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癌症作为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之一,是人类第二大死因.目前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为手术、化疗和放疗等,均需要配合使用抗肿瘤药物,然而肿瘤细胞会对抗癌药物产生耐药性,从而使药物的治疗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耐药性作为造成临床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因此,本研究综述了肿瘤多种耐药机制,包括肿瘤微环境、病毒因素、细胞物质转运、药物代谢酶等,以期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及癌症耐药性的研究提供参考.可以推测未来肿瘤的治疗方案将包括使用不同类型的药物,针对多药耐药性特定机制的特定弱点等联合疗法.通过逆转癌细胞耐药性的新药将提高化疗的效率,为目前无法治愈的肿瘤患者提供机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顺铂(DDP)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转染PARP-1 siRNA抑制前列腺癌细胞中PARP-1的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ARP-1以及凋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差异,CCK-8检测耐药指数,计算DDP IC50。结果:PARP-1蛋白在耐药细胞PC-3/DDP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亲本细胞PC-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下调PARP-1表达可增强前列腺癌细胞的DDP敏感性,逆转耐药细胞的耐药性。信号通路相关蛋白Bcl-2和pERK显著下调。 结论:PARP-1在前列腺癌细胞表达水平与细胞对DDP耐药性密切相关,PARP-1表达抑制可以增强DDP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敏感性,其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凋亡通路抑制ERK磷酸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木香烃内酯通过p38-MAPK通路影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ADR细胞对多柔比星敏感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木香烃内酯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ADR多柔比星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K562/ADR细胞,分别以不同浓度木香烃内酯、多柔比星以及两药联合作用72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计算细胞增殖率,获得两药半数抑制浓度(IC 50)。以10 μmol/L木香烃内酯、10 μmol/L多柔比星及两药联合作用于K562/ADR细胞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38-MAP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木香烃内酯与多柔比星联用组细胞增殖率均低于相应浓度两药单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柔比星对K562/ADR细胞的IC 50为(13.50±0.86)μmol/L,木香烃内酯为(7.30±0.5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044, P=0.002)。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10 μmol/L木香烃内酯和10 μmol/L多柔比星联用组K562/ADR细胞凋亡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木香烃内酯单用组以及多柔比星单用组[(19.68±3.21)%比(2.96±0.87)%、(9.34±2.89)%、(9.18±2.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与10 μmol/L木香烃内酯单用组和10 μmol/L多柔比星单用组相比,两药联用组凋亡抑制蛋白bcl-2表达下调,bad、p-p38、cleaved-caspase-3及cleaved-PARP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 结论:木香烃内酯可增强多柔比星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ADR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促进多柔比星诱导细胞凋亡,其可能通过调控p38-MAPK通路逆转K562/ADR细胞的耐药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冬凌草甲素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冬凌草甲素是冬凌草主要的抗肿瘤有效成分之一,在肝癌、乳腺癌、宫颈癌、胰腺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诱导肿瘤细胞自噬、降低端粒酶活性、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性等,发挥抗肿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药复方治疗胰腺癌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综述中药复方治疗胰腺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文献,目前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诱导细胞凋亡,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中药复方治疗手段丰富,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化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山奈酚逆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ADM细胞耐药性及相关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山奈酚逆转耐多柔比星(ADM)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ADM细胞耐药性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ADM作用24 h对K562和K562/ADM细胞的毒性,计算24 h ADM半数抑制浓度( IC50)及耐药倍数。MTT法检测山奈酚作用24 h对K562/ADM细胞的毒性,计算24 h山奈酚5%抑制浓度( IC5)、10%抑制浓度( IC10),以二者确定后续实验山奈酚两组浓度,未经山奈酚处理的细胞为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空白对照组及山奈酚干预组ADM作用24 h的细胞抑制情况,计算各组24 h的细胞抑制情况,计算各组24 h ADM IC50,空白对照组与山奈酚组 IC50的比值为山奈酚逆转耐药倍数。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山奈酚作用后K562/ADM细胞内ADM荧光强度。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分别经山奈酚、p38-MAPK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B202190、山奈酚和SB202190联用后的K562/ADM细胞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磷酸化p38(p-p38)、总p38(t-p38)]表达情况。 结果:ADM处理24 h后,K562、K562/ADM细胞 IC50值分别为(0.9±0.6)、(28.1±3.5)μg/ml;相对于K562细胞,K562/ADM细胞对ADM作用24 h的耐药倍数为31.16倍。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山奈酚呈剂量依赖性抑制K562/ADM细胞增殖,依据 IC5和 IC10,确定以0.5、1.0 μmol/L山奈酚进行后续实验。山奈酚和ADM共同作用24 h后,空白对照组、0.5 μmol/L山奈酚组、1.0 μmol/L山奈酚组K562/ADM细胞24 h ADM IC50分别为(33.7±5.7)、(21.4±0.6)、(15.9±1.8)μg/ml( F=30.85, P<0.05;组内两两比较,均 P<0.05),0.5 μmol/L山奈酚组、1.0 μmol/L山奈酚组K562/ADM细胞24 h逆转耐药倍数分别为1.58、2.12倍。流式细胞术检测示,空白对照组、0.5 μmol/L山奈酚组、1.0 μmol/L山奈酚组K562/ADM细胞内ADM平均荧光强度(MFI)分别为138.4±8.9、154.3±2.2、165.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61.48, 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5、1.0 μmol/L山奈酚处理24 h后,K562/ADM细胞的P-gp、MRP1、p-p38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均 P<0.05),而t-p38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SB202190可降低P-gp、MRP1、p-p38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 P<0.05);SB202190联合不同浓度山奈酚作用后,K562/ADM细胞P-gp、MRP1、p-p38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未下降( P>0.05)。 结论:山奈酚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通路降低K562/ADM细胞P-gp、MRP1的相对表达量,实现增加细胞内ADM的蓄积,从而逆转K562/ADM细胞的耐药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氧化二砷抗肿瘤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三氧化二砷(As2O3)最初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而被研究者关注,而后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As2O3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抑制血管生成、靶向作用于肿瘤干细胞以及逆转肿瘤细胞的化疗耐药性等.本文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对As2O3抗肿瘤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其抗肿瘤活性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乳腺癌在女性中发病率极高,发病率和病死率居女性肿瘤之首.虽然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已得到证实,但耐药是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导致乳腺癌治疗困难的原因之一.本文重点阐述了多种作用机制,并阐述了一系列介导乳腺癌细胞耐药的最新研究进展.在对现有耐药机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当前逆转乳腺癌对新辅助化疗耐药的治疗方案,并分析现有预测乳腺癌细胞耐药的方案,旨在为逆转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药物耐药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紫草素联合化疗药物逆转肿瘤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多药耐药构成了一种独特而关键的耐药谱,严重影响肿瘤的治疗效果.中药联合化疗药物不仅可以降低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还可以增强化疗效果,逆转多药耐药.紫草素是从紫草根中提取的萘醌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紫草素联合顺铂、吉非替尼、奥沙利铂、阿霉素、紫杉醇、他莫昔芬等化疗药物的疗效更显著,其可通过多种分子机制来降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阐述紫草素与多种化疗药物联合使用逆转肿瘤耐药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克服肿瘤治疗耐药性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小檗碱调节卵巢癌微环境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卵巢癌是妇科肿瘤中最具威胁性的疾病,其繁多的病因和冗杂的机制协同推进疾病发生,可凭借自身独特的微环境模式介导肿瘤细胞增殖、转移的全过程.现阶段卵巢癌的临床治疗以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铂类化疗药物为主,但药物的副作用及多药耐药性导致复发率居高不下.为了探寻具有较少副作用或减少传统化疗药物副作用的新方法,研究者尝试在肿瘤诊治过程中采取中药联合治疗.经证实,中药单体可借助对微环境内肿瘤细胞、免疫细胞、缺氧诱导因子、血管内皮生成因子、炎性介质及相应信号通路的调节来延缓肿瘤进展,发挥抑癌功能.小檗碱作为众多中草药所含有的一种常见活性成分,具有的肿瘤细胞敏感性使其通过不同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可逆转铂类耐药,降低卵巢癌的复发率.本文通过回顾文献,梳理和总结小檗碱作用于肿瘤微环境的实验研究,认为小檗碱能遏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主要依靠调控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改善炎性及缺氧微环境、诱导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停滞;同时,对小檗碱在卵巢癌微环境中的作用位点和机制进行整合讨论,以期延伸对前沿药物研发的新思路,为卵巢癌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