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医院呼吸治疗团队建设的现状与未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在2019年末,突然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迅速集结全国医疗团队力量前往抗疫情一线,其中呼吸治疗这个不为人所熟知的团队多次出现在呼吸危重症的救治中,逐渐受到众人的关注。呼吸治疗(respiratory care)作为一门提供专业心肺功能支持和康复的新兴学科。以心肺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医学工程学等学科为基础,综合重症医学、麻醉学、胸肺物理治疗、康复、预防等多学科而成。呼吸治疗师(respiratory therapist,RT)作为从事呼吸治疗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专业手段对呼吸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准确评估、系统管理以及临床治疗。新冠疫情期间,肺部作为最直接受累的靶器官,从起病初期就受到不同程度损伤。RT对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行专业且持续的评估,为新冠患者提供强有力的呼吸支持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COVID-19疫情下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的管理经验
编辑人员丨3天前
2019年12月开始爆发的冠状病毒病-2019(COVID-19)疫情,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并呈全球大流行。同济医院处于疫情中心的武汉,在管理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心、收治非COVID-19的移植患者、随访移植后患者及有序复工等方面,同济医院移植中心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规范。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COVID-19疫情下同济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的管理经验,以期为未来遭遇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地区,在管理HSCT中心方面提供借鉴,使非传染病的移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到目前为止,针对2019-nCoV的特效抗病毒药物和安全有效的疫苗仍在研发中,因此迫切需要为COVID-19的治疗寻找替代策略。感染性疾病康复者的恢复期血浆(Convalescent plasma,CP),特别是含有高滴度中和抗体的CP,被应用于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重大感染性疾病,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COVID-19康复者CP是治疗重症和危重症2019-nCoV感染者的一项有意义的举措,但其潜在的风险仍待研究。本文就COVID-19康复者CP临床治疗的机制、采集要点、临床应用情况及潜在的益处和风险进行综述,为精准应用COVID-19康复者CP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急救与全民健康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还对精神健康构成巨大威胁。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应激,人们会产生一系列情绪和行为上的反应,给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发生期间和发生后,提供心理急救是受灾受害者基本护理的组成部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后续心理障碍的发生。积极探索新时期下心理急救的模式,建立健全良好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对提高全民心理健康、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完善国家重大感染性疾病救治体系建设与应急机制思考:基于COVID-19疫情防控应对实践
编辑人员丨3天前
2019年12月以来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对我国重大感染性疾病救治体系建设与应急机制现状的重大考验。在疫情应对过程中暴露出不足之处,促使人们就进一步完善国家重大感染性疾病救治体系建设与应急机制、助力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进行认真思考。作者从将重大感染性疾病防治上升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改进国家重大感染性疾病监测预警机制、健全完善国家重大感染性疾病救治体系、实施重大感染性疾病救治要素战略储备管理、切实重视并促进感染控制学科发展5个方面做出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多发性硬化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构成重大世界性公共卫生事件。目前,国内外正积极推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接种,以尽早建立群体免疫屏障。本共识就多发性硬化(MS)及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接种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作出共识性指导意见。总的来说,MS或NMOSD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并不高于普通人群。现有的新冠疫苗对于接受任何免疫干预治疗的患者不会造成疫苗源性感染,但在某些情况(如使用鞘氨醇-1-磷酸受体调节剂、B细胞耗竭剂)下,疫苗的有效性可能有所下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新冠疫苗会加重MS或NMOSD,或直接导致疾病复发。因此,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经接种风险预评估后,应建议病情控制稳定的MS和NMOSD患者接种新冠疫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限制热量联合限时饮食用于减重的效果不优于单纯限制热量饮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中国是世界上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肥胖已成为我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生活方式干预是减重的一线治疗方案,但适合中国肥胖人群的有效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很少。限时饮食是一种简便可行的减重手段,在中国自古便有“过午不食”“辟谷”等行为,但限时饮食在肥胖人群减重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因此,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科张惠杰教授团队、南方医院临床营养科联合浙江诺特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科研团队,开展了为期1年的限时饮食减重研究。研究者在南方医院招募了139例年龄18~75岁的肥胖(体质指数28~45 kg/m 2)参与者,分为限时饮食组(限制热量联合限时饮食)和单纯限制热量组。参与者维持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40%~55%、蛋白质15%~20%、脂肪20%~30%的均衡膳食模式。在12个月的时间里,所有参与者均被要求遵循热量限制的饮食,男性1 500~1 800 kcal/d(1 kcal=4.184 kJ),女性1 200~1 500 kcal/d,同时限时饮食组还要求仅在8:00—16:00进食。研究结果显示,限时饮食组平均体重变化为-8.0 kg(95% CI:-9.6~-6.4),单纯限制热量组平均体重变化为-6.3 kg(95% CI:-7.8~4.7),两组体重均显著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1);两组腰围、体质指数、体脂率、瘦体重、血压和代谢危险因素均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两组之间不良事件的数量没有实质性差异。研究者表示,限制热量解释了限时饮食方案大部分的有益效果,该试验结果支持了在坚持限时饮食时限制热量摄入的重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期间IVF实验室防护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自2019年12月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后,全国各地均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实行了强有力的防疫措施。医院是患者聚集之地,各个科室都可能存在感染风险,生殖医学中心同时也面临着重大考验,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实验室在生殖医学中心承担着授精、胚胎培养、胚胎冷冻储存等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医患交汇之处,存在潜在的交叉污染风险,因此有必要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和流程,以降低风险,保障辅助生殖技术安全及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类似突发性的大面积感染事件。本文在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针对IVF实验室防护进行探索,结合我们的实践对出入实验室的医务人员、患者、污物、耗材以及净化系统、配子、胚胎管理的防护流程进行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019—2021年上海市徐汇区0~6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补种安全性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上海市0~6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延迟接种发生情况,并评价疫苗补种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选取上海市徐汇区6个预防接种门诊,通过上海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采集这6个接种门诊2019—2021年0~6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记录,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模块收集上述6个接种门诊同期AEFI个案,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按照受种者是否出现延迟接种(0~12月龄儿童超出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月龄≥1个月;1岁以上儿童超出接种月龄≥3个月)分为及时接种和疫苗补种两组,比较两组接种方式的安全性。进一步分层比较单独接种、同时接种、常规免疫接种和替代联苗接种四种接种方式的安全性。采用 χ 2检验比较不同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2019—2021年上海市徐汇区6个接种门诊共接种124 031剂次0~6岁免疫规划疫苗,延迟接种剂次占25.99%(32 234/124 031)。2020年上海市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期间延迟接种率高于2019年同期(34.70% vs. 24.19%, χ 2=136.23, P<0.05),2021年新冠肺炎疫苗群体接种活动期间延迟接种率高于2019年(25.27% vs. 22.55%, χ 2=82.80, P<0.05)。2019—2021年期间,6个接种门诊共监测到AEFI个案475例,AEFI报告发生率为382.97/10万剂次,其中一般反应421例(88.63%,339.43/10万剂次)、异常反应51例(10.74%,41.12/10万剂次)、偶合症3例(0.63%,2.42/10万剂次)。疫苗补种AEFI报告发生率低于及时接种(291.62/10万剂次 vs. 415.05/10万剂次, χ 2=9.53, P<0.05)。采用单独接种、2种及以上疫苗同时接种、常规免疫接种和替代联苗接种四种方式进行补种监测到的AEFI报告发生率均低于及时接种,除常规免疫接种组外其余各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 2=9.82, P<0.05; χ 2=5.46, P<0.05; χ 2=2.97, P>0.05; χ 2=11.89, P<0.05)。 结论:上海市徐汇区0~6岁儿童所接种的免疫规划疫苗中有25.99%的剂次存在延迟接种。与及时接种相比,疫苗补种未增加发生AEFI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149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纠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单中心149例小儿心外科手术的经验,提供安全可行的管理策略。方法:针对COVID-19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建立隔离观察14天的管理策略,用于疫情期间小儿心外科手术安排。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3月20日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在该管理策略指导下完成149例危重先心病外科手术的临床资料。主要复合终点是死亡和术后COVID-19疑似或确诊。结果:149例患儿中男73例(49.0%);中位年龄136天。21例(14.1 %)来自上海,1例(0.7%)来自湖北省,127例(85.2%)来自非湖北、非上海地区。1例(0.7%)隔离未满14天的外地患儿在特殊防护下急诊手术;余148例(99.3%)进行了限期手术。1例(0.7%)死亡,术后无COVID-19确诊或疑似病例。结论:COVID-19疫情期间,采用特定的管理策略能够安全实施小儿心脏外科手术,该管理策略可供出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对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