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流产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1年停用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者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停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2年1-12月本院收治的人工流产者1035例,均流产术后应用IUD避孕措施,随访1年,观察IUD使用情况并分为停用组(189例)、续用组(846例).调查IUD停用原因,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人工流产者术后落实避孕措施1年内停用危险因素.结果:随访1年,人工流产术后IUD停用189例(18.4%),原因包括不良反应83例、社会心理因素100例、其他原因6例.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低、无生育史、无重复流产、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为人工流产者术后放置IUD停用的危险因素(OR=1.657、1.669、2.442、1.790,P<0.05).结论: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者术后放置IUD仍存在一定比例的停用情况,影响因素较多,临床需加强术前咨询、术后管理,针对性采取干预对策以提高流产后长效避孕措施的落实使用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产前诊断22q11.21微重复合并巨细胞病毒阳性胎儿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孕妇,31岁,孕2产0,人工流产1次,非近亲结婚,否认遗传病家族史,否认孕期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否认养宠物,否认孕期感冒、发热病史。孕早期NT正常。孕24 +周胎儿系统超声及头部MRI均提示胎儿双侧侧脑室轻度扩张,征得知情同意后,行羊膜腔穿刺术,采集3份羊水样本,分别进行常规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和羊水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Ⅰ型)PCR定量检测。本研究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1年临审第2021-409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流产后关爱服务对门诊人工流产女性立即避孕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流产后关爱服务对门诊人工流产后立即落实高效长期避孕措施女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大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人工流产的9 025例育龄女性为对照组,接受常规人工流产服务;2018年1—12月门诊接收的9 048例人工流产女性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服务基础上实施流产后关爱服务,比较2组流产后避孕情况及重复流产率。结果:术前2组避孕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研究组女性要求避孕率为76.65%(6 935/9 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63%(5 021/9 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值为9.865, 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未避孕率为12.04%(1 089/9 048),低于术前的58.74%(5 315/9 048);对照组未避孕率为35.66%(3218/9 025),低于术前的61.21%(5 524/9 025),2组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值为16.453, P<0.05)。研究组术后3、6个月的重复流产率分别为0.11%(10/9 048)、0.46%(42/9 0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7%(358/9 025)、5.06%(457/9 0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值为3.728、3.942, P<0.05)。 结论:流产后关爱服务在门诊人工流产女性中使用价值较高,有助于提高女性的自我保护意识,降低意外重复受孕率,保障女性的生殖健康,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COX模型分析流产关爱后重复流产发生原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COX模型分析流产关爱后重复流产发生原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实施人工流产手术,接受流产后关爱并完成术后随访1年的女性(486名)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调查法,对486名女性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随访资料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将其分为重复流产组52名和非重复流产组434名,采用COX模型回归分析法对流产关爱后重复流产发生的相关危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对人工流产妇女进行PAC咨询服务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术后随访12个月期间内486例研究对象中,52例发生重复流产,占总例数的10.70%;434例未发生重复流产,占总例数的89.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流产妇女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避孕知识认知水平、既往产史、生殖健康知识、既往孕史、术后6个月避孕措施及术后12个月避孕措施均为流产关爱后重复流产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 P<0.05);COX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避孕知识认知水平、既往孕史、术后6个月避孕措施及术后12个月避孕措施均为流产关爱后重复流产发生的独立因素(均 P<0.05)。 结论:年龄、避孕知识认知水平、既往孕史、术后6个月避孕措施及术后12个月避孕措施均为流产关爱后重复流产发生的独立因素。因此,针对上述因素应加强全程规范化的流产后关爱服务,院内配备专人负责和加强培训,院外增加随访干预深度及广度,将避免重复流产的服务不断拓展,鼓励社会及家庭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切实保障广大女性的生殖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产前诊断9q34微重复综合征合并22q13微缺失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5岁,第1次妊娠人工流产,第2次孕8周胚胎停止发育,第3次妊娠无创产前筛查检测结果提示9q34.11-9q34.3区段存在5.81 Mb的重复,于2023年6月13日到临沂市人民医院遗传咨询门诊就诊。孕妇于孕17 +6周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夫妻行外周血高分辨染色体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该研究通过了临沂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医学伦审第(YX200082)号],患者签署了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微信随访的流产后关爱服务对重复人工流产患者避孕依从性的影响及满意度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随访的流产后关爱服务对多次人工流产患者避孕依从性的影响,评价接受PAC服务的患者满意度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利用便利抽样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东院区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组,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西院区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15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及基于电话随访的流产后关爱服务,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基于微信随访的流产后关爱服务,比较2组患者手术后失访情况、避孕方式的选择,调查2组患者术后一年内是否再次出现意外妊娠,评价2组患者随访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对人工流产手术危害知晓度90.4%(120/135),高于对照组的77.5%(88/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9.128, P=0.010),2组术后立即避孕意识分别为99.3%(134/135)、94.6%(105/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3.256, P=0.071),研究组患者术后1、3、6、12个月失访人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13.664, P=0.003),73.3%(99/135)研究组患者选择高效避孕方式,与对照组19.8%(22/11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69.795, P<0.01),研究组患者一年内无再次意外妊娠的发生,与对照组6.3%(7/11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6.630, P=0.003),研究组随访患者的参与调查率为(95.37 ± 12.29)%,高于对照组(90.77 ± 1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438, P<0.05),研究组总体满意度得分(26.55 ± 2.80)分,高于对照组(23.66 ± 3.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7.285, P<0.01)。 结论:基于微信随访的流产后关爱服务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满意度,指导患者选择正确的避孕方式,降低重复流产率,促进女性生殖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改进流产后关爱措施对高危流产妇女心理弹性和避孕方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改进流产后关爱措施对高危流产妇女避孕方式选择和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将156例高危流产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流产后关爱模式,观察组采用改进流产后关爱措施。流产术后1、3、6、12个月随访2组避孕方法的选择、再次妊娠率和重复流产率,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心理弹性量表》评价妇女心理弹性水平。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高效避孕方式使用率、坚持每次避孕率分别为93.2%(68/73)、94.5%(64/20)、94.5%(69/73)、92.9%(65/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9%(51/72)、76.1%(54/71)、83.3%(60/72)、80.4%(57/71);术后12个月观察组再次妊娠率为2.9%(2/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4.187~6.102, P<0.05)。干预后观察组坚韧、力量、乐观维度得分及心理弹性总分分别为(36.34 ± 6.65)、(25.86 ± 4.32)、(14.57 ± 2.83)、(76.77 ± 8.7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08 ± 5.58)、(23.17 ± 3.09)、(12.34 ± 2.20)、(67.62 ± 6.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4.123~6.984, P<0.01)。 结论:改进流产后关爱措施有助于提高高危流产妇女高效避孕方法的使用率,改善妇女的心理弹性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例易与罗氏易位混淆的t(14;21)(p13;q21)染色体平衡易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 女,31岁,孕2产0,2018年9月孕50天人工流产一次,后未避孕,未孕。2020年3月外院造影示左侧输卵管通畅,右侧输卵管远端阻塞。2020年11月在外院接受试管婴儿治疗,妊娠70余天流产。流产组织检测示21号染色体长臂部分重复[dup(21)(q21.1-q22.3)(27.68 Mb)(20 438 130-48 119 895)]。进一步检查夫妇双方核型,患者为46,XX,der(14;21)(q10;q10),+mar[97]/45,XX,der(14;21)(q10;q10)[3],其丈夫核型未见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流产后关爱服务对未育青少年女性避孕措施选择及重复流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未育青少年人工流产及避孕现状,探讨流产后关爱(post-abortion care,PAC)服务对未育青少年女性避孕措施选择及重复人工流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门诊进行人工流产的未育青少年女性患者,通过PAC咨询和随访,比较手术前后避孕及重复人工流产等状况。结果:①未育青少年人工流产1137人次,占同期青少年人工流产总数的85.30%(1137/1333),占人工流产总数的29.51%(1137/3853);术前有人工流产史者占23.39%(266/1137),人工流产总次数≥3次者占5.54%(63/1137)、半年内重复人工流产(即≥2次人工流产)者占2.73%(31/1137)、1年内重复人工流产者占6.86%(78/1137)。②PAC后选择高效避孕方法较术前显著增加(2.73%比84.43%, P<0.001),其中复方口服避孕药(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COC)和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使用率均显著增加(2.73%比83.46%, P<0.001;0比0.97%, P=0.001),使用IUD的已婚人数多于未婚人数(5.71%比0.86%, P=0.047);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COC续用率逐渐下降(83.01%、5.95%、2.46%),而IUD续用率相对稳定(0.97%、1.14%、1.23%)。③PAC后半年及1年内重复人工流产率与术前比较显著下降(1.26%比2.73%, P=0.022;3.70%比6.86%, P=0.003)。 结论:未育青少年女性重复人工流产率高,高效避孕措施使用率低,PAC能显著提高高效避孕措施即时落实率。尚需进一步提高IUD即时落实率和COC续用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4—2018年厦门市人工流产妇女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妇女的年龄、婚育状况、流产次数等特征,分析其流行病学变化趋势,为降低人工流产率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以医院为单位的描述性研究为基础,对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计划生育科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施行人工流产手术育龄妇女登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8 529例患者资料。行人工流产手术患者年龄为(28.77±5.78)岁,其中25~34岁者占58.1%,已婚占67.0%,已育占62.5%,初次妊娠流产者占24.0%,流产2次者为30.3%,流产3次及以上者占21.5%(最多14次),有剖宫产史者占16.1%。2014—2018年,受术者的年龄[(28.05±5.69)岁、(28.47±5.62)岁、(28.70±5.80)岁、(29.03±5.81)岁、(29.59±5.82)岁]逐年上升( P<0.001);已婚所占比例(63.2%、66.8%、66.9%、67.2%、70.9%)、生育2孩及以上者比例(11.8%、15.4%、20.2%、25.2%、32.2%)和高龄重复流产人群比例(21.7%、22.1%、23.4%、26.7%、29.9%)均逐年上升( P均<0.001);人工流产手术者中未婚所占比(36.8%、33.2%、33.1%、32.8%、29.1%)、未育所占比(42.9%、38.4%、37.8%、36.3%、32.4%)和24岁及以下所占比(29.3%、25.3%、24.7%、24.1%、21.5%)均逐年下降( P均<0.001),首次妊娠流产比例(26.2%、23.8%、24.7%、23.4%、21.8%)呈下降趋势( P<0.001);有剖宫产史人工流产的妇女近5年所占比例(16.2%、15.0%、15.9%、16.6%、16.9%)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 结论:已婚已育人工流产妇女在此调查中所占比例最大,产后妇女是计划生育服务的重点人群,开展产后避孕服务及推广长效可逆避孕措施刻不容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