇幼健康信息系统中的有关数据,回顾性分析2017-2021年安康市各助产医疗机构围产儿出生缺陷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孕满28周至出生后7天明确诊断为CHD的围产儿为病例组(200例),选择同期诊断为非CHD的出生缺陷儿为对照组(400例),以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D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7-2021年共监测安康市围产儿126 077例,其中发生出生缺陷1 116例,出生缺陷总体发病率为88.52/万;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的前5顺位为CHD(29.90/万)、多指(趾)(13.72/万)、唇腭裂(7.54/万)、外耳其他畸形(6.11/万)、马蹄内翻足(5.79/万).2017-2021年安康市出生缺陷发病率由63.89/万持续上升至131.96/万,2021年比2017年增长了约2.07倍,有显著的上升趋势(x2趋势=106.074,P<0.001);其中CHD发病率上升明显(x2趋势=81.109,P<0.001).2017-2021年监测的377例CHD出生缺陷围产儿中,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为4种最常见的CHD,依次占32.10%、24.14%、13.79%、9.02%;其中复合多种亚型的CHD(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围产儿有12人,占3.18%.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围产儿胎龄及产妇围孕期的自然流产史和烟草暴露史的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3.187、5.280、12.92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足月儿(胎龄<37周)(OR=1.834,95%CI:1.196~2.812)和产妇围孕期有烟草暴露史(OR=1.914,95%CI:1.081~3.387)均是围产儿发生CH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加强健康宣教,做好孕期保健,保障足月胎龄分娩,远离烟草等不良暴露,积极参与出生缺陷防控相关的惠民项目,其均是预防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中国中老年人群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认知障碍发病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讨中国中老年人群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与认知障碍发病的关系,为制定认知障碍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3、2015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2011年基线调查时无认知障碍的6 883名≥45岁中老年人群的相关数据,将2011年基线调查中TG/HDL-C比值按四分位数分组,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国中老年人群TG/HDL-C比值与认知障碍发病的关系,并采用限制立方样条(RCS)曲线拟合TG/HDL-C比值与中老年人群认知障碍发生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随访至2018年,基线调查时6 883名无认知障碍的≥45岁中国中老年人群中发生认知障碍者2 532例,累积发病率为36.79%;认知障碍组和非认知障碍组中老年人群TG/HDL-C比值分别为(3.08±4.69)和(3.64±6.28),认知障碍组中老年人群TG/HDL-C比值低于认知障碍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5,P<0.001).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吸烟情况、饮酒情况、是否高血压、是否糖尿病、是否血脂异常、是否心脏病、体质指数、空腹血糖、尿酸、肌酐、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HDL-C比值最高四分位数组中老年人群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为TG/HDL-C比值最低四分位数组中老年人群的1.257倍(OR=1.257,95%CI=1.045~1.513);趋势性检验结果显示,中国中老年人群TG/HDL-C比值与认知障碍发病风险存在剂量反应关系(x2=2.636,P=0.008),RCS曲线近似"J"形(x2=11.810,P=0.019).结论 TG/HDL-C比值升高是中国中老年人群认知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妊娠晚期女性非稳态负荷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26
背景 近年来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对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已知慢性压力是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之一,而非稳态负荷(AL)作为衡量慢性应激的综合生理指标,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尚未明确.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女性AL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 2021 年 11 月—2022 年 11 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901 医院、六安市金安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招募符合研究要求的妊娠晚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一般资料和产科资料等基本资料;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收集生物学指标,并参考AL相关文献计算研究对象的AL得分;通过查阅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获得妊娠结局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AL对妊娠晚期女性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妊娠晚期女性 354 例,平均年龄(29.3±4.1)岁,AL总分的上四分位数为 3 分.本研究以研究对象AL总分的上四分位数为高风险临界值,将其按照AL得分分为低水平AL(AL<3 分)和高水平AL(AL≥3 分).高水平AL孕妇占 32.8%(116/354),低水平AL孕妇占 67.2%(238/354).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 15.5%(55/354),其中巨大儿发生率为 9.9%(35/354),其次为早产[5.4%(19/354)]、低出生体质量[2.3%(8/354)].高水平AL妊娠晚期女性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26.7%,31/116)高于低水平AL妊娠晚期女性(10.1%,24/238)(P<0.05);高水平AL妊娠晚期女性早产发生率(10.3%,12/116)、娩出巨大儿率(15.5%,18/116)高于低水平AL妊娠晚期女性(2.9%,7/238;7.1%,17/23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AL妊娠晚期女性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比低水平AL妊娠晚期女性增加2.465倍[95%CI(1.315,4.622),P<0.05].与低水平AL相比,高水平AL是妊娠晚期女性早产[OR=4.832,95%CI(1.545,15.114)]、娩出巨大儿[OR=2.868,95%CI(1.392,5.909)]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妊娠晚期女性高水平AL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尤其易发生早产和娩出巨大儿,应加强对妊娠期女性AL的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