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健康大数据平台建设实践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医学健康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为临床医学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的远程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提供数据资源和技术保障。方法: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体系架构分析法和专家小组讨论法,了解国内外医学健康大数据平台研究和应用情况,在吉林省智慧医疗云服务平台、新冠肺炎远程智能防控诊断云服务平台、医学影像质控互认共享云服务平台基础上,结合目前实际和远期发展趋势,采用结合构建的方法,开展医学健康大数据平台建设实践、探索和研究。与东北师范大学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工程实验室合作建立科研数据库。结果:运用现代体域网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数据处理及生命体征监测分析系统,依托网络技术,促进和发展健康管理、健康干预与促进、健康教育、肿瘤防控、慢病管理、医学营养、儿童健康管理、老年健康管理、医学护理、医学健康研究等服务功能,完善平台管理机制,探索平台建设标准和管理方法,初步建成了科学、高效、实用的医学健康大数据平台。结论:①在原有信息服务平台基础上,采用结合构建方法,进行医学健康大数据平台架构设计,结合实际,探索研究科学系统建设平台的发展模式,一方面可保护原有投资,降低建设成本,减少浪费;另一方面可保持原有业务的连续性,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医学健康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建设途径和发展模式;②医学健康大数据平台的功能要依据医学健康行业和社会的需求适时完善与升级;③医学健康大数据标准和平台标准的体系建设是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有效手段,包括医学健康信息获取、传输、交换、分析和处理等整个处理过程,需要对基础标准、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平台标准、工具标准、管理标准、安全和隐私标准、行业应用标准等诸多标准进行研究、规范和完善;④在医学健康大数据平台中建立科研数据库,为医学健康科研服务,拓展了平台的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多层次岗前培训现状与需求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多层次岗前培训的培训现状并分析其培训需求,为进一步完善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岗前培训的方案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20年4月至2020年6月对采用多层次岗前培训模式的哈尔滨市某三级综合医院的172名临床护理带教教师进行调查,分析其岗前培训的现状与教师的培训需求。通过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72名调查对象中,138名(80.2%)教师年龄在35岁以下,133名(77.3%)教师第一学历在本科以下;89名(51.7%)教师明确医院或科室会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岗前培训,10名(5.8%)教师表示医院或科室从未组织过培训,41名(23.8%)教师从未参加过岗前培训,80名(46.5%)教师参加岗前培训的次数为1~3次。院内培训和科内培训的前8项培训内容有5项重复,分别是科室常见病疾病知识、护理程序、沟通技能、医院规章制度、带教方法。培训需求总得分为(154.51±40.35)分,总体需求率为81.3%,处于高等水平;得分率最高的维度是法制和人文素养,得分率为83.0 %;得分率最低的维度是教学管理,得分率为74.9%。培训需求得分率最高的9个条目分别为对学生基本素质(慎独、乐学、敬业品质等)的培养(84.7%)、法律知识(84.4%)、科室常用药物配伍禁忌(84.3%)、护士礼仪(83.3%)、护理风险防范(83.1%)、对学生的教育评价方法(83.1 %)、护患沟通技巧(83.0%)、科室常用药物的用药观察要点(83.0%)、科室常用药物作用(82.9%)。序位前3的培训形式分别为网络学习84名(48.8%)、医院内部有经验的教师讲授74名(43.0%)、经验交流与分享讨论会72名(41.9%)。结论:该院临床护理带教教师队伍人才结构相对年轻,第一学历偏低,应大力加强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岗前培训开展的知晓率与参与度均一般,应加强各渠道培训信息的发布,提高培训活动的知晓率,明确参与岗前培训活动的鼓励或奖励措施,提高培训活动的参与度;各层次岗前培训内容存在重复,且与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培训需求存在差距,建议各教学医院结合自身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培训模式,合理统筹各层次的培训内容,避免培训内容重复,避免师资浪费,并可适时组织带教教师开展经验交流分享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质生产力在卫生经济领域内蕴含的潜在变革动能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在卫生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成功挣脱传统卫生服务交付模式和产业发展轨迹的束缚,展现出高科技、高效能和高品质等特性,它契合新发展阶段所倡导的发展理念,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生产力质态.在卫生经济领域,新质生产力将在卫生健康服务供给和需求、卫生资源配置与优化、卫生政策与干预手段、卫生系统绩效以及健康公平五大维度产生决定性影响.同时,新质生产力为卫生经济评价与技术评估带来的深远影响,甚至变革卫生经济研究范式.对新质生产力进行适时且全面的理论探究,积极推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演进,无疑将成为未来卫生经济学者所肩负的一项核心职责与严峻挑战.这要求学者们既要紧随时代脉搏,在理论层面对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规律与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同时,也要在实践层面积极引导并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卫生健康领域的成功转化与切实应用,从而助力卫生经济的研究与实践跃升至新的质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适时模式的出院准备服务在口腔癌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探讨基于适时模式的出院准备服务在口腔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和生活质量.方法 将行口腔癌皮瓣移植术的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89例(85例完成研究),给予口腔颌面外科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干预组89例,组建多学科团队制定基于适时模式的出院准备服务流程,责任护士针对患者围术期不同阶段需求实施出院准备服务.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准备度、出院指导质量及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适时模式的出院准备服务可以提高口腔癌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水平,改善出院指导质量,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以Cameron适时理论为基础的全程干预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以Cameron适时理论为基础的全程干预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3月在攀钢总医院住院的COPD患者13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住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67例)和干预组(7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实施以Cameron适时理论为基础的全程干预模式.采用家属照顾者照顾能力问卷(FCTI)、西雅图慢性肺疾病调查问卷(SOLDQ)对干预前后患者家属的照顾能力和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急性发作、就医情况和住院次数.结果 干预后1、3个月,两组患者家属在适应照顾角色、应变及提供协助、处理个人情绪、评估家人及社区资源、调整生活以满足照顾需求得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生理功能、情绪功能、应对技能、护理满意度4个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干预组FCTI各维度得分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在SOLDQ的各维度得分呈现持续增强趋势.干预组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次数、急诊就医次数及住院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以Cameron适时理论为基础的全程干预模式能有效提升COPD患者家属的疾病照顾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降低急性发作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脑卒中患者适时需求调查表的编制及信效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以适时模式为框架,在分析患者需求的变化基础上,编制适时需求调查表.方法:依据相关文献、质性访谈结果、适时模式框架形成条目池.通过两轮专家内容效度评定,并邀请10例脑卒中患者阅读量表,增加和修订条目形成量表初始版本.通过随机抽样法调查新收入院患者200例,进行临床施测回收有效问卷183份,经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形成量表的临床版本.结果:经质性访谈和文献查询,结合适时模式框架,形成73个备选条目池.经预实验及两轮专家内容效度评定,形成36个条目的初始版本.经条目筛选、探索性因子分析,未减少条目.信度分析结果显示:量表总体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95,各维度数值均在0.7以上;折半信度采用Guttman Spilt-Half系数,量表总折半信度为0.782,各维度数值均在0.7以上;信效度达到心理测量学标准,形成临床应用版本.结论:编制的脑卒中患者适时需求调查表信效度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上海市舒缓疗护人力资源现状的SWOT分析和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疗护服务的开展情况,分析服务开展与实施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如何持续扩大临终关怀服务覆盖面、优化社区舒缓疗护人力资源配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建议.方法 本文通过对2015年上海市安宁疗护服务现状基线调查数据报表进行分析,同时采用抽样法选取上海市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定性小组访谈,采用SWOT分析方法总结上海市社区在开展舒缓疗护人力资源现状和服务项目的政策框架与保障机制、行业规范细则、人才队伍初步建立、多学科团队合作等方面所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结果 目前上海市共有80所临终关怀机构,但具有完备人力资源配置并给予专业培训的医院仅有5家,仍有接近20家医院医生和护士配备未达到上海市级标准,缺少对应的支持人员.行业缺乏深入的考核和细化的规范,在内涵建设上存在较大差距.影响舒缓疗护服务开展的主要因素为行业规范细则缺乏、专业人才紧缺、医疗保险未完全衔接、政府及社会投入不足等.结论 需在本市大力开展医养结合的同时适时嵌入临终关怀服务需求,并制定临终关怀发展战略规划.同时成立上海市临终关怀培训认证中心,推动社会慈善事业投入临终关怀领域,最大限度地达到以患者为中心,最终形成完整的安宁疗护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适时修正头颈部CT和MRI检查及诊断规范,推动头颈部影像的普及和发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头颈部疾病的患病率、就诊率及影像检查率也逐步增加,头颈部健康日益受到关注.在当前"互联网+医疗"背景下,"家门口检查+远程网络会诊"医疗模式正在成为常态,头颈部影像由于解剖精细、病种多样、专业性强,远程会诊的需求极大[1].然而,不同医疗机构的影像检查方案不一,导致图像质量难以保障,且不同医师对头颈部解剖及疾病谱的认识程度不一,导致诊断报告对临床的指导价值有限.为了保证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不同类型设备充分发挥作用,获取较高质量的图像,全面解答临床关注的问题,建立影像检查及诊断规范势在必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护人员对脑卒中病人适时需求认知调查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以适时模式为框架,采用质性研究,对医护人员进行深入访谈,从医护人员角度探索脑卒中病人不同疾病阶段(从住院期间至出院后)中存在的动态适时需求,为脑卒中病人采取动态医疗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0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依据相关文献和适时模式框架形成开放式问题,采用面对面半结构化法收集资料,资料分析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结果 对10名医护人员进行访谈,提炼出5个不同阶段的病人需求:急性期重点在决策参与和家庭支持;稳定期重点是健康教育和康复锻炼;出院准备期重点在出院准备服务及延续性康复锻炼需求;出院后调整期实施期重点在居家护理和对康复锻炼的需求;适应期重点是回归社会的需求.结论 本研究通过从医护人员的角度揭示脑卒中病人从住院期间至出院后不同疾病阶段的适时动态需要,并发现自身工作不足,提出建议,可为建立脑卒中病人动态医疗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适时模式的脑卒中患者全程照顾需求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疾病全程的照顾需求,为患者延续性护理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适时模式为理论基础,对处于不同阶段脑卒中患者的全程照顾需求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并应用现象学方法进行分析.最终受访人数5个阶段(急性期、稳定期、出院准备期、调整期、适应期)分别为10例、13例、10例、10例及9例,总计52例患者.结果 提炼出5个不同阶段的患者需求:急性期主要是情感和家庭支持、了解病情的需求;稳定期是针对性的康复锻炼指导等需求;出院准备期主要为照顾者角色准备等需求;调整期为延续性护理需求;适应期是回归社会等需求.结论 脑卒中患者每个时期的照顾需求有不同特点,应了解其全程需求,建立患者全程适时出院准备服务模式,实现医院、社区、家庭之间信息、管理及关系的连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