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马珠单抗治疗儿童中重度难治性过敏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难治性过敏性哮喘是指使用高剂量吸入皮质类固醇(含或不含其他控制性药物)治疗,病情仍得不到控制的、较为顽固的过敏性哮喘。作为重组人源化IgE单克隆抗体的奥马珠单抗,是目前唯一被授权应用于6~18岁中、重度难治性过敏性哮喘患儿的生物制剂。其对血清游离IgE具有高度特异性,能有效阻断IgE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等炎症细胞膜表面的高亲和力受体FcεRⅠ相结合,下调该受体在炎症细胞表面的表达,阻止炎症细胞脱颗粒而引发的过敏反应。与单纯使用常规控制性药物相比,联合奥马珠单抗作为附加治疗,能显著降低哮喘急性发作风险和恶化率,减少频繁就医状况及皮质类固醇的使用剂量,改善肺功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合理使用生物制剂提升重度支气管哮喘的精准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中5%~10%的患者为重度哮喘。重度哮喘给患者造成了沉重的生理、心理负担,随着不同种类生物制剂的问世,生物制剂治疗重度哮喘初步显示出一定的临床疗效。本文明确了重度哮喘的诊断标准、重度哮喘的分子表型,分析了生物制剂治疗重度哮喘的靶点和生物制剂能否治愈重度哮喘,并分析了长期使用生物制剂的安全性及风险。总之,生物制剂为重度哮喘患者带来了更为精准、更为个体化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炎症特点与小气道功能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两种表型哮喘患者炎症特点及小气道功能变化,为哮喘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将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呼吸科就诊,经诱导痰细胞学检查证实的46例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及42例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哮喘类别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和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性发作病情严重度、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和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浓度,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分数(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外周血及诱导痰上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干扰素γ]浓度以及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halation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percent predicted,%pred)、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MMEF)% pred、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流速 (forced expiratory flow at 75% of FVC exhaled,FEF75)% pred、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流速 (forced expiratory flow at 50% of FVC exhaled,FEF50)% pred]。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 2检验。 结果:两组哮喘患者一般资料和AC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急性发作重度+危重度患者比率[52.38%(22/42)]、未控制+部分控制患者比率[59.52%(25/42)]、CRP浓度[24.6(7.1,35.0) mg/L]高于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30.43%(14/46)、36.96%(17/46)、8.5(2.0,12.0) m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4.37、χ 2=4.48、 Z=4.76, P=0.036、 P=0.034、 P<0.001)。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FeNO浓度[76(54,93)×10 -9]高于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27(15,41)×10 -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6.52, P<0.001)。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FEV1% pred[(56.13±21.51)%]、MMEF% pred[(62.03±23.97)%]、FEF75% pred[(54.42±20.49)%]与FEF50% pred[(66.89±26.47)%]均低于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68.53±29.81)%、(72.16±23.05)%、(65.38±25.46)%、(79.86±27.6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25、2.02、2.21、2.24, P值分别为0.027、0.046、0.030、0.027]。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血清IL-4[(49.42±24.46) ng/L]、IL-5[(104.89±43.91) ng/L]及诱导痰上清中IL-4[(44.49±19.12) ng/L]、IL-5[(95.45±28.58) ng/L]浓度均高于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32.29±14.19)、(50.35±22.30)、(33.33±15.08)、(55.61±26.41) 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4.06、7.44、3.02、6.77, P值分别为<0.001、<0.001、0.003、<0.001)。而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血清IL-13[(76.18±20.62) ng/L]、IL-17[(31.32±9.32) ng/L]、干扰素γ[(18.27±5.56) ng/L]及诱导痰上清中IL-13[(71.08±20.08) ng/L]、IL-17[(26.29±6.70) ng/L]、干扰素γ[(17.61±5.94) ng/L]浓度均低于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153.83±44.53)、(55.27±18.89)、(26.46±10.08)、(120.32±28.41)、(44.99±12.66)、(23.91±7.66) 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0.33、7.43、4.66、9.31、8.54、4.33,均 P<0.001)。 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型和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有不同的炎症和小气道功能特点,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早期小气道功能改变更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与哮喘严重程度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研究利用综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能够预测哮喘严重程度的新生物标志物。于2022年6至1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过敏反应科开展并完成该临床医学研究。从高通量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筛选并下载基因芯片数据集GSE43696,使用R语言“affy”包和“rma”算法完成基因芯片数据预处理。利用“edgeR”包和“limma”包筛选出正常对照者、轻中度哮喘患者和重度哮喘患者两两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然后用“clusterProfiler”包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用STRING网站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进一步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使用R语言“WGCNA”包对数据集GSE43696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筛选出与哮喘严重程度显著相关的模块,将WGCNA分析结果与PPI筛选的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得到关键(hub)基因。利用数据集GSE43696和GSE63142对hub基因表达量进行验证,依据ROC曲线评估诊断价值,并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进一步明确数据集GSE43696中hub基因的潜在功能。结果显示,共筛选出251个DEGs,其中正常组和轻中度哮喘组39个,正常组和重度哮喘组178个,轻中度哮喘组和重度哮喘组34个,主要参与对有毒物质的反应、对氧化应激的反应、细胞外结构组织、细胞外基质组织等生物过程。筛选出两个与哮喘严重程度显著相关的模块(red模块, P=7e-6, r=0.43;pink模块, P=5e-8, r=-0.51),最终得到6个hub基因,包括 B3GNT6、 CEACAM5、 CCK、 ERBB2、 CSH1和 DPPA5。通过数据集GSE43696和GSE63142的基因表达水平比较和ROC曲线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这6个hub基因,可能与o-聚糖生物合成、α-亚麻酸代谢、亚油酸代谢和戊糖葡萄糖酸的相互转化等过程相关。综上,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本研究鉴定出与哮喘严重程度显著相关的6个hub基因,为哮喘的病情预测和靶向治疗提供了可能的新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真实世界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支气管热成形术后两年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真实世界重度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支气管热成形术(BT)后2年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接受BT治疗的70例重度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术后2年后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微型哮喘生活质量调查问卷(mini-AQLQ)评分、过去1年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因哮喘急性发作急诊就诊次数、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次数、肺功能[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及其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 1预计值%)、FEV 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 1/FVC)]、哮喘控制药物、哮喘药物费用及年哮喘总治疗费用等指标与术前的差异以及术后2年患者对手术效果的主观评价。 结果:70例患者术前和术后2年调查过去1年中有重度哮喘急性发作者分别为70例(100%)和37例(52.9%),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累计次数分别为575和162例次;因哮喘急性发作急诊就诊者分别为46例(65.7%)和9例(12.9%),急诊累计次数分别为186和19例次;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者分别为43例(61.4%)和16例(22.9%),住院累计次数分别为124和24例次。术后2年重度哮喘急性发作频率、哮喘急性发作急诊就诊频率、哮喘急性发作住院频率较治疗前分别下降71.9%、88.9%、83.3%(均 P<0.001)。术后2年ACT、mini-AQLQ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22(21,24)比17(13,19)分、(5.57±0.89)比(3.83±0.92)分](均 P<0.001)。术后2年4例(5.7%)停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及长效β 2受体激动剂(LABA),14例(37.8%)停用口服糖皮质激素(OCS),每日ICS剂量及OCS剂量均显著低于术前(均 P<0.05);使用孟鲁司特钠、茶碱的患者比例均显著少于术前(40.0%比81.4%、27.1%比71.4%)(均 P<0.001)。术后2年FEV 1、FEV 1预计值%、FEV 1/FVC均显著高于术前[2.27(1.84,2.82)比2.10(1.70,2.61)L、(76.8±19.5)%比(72.5±19.8)%、(66.3±13.6)%比(63.8±13.0)%](均 P<0.05);治疗后年哮喘药物费用及年哮喘总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术前(均 P<0.001)。59例(84.3%)患者主观评价治疗有效。 结论:2年随访显示,BT可显著改善真实世界重度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水平、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减少重度哮喘急性发作,降低急诊就诊及住院频率,减少药物使用,降低治疗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使用现状及指南依从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现实世界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使用情况,分析其与指南的依从性。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株洲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 051例COPD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药物使用情况、暴露危险因素类型、过去1年急性加重(AE)情况、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MRC)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肺功能、血常规等,分析COPD患者ICS使用现状,未使用ICS者与使用ICS者临床特征及对指南依从性。结果:1 051例COPD患者中使用ICS者490例(46.6%),未使用ICS者561例(53.4%)。使用ICS与复治、频繁AE、重度AE、GOLD 2级及以上、GOLD D组、mMRC评分、合并支气管哮喘、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有关(均 P<0.05)。1 051例患者中初治患者583例(55.5%),初治使用ICS患者222例(38.1%),未使用ICS者有361例(61.9%)。初治患者使用ICS与过去1年频繁AE、重度AE、GOLD 2级至3级、GOLD B组和D组、mMRC评分、合并支气管哮喘、血EOS有关(均 P<0.05)。 结论:近一半的COPD患者使用ICS治疗,使用ICS患者的AE风险更高、症状更重、血EOS更高、合并支气管哮喘比例更高。ICS药物使用存在明显过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重度哮喘呼出气一氧化氮与支气管舒张试验相关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中度、重度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在阶梯治疗过程中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 FeNO)和支气管舒张试验中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FEV 1)改变率的动态变化以及相关性。 方法:入选160例中度、重度慢性持续期的哮喘患者,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2015版)进行规范化的治疗,每3个月测定1次患者的FeNO数值,完成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sthma control questionnaire,ACQ),以及支气管舒张试验检测,持续1年。结果:160例患者经规范治疗,ACQ评分逐渐降低,FeNO数值下降,FEV 1改变率下降,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 结论:中度、重度慢性持续期的哮喘患者经过规范化的治疗后FeNO与支气管舒张试验FEV 1改变率的动态改变呈正相关,可作为基层医院规范化管理和治疗中度、重度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过敏性哮喘患儿使用奥马珠单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中国真实世界中的回顾性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在中国真实世界中评估过敏性哮喘患儿使用奥马珠单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6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中国17家医院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的6~11岁过敏性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数据包括患儿接受治疗前的人口学特征、过敏史、家族史、总免疫球蛋白E(IgE)与特异性IgE、皮肤点刺试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合并症;描述性分析奥马珠单抗治疗模式,包括首次剂量、注射间隔频率和疗程与说明书推荐模式的差异;分析奥马珠单抗治疗后疗效整体评估(GETE),比较治疗前后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率的差异、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剂量的变化、肺功能变化,基线与奥马珠单抗治疗后第4、8、12、16、24、52周时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和儿童哮喘生活质量问卷(PAQLQ)的变化、合并症改善;安全性评估数据包括不良事件(AE)与严重不良事件(SAE)。对"中重度哮喘年化发作率"以及"ICS减量"指标采用 t检验进行差异分析,显著水平为0.05。其他指标均为描述性分析。共纳入200例患儿,其中男151例(75.5%),女49例(24.5%);年龄(8.20±1.81)岁。 结果:200例患儿中位总IgE为513.5(24.4~11 600.0) IU/mL,中位治疗时间为112(1~666) d。200例患儿奥马珠单抗首次注射中位剂量为300(150~600) mg,其中114例(57.0%)有说明书推荐剂量。患儿经奥马珠单抗治疗4~6个月有效率为88.5%(117/200)。患儿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4周后C-ACT评分提高[(18.90±3.74)分比(22.70±3.70)分],达到哮喘控制。奥马珠单抗治疗4~6个月后,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率降低了(2.00±5.68)次/(人·年)( t=4.702 5, P<0.001)。中位ICS日剂量降低[0(0~240) μg比160(50~4 000) μg], P<0.001。PAQLQ评分提高[(154.90±8.57)分比(122.80±27.15)分]。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pred)提高[(92.80±10.50)%比(89.70±18.17)%]。在有合并症(包括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结膜炎、鼻窦炎)评估记录的患儿中,总体改善率为92.8%~100.0%。200例患儿中,58例(29.0%)发生124例次AE,发生率为0(0~15.1)例次/(人·年)。在53例发生AE且报告了严重程度的患儿中,83.0%(44例)发生轻度AE,17.0%(9例)发生中度AE,无重度AE发生;SAE的发生率为0(0~1.9)例次/(人·年)。与药物相关常见AE为腹痛(2例患儿,1.0%)和发热(2例患儿,1.0%),未出现因AE而停药。 结论:奥马珠单抗治疗中重度过敏性哮喘患儿有效率高,可降低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减少ICS剂量、提高哮喘控制水平、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其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度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重度哮喘是哮喘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具有高度的疾病未来风险,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气道炎症异质性明显、气道重塑严重、遗传因素影响、糖皮质激素反应性降低等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众多影响哮喘控制因素的存在,导致重度哮喘治疗尤为困难。近年来,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针对2型炎症靶点的生物制剂的研发,为重度哮喘患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但如何对重度哮喘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评估,如何进行治疗选择,仍然是临床实践存在的困惑与挑战。本专家共识在2017年发表的《重症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基础上,结合最新国内外研究进展,围绕重度哮喘的定义、发病机制、诊断与评估、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更新,特别是对2型炎症生物制剂的治疗推荐,为重度哮喘的个体化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儿童雷暴哮喘事件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描述性分析2023年9月2日呼和浩特地区儿童雷暴天气哮喘事件的临床特征,为儿童雷暴哮喘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病案信息系统查询及电话随访获取患儿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雷暴发生后13 h内急诊就诊量、就诊时间、主要症状、过敏性疾病史、既往哮喘病史等资料以及72 h内住院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肺功能等特点,并对部分雷暴哮喘患儿进行追踪随访。结果:1.雷暴天气发生13 h内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急诊因哮喘急性发作就诊患儿为357例,雷暴天气开始0.5 h因哮喘就诊患儿增多,就诊高峰时间为雷暴天气开始后3~8 h。2.在13 h内急诊就诊患儿主要表现为胸闷350例(98.04%)、呼吸困难275例(77.03%)、喘息241例(67.51%),肺部可闻及肺部喘鸣音者301例(84.31%)。3.急诊患儿既往过敏性疾病史诊断为过敏性鼻炎者311例(87.11%),其中未预防性用药者216例(69.45%);诊断哮喘患儿47例(13.17%),未预防用药者34例(72.34%)。4.在72 h内累计住院患儿41例,当夜住院患儿26例(7.28%)。72 h内住院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病情重度及危重度10例(24.39%),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0.05者41例(100%),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E>30 IU/mL者39例(95.12%),FeNO>35 ppb者24例(58.54%),肺功能为轻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异常29例(70.73%)。5.3个月随访到雷暴哮喘患儿199例,6个月随访到雷暴哮喘患儿151例。结论:呼和浩特地区雷暴天气开始0.5 h因哮喘就诊人数增多,高峰就诊时间为雷暴天气后3~8 h。急诊患儿以胸闷、呼吸困难及喘息为主要表现,有明显过敏性鼻炎病史,多数首次诊断为哮喘,既往诊断为鼻炎、哮喘患儿大多未规范用药。住院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值、FeNO、肺功能结果明显异常。需加强对雷暴哮喘患儿的长期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