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托洛尔致严重水肿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62岁女性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遵医嘱规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1次/d)、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8.75 mg、2次/d)和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1次/d)。数日后患者出现手脚水肿且逐渐由四肢远端向近端发展,并出现面部水肿,水肿部位出现皮疹伴瘙痒。给予抗过敏治疗3 d,水肿无明显消退且有新发皮疹,经仔细询问得知患者每每在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后约2 h水肿和皮疹症状加重,试停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 d,其他药物继续应用。次日患者水肿及皮疹减轻,当日遵医嘱再用该药则上述症状复现。再次停用该药,次日水肿和皮疹即明显好转。停药2 d后患者自行改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仍出现水肿和皮疹。停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10 d后水肿和皮疹完全消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人部分基本药物用药临床综合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我国老年人部分基本药物进行临床综合评价,旨在为老年人全额保障药品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对涉及神经系统用药、精神疾病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等8大系统58种国家基本药物安全性、有效性、医务人员给药顺应性、患者用药顺应性、临床价值综合评价以及药物经济学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除精神系统用药评价外,其他系统用药评价的专家权威系数均大于0.7,表明专家对各系统用药指标的熟悉程度较高,咨询结果可信。根据指标的综合评分,可考虑将硝酸甘油、酒石酸美托洛尔、硝酸异山梨酯、奥美拉唑、二甲双胍、氨氯地平、阿司匹林、阿卡波糖、缬沙坦、氯吡格雷10种药物作为老年人全额保障药品的优先参考品种;硝苯地平、艾司唑仑、坦洛新(坦索罗辛)、辛伐他汀、阿法骨化醇、依那普利、比索洛尔、丙酸倍氯米松、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10种药物作为老年人全额保障药品的次选参考品种。结论:专家推荐的评分较高的药物以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内分泌、呼吸系统疾病用药为主,与老年人疾病谱相符;老年人全额保障基本药物遴选可考虑据筹资情况,优先从老年人使用频次较高且药品费用负担较重的几大类基本药物中挑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美托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东阳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和炎性因子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37/40)高于对照组(70.00%,28/40)(χ 2=6.646, P<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为(123.15±7.89)mmHg、舒张压为(75.52±3.89)mmHg,均低于对照组的(134.29±10.31)mmHg、(82.31±4.04)mmHg( t=5.427、7.657,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65±0.15)mmol/L,高于对照组的(1.34±0.14)mmol/L,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3.20±0.28)mmol/L、甘油三脂为(1.02±0.17)mmol/L、总胆固醇为(3.35±0.37)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3.78±0.32)mmol/L、(1.43±0.14)mmol/L和(4.42±0.3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9.555、8.627、11.775、13.834,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一氧化氮[(69.74±5.46)nmol/L]高于对照组[(57.87±3.67)nmol/L],而内皮素1[(56.48±5.49)mg/L]低于对照组[(73.24±7.1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1.411、11.728,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1.18±0.23)mg/L]、肿瘤坏死因子α[(0.63±0.18)μg/L]、白细胞介素6[(84.35±17.28)ng/L]均低于对照组[(1.64±0.45)mg/L、(1.23±0.26)μg/L、(128.43±19.86)ng/L]( t=5.757、12.000、10.590,均 P<0.05)。 结论:美托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且可改善患者脂代谢和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性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静脉滴注莫西沙星致过敏性休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75岁女性患者因腰椎手术后预防感染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0.4 g(250ml)静脉滴注。用药约10 min后,患者突感全身不适,皮肤湿冷,大汗,心率130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57/37 mmHg(1 mmHg=0.133 kPa)。考虑为莫西沙星导致的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莫西沙星,给予心电监护、鼻导管吸氧、先后静脉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0.5 mg、呋塞米注射液10 mg、硝酸甘油注射液2.5 mg,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2.5 mg舌下含服。80 min后症状缓解,心率8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95/54 mmH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艾司洛尔在中青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早期应用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中青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20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用药,分为美托洛尔组189例(治疗过程中β受体阻滞剂仅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和艾司洛尔组104例(先给予艾司洛尔静脉注射,后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口服)。比较两组入院时及治疗后临床指标、Gensini评分和Killip分级、治疗情况以及治疗后7 d和治疗后3个月的心功能。结果:艾司洛尔组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明显高于美托洛尔组( P<0.05),艾司洛尔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明显低于美托洛尔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艾司洛尔组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和罪犯血管Gensini评分低于美托洛尔组( P<0.05),治疗7 d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3个月后复查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艾司洛尔组高于美托洛尔组,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D)艾司洛尔组低于美托洛尔组( P<0.05)。艾司洛尔组的术后发作室速、休克和死亡例数少于美托洛尔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青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经评估后应用艾司洛尔静脉泵入,对患者的心肌损伤、肝功能以及心功能有改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β受体阻滞剂对术后肠麻痹模型大鼠胃肠动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对术后肠麻痹(POI)模型大鼠胃肠动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购自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每组8只。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大鼠开腹后暴露腹腔,但不进行任何手术操作,暴露3 h后关腹,建立POI模型;对照组大鼠仅作麻醉处理。β受体阻滞剂组大鼠分别于术前2 h和术后12 h给予5 mg/kg的酒石酸美托洛尔灌胃;对照组和POI组大鼠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实验过程中监测大鼠的心率变化,并在术后24 h进行炭末推进实验后取小肠组织标本,检测肠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浓度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术前2 h对照组、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大鼠心率分别为(335±18)、(341±19)、(338±17)次/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208, P>0.05);手术开始、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 POI组大鼠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28±17)次/分比(303±15)次/分、(379±21)次/分比(337±17)次/分、(389±21)次/分比(331±19)次/分、(397±21)次/分比(333±16)次/分, t=2.728、3.838、4.887、5.861, P<0.05],但β受体阻滞剂组心率在各时间点均低于POI组,且在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1±18)次/分比(379±21)次/分、(359±18)次/分比(389±21)次/分、(365±20)次/分比(397±21)次/分, t=2.542、2.617、2.664, P<0.05]。对照组、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大鼠炭末推进率分别为(65.13±7.06)%、(41.20±4.64)%、(54.04±6.29)%,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t=6.939、2.874, P<0.05),β受体阻滞剂组明显高于POI组( t=4.020, P<0.05)。POI组较对照组大鼠肠道炎性因子浓度明显升高[TNF-α:(182.13±17.45) pg/g比(98.35±10.98) pg/g、IL-1β:(66.27±4.88) pg/g比(52.33±4.49) pg/g、IL-6:(138.18±12.82) pg/g比(72.50±9.60) pg/g, t=9.953、5.147、10.049, P<0.05]、MPO活性明显增强[(37.56±3.95) U/g比(22.61±3.32) U/g, t=7.093, P<0.05];β受体阻滞剂组较POI组大鼠肠道炎性因子浓度明显降低[TNF-α:(121.99±13.11) pg/g比(182.13±17.45) pg/g、IL-1β:(56.04±4.83) pg/g比(66.27±4.88) pg/g、IL-6:(85.83±10.73) pg/g比(138.18±12.82) pg/g, t=6.750、3.647、7.672, P<0.05]、MPO活性明显减弱[(29.47±3.49) U/g比(37.56±3.95) U/g, t=3.757, P<0.05]。 结论: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可增强POI模型大鼠的胃肠动力功能,减轻术后肠道炎性反应,有助于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功能的早期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钠葡萄糖同向转运蛋白2抑制剂相关术中非高血糖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性,年龄78岁,因"前列腺癌"择期拟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史,服用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片(850 mg,qd)、达格列净片(10 mg,qd)、沙库巴曲缬沙坦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和瑞舒伐他汀片。患者术前3 d入院,实验室检查显示血糖12.1 mmol/L(3.9~6.1 mmol/L),D3羟丁酸0.12 mmol/L(0.03~0.30 mmol/L),白细胞计数8.2×10 9/L[(3.5~9.5)×10 9/L)]。尿常规显示尿糖>56 mmol/L,尿酮体阴性。入院第2天为调控血糖加用4 U胰岛素皮下注射1次,口服降糖药末次使用时间为术前1 d(约术前28 h),自手术日开始改为静脉胰岛素控制血糖。术前1 d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进行肠道准备。术日上午患者于病房静脉输注12 U胰岛素、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术日12:10患者进入手术间,12:30完成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此时行血气分析结果显示pH值为7.35,实际碳酸氢根22.1 mmol/L,标准碳酸氢根22.4 mmol/L实际碱剩余-3.5 mmol/L,乳酸0.9 mmol/L,血红蛋白136 g/L,血糖4.2 mmol/L,二氧化碳分压40 mmHg(1 mmHg=0.133 kPa)。手术结束前1 h血气分析显示pH值为7.17,实际碳酸氢根21.2 mmol/L,标准碳酸氢根18.8 mmol/L实际碱剩余-7.3 mmol/L,乳酸0.9 mmol/L,血红蛋白140 g/L,血糖7.5 mmol/L,二氧化碳分压58 mmHg,予增加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增加补液治疗。手术时间约4.5 h,气管拔管前复查动脉血气显示pH值为7.21,实际碳酸氢根20 mmol/L,标准碳酸氢根18.8 mmol/L,实际碱剩余-7.9 mmol/L,乳酸1.0 mmol/L,血红蛋白133 g/L,血糖8.1 mmol/L,二氧化碳分压50 mmHg,静脉输注碳酸氢钠30 ml;气管拔管后复查动脉血气显示pH值为7.21,实际碳酸氢根22 mmol/L,标准碳酸氢根20 mmol/L,实际碱剩余-5.0 mmol/L,乳酸1.1 mmol/L,血红蛋白136 g/L,血糖7.7 mmol/L,二氧化碳分压55 mmHg。患者术毕气管拔管后安返病房,围术期常规静脉补充胰岛素。术后第1天血生化显示D3羟丁酸3.72 mmol/L,血糖6.8 mmol/L,术后第3天患者主诉"呼吸困难、腰腹疼痛",胸、腹平片未见异常,动脉血气显示pH值为7.157,实际碳酸氢根13 mmol/L,标准碳酸氢根13.2 mmol/L,实际碱剩余-15.6 mmol/L,乳酸1.7 mmol/L,二氧化碳分压38.2 mmHg,阴离子间隙13.8 mmol/L;尿常规显示尿糖>56 mmol/L,尿酮体7.4 mmol/L,诊断为非高血糖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EDKA),增加静脉胰岛素输注量并根据血钾监测结果适当补钾,术后第4天患者呼吸困难及腰腹疼痛症状缓解。患者住院期间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第5天患者改为皮下注射胰岛素遵嘱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加味柴胡疏肝散辅助治疗冠脉痉挛心绞痛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加味柴胡疏肝散辅助治疗冠脉痉挛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126例2019年10月—2022年8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脉痉挛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63例)和试验组(63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硝酸甘油片,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柴胡疏肝散,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的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和4周后的临床相关指标、中医症状评分、血脂水平、心功能及治疗期间的安全性.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79.37%,50/63)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更高[93.65%(59/63),P<0.05].治疗4周后,两组心绞痛持续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均缩短,试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片用量与治疗前比较均减少,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胸闷胸痛、心烦急躁、心悸、口干口苦评分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心肌肌钙蛋白 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缺血修饰蛋白(ischemic modification protein,IMA)、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cardiac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及左心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与治疗前比较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柴胡疏肝散辅助治疗冠脉痉挛心绞痛可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心功能,进而可促进患者中医症状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升陷汤加味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气虚下陷型室性早搏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心电图指标及心率震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升陷汤加味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气虚下陷型室性早搏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心电图指标和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3年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接收的160例气虚下陷型室性早搏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中西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中西组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升陷汤加味治疗,均连续用药8周.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室性早搏发作次数、心电图指标、心率震荡参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中西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证候积分、室性早搏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中西组的证候积分、室性早搏发作次数分别为(6.61±0.83)分、(112.61±13.83)次/h,显著低于对照组[(10.05±1.32)分、(151.05±17.32)次/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PR间期均较治疗前显著缩短,QRS波时限、QTc间期均较治疗前显著延长,且中西组的PR间期为(0.132±0.014)ms,显著短于对照组[(0.141±0.016)ms],QRS波时限、QTc间期分别为(0.093±0.013)、(0.496±0.052)s,均显著长于对照组[(0.082±0.011)、(0.433±0.047)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T0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S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中西组的T0水平为(0.09±0.02)%,显著低于对照组[(0.21±0.05)%],TS水平为(5.72±0.83)ms/RR,显著高于对照组[(4.45±0.66)ms/R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组与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升陷汤加味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气虚下陷型室性早搏患者可有效减少患者早搏次数,调节心功能,效果较为理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耳揿针联合药物对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比较耳揿针联合药物与单纯药物对频发室性早搏(FVPB)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该院就诊的FVPB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治疗组27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予耳揿针联合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选取心耳穴、肾上腺耳穴,两耳交替治疗,3 d后更换揿针;对照组仅予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在相同耳穴处贴与揿针颜色材质相同的胶布.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d、治疗后6 d早搏次数、中医症状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1 d,治疗组早搏次数为733(427,1 637)次,对照组为2 244(1 023,2 808)次;治疗后6 d,治疗组早搏次数为182(116,321)次,对照组为1 025(678,1 127)次.治疗后6 d治疗组早搏次数与对照组相比平均减少了 765.49次(95%CI:-976.41~-554.56,P<0.001).治疗后1、6 d,治疗组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揿针联合药物治疗FVPB相比单纯药物治疗能获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