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合照护对神经系统重症疾病患者ICU转出后家属心理一致感和迁移应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整合照护对神经系统重症疾病患者ICU转出后家属心理一致感和迁移应激的影响。方法:将78例ICU住院的神经系统重症患者及家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转出方案,研究组实施以责任护士为主导的整合照护模式。采用家属迁移应激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评价ICU转出前后患者家属的迁移应激和心理一致感水平。结果:转出后研究组迁移准备、家属压力、迁移满意度等维度得分及迁移应激总分分别为(17.49 ± 3.57)、(11.38 ± 1.93)、(4.59 ± 0.59)、(47.05 ± 4.72)分,对照组分别为(13.79 ± 2.92)、(9.51 ± 2.26)、(3.51 ± 0.64)、(39.44 ± 4.10)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937~7.675, P<0.05)。转出后研究组可理解感、可控制感、意义感等维度得分及心理一致感总分分别为(23.97 ± 2.61)、(29.49 ± 4.55)、(21.13 ± 3.73)、(74.49 ± 6.77)分,对照组分别为(21.49 ± 2.88)、(27.23 ± 4.02)、(17.05 ± 3.85)、(65.79 ± 6.0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321~5.960, P<0.05或0.01)。 结论:对神经系统重症疾病ICU转出患者实施以责任护士为主导的整合照护,可提高家属心理一致感和降低家属迁移应激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智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非重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并应用智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electronic further 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system, e-fMEWS),探讨其在非重症单元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及预警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早期、动态识别患者病情潜在恶化风险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及2020年1月至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多个非重症单元住院患者262 805例。其中2018年1月至12月住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由责任护士使用传统的单一评估指标启动应急反应系统;2020年1月至12月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应用e-fMEWS启动应急反应系统。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⑴患者住院时间≥24 h;⑵患者年龄≥14周岁。排除标准:⑴患者入院前进行过心肺复苏;⑵患者治疗中途中止治疗或者转院;⑶接受姑息治疗患者;⑷急诊预检分诊I级收治非重症病区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快速反应小组(rapid response team, RRT)启动情况、心搏呼吸骤停小组启动情况,以及启动RRT的患者心搏呼吸骤停发生例数、有创机械通气例数、转入重症监护室例数、住院天数及预后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果:e-fMEWS评估下,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心搏呼吸骤停小组启动比例下降0.03%;启动RRT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缩短,发生院内呼吸心搏骤停例数下降(12.2% vs. 13.2%)及转入重症监护单元例数较少(42.8% vs. 50.6%),治愈/好转率提高(58.4% vs. 56.1%)。 结论:应用e-fMEWS有助于临床护理人员快速、准确识别患者病情潜在恶化风险,通过早期识别非重症单元的潜在重症患者,早期干预、及时治疗,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BARR沟通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SBARR沟通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患者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EICU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患者交接班中采用传统沟通模式,试验组在患者交接班中采用SBARR沟通模式,比较两组交接班时间、护士对交接班的评价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床旁交班时间较短,试验组的交接班效率与效力、促进患者参与、确保合作安全、增进护士合作与责任、提供患者所需信息评分较高,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SBARR沟通模式能够有效减少护士在EICU患者交接班的耗时,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士交接班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TISS评分量表的工作量评定在ICU责任护士人力资源配置优化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TISS评分量表在重症监护室(ICU)的工作量评定在责任护士人力资源配置优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32例患者及ICU责任护士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TISS评分量表应用前为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应用前患者共65例,其中TISS评分量表应用后为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应用后患者共67例。评估对比ICU责任护士TISS评分量表应用前后不良事件发生应对方式、职业倦怠、自我效能、职业认同感、纠纷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应用前相比,应用后ICU责任护士自责、退避、幻想、个人成就感、自我效能、职业认同感评分提高,情绪衰竭、去人格化评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应用前相比,应用后纠纷事件发生率较低,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ICU责任护士护理中应用TISS评分量表可改善护士不良事件应对方式,缓解职业倦怠,提升自我效能、职业认同感,降低纠纷事件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风险筛查及评估循证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1/4
目的 开发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风险筛查及评估循证决策支持系统,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汇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风险筛查及评估的循证证据,基于证据开发循证决策支持系统.采用非同期前后对照研究设计,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及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应用对象,将2021年9月—12月作为试验组数据来源时间,2020年9月—12月作为对照组数据来源时间,比较两组责任护士及营养专科护士营养风险筛查结果的一致性、营养风险筛查耗时、接受营养评估患儿的比例、接受营养干预患儿的比例、营养筛查高风险警示值响应时间、医护人员对信息系统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纳入191例患儿,对照组纳入193例.试验组营养风险筛查结果的一致性系数为0.890,对照组为0.689.试验组营养风险筛查耗时为(2.97±1.05)min,对照组为(4.05±1.01)min;试验组接受营养评估患儿的比例为95.29%,对照组为89.64%;试验组接受营养干预患儿的比例为69.11%,对照组为54.92%;试验组营养筛查高风险警示值响应时间为(4.73±2.31)min,对照组为(41.53±9.13)min;试验组医护人员对信息系统的满意度得分为(108.04±11.31)分,对照组为(92.89±9.37)分,以上数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风险筛查及评估循证决策支持系统,可以提高营养风险筛查结果的一致性,缩短营养风险筛查耗时,促进医护人员进行营养评估及营养干预,提升医护人员对信息系统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基于标准化沟通模式框架制定的转运交接单在ICU后续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基于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框架制定的转运交接单在重症监护室(ICU)后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6月我科ICU转出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使用本院原有转运交接单进行交接;选取2017年7—12月我科ICU转出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使用基于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标准制定的转运交接单进行交接.比较两组护理人员交接班评价满意度及患者转科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9个条目交接班评价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责任护士知晓、护士病情观察和巡视频率、整体护理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SBAR标准制定的转运交接单交接后,提高了病房护理人员交接班评价满意度,为ICU转科患者提供了良好的连续性护理,也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手术室到ICU交接的多学科质量改进制度对交接错误及满意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多学科质量改进交接制度对交接错误和医护人员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对象为扬州友好医院手术室护士、手术医生、麻醉医生、ICU医生和护士组成的团队.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该团队从手术室向ICU转移50例术后患者交接遵循传统口头交接作为普通交接组,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采取标准化质量改进交接制度的50例术后患者作为质量改进交接组.每组随机选取50例择期手术患者.记录医护人员交接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医护人员交接完毕后提供本次交接满意问卷调查.结果 普通交接组与质量改进交接组比较,交接过程中错误次数、交接过程中患者信息错误次数、交接被打断次数、ICU交接医护人员到位、组织医护人员汇报、讨论患者的治疗护理计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4.53、3.34,χ2=23.45、14.94、16.28,P﹤0.05).2组医护人员在对交接满意、对手术室医生报告满意、对麻醉师报告、我能够得到患者的所有的报告、对术前患者麻醉评估较满意、术前提供了有效的患者信息、获得了关于潜在问题的信息、对交接打断的满意评分、交接过程中至始至终思路很清晰、医务人员交接过程中感到时间紧迫、责任医生及护士感到交接时间紧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6.34,P﹤0.05).结论 多学科质量改进交接制度能够减少交接错误,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型NICU建立微护理专业团队的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改善大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患儿结局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 自2014开始将责任护士负责式护理模式改为以护理小组为单位、专岗执行转运、呼吸治疗,组建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微护理专业团队解决各专科护理难点问题的护理工作模式.结果 截至2019年,NICU共组建新生儿肠内外营养、血管通路、皮肤(伤口造口)、呼吸道管理、感染预防控制、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精细化护理、护理教育7个微护理专业团队;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VLBWI医院感染发生率、死亡率,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逐年下降(均P<0.01);VLBWI母乳喂养率,患儿家长满意度得分逐年上升(均P<0.01).结论 大型NICU在改进工作模式的同时建立微护理专业团队并投入实践中,有利于改善患儿结局,提高家长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PICU危重患儿家属需求与护士认知患儿家属需求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比较PICU危重患儿家属需求与护士对患儿家属需求的认知差异.方法:便利选取我院PICU 2019年4—8月PICU患儿家属150人以及在职责任护士52人,应用重危患者家属需求量表(Critical Care Family Needs Inventory,CCFNI)中文版对其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ICU患儿家属需求与护士认知患儿家属需求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ICU患儿家属和护士认知患儿家属需求维度平均得分由高到低均为病情保证、亲近患者、获取信息、家属自身的舒适、医护人员的支持;PICU患儿家属需求得分最高的条目为"希望每天和医生进行交流",护士认知的患儿家属需求得分最高的条目为"保证患者得到最佳的救治".结论:PICU危重患儿家属需求与护士认知的患儿家属需求存在差异,PICU责任护士需要依据患儿家属的真正需求,有针对性地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ICU联络护士结合患者日记在患者过渡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设立ICU联络护士并结合ICU患者日记在过渡期护理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73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2例(ICU联络护士主导管理患者的过渡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结局(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身体约束时间、拔管发生率和再入住ICU发生率),焦虑水平,满意度,ICU责任护士接诊准备度.结果 在身体约束时间、拔管发生率、焦虑水平、患者满意度和家属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记录单书写时间及转科交接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再入住ICU发生率及护士接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联络护士能够有效地协调和协助患者的转入和转出,结合ICU患者日记可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信息和情感支持,促进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康复,对提高责任护士工作效率也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