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创针刀镜联合光动力治疗顽固性类风湿关节炎滑膜增生应用前景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A关节滑膜持续增生伴炎症是造成顽固性RA(RRA)的主要原因,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对多种药物应答不佳且病情反复发作,表现为部分关节迁延不愈,极大增加治疗难度、影响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上治疗药物和手段有限,且疗效欠佳,不良作用明显,并容易产生耐药现象。本文通过对当前RRA研究进展和治疗手段的文献总结、归纳,结合笔者所在团队的临床诊治经验,探讨新的手段——微创针刀镜联合光动力治疗RRA滑膜增生的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西医微创治疗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西医微创治疗进展进行梳理总结,包括脊柱内窥镜技术、显微内窥镜技术、微创融合技术、介入技术、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针刀治疗技术等,并针对微创手术的优缺点、手术适应症、并发症与管理、是否需要融合、术后护理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探讨,以期为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针刀干预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兔膝关节软骨应力变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观察针刀对膝骨关节炎(KOA)兔膝关节软骨退变、膝关节整体应力、关节软骨应力变化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ct)、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探讨其治疗KO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8只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针刀组,每组7只.除空白组均进行6周兔左后肢制动,建立兔KOA模型,电针组、针刀组均干预3周.采用苏木精-伊红(HE)法光镜下观察兔软骨病理改变,并评价软骨退变程度;运用有限元技术模拟KOA模型兔膝关节屈曲60°进行检测,观察膝关节整体应力及关节软骨最大应力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滑液中TNF-α、1L-1β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Mankin评分升高(P<0.05),膝关节整体应力、关节软骨最大应力显著降低(P<0.01),TNF-α、1L-1β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针刀组Mankin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膝关节整体应力、关节软骨最大应力均升高(P<0.01),TNF-α、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电针组比较,针刀组Mankin评分降低(P<0.05),膝关节整体应力和关节软骨最大应力较电针组升高(P<0.05),TNF-α、IL-1β水平较电针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针刀干预能够调节膝关节整体应力及关节软骨的最大应力,进而恢复膝关节应力环境、抑制炎症介质释放,从而改善关节软骨退变,达到治疗KOA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30
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是最常见的手部疾患之一,目前临床上多以保守治疗、注射及手术为主.保守治疗包括口服或局部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局部制动、物理治疗等;注射治疗包括皮质类固醇、局部臭氧、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手术治疗包括内镜技术、经皮松解术、针刀治疗、开放式手术等.近年,干细胞衍生物疗法成为研究热点,或将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方案.本文总结分析了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主要治疗方案进展,并按其病情分度推荐不同疗法,以期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针刀配合膝关节镜下Outside-in缝合治疗纤维松散型外侧半月板前角撕裂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 观察针刀配合膝关节镜下由外向内(Outside-in)缝合治疗纤维松散型外侧半月板前角撕裂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6月符合标准的纤维松散型外侧半月板前角撕裂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3组,其中空白组应用保守疗法,对照组进行常规关节镜手术缝合半月板,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中应用针刀新鲜化撕裂的半月板表面,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磁共振影像半月板的信号噪声比(SNR).结果 3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对照组明显高于空白组,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空白组半月板pDWI和T2WI的SN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SNR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同期空白组,且实验组SNR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针刀配合膝关节镜下Outside-in缝合治疗纤维松散型外侧半月板撕裂中远期疗效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针刀微创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夹脊穴位注射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自噬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究针刀微创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夹脊穴位注射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大鼠脊髓背角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 100 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NGF肌肉注射(肌肉注射)组、mNGF夹脊穴位注射(穴位注射)组、针刀微创联合mNGF夹脊穴位注射(针刀联合)组.采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慢性感染法构建模型组、肌肉注射组、穴位注射组、针刀联合组PHN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肌肉注射组给予肌肉注射mNGF,穴位注射组给予夹脊穴位注射mNGF,针刀联合组在穴位注射组基础上进行针刀治疗,对照组、模型组不做处理.采用行为学实验测定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W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脊髓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TUNEL染色检测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脊髓组织酵母自噬相关基因 6 的哺乳动物同源体(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LC3)-Ⅱ、自噬调控多功能蛋白(p62)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脊髓组织自噬泡形成;Western印迹检测脊髓组织Beclin1、LC3-Ⅱ、p62、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磷酸化核糖体 40S小亚基S6 蛋白激酶(p-S6K)、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WT值明显降低,IL-1β、IL-6、TNF-α、p62、p-mTOR、p-S6K、Caspase-3水平明显增加,Beclin1、LC3-Ⅱ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肌肉注射组、穴位注射组、针刀联合组大鼠PWT值明显升高,IL-1β、IL-6、TNF-α、p62、p-mTOR、p-S6K、Caspase-3 水平明显降低,Beclin1、LC3-Ⅱ水平明显增加(均P<0.05),针刀联合组效果最佳.结论 VZV诱导的神经损伤通过自噬、凋亡、炎症等多种分子机制导致神经性疼痛,针刀微创联合mNGF夹脊穴治疗,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增强PHN大鼠脊髓背角自噬水平,并抑制其凋亡和炎症水平减轻PHN疼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针刀干预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兔股直肌p16、p21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后膝骨关节炎(KOA)兔股直肌内p16、p21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针刀治疗对KOA兔股直肌细胞衰老的抑制作用.方法:清洁级新西兰雄兔24只随机分为针刀组、电针组、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采用改良Videman左后肢膝关节制动制备KOA兔模型.针刀组和电针组各干预3周后,用改良Lequesne MG指数评分和膝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进行行为学评价,HE染色法观察光镜下股直肌肌肉及肌腱病理学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股直肌中p21、p16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兔Lequesne MG评分显著升高,PROM显著降低(P<0.01);光镜下股直肌肌束排列紊乱,有炎细胞浸润,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减少(P<0.01),肌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1);p16和p21的蛋白表达上调(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与电针组Lequesne MG评分显著降低,PROM显著升高(P<0.01);光镜下见肌细胞再生,炎细胞浸润减轻,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增多,肌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p16和p21蛋白均呈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结论:针刀干预可改善膝关节周围骨骼肌力学性能,促进KOA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16、p21表达和抑制股直肌细胞衰老以修复萎缩的股直肌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针刀对膝关节骨关节炎兔软骨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基于PINK1/Parkin通路观察针刀干预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OA)兔软骨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软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刀组,每组7只.模型组和针刀组参考Videman法建立KOA兔模型.针刀组取膝关节周围结节或条索进行常规针刀治疗,每周 1次,连续3周.分别采用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兔膝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和细胞超微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软骨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和活性氧(ROS)平均荧光强度并计算低Δψm细胞百分比,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软骨组织LC3B、PINK1和Parkin免疫荧光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软骨组织p62、LC3Ⅱ/Ⅰ、PINK1和Park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兔膝关节软骨表面出现裂隙、组织纤维化,软骨细胞分布松散,自噬体减少,线粒体形态异常;软骨组织LC3B、PINK1、Parkin荧光强度,LC3Ⅱ/Ⅰ、PINK1、Park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软骨细胞低Δψm细胞百分比、ROS平均荧光强度、软骨组织p6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兔膝关节软骨表面无明显缺损,软骨细胞相对密集,自噬体增多,线粒体形态正常;软骨组织LC3B、PINK1、Parkin荧光强度,LC3Ⅱ/Ⅰ、PINK1、Park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软骨细胞低Δψm细胞百分比、ROS平均荧光强度、软骨组织p6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结论:针刀可能通过调节PINK1/Parkin通路促进线粒体自噬,改善KOA兔软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超声引导下弧刃针刀治疗椎间孔镜术后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疼痛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弧刃针刀松解责任腰椎上下关节突周围组织并注射镇痛液治疗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术后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疼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72例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术后出现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疼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弧刃针组(n=36)与封闭针组(n=36).弧刃针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弧刃针刀松解责任腰椎上下关节突周围组织并注射镇痛液;封闭针组参照腰椎AP位X线片的体表投影进行定位,责任腰椎上下关节突周围徒手行局部封闭针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 d、1个月及3个月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通过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计算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弧刃针组穿刺时间短于封闭针组,穿刺调整次数少于封闭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弧刃针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优于封闭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弧刃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封闭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弧刃针刀松解腰椎上下关节突周围组织并注射镇痛液缓解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术后腰椎关节源性疼痛的效果明显,具有持续性减轻疼痛的作用,在改善患者腰部功能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针刀镜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针刀镜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骨关节炎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刀镜治疗组和针刀对照组,每组各75例.治疗组局部麻醉后,采用针刀镜经外膝眼及内膝眼实施粘连松解等操作,同时进行持续关节灌洗.术毕缝合切口,关节腔注入防粘连医用几丁糖2 mL.术后每2~3 d予术口换药,10 d后拆线.对照组经内、外膝眼及局部压痛点进行针刀松解,松解后局部拔火罐吸出皮下瘀血,关节腔注入防粘连医用几丁糖2 mL,针眼输液贴保护,1d内避免湿水,保持干燥.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操作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采用WOMAC(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评价两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僵硬、日常活动功能受限情况.结果:治疗组平均操作时间(22.8±0.5)min,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20.1±0.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7.1±0.5)d,对照组平均住院(10.2±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膝关节疼痛积分、关节僵硬积分和日常活动功能受限评分分别为(15.5±0.5)分、(6.5±0.6)分和(58.5±2.5)分,治疗后各项积分分别为(3.3±0.4)分、(1.4±0.6)分和(20.1±2.3)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膝关节疼痛积分、关节僵硬积分和日常活动功能受限评分分别为(15.6±0.03)分、(6.4±0.4)分和(59.1±0.3)分,治疗后各项积分分别为(8.1±0.5)分、(3.8±0.4)分和(30.2±0.2)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积分、关节僵硬积分和日常活动功能受限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镜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肯定,患者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及日常活动功能受限程度显著减轻,且具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