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射波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近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及预后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射波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近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及此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在吉林省肿瘤医院接受射波刀治疗脑转移瘤的58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射波刀治疗后3个月,依据头部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脑转移瘤变化评价放疗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对58例患者进行总生存(OS)和局部无复发生存(LRRFS)分析;以患者随访期间生存状态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依据累计脑转移瘤体积判断射波刀治疗的NSCLC脑转移患者生存情况的效果,并获得累计脑转移瘤体积最佳临界值;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射波刀治疗的NSCLC脑转移患者OS和LRRFS的临床因素;评估射波刀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58例患者中,男性26例(44.8%),女性32例(55.2%),中位年龄[ M( Q1, Q3)]64岁(56岁,70岁);每例患者有1~7个脑转移病灶,58例患者共有98个脑转移病灶。射波刀治疗后3个月内死亡2例(3.4%);其余56例患者治疗后3个月,完全缓解3例(5.4%),部分缓解36例(64.3%),疾病稳定13例(23.2%),疾病进展4例(7.1%);ROC曲线分析显示,依据累计脑转移瘤体积判断射波刀治疗的NSCLC脑转移患者生存的曲线下面积为0.593(95% CI:0.423~0.763),累计脑转移瘤体积最佳临界值为15 cm 3。中位随访时间12.6个月(7.5个月,17.9个月)。6、12个月的OS率分别为91.3%、79.5%,6、12个月的LRRFS率分别为93.0%、89.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70分比≤ 70分, HR=0.103,95% CI:0.019~0.545, P=0.007)、颅外肿瘤控制情况(已控制比未控制, HR=0.145,95% CI:0.049~0.429, P<0.001)、累计脑转移瘤体积(≤15 cm 3比>15 cm 3, HR=0.105,95% CI:0.028~0.399, P=0.001)是OS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颅外肿瘤控制情况(已控制比未控制, HR=0.062,95% CI:0.006~0.616, P=0.018)、累计脑转移瘤体积(≤15 cm 3比>15 cm 3, HR=0.440,95% CI:0.007~0.292, P=0.001)、靶区总生物等效剂量(BED)(≤60 Gy比>60 Gy, HR=5.299,95% CI:1.020~27.530, P=0.047)是LRRFS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后仅出现1~2级头痛[53.5%(31/58)]、恶心呕吐[36.2%(21/58)]等不良反应,无≥3级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射波刀治疗NSCLC脑转移具有较高的局部控制率和近期生存率,不良反应轻微。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颅外肿瘤控制情况、累计脑转移瘤体积可能影响射波刀治疗的NSCLC脑转移患者的OS,颅外肿瘤控制情况、累计脑转移瘤体积、总BED可能影响局部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浆Elabela水平预测大血管闭塞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后近期预后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大血管闭塞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LVO-AIS)患者接受血管内机械取栓术(EVT)后3个月预后和血浆Elabela水平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自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采用EVT治疗的94例LVO-AIS患者。术前、术后24 h和术后72 h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Elabela水平,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预后。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临床资料、血浆Elabela水平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LVO-AIS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Elabela水平对LVO-AIS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患者有脑卒中史、糖尿病者占比较低,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术后72 h的血浆Elabela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史( OR=0.148, P=0.037,95% CI:0.025~0.889)、糖尿病( OR=0.205, P=0.027,95% CI:0.050~0.836)、高血压( OR=3.488, P=0.024,95% CI:1.177~10.339)、术后72 h Elabela水平( OR=1.064, P=0.005,95% CI:1.019~1.111)是LVO-AIS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72 h血浆Elabela水平预测LVO-AIS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8( P<0.001,95% CI:0.614~0.822)。 结论:术后72 h血浆Elabela水平可能是预测LVO-AIS患者EVT术后近期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成人肝移植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肝移植围手术期患者因肝脏代谢功能障碍,导致机体糖、蛋白质、脂肪等代谢紊乱进而引起的营养不良成为终末期肝病患者最常见并发症。营养支持是肝移植全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术前营养状况,增加肝移植机会,降低术后病死率及改善预后。笔者回顾近期肝移植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干预措施,分析营养筛查和营养评估工具及其优缺点,强调早期营养状况的正确评估,给予合理、个性化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方案,尤其对能量、蛋白质等营养素的需求,以及术后长期合理的营养支持、监测和饮食营养健康教育等的重要性,以期为改善肝移植患者的营养状况提供参考和建议,为构建标准化的肝移植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方案提供循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龄器官捐献供体肝移植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高龄器官捐献供体肝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普外科中心行肝移植患者共346例临床数据,筛选后分为供者年龄60~70岁的高龄组30例及供者年龄<60岁的非高龄供体组60例。受者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手术出血。预后指标为:术后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PNF),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及住院病死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Mean± SD)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分析。 结果:高龄组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手术出血量分别为(444.33±72.44) min、56.0(30~170) min、1 922.1(400~9 000) mL,非高龄组分别为(460.88±91.32) min、58.45(35~140) min、1 885.8(400~12 000) mL,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预后指标中,高龄组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病死率分别为4.9(2~21) d、20.4(3~40) d、10%,非高龄组分别为5.3(1~32) d、22.1(3~61) d、1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未发生PNF,但高龄组术后DGF发病率为13.33%(4/30),非高龄组为1.67%(1/6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严格的供体术前评估及准确的受体选择下,60~70岁高龄供体用于肝移植,可取得与非高龄供体相似的近期疗效,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辅助化疗对不同类型边界可切除胰腺癌的近期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不同类型交界可切除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北医三院收治的交界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患者46例,其中26例动脉交界可切除胰腺癌(arterial borderline resectable pancreatic cancer,ABRPC),20例静脉交界可切除胰腺癌(venous borderline resectable pancreatic cancer,VBRPC),18例VBRPC和15例ABRPC患者随后顺利完成手术治疗。评估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比较新辅化疗前后体质量指数、肿瘤直径、肿瘤标志物等指标变化。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等临床数据,评估新辅助化疗在不同类型交界可切除胰腺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结果:新辅助化疗后CA19-9水平明显降低( P<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新辅助化疗后接受手术组患者和放弃手术者组患者比较,肿瘤的直径在影像上明显缩小( P<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VBRPC组和ABRPC组短期生存率、OS、R0切除率、住院期间发生Clavien-Dindo分级≥Ⅱ级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VBRPC组的手术切除率90.0%优于ABRPC组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7)。 结论: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直径较前明显进展的患者,很难从新辅助化疗中获益;VBRPC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率较ABRPC患者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胃肠间质瘤危险度分级的前世与今生及其临床指导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它的生物学行为多种多样。制定准确的危险度分级、评估原发肿瘤切除术后的复发转移危险、指导辅助治疗以及预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GIST危险度分级标准自面世以来,随着对GIST疾病逐渐深入地了解,不断地经历了变革和完善。初期主要是根据肿瘤大小、核分裂象计数等临床参数制定危险度分级;中期再把肿瘤部位、肿瘤破裂等因素纳入而形成较为完善的美军病理研究所(AFIP)标准以及改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分级;近期更有研究使用新的统计学方法如列线图、等高线图等,使得预测患者复发风险更为精准,由此让GIST个体化治疗变成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癫痫持续状态严重程度评分量表与PEDSS评分量表对癫痫持续状态患儿近期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验证并比较儿童癫痫持续状态严重程度评分量表(STEPSS)与PEDSS评分量表对癫痫持续状态(SE)患儿近期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52例SE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STEPSS与PEDSS评分量表对患儿进行评分并预测患儿预后,通过绘制2个量表各自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找出理想界值,计算界值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以此来验证并比较STEPSS与PEDSS评分量表对SE患儿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结果:152例SE患儿中,男90例,女62例;年龄1个月至15岁[(5.8±3.9)岁]。预后良好112例,预后不良40例,其中死亡13例。在预测死亡方面,STEPSS与PEDSS评分量表的AUC分别为0.908(95% CI:0.848~0.967)、0.887(95% CI:0.831~0.942),理想界值均为4,敏感度分别为0.740、0.846,特异度分别为0.745、0.835。2个评分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预测不良结局方面,STEPSS与PEDSS评分量表的AUC分别为0.869(95% CI:0.800~0.937)、0.926(95% CI:0.873~0.979),理想界值均为3,敏感度分别为0.827、0.900,特异度分别为0.732、0.866,2个评分量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STEPSS评分量表相比,PEDSS评分量表预测SE患儿的近期治疗结局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评估SE患儿预后的常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局部溶栓治疗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的疗效及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局部溶栓治疗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的疗效及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于丽水市人民医院接受局部溶栓治疗的88例急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入院时、溶栓14 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入院时、溶栓14 d后的认知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并观察患者溶栓治疗后的血管再通情况。随访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预后情况,依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 n=58)和预后不良组( n=30),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究影响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 结果:与入院时比较,溶栓14 d后,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下降,MMSE评分明显升高( P<0.05);溶栓治疗1个月后,患者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 P<0.05);局部溶栓治疗时间窗<3 h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明显优于治疗时间窗为3~6 h患者( 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糖尿病比例、高尿酸血症比例、溶栓前NIHSS评分、血管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进一步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溶栓前NIHSS评分、血管再通mTICI分级是影响急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均 P<0.05)。 结论:局部溶栓治疗能改善急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发病后越早进行局部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越高。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溶栓前NIHSS评分、血管再通mTICI分级是颅内动脉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临床应加强此类因素筛查,积极采取防治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脂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40例为AMI组,同期来院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AMI组和对照组血清SFRP5、MCP-1、血脂水平。根据AMI患者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FRP5、MCP-1、血脂指标对AMI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对照组血清SFRP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高于AMI组,MCP-1水平显著低于AMI组(均 P<0.05)。AMI患者PCI术后30 d,发生MACE者27例纳入MACE组,未发生MACE者113例纳入非MACE组。MACE组血清SFRP5、HDL-C、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非MACE组,MCP-1水平显著高于非MACE组(均 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FRP5、HDL-C为AMI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的保护因素,MCP-1为AMI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OR=0.885、0.866、1.167,均 P<0.05)。ROC曲线显示,SFRP5、MCP-1、HDL-C评估AMI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76、0.793、0.803。 结论:SFRP5、HDL-C、MCP-1与AMI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明显相关,可作为近期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清氧化三甲胺在脓毒症中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对脓毒症患者危重程度及近期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患者收集于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普陀区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单元住院,符合2016年脓毒症3.0诊断标准的脓毒症患者45例,根据是否存在休克将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无休克组(33例)与脓毒症休克组(12例),根据28 d转归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30例)。比较各组患者CRP、PCT、IL-6、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和序贯脏器衰竭评分(SOFA)及血清TMAO水平。分析TMAO与脓毒症危重程度及近期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脓毒性休克组IL-6、CRP、PCT、SOFA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均明显高于普通脓毒症组( P<0.01)。脓毒症患者死亡组IL-6、PCT、SOFA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 P<0.01)。脓毒症组第1天血清TMAO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1)。脓毒性休克组第1、3、7天TMAO水平均高于普通脓毒症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组内第1、3天TMAO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死亡组第1、3、7天TMAO水平均高于存活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组内第1、3天TMAO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脓毒症患者血清TMAO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 r=0.848, P<0.01);TMAO水平与IL-6水平呈正相关( r=0.956, P<0.01)。 结论:TMAO与脓毒症患者危重程度及近期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