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念联合感知觉信息支持干预对IVF-ET女性准备度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索正念联合感知觉信息支持干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准备度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7月1日—10月1日在本院生殖医学科接受IVF-ET患者143例,分为对照组(正念干预)和观察组(正念联合感知觉信息支持干预),应用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自我准备度量表及分娩准备评估指数(BPAI)孕前准备维度评价患者准备度,应用阿姆斯特丹术前焦虑与信息需求量表(APAI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负性情绪,对比两组准备度以及负性情绪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术前自我准备度量表及BPAI得分均升高且观察组(93.90±10.84分、12.00±1.35分)高于对照组(89.46±11.91分、11.22±1.36分),APAIS及SAS两组均降低且观察组(9.76±2.11分、27.30±6.53分)低于对照组(10.94±2.67分、30.03±6.98分)(均P<0.05).结论:正念联合感知觉信息支持干预可提高IVF-ET女性移植前准备度,降低负性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萎缩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手术是萎缩性胆囊炎的主要治疗方式,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已成为萎缩性胆囊炎的首选治疗方法;因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Calot三角解剖不清等,手术并发症时有发生.本文通过总结萎缩性胆囊炎手术治疗的进展,对腹腔镜手术的术前准备评估、手术特殊点、周围血管组织保护、胆囊三角安全视窗法、胆囊废弃术、术中腹腔镜超声与胆道镜的应用、腹腔引流管的放置及中转开腹指征等作一综述,以期安全规范地进行操作、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颅内孤立性纤维瘤和不同级别脑膜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具有易复发和手术中出血概率高的特点,必须积极地进行周密的术前与术中准备及系统的术后治疗,而与之影像学表现相似的脑膜瘤多为良性,术中不易出血且预后较好,因此手术或治疗前准确区分SFT和脑膜瘤至关重要.本文系统综述了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区分颅内SFT和高级别脑膜瘤、低级别脑膜瘤以及血管瘤型脑膜瘤中的研究进展以及病理生理机制,深入探讨该序列在提高鉴别诊断准确性等方面的优势和价值,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思路,并在术前评估及术中决策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帮助,以期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重度左心室功能低下患者心脏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探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重度左心室功能低下患者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ff-pump CABG)的可行性.方法 筛选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无法介入干预或介入干预失败同时不伴有其他需外科干预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变患者32例,其中男28例、女4 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30%,年龄为(62.1±7.4)岁.术前均行心肌核素扫描,术前、术中同期预置主动脉球囊反搏.所有患者均采用体外循环湿备下非体外循环Off-pump CABG术.结果 无患者死亡,32例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超声心动图3个不同时期(术前、术后10~14 d、术后1年)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充分术前准备的重度左心室功能低下患者采用Off-pump CABG术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成人肢体及浅表躯干软组织肉瘤放疗靶区勾画和计划设计指南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局限肢体软组织肉瘤(STS)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获得阴性切缘的原发肿瘤广泛切除,治疗的目标是维持生存、避免复发及转移、最大限度保全功能及减少并发症.对于大部分的成人肢体STS,放疗联合保肢手术可获得与截肢手术相当的局部控制率,并且局部控制率高于任何单一治疗手段,是目前标准的治疗模式.本指南由国家肿瘤质控中心牵头,多位专家共同制定,详细阐述了成人肢体STS的诊疗概况及调强放疗的具体实施.诊疗概况包括流行病学、诊断、分期及治疗原则.放疗实施包括准备、治疗决策、放疗适应证、定位、靶区勾画、处方和危及器官限量及计划设计,并从术前放疗、术后放疗两个方面分别阐述,涵盖了诊疗全过程,提供了全方位的放疗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慢性便秘围手术期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手术是慢性便秘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而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的重要环节。本共识针对慢性便秘围手术期所关注的术前评估、术前准备、术式选择、术后处理及术后随访等临床问题给出了详细的推荐,旨在规范慢性便秘围手术期处理流程,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盆腔腹膜后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总结盆腔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0年9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行手术治疗107例盆腔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个体化制定手术方案,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出血量、肿瘤大小、是否初次手术及联合脏器切除等对手术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手术路径包括前入路67例,骶尾侧入路21例,腹骶联合入路13例,腹腔镜5例。29例患者行联合脏器切除,27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严重并发症包括结直肠吻合口瘘6例,尿瘘6例,盆底延迟愈合6例,直肠阴道瘘3例,术后出血2例。是否初次手术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χ2=4.79, P<0.05)。 结论:对盆腔腹膜后肿瘤需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及个体化设计,术中结合多种控制出血的措施及联合脏器的切除能够有效提高切除率,保障手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肺移植患者超前过渡期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的唯一有效方法。据调查,肺移植患者出院后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率高达33.3%~45.4% [1,2,3],与术后生存率下降相关 [4]。完善的出院准备服务能够促进患者从医院顺利转介到另一个治疗环境(社区医院、家中等),降低再入院和病死风险 [5]。国外有一项关于肺移植患者出院准备服务集束包的研究报道,但该集束包仅涉及沟通、出院安排、用药管理及随访等主题,并未从全周期角度进行干预 [6]。过渡期管理是出院准备服务的衍生,时间和地域跨度更为广泛,主要囊括医院到家庭的转移、院内转移、医院向社区的转移及全生命周期的过渡。其以患者为中心,将治疗过程中的断点有效连接,协调贯穿整个过渡期,以确保患者在不同机构或同一机构的不同部门之间安全转移 [7]。科学合理的过渡期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出院准备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 [8]。肺移植患者不同于普通患者,其术前需要等待移植器官,术前的生理、心理状态度对术后结局影响重大。考虑此特殊性,本研究提出"超前过渡期管理",以扩大转移的范畴,即在患者进入移植等待列表时便启动过渡期管理;据此构建肺移植患者超前过渡期管理方案,涵盖器官等待阶段、住院阶段和居家阶段,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术前准备是否一定需要碘剂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碘剂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术前准备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其最初的应用是基于错误的理论。抗甲状腺药物出现后替代碘剂成为了预防围手术期甲状腺危象的主要药物。如今,术前应用碘剂的目的是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但该作用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本文就术前碘准备的应用起源、作用机制、循证医学证据及应用现况等方面进行阐述,说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术前准备并非必须使用碘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018—2020年中国结直肠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现状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调查中国结直肠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生情况,探讨其风险因素,为我国结直肠术后SSI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基于国家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网2018—2020年开展的多中心研究,提取3年中所有接受结直肠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全国50家医院收治的2 122例结直肠手术患者,其中男性1 252例,女性870例;中位年龄为63(16)岁;中位体质指数为23(4.58)kg/m 2。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数据,排除未成年、孕妇或接受妇产科手术、接受泌尿系统手术、行腹膜后位手术和体表包块切除以及有补片等植入物的手术者。主要结局指标为结直肠术后30 d内SSI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后30 d内病死率、术后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术后总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依据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SSI组和非SSI组,分析结直肠术后发生SSI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后发生SSI的危险因素进行亚组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连续性变量以 M( I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χ 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结直肠术后SSI发生率为5.6%(119/2 122);其中浅部切口感染占39.5%(47/119)、深部切口感染占20.2%(24/119)、器官(间隙)感染占40.3%(48/119)。与非SSI组比较,SSI组患者病死率更高[2.5%(3/119)比0.1%(3/2 003),χ 2=22.400, P=0.003],ICU住院时间更长[0(1)d比0(0)d, U=131 339, P<0.001]、术后总住院时间更长[18.5(12.8)d比9.0(6.0)d, U=167 902, P<0.001]、住院费用更多[7.5(4.9)万元比6.0(3.1)万元, U=126 189, 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OR=1.782,95%CI:1.173~2.709, P=0.007)、术前白蛋白<35 g/L(OR=1.680,95%CI:1.089~2.592, P=0.019)、污染或感染切口(OR=1.993,95%CI:1.076~3.689, P=0.028)、行急诊手术(OR=2.067,95%CI:1.076~3.972, P=0.029)、行开腹手术(OR=2.132,95%CI:1.396~3.255, P<0.001)以及手术时间≥3 h(OR=1.804,95%CI:1.188~2.740, P=0.006)为结直肠术后发生SS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进行备皮(OR=0.478,95%CI:0.310~0.737, P=0.001)为SSI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开腹手术组SSI发生率为10.2%(69/675),显著高于腹腔镜(或机器人)组(3.5%,50/1 397)(χ 2=39.816, P<0.001),对接受开腹手术患者和接受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患者分别进行亚组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污染或感染切口(OR=2.168,95%CI:1.042~4.510, P=0.038)、手术时间≥3 h(OR=2.072,95%CI:1.171~3.664, P=0.012)为接受开腹结直肠手术患者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进行术前机械性肠道准备(OR=0.428,95%CI:0.227~0.807, P=0.009)、备皮(OR=0.356,95%CI:0.199~0.634, P<0.001)是避免该类患者发生SSI的独立保护因素。对接受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患者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2.292,95%CI:1.138~4.617, P=0.020)和合并高血压(OR=2.265,95%CI:1.234~4.159, P=0.008)是结直肠术后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2018—2020年结直肠手术后SSI整体发生率为5.6%,为减少结直肠术后SSI的发生,应尽量选择微创手术;术前备皮和机械性肠道准备是预防开腹手术后SSI的有效手段;围手术期应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切口污染严重的患者予以关注、加强护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