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创智能化诊断与治疗技术在胃癌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且预后较差。提高胃癌诊断率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依旧是当前工作重点。近年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慧医疗逐步应用于胃癌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胃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诊断等方面。在胃癌微创手术方面,超高清视野(4K分辨率)、三维(3D成像)等新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提升手术精准度。同时,以吲哚菁绿为代表的腹腔镜荧光成像技术,正逐步成为微创手术智能化发展新方向。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深入阐述胃癌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微创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以期更充分地认识胃癌智能化诊断与治疗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打破学科边界,开展广泛的“医工结合”研究,造福胃癌病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治疗儿童重复肾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在儿童重复肾合并上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4例运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治疗的重复肾合并上下肾UPJO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4岁4个月,年龄范围为3岁8个月至5岁1个月;均为因腹痛就诊检查发现肾积水,既往无泌尿系感染史,病变均为左侧。术前均完善B型超声、磁共振尿路成像和(或)增强CT、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同位素肾图检查,未见膀胱输尿管反流。除1例在术前经上述检查未提示存在明确的重复肾征象,其他3例经上述检查后考虑诊断为重复肾;3例患儿于术前行逆行输尿管造影检查(1例为完全性重复肾,2例为不完全性重复肾),1例术前未行逆行输尿管造影检查。术前同位素肾图检查均提示患侧分肾功能明显受损,告知家长病情后,要求保留受累半肾,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均运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采用经典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未增加辅助孔。结果:术中发现上肾UPJO 1例,为完全性重复肾;下肾UPJO 3例,均为不完全性重复肾,其中1例合并马蹄肾;1例UPJO为扭曲折叠,1例为单纯狭窄,1例为高位输尿管,1例为血管压迫。术中均留置DJ管,腹腔内操作的平均时间为105 min,平均吻合时间为44 min。所有患儿在术中均无中转开放,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5 d。术后6~8周拔除DJ管,平均随访时间为36个月,范围为26~60个月,术后肾盂分离程度均较术前降低,患肾分肾功能与术前相比,1例略有改善,3例明显改善。结论:应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治疗儿童重复肾合并上下肾UPJO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腋窝入路内镜辅助背阔肌切取技术在修复Poland综合征胸壁畸形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通过腋窝横切口内镜辅助背阔肌切取技术应用于修复Poland综合征胸部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5年10月至2018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乳房整形美容中心招募Poland综合征患者,采用经腋窝横切口内镜辅助背阔肌转移进行胸壁重建或乳房再造(联合乳房假体置入)。术后对背阔肌肌瓣成活情况、胸背部形态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随访,并统计以下数据:背阔肌肌瓣面积、假体体积、对侧乳房手术情况、背阔肌切取时间、前胸壁腔隙分离时间、手术总时间、引流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估术后疼痛程度;采用Breast-Q量表重建模块评估女性患者心理社会幸福感、乳房满意度及所有患者对手术结果的满意度;采用上肢功能障碍量表(DASH量表)对患者手术前、后的上肢功能进行评估。采用配对 t检验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的Breast-Q量表和DASH量表得分差异。 结果:共纳入28例患者,其中男11例,女17例,年龄(22.5±3.9)岁,体质量指数为(20.5±6.1) kg/m 2,其中2例女性患者同时行对侧腋窝入路假体隆乳术,2例行对侧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术后随访时间(50.4±23.1)个月,重建的乳房或胸壁形态良好,背阔肌肌瓣血供良好,均完全成活,患者术后疼痛轻微,无明显胸背部形态异常。术后并发症包括血清肿1例,切口裂开1例,皮瓣下移1例,无皮瓣坏死、血肿、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背阔肌肌瓣面积为(437.2±110.0) cm 2,再造乳房使用假体体积为(240.4±46.0) ml。内镜下切取背阔肌时间为(69.0±13.9) min,内镜下分离前胸壁腔隙时间为(32.8±6.0) min,手术总时间为(169.4±16.1) min,术后引流时间为(7.6±1.4) d。术后第1天患者疼痛视觉评分为(2.7±0.5)分,1周后评分下降至(0.8±0.4)分。手术前乳房满意度评分为(27.8±20.8)分,心理社会幸福感评分为(49.6±17.0)分,术后乳房满意度评分为(63.1±11.6)分,心理社会幸福感评分为(68.1±16.7)分,术后乳房满意度评分( t=-9.000, P=0.008)及心理社会幸福感评分( t=-6.543, P<0.001)均显著高于术前。手术前、后DASH量表评分分别为(3.7±3.3)分和(4.0±3.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60, P=0.276)。所有患者对手术结果的满意度评价为(81.3±16.0)分。 结论:经腋窝横切口内镜辅助的背阔肌转移术为Poland综合征患者的胸壁重建和乳房再造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美学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磁吻合技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与狭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采用磁吻合技术(MCA)实施食管吻合6例:3例为Ⅲa型长段食管闭锁通过消化道内镜将1枚磁体置入食管近端盲袋,与远端食管腔内磁体互相吸引,实现食管吻合口衔接;2例术后食管狭窄和1例先天性食管狭窄患儿,均通过消化道内镜和胃造瘘方法将两个磁体分别置入食管狭窄部位近端和远端食管腔内,对食管狭窄部位产生持续压力以疏通食管。术后通过胃管喂养直至磁环自然脱落。1例长段食管闭锁患儿术后1周发生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3~16个月,2例患儿再次发生吻合口狭窄,4例食管吻合口通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原位肝脏移植术后胆瘘的类型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原位肝脏移植术后胆瘘的类型、方法选择及不同方式的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9年3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4例肝移植术后胆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狭窄将胆瘘分为4型。患者均接受内镜或介入治疗,包括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经内镜胆道内支架放置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或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ercute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观察指标为胆瘘发现时间、胆瘘位置、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PTCD并发症、腹腔或胆道引流管拔出时间、新发胆道狭窄等。结果:24例胆瘘于肝移植术后(46.5±36.6) d(6~122 d)发现。Ⅰ~Ⅳ型胆瘘分别有6例、14例、2例和2例。22例胆瘘治愈,总体治愈率91.7%。24例均首先接受ERCP,技术成功率及治愈率分别为87.5%(21/24)和85.7%(18/21)。Ⅰ~Ⅳ型胆瘘ERCP的治愈率分别为6/6、84.6%(11/13)、1/2和0,ENBD与ERBD的胆瘘治愈比列分别为8/10和6/8。5例ERCP未成功者接受PTCD治疗,成功及临床治愈比例分别为4/5和3/4。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为33.3%(8/24),Ⅱ型胆瘘胆管炎发生率高于Ⅰ型[35.7%(5/14)比16.7%(1/6)],合并非吻合口狭窄者比合并吻合口狭窄者更易发生胆管炎[83.3%(5/6)比16.7%(3/18)]。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瘘首选ERCP,次选PTCD。Ⅰ~Ⅳ型胆瘘分别优选ENBD、ENBD联合ERBD、ENBD及PTCD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导航联合改良胰胃吻合应用于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导航联合改良胰胃吻合应用于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LDPPHR)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接受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导航联合改良胰胃吻合的LDPPHR治疗的14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10例,年龄(40.6±7.1)岁。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无吲哚菁绿过敏反应,术中吲哚菁绿染色显影胆总管效果良好。手术时间(325.71±23.00)min,其中胰胃吻合时间(18.32±1.52)min。术中出血200(150,300)ml,无术中输血。术后发生A级胰瘘3例、胆瘘1例、胆道狭窄1例。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0个月。1例患者术后间断发热,于术后1月门诊复查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提示胆道狭窄,再次入院后经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治疗痊愈出院。结论: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导航技术辅助LDPPHR安全、可行,联合改良胰胃吻合减少了空肠吻合步骤,有效提升了手术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对我国外科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医工结合是指将医学与理工科学进行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模式,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外科的医工结合、协同创新,更多的是指医疗器械的改进、创新和研发,而医疗器械行业将传统工业与生物医学工程、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相结合,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和高科技水平的一个体现。我国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在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将医科类院校与理工科院校合并,促进不同学科相互交叉,设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依托大型综合性医院和研究所,成立众多的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从而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笔者及其团队在医工结合的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包括实用新型专利"可重复使用的简易扩肛器"及"经肛多通道腔镜手术操作平台的切口保护套"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超细腹腔镜、胃内气囊等项目已通过相关研发团队论证并拟行转化生产;同时,于2020年1月10日,在广东省药学会的批准下,联合有志于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医疗同道、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成立了广东省药学会医药创新与转化专家委员会,为医疗同道、科研机构和企业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我们体会到,临床实践是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源泉;临床医生是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原动力。目前,我国医工结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基础研究阶段医工结合学科融合不充分、应用研究阶段临床应用需求互动少、科研成果转化难和"产学研用"全链条不贯通。如果能加大科研投入和政策激励力度、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互动、关注成果推广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打通医工结合全流程、完善医工结合创新能力评价机制,我国的医工结合、协同创新必将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内侧深入路造腔内镜技术在难治性跖筋膜炎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全内侧深入路造腔内镜技术治疗难治性跖筋膜炎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徐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采用全内侧深入路造腔内镜技术治疗的28例30足难治性跖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13足,女15例17足;年龄22~57(40±11)岁。症状持续时间8~24(17.0±4.6)个月。观察项目:(1)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症状缓解情况等;(2)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跟痛评分(CS),以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价手术治疗的功能效果。结果:28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24(16.9±3.7)个月。所有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未出现伤口及神经损伤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无一例患者存在足跟部内侧疼痛症状,足趾及踝关节运动理想,无挛缩或畸形。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患侧足跟部的VAS、CS、AOF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末次随访患侧足跟部的VAS评分为0分,CS评分为(96.2±4.7)分,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95.1±4.5)分,获得优27足、良3足,优良率100%。 结论:对于难治性跖筋膜炎患者,全内侧深入路造腔内镜技术是临床治疗中可供选择的一种疗效较为满意的微创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维重建联合超声内镜检查在胆道肿瘤术前精准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联合超声内镜检查在胆道肿瘤术前精准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19例应用三维重建联合超声内镜检查胆道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3例,女6例;年龄为64(35~75)岁。术前行腹部增强CT薄层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同时行超声内镜检查,部分患者联合应用胆管腔内超声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SpyGlass等内镜技术,获取肿瘤组织进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三维重建、超声内镜检查结果制订手术实施方案。观察指标:(1)三维重建情况。(2)超声内镜检查情况。(3)术前手术规划与实际手术对比。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 结果:(1)三维重建情况。19例胆道肿瘤患者三维重建图像均可立体显示肝脏、胆管、胰腺、血管及十二指肠形态,其中肝门部胆管肿瘤4例,胆总管中下段肿瘤14例,肝内胆管肿瘤1例。19例患者三维重建准确率为18/19。(2)超声内镜检查情况。19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其中7例行内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检查结果均为异常增生或恶性肿瘤。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率为7/19,灵敏度为7/7。19例患者中,2例超声内镜检查提示存在淋巴结转移可能,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所清扫淋巴结均为阴性;其余17例超声内镜检查未发现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术中腹腔镜探查腹壁多发转移瘤。(3)术前手术规划与实际手术对比。19例患者中,18例行根治性手术,1例改行胆管引流治疗;术前手术规划与实际手术方式符合率为18/19。18例根治性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36(50~1 500)mL;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三维重建联合超声内镜检查,可以精准测绘胆道恶性肿瘤大小、部位、侵犯胆管范围、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进行术前精准评估和手术规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创手术机器人在减重与代谢外科的应用与未来趋势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全球范围内肥胖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同时肥胖症及其合并症对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观念的改变,手术机器人在减重代谢外科的应用逐步增多。本文就当前微创手术机器人在减重代谢外科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作一综述,探讨手术机器人在减重代谢外科的应用中的优劣,并对未来发展及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