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重度免疫缺陷小鼠体内毒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评价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在重度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的毒性反应.方法 使用NOG小鼠,给予TIL细胞3次,每周1次.考察小鼠临床症状、注射部位刺激性、摄食量、体重、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检查、人源细胞因子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同时考察受试物在血液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两个剂量TIL注射对小鼠注射部位、体重、摄食量、血液学、血清生化、脏器重量等指标未见明显影响.在高剂量下,雌性小鼠在恢复期结束时IFN-y浓度升高.与受试物相关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为多器官混合细胞聚集,以及胸骨和大腿骨骨髓细胞数目增多.在血液中,均可检测到CD3+、CD3+CD4+、CD3+CD8+细胞,3种细胞变化趋势一致,且呈剂量依赖性,至末次给药后29 d,3种细胞数量基本消除.结论 NOG小鼠3次给药后,对TIL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且在恢复期结束时TIL在小鼠血液中基本消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SPAG6基因沉默和地西他滨对SKM-1细胞凋亡和PTEN甲基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SPAG6基因沉默和地西他滨在体内外对SKM-1细胞凋亡和PTEN启动子甲基化的作用。方法:慢病毒载体转染SKM-1细胞沉默SPAG6基因的表达,地西他滨处理细胞后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和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PTEN的蛋白表达和甲基化情况,并构建非肥胖糖尿病/重度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异体移植瘤模型,TUNEL法观察肿瘤组织凋亡,免疫组化检测PTEN在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慢病毒转染后SPAG6干扰组SPAG6基因被成功沉默;CCK-8检测结果提示地西他滨处理能够降低SKM-1细胞的存活率,同时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地西他滨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17.35±3.37)%]高于未处理组[(5.09±2.06)%],且SPAG6基因沉默联合地西他滨处理组的凋亡率最高[(36.34±4.00)%];地西他滨处理后DNMT1的表达降低而PTEN表达升高,同时PTEN启动子甲基化程度降低,而经地西他滨处理后的SPAG6干扰组的PTEN去甲基化引起的蛋白表达升高效果最明显;NOD/SCID小鼠异体瘤移植模型中地西他滨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而地西他滨处理SPAG6干扰组的小鼠肿瘤体积最小,且经TUNEL检测发现其凋亡程度最高(阳性比值为3.57±0.48)。结论:SPAG6基因沉默在SKM-1细胞中能增强地西他滨诱导的凋亡和PTEN去甲基化作用,并且在NOD/SCID异体瘤移植模型小鼠中能够增强地西他滨的抗肿瘤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甲磺酸普依司他对套细胞淋巴瘤的体内外抗肿瘤药效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甲磺酸普依司他(PM)对套细胞淋巴瘤(MCL)细胞系的抗增殖活性,以及对MCL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选择MCL细胞系Jeko-1和Granta-519,以及非肥胖糖尿病/重度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梯度PM原料药(PMF,终浓度分别为0.1、0.3、0.5、1.0、2.0、4.0 nmol/L)和同浓度帕比司他(LBH589)分别处理Jeko-1,采用不同浓度梯度PMF(终浓度分别为0.4、0.8、1.6、3.1、6.3、12.5 nmol/L)和同浓度LBH589分别处理Granta-519。加药孵育120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建立Jeko-1 NOD/SCID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按照给药种类和剂量将其分为PM 2.5 mg/kg组( n=7)、PM 5 mg/kg组( n=7)、PM 10 mg/kg组( n=7)、LBH589 10 mg/kg组( n=6)和溶剂对照组( n=7)。于给药第21天时,观察各组小鼠的相对肿瘤抑制率(T/C)、瘤重及肿瘤生长抑制率。不同组别间瘤重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同浓度PMF和LBH589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比较,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动物实验方案的设计获得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动物实验中心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符合国际通行的实验动物使用规范。 结果:①加药孵育120 h后,PMF和LBH589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Jeko-1和Granta-519的细胞增殖。除终浓度为0.1、0.3 nmol/L的PMF与同浓度LBH589相比外,其余各终浓度PMF对Jeko-1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同浓度LBH589,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终浓度为0.5、1.0、2.0、4.0 nmol/L PMF比同浓度LBH589: F=311.4、39 470.4、1 232.7、4 575.4, P=0.03、<0.000 1、=0.001、<0.000 1)。Jeko-1中PMF的IC50值为(366.8±3.4)pmol/L,低于LBH589的(1 570.0±51.6)pmol/L,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 367.4, P<0.000 1)。不同终浓度PMF对Granta-519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同浓度LBH589,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终浓度为0.4 、0.8、1.6、3.1、6.3、12.5 nmol/L PMF比同浓度LBH589: F=15.8、190.0、172.1、314.5、741.5、236.8, P=0.028、=0.001、=0.001、<0.000 1、<0.000 1、=0.001)。Granta-519中PMF的IC50值为(2.9±0.1)nmol/L,低于LBH589的(7.4±0.4)nmol/L,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86.4, P<0.000 1)。② PM 2.5、5、10 mg/kg和LBH589 10 mg/kg组小鼠d21(给药9次)时,T/C值分别为58.6%、26.0%、16.6%、24.1%,治疗有效。③ d21(给药9次)时,PM 2.5、5、10 mg/kg和LBH589 10 mg/kg组小鼠的瘤重分别为(2.1±0.4)g、(0.9±0.2)g、(0.9±0.2)g、(1.4±0.4)g,均低于溶剂对照组的(3.7±0.7)g,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6.2、78.1、83.4、36.7, P<0.002、0.000 1、0.000 1、0.000 1),PM 5、10 mg/kg组小鼠瘤重均低于LBH589 10 mg/kg组,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F=8.3、10.3, P=0.015、0.008)。除PM 2.5 mg/kg组(38.0%)外,PM 5、10 mg/kg和LBH589 10 mg/kg组小鼠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3.8%、74.4%、58.0%,均治疗有效。 结论:PM作为一种新型高选择性HDACi,在MCL细胞系的抗细胞增殖作用明显,并优于已上市的LBH589,其在皮下移植瘤模型小鼠体内也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胃癌人源异种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在药效学研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建立胃癌的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DX)动物模型,探讨化疗药物在该模型中的抑瘤效果。方法:将人胃癌组织接种于NOG小鼠两侧腋窝皮下,传3代。挑选第3代NOG小鼠肿瘤组织,接种于21只重度联合免疫缺陷-非肥胖糖尿病(SCID-NOD)小鼠左腋皮下,建立胃癌PDX小鼠模型。将接种后的小鼠分为对照组(仅用0.9%氯化钠注射液处理)、奥沙利铂组、顺铂组、紫杉醇组、氟尿嘧啶组、替吉奥组、卡培他滨组,每组3只,给予相应药物。记录不同时间小鼠存活情况、瘤体积及瘤质量,给药第61天后处死小鼠,评价6种化疗药物对该胃癌PDX模型的肿瘤抑制效果。结果:胃癌组织传3代后PDX动物模型传瘤稳定性提高,肿瘤生长初期均一性良好。该模型用药前期对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和卡培他滨较为敏感,第31天的肿瘤生长抑制指数(TGI)分别为63.37%、52.11%和78.48%;用药末期,模型对卡培他滨的敏感性最好,第61天TGI为59.22%,抑瘤率为58.65%。用药后TGI曲线显示,紫杉醇对模型无明显抑瘤效果,顺铂抑瘤效果最差,模型对替吉奥的耐受性较差。结论:成功建立胃癌PDX动物模型,卡培他滨对其抑瘤效果最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两步法"建立裸鼠肾癌活体生物发光肿瘤模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人肾癌细胞裸鼠活体生物发光成像肿瘤模型。方法:将可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pcDNA3.1-Luc2质粒转染至肾癌细胞系A498细胞中,利用G418筛选法构建能够表达荧光素酶的稳定转染细胞系,命名为"A498-Luc2"细胞,并进行体外细胞生物发光成像检测。将A498-Luc2细胞通过细胞悬液注射法建立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鼠皮下荷瘤模型,并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肿瘤发光情况,SCID鼠左侧肿瘤组织的发光强度为9.758×10 5 p/s,右侧的发光强度为7.100×10 5 p/s。待皮下肿瘤生长至一定体积后,处死SCID小鼠获取肾癌组织,并通过组织块接种法接种至BALB/c裸鼠皮下,即通过两步法建立肾癌裸鼠皮下荷瘤模型。成瘤后,定期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肿瘤组织发光情况。各组数据均满足正态性且两组方差相等,采用 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不满足则考虑非参数秩和检验。 结果:通过G418筛选法成功建立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稳定转染细胞系"A498-Luc2"细胞。生物发光成像结果显示,A498-Luc2细胞发光强度与细胞数目呈正相关。当细胞数量达到1.000×10 6个时,细胞发光强度为1.776×10 8 p/s。组织块接种法接种BALB/c裸鼠皮下约14 d后长出肿瘤,成瘤率为95%(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随天数的增加体积逐渐增大、肿瘤发光信号逐渐增强。在第32天时,裸鼠肿瘤组织的发光强度达到最强为2.374×10 8 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本研究构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人肾癌细胞系,并通过两步法成功建立裸鼠肾癌生物发光肿瘤模型,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过表达miR-181a-5p的口腔癌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的小肠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 通过检测口腔癌皮下移植瘤小鼠小肠中代谢物和代谢通路的变化,分析过表达miR-181a-5p对皮下移植瘤小鼠小肠中代谢物和代谢物组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Control)组、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组以及实验(over expression of miR-181a-5p,OE)组.将不同组别处理后的细胞混悬液,通过皮下注射到M-NSG重度免疫缺陷雌性小鼠右侧腹股沟中上部,构建成口腔癌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按时记录小鼠体重变化,对小鼠小肠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各组病理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和串联Orbitrap质谱联用仪检测NC组、OE组和Control组小鼠小肠中的代谢物,使用XCMS预分析原始数据,质量评价样本数据,鉴定Control组与NC组、NC组与OE组的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富集分析获取差异代谢通路.结果 Control组和NC组小肠组织中共鉴定出 170种差异代谢物.代谢物富集的显著性信号通路包括胆碱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γ-氨基丁酸(GABA)神经突触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代谢、癌症中心碳代谢以及烟酸和烟碱胺代谢通路.NC组和OE组相比,小鼠小肠中检测到VIP(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2的差异代谢物有16种,显著性差异代谢物包括甘油磷酰胆碱、棕榈酸、3-羟基丁酰肉碱、β-羟丁酸等.代谢物富集到的显著性差异通路为胆碱代谢通路.结论 口腔癌皮下移植瘤可引起小鼠小肠的代谢物发生变化,主要改变了小肠中与能量代谢相关的代谢物.过表达miR-181a-5p影响口腔癌皮下移植瘤小鼠小肠代谢物,代谢物富集通路为胆碱代谢通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扩增活化的淋巴细胞在重度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生物分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2
目的:研究扩增活化的淋巴细胞在重度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方法:使用96 只NPG小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和给药组,溶媒对照组动物尾静脉注射给予溶媒1 次;给药组动物尾静脉注射给予DiR标记的活化扩增的淋巴细胞(expanded activated lymphocytes,EAL)细胞1 次,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血,并使用活体成像的方法检测EAL细胞.在给药后1h,3h,2d,7d,14 d,28 d,42 d,56d共8 个时间点小鼠实施麻醉后,解剖取血液、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脑、睾丸、附睾、子宫、卵巢、胃、十二指肠、结肠、骨髓、脂肪、骨骼肌,冻存.采用流式细胞术、活体成像方法和qPCR方法,研究EAL细胞在外周血以及上述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情况.结果:给药后2d外周血中CD+3T细胞、CD+3 CD+4 T细胞和CD+3 CD+8 T细胞数量较高,随后呈下降趋势,14d时最低,其后一直维持较低水平.由动物活体成像结果可知,细胞在小鼠体内主要分布在肺脏、肝脏脾脏部位和双侧腿骨,给药后1d内主要分布在肺脏和肝脏.由qPCR检测结果可知,细胞主要在肺脏和血液分布最多,其次为脾脏、肝脏和骨髓,其他组织仅有较少分布.给药后1h,肺脏中细胞基因拷贝数较高,给药后2d,血液和脾脏中细胞基因拷贝数较高,后都逐渐下降,14d最低,至56d时仅有1 只动物的个别脏器检测到细胞.结论:EAL细胞尾静脉注射给予NPG小鼠后,主要分布在肺脏、血液和脾脏.给药后56d时,细胞在动物体内基本消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隔药饼灸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通路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探讨隔药饼灸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小鼠对子宫内膜磷脂酰肌醇 3 激酶(PI3K)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2 只6~8 周龄雌性重度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小鼠按照随机区组分组法分为正常组(n =8)和造模组(n = 34).造模组小鼠均采用EMT自体移植法进行造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 2 只小鼠验证造模成功后,按随机区组分组法分成EMT模型组、隔药饼灸组、西药组和艾灸加西药组4 组,每组 8 只,并给予相应治疗.观察评估各组小鼠扭体反应及囊泡抑制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异位内膜组织中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西药组、隔药饼灸组、艾灸加西药组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西药组比较,隔药饼灸组和艾灸加西药组扭体反应次数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隔药饼灸组、艾灸加西药组治疗前后异位子宫组织体积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模型组异位内膜组织比较,西药组、隔药饼灸组、艾灸加西药组异位内膜组织中的PI3K、AKT、mTOR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隔药饼灸组比较,西药组、艾灸加西药组异位内膜组织中的PI3K、AKT、mTOR表达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隔药饼灸可能是通过下调小鼠子宫异位内膜组织PI3K/AKT/mTOR高表达而达到镇痛和抑制囊泡生长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肝癌临床标本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影像学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基于临床肝癌手术标本的原位移植(patient-derived orthotopic xenograft PDOX)模型,研究近红外荧光(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NIRF)活体成像和PET/CT在模型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将临床新鲜肝癌手术标本接种于重度免疫缺陷NPG小鼠皮下建立肝癌PDX模型,通过组织形态观察、STR分型检测和免疫组化分析对PDX模型进行评估.进一步将PDX模型肿瘤组织进行裸鼠肝原位移植建立PDOX模型,注射近红外荧光染料IR-783,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检测肿瘤的发生;尾静脉注射18F-FDG,通过小动物PET/CT观察确认肝原位肿瘤的生长.结果 STR分型结果表明PDX肿瘤的人源性特征,组织形态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表明PDX肿瘤保持了原发肿瘤病理学特征;近红外荧光活体成像检测到肝脏肿瘤的发生;PET/CT可清晰观察到小鼠肝脏部位18F-FDG分子探针富集.结论 成功建立了肝癌PDOX模型,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和PET/CT影像技术可对该模型进行评估,为肝癌的治疗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人源化免疫重建的患者来源肿瘤组织异种移植模型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将患者的肿瘤组织移植于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建立的肿瘤移植模型(patient-derived xenograft,PDX)较好地保留了原发瘤的生物学特性,但瘤组织基质成分会在小鼠体内传代过程中逐渐被鼠源性基质代替,缺乏免疫系统的小鼠体内环境也会改变肿瘤的微环境,原发肿瘤的异质性会逐渐丢失,从而限制了该类模型的应用;将人的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移植于低剂量X线全身照射或其他方法清理骨髓的重度免疫缺陷小鼠,然后再将患者的瘤组织移植于该小鼠建立的人源化肿瘤模型(humanized patient-derived xenograft,Hu-PDX),具有与人相似的免疫系统,可以更好的保留原发瘤的异质性.研究证实人的HSCs在小鼠体内可以产生各种免疫细胞,使肿瘤生长微环境与人体更相似,更好的保留了肿瘤的异质性,为肿瘤的个体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