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窄谱中波紫外线围白斑照射治疗难治性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围白斑照射治疗难治性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治疗的126例难治性白癜风,分别采用遮盖白斑、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围白斑区域皮肤和常规照射白斑治疗,每周2次,持续3个月。治疗结束后评估2组的疗效。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按1∶1匹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层分析围白斑照射法对于难治性白癜风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围白斑照射组皮损420处,常规照射组257处,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每组各190处,匹配前后,围白斑照射组有效率(71.9%、67.9%)均高于常规照射组(31.9%、30.0%,均 P < 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围白斑照射与常规照射对疗效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R = 4.9,95% CI:3.2,7.6, P < 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围白斑照射与常规照射对疗效的影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OR = 12.0,95% CI:6.5,22.3, P < 0.001)。对不同毛发类型与照射方法对白斑疗效的影响进行分层分析,匹配前,毛白白斑采用常规照射187处,围白斑照射246处,毛黑白斑采用常规照射70处,围白斑照射174处;匹配后,毛白白斑两照射组各140处,毛黑白斑各50处。对于毛白白斑,匹配前后围白斑照射组的有效率(77.6%、72.8%)均好于常规照射组(19.3%、20.7%, P < 0.01)。对于毛黑白斑,匹配后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908)。 结论:围白斑窄谱中波紫外线对于治疗难治性白癜风尤其是白斑处毛发变白的皮损疗效优于一般照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白癜风美容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白癜风是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易累及面颈部、手足等暴露部位,严重影响患者容貌和生活质量。白癜风治疗困难,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法如光疗、局部外用药物尽管对多数白癜风患者有效,但对于大面积难治性白癜风以及肢端等特殊部位白癜风,疗效有限。随着医学美容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外科技术的创新,给白癜风的美容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阿托品压抑疗法与遮盖法治疗小儿弱视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31
目的 系统评价阿托品压抑疗法与遮盖法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所有关于对比阿托品压抑疗法与遮盖法治疗小儿弱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检索时间为2013年1月1日—2023年10月31日,对文献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和数据录取,采用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价文献质量,Cochrane手册评价文献偏倚风险,RevMan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2项研究,总样本量1,344例(1,654只眼),其中治疗组671例(826只眼),对照组673例(828只眼).治疗组在总有效率[OR=3.070,95%CI(2.210,4.250),Z=6.710,P=0.000]、最佳矫正视力[OR=0.180,95%CI(0.160,0.200),Z=19.020,P=0.000]、立体视功能重建有效率[OR=2.940,95%CI(1.810,4.770),Z=4.350,P=0.000]、治疗依从性[OR=7.750,95%CI(3.880,15.470),Z=5.810,P=0.000]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OR=0.370,95%CI(0.200,0.690),Z=3.120,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品压抑疗法治疗小儿弱视疗效优于遮盖法,且患儿依从性好,并发症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31
-
针刺对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视力和视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观察"调气通经明目"针刺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予配镜遮盖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红闪、光栅、视刺激),每次每项5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针刺双侧睛明、攒竹、风池、光明.两组均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儿最佳矫正视力、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P100波潜伏期及振幅、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SE)值],采用Titmus立体视图检查近立体视锐度,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最佳矫正视力提高(P<0.05),P-VEP P100波潜伏期缩短、振幅升高(P<0.05),SE值、Titmus值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P-VEP P100波潜伏期短于对照组、振幅高于对照组(P<0.05),SE值、Titmus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1%(31/36),高于对照组的65.8%(25/38,P<0.05).结论:在视觉可塑期内,"调气通经明目"针刺联合常规治疗可有效改善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和立体视锐度,增强视网膜至视皮层神经传导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弱视治疗前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图形视网膜电图的改变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了解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前后的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进一步了解弱视患者是否存在网膜微结构和网膜本身功能的损伤,以及治疗后两者是否有改变.方法 纳入30例8~13岁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给予遮盖疗法.使用OCT和PERG检查治疗前后眼轴长度、屈光度、斜视、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平均厚度以及P50、N95振幅和潜伏时.结果 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弱视眼(AE)平均GCC厚度较对侧健眼(FE)增厚(t=2.264,P=0.039);RNFL厚度在上方(t=3.970,P=0.001)、鼻侧(t=3.307,P=0.005)、下方(t=5.573,P=0.001)均显著增加,而颞侧RNFL层厚度相对于对侧健眼变薄(t=-2.353,P=0.033);弱视眼PERG的P50振幅(t=-4.108,P=0.001)和N95振幅(t=-3.126,P=0.006)较对侧健眼降低.3个月遮盖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较治疗前提高(t=-0.196,P=0.022),但RNFL、GCC厚度和PERG未见明显改变,且相对于对侧健眼,治疗后弱视眼OCT和PERG的改变与治疗前保持一致.结论 弱视患者治疗后视力的提高可能的改变是在视觉中枢而不是视网膜结构或功能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脑视觉功能训练联合遮盖方案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探讨脑视觉功能训练联合遮盖方案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9 6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根据信封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遮盖疗法联合精细化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遮盖疗法联合脑视觉功能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立体视锐度SA≤60"情况、矫正视力、屈光度、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及调节滞后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4%(49/54),高于对照组患儿的69.64%(39/56)(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立体视锐度SA≤60"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立体视锐度SA≤60"的发生率为75.51%(37/49),高于对照组的38.30%(18/47)(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矫正视力及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12个月后,两组矫正视力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12个月后,两组屈光度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及调节滞后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调节滞后量比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视觉功能训练联合遮盖方案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可显著提高患儿视力,有效改善患眼调节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遮盖疗法联合综合训练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疗效及对视觉敏感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遮盖疗法联合综合训练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疗效及对视觉敏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1/2015-01入我院就诊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85例85眼,所有患儿入院后均予以传统遮盖疗法联合综合训练,统计分析临床疗效及视觉敏感度变化,并分析治疗前后视力、AULCSF、Smax和Frmax变化.结果:传统遮盖疗法配合综合训练后,患儿视力明显较治疗前改善(1.12±0.29 vs0.45±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ULCSF、Smax和Frmax指标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空间频率敏感度比较,治疗后明显较治疗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空间频率的增加对比敏感度逐渐降低.不同屈光程度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度组和中度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91,P=0.079);轻度组和重度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71,P=0.001);中度组和重度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59,P=0.067).此外,就配戴眼镜年龄而言,6岁及以下开始配戴总有效率明显高于6岁以后(95% vs 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采用非弱视眼每天4h遮盖疗法,并佩戴矫正镜,结合综合训练,可取得确切疗效,尤其是对于7岁以下儿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眼弱视训练是否可以替代遮盖疗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弱视为斜视与小儿眼科常见疾病,患病率高.目前弱视的基本治疗策略为精确的配镜和对优势眼的遮盖.遮盖治疗的使用已有200余年历史,迄今仍是最为有效的治疗单眼弱视的方法.与常规遮盖治疗的原理类似,阿托品压抑疗法已被证明是具有相同效果的弱视初始治疗方法之一.但是近10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了弱视的双眼治疗理念,并陆续设计和推出了不同形式的双眼弱视训练方法.通过总结和回顾近年来设计者报道的以及单中心或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道的各种双眼弱视训练方法及其训练效果,希望同行能够更加全面客观了解双眼弱视训练的研究进展,对双眼弱视训练能否替代遮盖疗法这一问题有更清醒的认识和把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白癜风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白癜风是常见的皮肤色素脱失性疾病,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临床主要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光疗、脱色、遮盖疗法和手术治疗.本文综述白癜风临床常用治疗药物以及新药应用评价进展,以期寻找更好的白癜风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遮盖疗法联合综合训练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效果及对视觉敏感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遮盖疗法联合综合训练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效果及对视觉敏感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回顾性抽取2014年11月-2017年1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140例(140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遮盖疗法治疗,依据患儿是否接受综合训练将患儿分为观察组68例(遮盖疗法联合综合训练)和对照组72例(单纯遮盖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视觉敏感度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1°和15°空间频率时P100振幅及潜伏期变化,分析两组患儿在不同年龄段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视力、1°和15°空间频率时P100振幅及潜伏期水平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在视力、1°和15°空间频率时P100振幅及潜伏期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在不同空间频率的视觉敏感度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在不同空间频率的视觉敏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6岁年龄段治疗有效率87.88%明显高于7~12岁年龄段有效率65.71%和对照组≤6岁年龄段有效率78.95%,对照组≤6岁年龄段有效率78.95%高于7~12岁年龄段有效率41.18%.结论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采用遮盖疗法联合综合训练治疗具有确切的疗效,且对于治疗年龄≤6岁患儿疗效优于7~12岁患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