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胸腔镜下左心房黏液瘤摘除术的技术准备及学习曲线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通过评估全胸腔镜行左心房黏液瘤摘除术开展初期阶段的相关参数,探讨全胸腔镜行左心房黏液瘤摘除术所需的技术准备及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2年4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同一术者连续完成的103例全胸腔镜下左心房黏液瘤摘除术的临床资料.记录全胸腔镜左心房黏液瘤摘除术连续病例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采用lowess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拟合曲线,分析变化趋势,寻找掌握并成熟开展该类技术的病例累积要求,探讨其学习曲线.结果 全胸腔镜左心房黏液瘤摘除术在累积病例到接近39例时,手术时间稳定在210 min左右;累积病例到接近31例时体外循环时间稳定在90 min左右,累积病例到接近33例时主动脉阻断时间稳定在40 min左右.结论 全胸腔镜左心房黏液瘤摘除术的学习曲线大约为30例,术者的心外科手术技术、腔镜技术熟悉程度及团队配合是手术成熟的必要的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左侧或右侧原位乳内动脉至前降支系统血运重建后的血流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比较两侧原位乳内动脉至前降支系统血运重建后的血流表现。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363例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行左侧乳内动脉至前降支旁路移植(LIMA-LAD)和右侧乳内动脉至前降支旁路移植(RIMA-LAD)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按照不同动脉移植血管分为左侧乳内动脉移植血管组(LIMA-LAD组,329例)和右侧乳内动脉移植血管组(RIMA-LAD组,34例)。术前行经胸乳内动脉超声检查,术中使用TTFM测量并记录移植血管的血流量、搏动指数和舒张期血供比例(DF值)等参数,术后1周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术前右侧乳内动脉相较于左侧直径更粗、流量更大、搏动指数更优( P<0.05)。吻合于前降支系统后,左、右两侧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在流量、搏动指数和DF值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右侧骨骼化获取的原位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并未体现出血流量增加的优势。与术前自身乳内动脉血流相比,术中左或右侧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在血流量和搏动指数方面均明显改善( P<0.001)。考虑到两组间年龄因素差异巨大,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再次比较流量、搏动指数以及DF值,组间差异仍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周LIMA-LAD组完成冠状动脉CTA检查313例,其中4例存在不同程度问题。RIMA-LAD组34例均完成冠状动脉CTA检查,1例提示远端显影浅淡,余者结果未见明显异常。两组在术后冠状动脉CTA完成率( P=0.381)和旁路移植血管失败率( P=0.405)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术前自身乳内动脉血流相比,术中左、右两侧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的血流量、搏动指数均显著改善。尽管术前右侧乳内动脉血流参数优于左侧,但吻合于前降支靶血管后两组在流量、搏动指数以及DF值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骨骼化获取的乳内动脉移植血管的血流量优势并未体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辅助化疗对ⅢA-N2期肺癌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及预后生存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CT)对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LNR)的影响,以及分析LNR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心外科128例ⅢA-N2期NSCLC患者的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两组,观察组(64例)进行NCT+手术治疗,对照组(64例)直接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和生存情况。根据LNR和N2淋巴结状态分亚组,进行亚组生存分析。并对观察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在转移淋巴结数量、淋巴结阳性患者率和LNR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8±2.1比4.9±2.4、92.2%比100%、19.1%比22.4%(均 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优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低LNR亚组均比高LNR亚组具有更好的PFS和OS(均 P<0.05)。观察组非多站N2淋巴结转移者具有更好的PFS和OS(均 P<0.05)。观察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低LNR患者具有更好的2年PFS和OS(均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NR越高,死亡( HR=2.178,95% CI: 1.025~4.626, P=0.043)和进展( HR=2.130,95% CI: 1.123~4.038, P=0.021)的风险越大。 结论:NCT能够改善ⅢA-N2期NSCLC患者的预后和降低LNR,LNR有望可能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脚本理论视角下情景体验式教学对低年资心外科护士临床综合能力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脚本理论视角下情景体验式教学对心外科护士临床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65名低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3例)和试验组(32例),对照组采用情景体验式教学,试验组采用脚本理论视角下情景体验式教学,比较两组护士理论考核成绩、专科操作成绩、临床综合能力及教学满意度。采用SPSS 20.0进行 t检验。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教学6个月后,试验组护士理论考核成绩[(91.37±5.34)分 vs.(86.22±6.28)分]、专科操作成绩[(91.55±5.36)分 vs.(84.48±4.52)分]高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护士临床综合能力各项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护士教学满意度各项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护士。 结论:脚本理论视角下情景体验式教学可以提高心外科护士临床综合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心外科ICU老年患者早期心理筛查与转出ICU后3个月心理筛查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心外科ICU老年患者转出ICU 3个月后心理筛查指标(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与早期心理筛查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2—9月心外科ICU转出的240例老年患者,于转出后1周(早期心理筛查)和转出后3个月分别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抑郁量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平民版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探讨患者早期心理筛查与转出后3个月心理状况的相关性,同时使用ROC探讨量表预测心理症状的准确性。结果:最终210例心外科ICU老年患者完成随访。相关分析显示,心外科ICU老年患者转出后1周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测量得分与转出后3个月的测量得分均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492、0.525、0.647; P均<0.01)。早期评估的ROC显示,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的曲线下面积为0.918,焦虑抑郁量表中焦虑亚量表的曲线下面积为0.865,焦虑抑郁量表中抑郁亚量表的曲线下面积为0.948。 结论:心外科ICU老年患者转出ICU 3个月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发生情况与转出后1周内的早期心理筛查结果呈正相关。本研究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为临床治疗和制订预防心理症状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心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心外科收治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7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心外科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实施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应激反应、心功能、应对方式、不良情绪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血糖水平、皮质醇、肾上腺素〕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干预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大于对照组;而左心室收缩末直径(LVI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小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而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可促使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及心理应激反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不良心脏事件,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治疗心力衰竭的早期结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心外科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因晚期心力衰竭接受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治疗的24例患者资料。均为男性,年龄32~61(48.4±8.4)岁,应用Everheat-Ⅰ系统10例,HeartCon系统6例,Corheart 6系统8例。24例患者治疗后均顺利出院,无机械故障和血栓形成,无二次开胸止血。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左心室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逐步改善,无溶血发生。随访3~39(17.9±8.6)个月,患者心功能均恢复至Ⅰ~Ⅱ级,6 min步行试验距离明显增加。可见,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治疗心力衰竭可获得满意的早期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孕妇11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AD)孕妇的治疗及母儿结局。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1日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妊娠合并AD孕妇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母儿结局。结果:(1)临床特点:11例妊娠合并AD孕妇的发病年龄为(30±5)岁,发病孕周为孕(31.4±8.0)周;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突发胸背部疼痛或腰背部疼痛;AD分型:Stanford A型8例,B型3例;主动脉宽度为(42±11)mm。诊断方法:均通过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或增强CT检查明确AD的诊断,其中4例CTA检查、4例TTE检查、3例增强CT检查确诊。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为(15.4±8.7)×10 9/L,中性粒细胞计数为(13.5±8.5)×10 9/L;中位D-二聚体水平为2.7 mg/L(2.1~9.2 mg/L),中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为12.0 mg/L(5.4~36.1 mg/L)。(2)治疗:11例妊娠合并AD孕妇均急诊入院,术前心外科、产科、儿科、麻醉科协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11例妊娠合并AD孕妇均行主动脉手术,其中6例终止妊娠与主动脉手术同期进行,且均先行剖宫产术再行主动脉手术;4例终止妊娠与主动脉手术分期进行,其中2例剖宫产术后行主动脉手术、2例主动脉手术后行剖宫产术;1例(孕12 +6周)主动脉手术后当天自然流产。11例妊娠合并AD孕妇的终止妊娠孕周为孕(32.9±7.4)周。主动脉手术方式:7例行体外循环下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瓣置换±冠状动脉移植(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左右冠状动脉Cabrol分流+全弓置换(或主动脉弓置换)±支架置入术,1例行体外循环下主动脉根部置换术,3例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3)母儿结局:11例妊娠合并AD孕妇中,9例(9/11)孕妇存活,2例(2/11)死亡,死亡的2例孕妇发病前均有双下肢缺血表现;9例孕妇分娩后共获新生儿10例(其中1例为双胎),2例分别为孕早期(孕12 +6周)主动脉手术后自然流产、孕中期(孕26 +3周)剖宫取胎术后胎儿死亡。10例新生儿中,3例为足月儿,7例为早产儿;新生儿出生体重为(2 651±784)g;其中6例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出生后随访(5.6±3.6)年,随访期内婴幼儿发育良好。 结论:妊娠合并AD发病凶险,胸背部疼痛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尽早识别并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多学科协作诊治,母儿可获得良好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普外心外联合手术治疗合并膈上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瘤栓的小儿肿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普外心外联合手术治疗合并膈上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瘤栓的小儿肿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普外心外联合手术治疗的合并膈上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瘤栓的8例肿瘤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手术取胸腹联合正中切口,心外科先行打开心包,备体外循环,然后普外科上台切除腹部原发肿瘤,切开膈下下腔静脉并取出膈下瘤栓,同时尝试自下腔静脉开口处取出膈上瘤栓,若瘤栓无法自膈下完整取出,则收紧预制的肺动脉阻断带,建立体外循环,心外科切除膈上部分瘤栓或打开右心房切除右心房内瘤栓。结果:8例患儿中,肝母细胞瘤4例,肾母细胞瘤3例,肾上腺皮质癌1例。其中瘤栓进入右心房4例,均在体外循环下切开右心房取栓;1例在体外循环下切除膈上下腔静脉瘤栓;3例未行体外循环,在膈下完整取出瘤栓。8例患儿中,7例完整切除瘤栓,1例残留髂静脉瘤栓,8例患儿均未出现肺栓塞。8例患儿术后规律化疗,中位随访时间22.5个月(10~57个月),6例存活,1例死亡,1例失访。结论:普外心外联合手术,在减少患者痛苦的前提下,可以一次完整切除原发肿瘤及膈上瘤栓,提高了肿瘤的完整切除率,同时避免了肺栓塞发生的风险。使得以往痛苦大、风险高的手术变得更加安全、有效、人性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危冠状动脉异常主动脉起源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高危冠状动脉异常主动脉起源(AAOCA)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7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受外科手术的24例高危AAOC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8例,女性6例,手术时年龄[ M(IQR)]13(26)岁(范围:0.3~57.0岁)。超声心动图和心脏CT检查确诊AAOCA,均走行于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且合并狭窄。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状窦15例,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状窦6例,单一冠状动脉畸形3例。3例患者无明显相关症状,其中2例运动负荷试验阳性;21例患者有反复运动后胸闷、胸痛、晕厥等病史,其中3例患者出现运动后晕厥进行了心肺复苏。首次超声心动图提示冠状动脉异常的发现率为37.5%(9/24)。 结果:24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包括异常冠状动脉去顶手术2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其中5例患者同期完成其他心内畸形矫治手术。单纯AAOCA手术患者术中心肺转流时间(111.6±60.6)min(范围:62~213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7.6±25.3)min(范围:35~129 min)。术后院内30 d无死亡,无手术相关合并症。1例术前体外膜肺氧合持续辅助急诊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肢端缺血坏死、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随访2.2(3.3)年(范围:1个月至7.2年),1例既往诊断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症状明显减轻,其他出院患者无任何相关症状。结论:高危AAOCA的超声心动图初诊确诊率仍然较低,但心血管意外风险很高。对于运动相关的胸痛等症状应注意排查AAOCA,尤其是青少年。运动负荷试验可以有助于评估无症状AAOCA的心血管风险。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