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恐怖爆炸事件伤情谱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大型恐怖爆炸事件伤情谱,为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Database等数据库,收集并筛选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全世界伤亡人数>100人的大型恐怖爆炸事件相关文献,从伤类、伤部、手术、死亡原因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2起恐怖爆炸事件,共计伤亡人数16 826人,其中伤员数量6 602人,爆炸伤伤情13 636个,手术事件1 003个.32起事件平均致死率15.11%,当发生建筑物坍塌时致死率会升高.致伤类型:穿透伤/撕裂伤(35.59%),挫伤/擦伤(23.81%),骨折(6.69%),耳爆震伤(6.41%).致伤部位:头面颈部(35.78%)与四肢(33.26%)的伤情占比高,胸背部第3位(10.98%),上肢数量(12.20%)少于下肢(16.40%).现场幸存者大多为轻伤,平均住院率为25.6%,重症患者(ISS≥16分)数量占幸存伤员的7.76%、住院治疗患者的25.55%,重症患者的病死率为23.14%.入院手术大部分为软组织相关手术(47.86%),其次为骨科(23.23%)、腹部(14.86%)、胸部(6.18%)相关手术.重伤患者治疗后死亡原因以严重头部创伤及多部位伤为主,按部位依次是头部(40.85%)、胸部(26.76%)、腹部(18.31%)、四肢(14.08%).大多数死亡病例发生在入院48 h以内,主要死因是严重头部创伤、胸腹部穿透伤与失血性休克;入院1周后的主要死因是烧伤、感染与多脏器衰竭.结论 由于恐怖爆炸伤员入院后主要死亡原因是头部、胸部的严重创伤,手术主要以软组织相关手术为主,建议在收治大批量恐怖爆炸伤员时选派颅脑外科、胸外科和重症医学专家对危重伤员进行重点救治,以普外科、骨科为主要收治科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抗日战争时期同济医学院的西迁及办学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937年淞沪会战以后,为避战祸,同济医学院先迁上海市内租界,旋迁浙江金华、再迁江西赣州、吉安、广西贺县、云南昆明,最终落定四川李庄。6次迁徙,历时8年,在艰苦的条件下,同济医学院开始由中国人自己主持校务,仍坚持了高水平办学,培养了包括吴孟超等一批著名医学家和医界领导;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成绩,查明了李庄当地一种流行病的病因,并提出了预防方法;举办展览、创办专栏,为当地人民普及医学知识。同济医学院师生组建了红十字会医院、第五重伤医院,参加战地医疗救治。未随同西迁的德国籍教师又在上海组建了德国医学院。抗战胜利后,同济医学院复员上海办学,德国医学院学生并入同济医学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军队医院护理人员前沿外科手术队护理技术现况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探索军队护理人员前沿外科手术队(forward surgical team,FST)护理技术的掌握现况,为制定FST护理核心技术培训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2023-02/2023-05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14所军队三甲医院718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与护理技术测评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军队医院护理人员卫勤训练方式以线下理论培训最多(71.73%),卫勤任务类型以单位组织卫勤演练为主(72.14%),参加过的机动卫勤力量类型以野战医疗所(30.08%)、野战医疗队(29.53%)为主,卫勤任务中组室训练类型以其他组室(32.45%)、重伤救治组(26.46%)为主,94.57%的人员希望增加卫勤方面的培训.718名军队护理人员对FST护理技术中的通用技术模块掌握程度条目均分、培训需求条目均分最高,特殊技术模块掌握程度条目均分、培训需求条目均分最低.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的军队医院护理人员对通用技术和急救技术的掌握程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工作年限、人员类别的军队医院护理人员对损伤控制技术和特殊技术的培训需求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ST护理技术掌握程度与培训需求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军队护理人员对FST护理技术整体掌握程度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对技术条目的培训需求意愿强烈,应构建完善的FST护理技术培训体系,着重加强损伤控制技术和特殊技术模块知识的培训,为培训一专多能的FST护理队员提供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模拟核污染伤员手术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面对可能不期而遇的核化生污染的伤员,作为承担日常临床医学救治任务的队员,如何展开正确和高效的洗消和清创工作,成为核化生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和后续救治的关键[1].1 手术前准备在风力较大的野战环境下,伤员通道要保持相对洁净,需关闭靠近手术床位置的帐篷(图1)入口A、C及一侧窗口1、2、3,伤员由B口进入,治疗处置后由D口后送,以保证伤员快速通过后送时帐篷内的空气流动相对稳定.医疗组接到任务紧急到达指定地域,在事故发生地域上风方向迅速展开重伤、轻伤两顶帐篷.备足可能使用的各种手术器械包,帐篷内物品的安放要到位,最好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援潜救生医疗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医疗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便于援潜救生医疗队在救生船上开展医疗救治活动,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卫勤保障水平.方法:以PowerBuilder 11.5作为开发平台设计援潜救生医疗信息系统,架构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C/S),数据库为Oracle 11g;整个系统以伤员流、物流为核心,主要由人员管理、装备管理、药品耗材管理、考核评价、医疗救治、系统管理6个模块构成;在医疗救治模块中,突出检伤分类组、收容处置组、手术治疗组、重伤救治组之间信息的共享和实时互通.结果:该系统可实现救生船上批量伤员救治业务的信息采集、处理、应用与集成共享管理,显著提高工作效率.结论:该系统的研发应用对提升军队医院遂行多样化军事卫勤保障任务、提高卫勤组织指挥能力及综合救治能力有重要借鉴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龙卷风灾害老年伤员的伤情特点与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龙卷风灾老年伤员伤情特点与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盐城龙卷风灾害后6月23—25日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老年伤员的性别、年龄、伤情、救治过程、并发症和预后情况,并分析延长住院时间的因素.结果 本组伤员中单个部位伤28例,多个部位伤55例;体表、四肢、头部和胸部创伤明显多于其他部位;重伤患者(AIS≥3分或者ISS≥16分)共45例,占54.2%,其中13例行损害控制手术;肺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为最多见的并发症;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2.6±11.2)d,病死率为2.41%.多元回归分析提示需手术治疗和合并基础疾病是延长住院时间的因素.结论 龙卷风灾害老年伤员病情严重且复杂,早期行损害控制手术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和并发症,有利于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急诊一体化救治严重胸伤为主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急诊一体化救治严重胸伤为主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急诊科收治严重胸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Ⅰ组实施急诊一体化救治:(1)加强有效的入院前急救;(2)规范病情评估和常规处理;(3)对胸部损伤实施及时针对性处理;(4)开放绿色通道,实施急诊手术.C组采用常规模式救治.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治疗效果.结果 Ⅰ组抢救成功率为92.5%,高于C组的75.0% (P<0.05).Ⅰ组急诊滞留时间和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均短于C组(P<0.05).Ⅰ组漏诊率和早期病死率分别为5.0%和2.5%,低于C组的20.0%和15.0%(P<0.05).Ⅰ组治疗2周后总伤势损伤严重程度评分重伤占比为12.5%,低于C组的35.0%(P<0.05).结论 针对严重胸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急诊一体化救治可缩短急诊滞留时间,为患者争取最佳抢救时机,临床抢救成功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保障能力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采用TOPSIS法对7所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综合保障能力,以及战备行动、部署展开、专业保障(组织指挥、分类后送、野战手术、重伤救治、收容处置、医疗保障)等分项能力进行评价,找出每支分队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为分队有针对性加强训练和建设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爆炸特重伤员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救治的护理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总结爆炸特重伤员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救治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1日一起大规模突发爆炸的5名特重伤员的临床资料,通过快速启动连续血液净化护理应急小组,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观察本组患者相关血液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5例患者入院后持续行CBP治疗1周后,除1例患者因继发感染和MODS死亡之外,剩下4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且患者在入院第7天时血清PH值、乳酸、白细胞计数及血清肌酐指标较入院第1天均有明显好转,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为期6个月的随访调查发现,结果显示均预后良好.结论:尽早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干预效果显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快速启动应急护理小组,加强安全管理,维持血管通路的有效建立以及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是救护成功的关键环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平时火器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救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平时火器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救治特点,为医务人员改善火器伤的医疗救治水平提供科学性建议.方法 通过调查15例平时火器伤患者的病历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平时火器伤中男女比例为6.5∶1,高发人群为35 ~44岁和15~24岁.头部是最常见的伤部,异物存留的发生比例为46.7%.火器伤患者中皮肤软组织损伤的发生率为100.0%,骨折和骨关节损伤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发生比例分别为40.0%和13.0%.火器伤患者中重伤和危重伤所占比例分别为6.7%和13.3%.患者院前时间和住院天数普遍较长,53.3%的患者治愈出院.结论 火器伤的防控和救治时应综合考虑人口学特征、受伤特征和创伤救治因素,关注头部创伤和多发伤救护,缩短院前时间,早期预测和防治失血性休克和意识障碍等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