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构建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促进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6-9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拟定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医院感染控制、护理管理等领域的21名专家进行了2轮函询,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并确定最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5.2%、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75、0.87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52、0.128.最终确定的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项一级指标(安全文化、制度保障、工作环境、操作行为、防护用具、督导与考核)、12项二级指标和32项三级指标.结论 基于文献研究及专家咨询方法构建的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可作为评价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质量的参考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政策工具视角下2000—202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政策文本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2000—202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相关政策文本,为未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政策优化提供依据。方法:以“疾病预防控制”“疾控机构”“疾控体系”“防疫”为关键词检索国务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官方网站,并基于政策工具法,对纳入政策文本进行主题框架分析和内容分析。结果:共纳入37份政策文件,以单一政策工具类型应用最为常见(81.1%),其中,以能力建设类工具为最多(32.4%),其次为命令性工具(21.6%)和激励性工具(13.5%),系统变革工具(8.1%)和象征与劝告工具应用较少(5.4%)。政策主题以人事制度(15.2%)和体系建设主题内容最多(15.2%),人才建设次之(13.0%),信息化建设最少(2.2%)。结论:在未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相关政策制定中,政府应注意加强激励性工具、象征与劝告工具等多种政策工具的应用,以进一步激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内在发展动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我国健康管理学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健康管理学作为医学新学科、医学创新体系、新兴健康产业与健康服务新业态,在中国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无论在学术理论研究和服务实践方面均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与经验,在我国慢病防控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回顾健康管理学的发展历程,无论是从学术交流、学科建设,还是科技创新、公益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绩。健康管理学未来需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以构建与实施健联体为核心,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京津冀地区精神科专科医院暴力攻击及风险评估现状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京津冀地区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攻击的现状,分析暴力攻击风险评估的发展趋势。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场所暴力频度测定量表(WVS)、暴力攻击认知调查表、暴力风险管理知识与需求调查表对京津冀3所三级甲等精神科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天津安定医院、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539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较为频繁地遭受暴力攻击,工作场所暴力频率总分(6.21 ± 2.94)分,不同科室( χ2值为32.149, P<0.05)、是否参加过精神科护士培训( χ2值为11.588, P<0.05)和是否轮班( χ2值为21.017, P<0.05)的护士遭受暴力攻击的频度不同。护士认为患者病情变化(68.6%,370/539),症状支配(65.9%,355/539),风险评估意识差(57.9%,312/539);与患者沟通不到位(56.8%,306/539)是暴力攻击发生的主要原因。 结论: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加强暴力防控培训、使用规范评估工具,构建并完善暴力攻击防控体系来减少暴力攻击的发生,以保障护士执业安全,维持身心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布鲁氏菌病诊断》(WS 269-2019)标准跟踪评价指标体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布鲁氏菌病诊断》(WS 269-2019)标准跟踪评价指标体系,为下一步修订和完善该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和资料初步建立《布鲁氏菌病诊断》(WS 269-2019)标准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布鲁氏菌病诊疗和防控领域的专家,运用德尔菲法以问卷的形式开展两轮专家咨询,对评价指标的必要性、可获得性等进行评分,以及提出修改、增加指标的意见,据此建立标准跟踪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结合Saaty标度构建判断矩阵,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结果:经过两轮专家( n = 10)咨询,构建了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的《布鲁氏菌病诊断》(WS 269-2019)标准跟踪评价指标体系。两轮问卷的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2;一、二、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722、0.260、0.181,经检验均 P < 0.05。一级指标中,标准质量评价的权重最高(0.364),标准实施状况的权重最低(0.278);二级指标中,社会效益的组合权重最高(0.186),先进性的组合权重最低(0.043);三级指标中,及时确诊率的组合权重最高(0.096),与技术资料一致性的组合权重最低(0.009)。 结论:构建的《布鲁氏菌病诊断》(WS 269-2019)标准跟踪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靠,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减少了单一评价的缺陷,为后续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发重大传染病背景下基于疫情防控视角的社会损失指标体系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从国家、医院、和个体3个层面构建新发重大传染病背景下基于疫情防控视角的社会损失指标体系,为公立综合医院制定新发重大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新发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损失""新冠疫情""评价"等和"infectious diseases""public health emergency""social loss""COVID-19""evaluate"等为检索词,于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 Google Scholar检索截至2020年12月23日发表的文献。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法,从国家、医院和个体3个层面初步构建新发重大传染病背景下的公立综合医院社会损失指标体系。根据初步构建的社会损失指标体系,分别针对国家、医院和个体3种主体设计调查问卷,于2021年12月25日至2022年5月20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问卷数据以优化社会损失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果:公立综合医院社会损失指标体系包括14个一级指标和60个二级指标,国家层面的一级指标为政府治理能力、国家直接经济损失、社会保障、网络舆情、间接经济损失和国际合作;医院层面为医院人力、物力及信息资源,医院服务和医院运行情况;个体层面为生理健康、心理社会健康和外在环境。各层面权重最高的一级指标分别为社会保障,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以及生理健康;权重最高二级指标分别为高额医疗费用支出、非医护人员过劳和医疗保险。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新发重大传染病背景下的社会损失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为公立综合医院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真菌感染管理政策解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呈现上升趋势,真菌耐药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全球关注。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第1份真菌病原体清单,鼓励各国提高其真菌学诊断能力,管理真菌感染并进行监测。我国作为全球最早发布和实施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的国家之一,始终高度重视包括真菌在内的微生物耐药控制问题和抗菌药物管理,在完善真菌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抗真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升真菌病诊疗能力和诊疗规范化水平、建立健全真菌感染及耐药监测和评估体系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未来,我国在新一轮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的指引下,将进一步提高真菌病诊疗水平,减少真菌病的发生及真菌耐药性的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共生理论的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融合发展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作为医疗卫生领域新兴的诊疗模式,打破了传统医疗服务的弊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远程会诊与在线问诊可以更大程度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降低患者流动性,避免交叉感染,优化医疗机构服务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因此,远程会诊与在线问诊的融合发展势必会成为医疗领域不可或缺的服务形式。而目前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服务面临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数据交互标准,利益责任分配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运行与发展。将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相互结合、共同发展,可以将问题统一、简化处理,更好地解决困难,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作者基于共生理论,从共生单元、共生基质、共生界面以及共生环境等共生要素出发,探讨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的融合发展。通过对医疗设备、医疗信息平台、信息化水平、人员配置、运行机制、政策法规、医疗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进行分析,认为将医疗设备同时接入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系统,达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是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设施资源共生的关键;使医疗机构信息平台、信息设备以及医保系统之间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是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信息平台融合共生的关键;医疗机构各项机制科学合理的运行,是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融合发展、高效运行的保障;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患者信任度、服务定价、医保报销等社会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融合发展的服务体系和流程,为政府、医院等部门完善制度、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等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零缺陷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建立一套常态化医院管理考核体系。方法:把企业的零缺陷管理理论引入到医院管理中,以零缺陷管理为指导思想,按照国家等级医院评审标准,结合医疗、护理、医技、行政、后勤各系列的多种质量考核细则,建立一套“医院缺陷管理量化考核实施细则”。它涵盖医疗、医技、药事、护理、医院感染、科研、教学、行风、党建、后勤及科务管理等各个方面。旨在解决全院管理中常见的、突出的缺陷问题。并经过一系列的应用实践,检验其可行性及优势。结果:通过4个月的运行,医院缺陷明显降低,医院全面质量管理得以提升。结论:零缺陷管理理论引入到医院管理中是完全可行的,考核系统在量化、操作及全面性等方面都优于现行的多个分散的考核系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网格化管理对社区疫情防控的作用及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战中,社区成为阻击疫情的前沿阵地。通过发挥联系到户、责任到人,不留死角、全面落实的网格化管理优势,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得到了保障,网格化管理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成就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抗疫的及时精准服务。提示我们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嵌入到社区网格中运行,可增强社区卫生服务的科学性、整体性、精准性、可行性和时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