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的建议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针对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在系统梳理临床治疗、疾病控制和科学研究三者定位的基础上,结合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完善我国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的建议。临床治疗方面,要加强医务人员依法报告意识,强化症状检测能力,充分发挥传染病直报系统的作用,建立健全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国家或地方监测平台。疾病控制方面,要从法律和体制机制上赋予疾控相关权限和保障,提升疾控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加强防控与应急需求为导向的应用性研究和技术储备。科学研究方面,要加强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的科研立项,建设重大疫情应对中"一锤定音"的科研机构,建立国家和区域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加强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救治的战略技术储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疫情防控下上海市级和区级定点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规范专家建议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高龄且合并基础疾病人群容易转重症,且有较高的死亡风险,重症医学科的救治能力直接决定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目前国内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配置、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床位及设置和国外仍有一定差距,不能完全满足救治的需要。多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教训提示,"平战双轨"的重症医学科建设是最佳的医疗模式。遵循"平战结合"的理念,加强市级和区级定点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配置合理的ICU、亚ICU和战备ICU,建立快速反应梯队,加强常态化培训和科学管理,可能是应对疫情的关键举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前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高龄且合并基础疾病的人群容易转重症,且有较高的死亡风险,重症医学科的救治能力直接决定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目前国内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配置、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床位及设置与国外仍有一定差距,不能完全满足救治的需要。多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教训提示,"平战双轨"的重症医学科建设是最佳的医疗模式。遵循"平战结合"的理念,加强市级和区级定点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配置合理的ICU、亚ICU和战备ICU,建立快速反应梯队,加强常态化培训和科学管理,可能是应对疫情的关键举措。为此,上海市专家组成员撰写了《疫情防控下上海市级和区级定点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规范专家建议》,推荐从病房设置与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核心技术、培训、重症医学科管理、多学科协同诊治、危重患者的转运、ICU病房的感控、新冠病房重症护理团队建设等方面对重症医学科进行规范建设,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冠病毒感染"乙类甲管"期间定点医院集束化院感防控体系的建设体会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波及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持续3年,对人类生命健康和经济活动造成了严重影响。中国的疫情防控经历了应急性超常规防控阶段、应急常态化防控阶段和应急常态化向"乙类乙管"常态化过渡转段阶段,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天津市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定点医院在疫情防控的各阶段均圆满完任务,积累了宝贵经验。本文总结定点医院"乙类甲管"期间院感防控(感控)体系建设经验,概括为集束化"3、2、1"感控体系,即外、中、内"三环",绿、橙、红"三区",前、中、后"三事";"两天预净化"和"双点长制";"一个模块"化管理。应急情况下,可采用简化版的集束化感控体系,其特点为:一是强调"集束化",即关键措施的整体效能,避免任何短板的发生。二是强调感控理念的转变,使感控最大化地为医疗服务提供安全保障。三是强调流程的优化,防控措施既要全面和重点突出,又要防止过度;利用最少的资源,达到最佳的感控效果。四是强调对感控工作的质量控制,关注流程的重要性,提倡"制度瘦身,流程增肥"的理念。五是强调未来的发展寄希望于人工智能,以期最大程度地提高防控质量和效率。六是强化持续的培训和再培训,利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多样化的培训方法,确保感染控制的政策和程序清晰易懂、易于遵循,并建立实施评估和反馈机制,使医务人员随时保持应急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完善国家重大感染性疾病救治体系建设与应急机制思考:基于COVID-19疫情防控应对实践
编辑人员丨2天前
2019年12月以来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对我国重大感染性疾病救治体系建设与应急机制现状的重大考验。在疫情应对过程中暴露出不足之处,促使人们就进一步完善国家重大感染性疾病救治体系建设与应急机制、助力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进行认真思考。作者从将重大感染性疾病防治上升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改进国家重大感染性疾病监测预警机制、健全完善国家重大感染性疾病救治体系、实施重大感染性疾病救治要素战略储备管理、切实重视并促进感染控制学科发展5个方面做出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弥合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教育裂痕推动医防融合实践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弥合裂痕——流行病学、医学和公共卫生》问世已有近30年的历史,虽有有识之士不断呼吁在中国医学教育中加强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的彼此融合,公共卫生专业工作者与临床医生之间应解除藩篱,但效果不甚明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使全民接受了一场传染病救治和防控的"公开课",公众对我国公共卫生治理有了更高的期盼,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教育弥合裂痕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未来在抗击新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我国公共卫生系统响应能力和临床救治能力必将显著提高,医防融合不足的局面势必得以扭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对重症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世界各国的医疗卫生系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暴露出重症医学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的问题。尽管我国重症医学专业医师在此次抗击疫情过程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在重症医学人才培养方面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缺乏规范的重症医学培训平台、未形成统一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较为单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准备不足等。本文结合疫情防控和重症患者救治的实际经验,提出应当开展针对重症医学专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范培训内容,增强理论与临床的结合,提升住院医师综合素质,同时拓展培训形式,加强"重症医学预备役"的建设。这些举措可以使重症医学团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专业队伍,对于重症医学的长远发展,对于我国医疗体系从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急危重症综合诊治能力均具有重大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医院检验科的生物安全实施方案探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发期间,定点救治医院检验科承担了大量的感染性标本临床检测工作。如何进行生物安全风险管理是检验科和院内感染控制部门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从检验医学的角度介绍了检验科分层分级式的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以期疫情期间为各级医院检验科提供合理可行的防控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应急医院的发展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应急医院是在战争、重大灾害或重大疫情发生时,现有医疗机构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治,或接诊能力难以满足激增的需求,通过改建或新建的具有接诊、实施救治、甚至隔离功能的医院。不同种类的应急医院在近现代不断发展完善,既有配备了先进装备的模块化、集装箱式的野战方舱医院、野战帐篷医院、医院船等野战医疗机构,也有基于已有公共场所建筑物改建或专门新建的应急医院。在全球各国多次灾情疫情防控救治中,应急医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应急医院的历史、种类以及在不同灾情和疫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重大传染病医药费豁免制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重大传染病疫情是国民健康和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威胁.现有法律法规及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尚不能全面覆盖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患者的医疗救治费用问题.为了有效巩固疫情防控效果,积极向"健康中国"目标迈进,在系统梳理传染病患者医疗费用保障政策变迁基础上,认真剖析重大传染病医药费豁免制度的构建价值、逻辑起点和法定适用条件,并分别从理念重塑、规范入法、框架构建、严格适用和理性排除等5方面探讨重大传染病医药费豁免制度的构建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