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肌性斜颈再手术12例临床分析及预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CMT)再手术的临床特点及短期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MT术后复发病例12例。患儿年龄8~16岁,平均13.2岁;男9例,女3例。分析疾病复发原因,随访观察患儿术后外观,利用患者满意度调查及Lee评分标准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12例患儿初次手术治疗在外院10例,本院2例;初次手术治疗年龄6个月~2.2岁;手术方式为微创小针刀治疗2例,小切口单头松解5例,单纯离断7例,断端丝线结扎4例。二次手术病例术中均证实存在胸锁乳突肌挛缩、黏连,其中颈阔肌挛缩黏连3例,术中颈血管鞘分离困难8例,2例颈内静脉破裂予以修补。手术均采取胸锁乳突肌双极松解,术中可无张力摆正颈部于中线为松解完全。患儿术后外观均得到满意改善。术后随访1.2~3.0年,平均2.3年,患儿满意度评分>90分9例,>80分3例。Lee评分观察患儿头颈活动度及头偏离中线的距离及度数,12例中效果优8例,良3例,中1例。结论:CMT患儿复发的根本原因为松解不彻底,肌肉瘢痕黏连,同时手术年龄过早、追求微创切口、术后康复缺失也可能是复发的直接因素。复发者通过双极松解,尤其是下极彻底松解,配合术后颈部牵引、固定、康复锻炼可达到满意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创针刀镜联合光动力治疗顽固性类风湿关节炎滑膜增生应用前景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A关节滑膜持续增生伴炎症是造成顽固性RA(RRA)的主要原因,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对多种药物应答不佳且病情反复发作,表现为部分关节迁延不愈,极大增加治疗难度、影响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上治疗药物和手段有限,且疗效欠佳,不良作用明显,并容易产生耐药现象。本文通过对当前RRA研究进展和治疗手段的文献总结、归纳,结合笔者所在团队的临床诊治经验,探讨新的手段——微创针刀镜联合光动力治疗RRA滑膜增生的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西医微创治疗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西医微创治疗进展进行梳理总结,包括脊柱内窥镜技术、显微内窥镜技术、微创融合技术、介入技术、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针刀治疗技术等,并针对微创手术的优缺点、手术适应症、并发症与管理、是否需要融合、术后护理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探讨,以期为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不同入路法联合小针刀术在胸腰椎创伤性骨折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法联合小针刀术在胸腰椎创伤性骨折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羧基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行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小针刀术干预治疗的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40例)选择经皮入路,B组(40例)选择经Wiltse入路,C组(40例)选择经后正中入路.记录并比较三组伤椎有效性指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后凸Cobb角和前缘高度比;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血清BALP、β-CTX水平和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结果:三组患者术后7d、30d的伤椎ODI、后凸Cobb角和前缘高度比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间伤椎ODI、后凸Cobb角和前缘高度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术后1 d、7 d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血清BALP水平均明显上升,血清β-CTX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术后7 d的血清BALP及β-CTX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关系为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入路和经Wiltse 入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小针刀术干预治疗能有效改善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伤椎有效性及骨代谢水平,而传统后正中入路的有效性及对骨代谢水平的改善作用相对较差,临床可结合患者情况在经皮入路和经Wiltse 入路二者之间酌情选择入路方式,并结合小针刀术进行干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针刀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拇外翻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探讨针刀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拇外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步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拇外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微创手术截骨治疗,观察组进行针刀配合中医正骨手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拇外翻角(HVA)及临床疗效,采用步态分析中时空参数(步长、步速、步频及步宽)评估患者步态变化.结果:两组术后3个月、1年AOFAS中功能、疼痛、对线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各项评分均高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1年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1年的HVA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1年比较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3个月、1年的HVA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1年的步长、步速、步频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1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宽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1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拇外翻能改善拇外翻畸形症状,改善患者步态,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针刀微创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夹脊穴位注射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自噬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究针刀微创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夹脊穴位注射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大鼠脊髓背角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 100 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NGF肌肉注射(肌肉注射)组、mNGF夹脊穴位注射(穴位注射)组、针刀微创联合mNGF夹脊穴位注射(针刀联合)组.采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慢性感染法构建模型组、肌肉注射组、穴位注射组、针刀联合组PHN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肌肉注射组给予肌肉注射mNGF,穴位注射组给予夹脊穴位注射mNGF,针刀联合组在穴位注射组基础上进行针刀治疗,对照组、模型组不做处理.采用行为学实验测定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W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脊髓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TUNEL染色检测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脊髓组织酵母自噬相关基因 6 的哺乳动物同源体(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LC3)-Ⅱ、自噬调控多功能蛋白(p62)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脊髓组织自噬泡形成;Western印迹检测脊髓组织Beclin1、LC3-Ⅱ、p62、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磷酸化核糖体 40S小亚基S6 蛋白激酶(p-S6K)、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WT值明显降低,IL-1β、IL-6、TNF-α、p62、p-mTOR、p-S6K、Caspase-3水平明显增加,Beclin1、LC3-Ⅱ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肌肉注射组、穴位注射组、针刀联合组大鼠PWT值明显升高,IL-1β、IL-6、TNF-α、p62、p-mTOR、p-S6K、Caspase-3 水平明显降低,Beclin1、LC3-Ⅱ水平明显增加(均P<0.05),针刀联合组效果最佳.结论 VZV诱导的神经损伤通过自噬、凋亡、炎症等多种分子机制导致神经性疼痛,针刀微创联合mNGF夹脊穴治疗,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增强PHN大鼠脊髓背角自噬水平,并抑制其凋亡和炎症水平减轻PHN疼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超声引导下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老年肌肉骨骼疼痛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受不良生活习惯、慢性劳损等诸多因素影响,中老年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发生率逐年增加.基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理念,小针刀疗法应运而生,具有便利、创口小等诸多优点;结合超声技术能在精准可视化环境下进行操作,可极大降低操作风险、提高患者依从性和缩短康复周期.本文就超声引导下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中老年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单纯微创介入手术与配合针刀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腰椎间盘突出症极易引发腰腿痛,20~40岁是高发年龄, L4-5、L5-S1椎间盘是高发部位,严重的情况下还会损害马尾神经,引发马鞍去感觉障碍,造成患者具有异常的大小便功能甚至截瘫[1]. 本研究比较了微创介入手术与配合针刀与单纯微创介入手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创钨针刀电凝模式行扁桃体部分切除术治疗儿童OSAHS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微创钨针刀电凝模式行扁桃体部分切除治疗儿童伴扁桃体肥大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收治的60例OSAHS伴扁桃体肥大患儿,观察组采用微创钨针刀电凝模式行包膜内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剥离法切除扁桃体.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次日疼痛指数及术前术后睡眠监测结果 .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PSG监测显示两组症状明显缓解,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钨针刀电凝模式行扁桃体部分切除术治疗儿童伴扁桃体肥大的OSAHS优于传统扁桃体剥离法,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创针刀镜在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使用微创针刀镜手术诊治价值进行探究,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应用微创针刀镜手术进行治疗,评估其诊治过程,对比手术前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41例患者中,镜下均可见尿酸盐结晶.18例患者行滑膜病理检查,17例符合痛风典型病理表现.41例患者中痊愈20例,显效11例,有效7例,3例患者治疗无效,临床有效率为92.68%;41例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后Lysholm评分为(96.21 ±1.32)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54.51 ±1.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41例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为(3.51 ±0.96)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8.05 ±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例患者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且术后的恢复较好.结论 应用微创针刀镜诊治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不仅可作为诊断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重要辅助手段,同时疗效显著,并发症少,且可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与VAS评分,值得临床给予应用与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