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夹脊穴临床应用概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夹脊穴治疗范围主要以神经系统疾病和骨科疾病为主,在脑瘫、脊髓损伤、中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带状疱疹等疾病的治疗上应用较为广泛,且具有较好疗效;治疗手段较为丰富,包括针刺、电针、艾灸、叩刺、火针、穴位注射、温针灸、点刺放血等。但总体治疗范围相对狭窄,在内科、儿科、妇科等方面运用偏少;在临床上与其他穴位配伍应用较少;治疗方法大多为针刺与电针,其他方法的应用偏少;夹脊穴对于失眠、抑郁症、子宫肌瘤等疾病具有较好疗效,但临床应用偏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穴位贴敷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及对相关炎性因子、5-HT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将136例PH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脱落6例)和对照组(68例,脱落5例).观察组给予消肿止痛贴+中药细粉穴位贴敷治疗,穴取三阴交(双侧)、神阙、阿是穴,三阴交每次贴敷30 min,7 d 1次,神阙、阿是穴每次贴敷6~8 h,1 d 1次;对照组在支配相应痛区神经节段的夹脊穴注射甲钴胺注射液,每次1 mL,1 d 1次.均7 d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炎性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5-HT含量,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MCP-1、IL-6、TNF-α、5-HT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F-36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4.2%(46/62),高于对照组的52.4%(33/63,P<0.05).结论:消肿止痛贴+中药细粉穴位贴敷治疗气滞血瘀型PHN疗效较好,能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血清MCP-1、IL-6、TNF-α、5-HT含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针刀微创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夹脊穴位注射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自噬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究针刀微创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夹脊穴位注射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大鼠脊髓背角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 100 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NGF肌肉注射(肌肉注射)组、mNGF夹脊穴位注射(穴位注射)组、针刀微创联合mNGF夹脊穴位注射(针刀联合)组.采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慢性感染法构建模型组、肌肉注射组、穴位注射组、针刀联合组PHN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肌肉注射组给予肌肉注射mNGF,穴位注射组给予夹脊穴位注射mNGF,针刀联合组在穴位注射组基础上进行针刀治疗,对照组、模型组不做处理.采用行为学实验测定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W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脊髓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TUNEL染色检测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脊髓组织酵母自噬相关基因 6 的哺乳动物同源体(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LC3)-Ⅱ、自噬调控多功能蛋白(p62)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脊髓组织自噬泡形成;Western印迹检测脊髓组织Beclin1、LC3-Ⅱ、p62、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磷酸化核糖体 40S小亚基S6 蛋白激酶(p-S6K)、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WT值明显降低,IL-1β、IL-6、TNF-α、p62、p-mTOR、p-S6K、Caspase-3水平明显增加,Beclin1、LC3-Ⅱ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肌肉注射组、穴位注射组、针刀联合组大鼠PWT值明显升高,IL-1β、IL-6、TNF-α、p62、p-mTOR、p-S6K、Caspase-3 水平明显降低,Beclin1、LC3-Ⅱ水平明显增加(均P<0.05),针刀联合组效果最佳.结论 VZV诱导的神经损伤通过自噬、凋亡、炎症等多种分子机制导致神经性疼痛,针刀微创联合mNGF夹脊穴治疗,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增强PHN大鼠脊髓背角自噬水平,并抑制其凋亡和炎症水平减轻PHN疼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针药结合治疗脑中风康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在中医,脑中风是指急性脑部血液循环供应障得所导致的局限性和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症,对应现代医学中的脑卒中疾病.中医将脑中风分为中络、中经、中脏和中腑四个证型.本文基于同效相须、异效互补和反效制约原则,采取针药并用治疗脑中风后遗症.首先,查体盆骨、骼、胸椎与颈椎等主要关节体位是否形变,并采取针刀进行必要治疗.其次,以头部分区为基础重点针刺运动区和感觉区,以督脉为核心重点针刺华佗夹脊穴,同时配合针刺五脸穴及主要穴位注射.再次,根据脏腑症候辩证,采用小柴胡汤、小建中汤和补阳还五汤等传统方剂,重点补益心脏、肾脏和小肠的气血,解除厥阴心包经和少阳三焦经的经络瘀滞,对于脑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具有积极的研究与探索价值我国每年约有200万脑中风新发患者,年龄集中于40岁以上,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脑中风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约1/4脑中风幸存者会遗留肢体障碍.中医范畴脑中风分为闭证与脱证[1],即因邪气内闭清窍所致的实证,和因五脏真阳散脱或阴阳离决所导致的虚证.主要由于脏腑阴阳失调和气血逆乱于上而致脑脉闭塞或血溢于脑的疾病,临床表现多以猝然昏倒、口眼?斜、半身不遂和言语不利等为主.脑中风在急性期通过介入、溶栓和外科手术等措施及时控制病情,一般通过留置胃管、气管切开和保留导尿等措施配合临床治疗在重症监护室度过危险期,病情缓解后转入康复科继续接受治疗.恢复期病程较长且病情复杂多变[2],多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和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后期的康复疗效和生活质量.恢复期患者往往不能自理或者有效沟通,反流、误吸、肺部感染、腹泻、胃潴留等鼻饲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由于被动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较弱,主动咳痰能力较差,因此其肺部感染发生率高.由于长期保留尿管容易导致泌尿系统多重耐药菌感染,所以如何系统性在恢复期控制感染和恢复机体功能是患者康复的基础和关键.脑中风根据缺血性和出血性程度致残率高[3],多数会遭遇大脑高级皮层功能障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肢体感觉功能障碍、肢体平衡功能障碍以及继发障碍等病患.患者经过突发期急救后会进入软瘫期,偏瘫治疗两周后逐渐进入痉挛期,往往伴随肢体硬瘫、肌肉弹性明显下降和腱反射亢进,呈现上肢屈肌痉挛和下肢伸肌痉挛的运动模式.痉挛性偏瘫是脑中风患者进入后遗症期影响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是脑血管病康复长期面临的重要难题[4].目前针对后遗症期肢体失能主要以物理治疗为主,而中医对脑中风发病机理与诊治手段十分丰富.本文以中医脑中风辩证论治为主导,重点探讨中医针药结合在中风恢复期以及后遗症期的应用,以期改善患者病情,降低致残率并有效促进患者康复[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针药并用治疗脑卒中后遗症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我国每年约有200万脑卒中新发患者,年龄集中于40岁以上,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脑卒中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约1/4的脑卒中幸存者会遗留肢体障碍.中医定位脑卒中病患为中风范畴,并将中风分为中络、中经、中脏、中腑四个临床证型,即"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涎".本文基于同效相须、异效互补和反效制约原则,采取针药并用治疗脑卒中后遗症.首先,查体盆骨、骶髂、胸椎与颈椎等主要关节体位是否形变,并采取正骨或者针刀进行必要矫正.其次,以头部分区为基础重点针刺运动区和感觉区,以督脉为核心重点针刺华佗夹脊穴,同时配合针刺五腧穴及主要穴位注射.再次,根据脏腑症候辩证,采用补阳还五汤、小柴胡汤、续命汤和少腹逐瘀汤等传统方剂,重点补益心脏、肾脏和小肠的气血,解除厥阴心包经和少阳三焦经的经络瘀滞,临床验证对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机能改善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针灸埋线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骨质疏松腰腿痛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针灸埋线结合穴位注射对骨质疏松腰腿痛的影响.方法:收集126例骨质疏松腰腿痛患者临床资料,平均分成两组各63例,对照组常规抗骨质疏松处理,研究组针灸埋线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观察不同方法处理后在疗效、临床表现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差异性.结果:生活质量上,两组治疗后躯体、角色、认知、情绪、社会功能和疲劳、失眠、食欲丧失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以上指标下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上,两组治疗后腰腿痛、下肢抽筋、下肢无力、麻木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下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上,对照组显效率41.27% 、总有效率74.6%,研究组显效率63.49% 、总有效率90.48%,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埋线结合穴位注射能改善骨质疏松腰腿痛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骨吸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联合普通针刺治疗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复方麝香注射液、香丹注射液按1∶2比例配成混合液,取穴这双侧风池、颈3、颈4夹脊穴,在普通针刺治疗结束后进行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取金津、玉液、廉泉、颊车、内关、通里、合谷穴.两组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实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积分的变化情况,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总有效率为90.69%,高于对照组的72.09% (P< 0.05);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积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注射联合普通针刺对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夹脊电针配合盐酸青藤碱注射液穴注射治疗骨质疏松骨折下腰痛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夹脊电针配合盐酸青藤碱注射液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骨质疏松骨折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99例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夹脊穴电针加肌肉注射依降钙素加口服钙尔奇碳酸钙d3,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夹脊穴注射盐酸青藤碱注射液.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析疗效,取患者同组治疗前后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白介素-1β(IL-1β)及骨保护素(OpG).结果 经3周治疗,治疗组患者外周血OpG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IL-1β含量及VAS、ODI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6.00%,高于对照组的65.31%(P<0.05).结论 夹脊电针配合盐酸青藤碱穴注射治疗骨质疏松骨折下腰痛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夹脊电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离子导入配合针刀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离子导入配合针刀疗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探析治疗机制.方法113例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56例和综合治疗组57例,电针组单侧痛者取患侧肾俞、腰阳关、L1和L2夹脊穴、委中穴及L3横突局部压痛点,双侧痛者取以上双侧穴位电针治疗,综合治疗组在电针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刀松解腰背深筋膜法及离子导入法清风痛宁注射液于第3腰横突痛点.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共14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6-酮-前列腺素E1α(6-keto-PGE1α)水平及一氧化氮(NO)含量,观察治疗对患者下肢局部张力及生物力学的影响,采用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法(JOA)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与电针组比,综合治疗组患者血清6-keto-PGE1α、NO、VAS评分均明显低于电针组(P<0.05);腰背部软组织局部张力有明显改善,组织能量吸收比及张力500g位移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JOA评分和有效率均高于电针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离子导入配合针刀综合疗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优于电针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频电火花水针注射联合温针电针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高频电火花水针注射联合温针电针治疗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超短波联合温针电针对照组(简称超短波组)及高频电火花水针注射联合温针电针治疗组(简称高频水针组).超短波组,采用温针电针治疗配合超短波治疗:取腰夹脊穴(双)、大肠俞(双)、环跳、秩边、委中、风市、阳陵泉、足三里、解溪等穴,取6~8穴,轮流针刺进针,再链接上HT-l型温针电针综合治疗仪,并配合超短波治疗仪治疗.高频水针组中,温针电针治疗方法同超短波组,另外选取大肠俞等穴位,选用临床治疗处方(当归注射液4 ml,丹参注射液4 ml,0.2%利多卡因2ml),针具选用10 ml一次性牙科5号长针头注射器注入药液的同时,在针体或针炳上持续施放高频静电火花1分钟.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对比,高频水针组在治疗后,平均治疗天数、显效率明显高于超短波组(P<0.05),且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高频水针组更低于超短波组(P<0.05).结论 高频电火花水针注射联合温针电针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显著改善病变椎管狭窄处无菌性炎症和解除病变椎管狭窄处周围肌肉组织粘连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