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第16期)——左肾肉瘤样癌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本文报道一例因血尿确诊肾肉瘤样癌的病例。患者因"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1月余"在茂名市人民医院就诊。泌尿系CTU提示左肾团块状占位,肿瘤与感染性病变待鉴别;左肾上腺局部增粗,未除外增生。CTA图像示病灶乏血供,由左侧肾动脉分支供血。经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专家建议行肾穿刺活检术明确肿物性质。穿刺结果回报提示穿刺组织内见异形梭形细胞伴坏死,符合恶性肿瘤,倾向肉瘤样改变。综合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专家的意见,成功为患者行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左肾根治性切除+左肾上腺切除术。术后随访患者恢复良好,复查肾功能正常,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因此针对肾肉瘤样癌等术前不能明确诊断的肾占位病变,可以考虑穿刺活检以获得明确的病理类型,以指导治疗。肾肉瘤样癌侵袭性强,建议行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必须进行严密随访。Ⅱ期以上的肿瘤患者可考虑联合靶向、免疫治疗或放疗等综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女性不孕症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女性不孕症及生育力影响因素.方法 对 2021 年 7 月至 2023 年 6 月到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 776 例符合纳入条件的不孕女性进行一般情况、既往病史、辅助检查结果等相关数据采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不孕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女性不孕症患病率较高年龄段集中在 26~35 岁,病因复杂、相互影响,其中输卵管因素、排卵障碍、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为主要原因,分别占不孕患者的 48.32%、19.20%、10.57%,原发性和继发性不孕患者上述3 类病因占比P值分别为<0.001,<0.001,0.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提示,年龄(95%CI:1.14~1.21)、孕前体质指数(95%CI:0.74~10.83,1.28~2.30)、吸烟史(95%CI:1.27~17.66)、月经紊乱(95%CI:3.52~8.68)、人工流产史(95%CI:1.08~2.19,5.52~15.22)、泌尿/生殖道感染史(95%CI:3.74~6.42)和宫腹腔手术史(95%CI:3.99~7.40)是女性生育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女性不孕的首要影响原因是输卵管阻塞,其与不洁性生活史、流产及盆腔手术操作等有关;次要原因包括排卵障碍,其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内分泌紊乱、生育延迟等有关.结论 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输卵管因素、排卵障碍及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同时,年龄、孕前体质指数、居住地、吸烟史、月经周期、人工流产次数、泌尿生殖道感染史、宫腹腔手术史和全身疾病史均是生育力的影响因素,需针对病因及影响因素,积极预防、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探索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方法 计算机检索Embase、Website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 年10 月26 日ICU患者MDRO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并且使用RevMan 5.3 版软件进行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32 篇,研究对象10 985例,文献质量为中高等.本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21,95%CI=(1.08,1.36),P=0.002]、ICU住院时间[WMD=5.36,95%CI=(3.99,6.73),P<0.000 01]、总住院时间[WMD=8.96,95%CI=(6.51,11.41),P<0.000 01]、高血压[OR=1.33,95%CI=(1.10,1.60),P=0.003]、肾功能异常[OR=1.69,95%CI=(1.33,2.16),P<0.000 01]、低蛋白血症[OR=1.87,95%CI=(1.51,2.32),P<0.000 01]、机械通气[OR=2.26,95%CI=(1.18,4.33),P=0.01]、机械通气时间[WMD=8.83,95%CI=(2.52,15.14),P=0.006]、动静脉置管[OR=1.46,95%CI=(1.23,1.72),P<0.000 1]、安置尿管[OR=1.71,95%CI=(1.25,2.36),P<0.000 01]、消化道置管[OR=0.10,95%CI=(0.03,0.18),P=0.008]、抗菌药物种类≥3 种[OR=4.27,95%CI=(2.06,8.85),P<0.000 01]、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4.09,95%CI=(3.00,5.58),P<0.000 01]、使用第3 代头孢菌素[OR=1.63,95%CI=(1.15,2.33),P=0.007]、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OR=1.86,95%CI=(1.42,2.44),P<0.000 01]、使用氨基苷类抗生素[OR=1.99,95%CI=(1.49,2.67),P<0.000 01]、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OR=2.94,95%CI=(1.56,5.54),P=0.000 9]、使用糖肽类抗生素[OR=3.78,95%CI=(2.48,5.78),P<0.000 01]、使用镇静剂[OR=3.25,95%CI=(2.06,5.14),P<0.000 01]、使用抑酸药[OR=1.51,95%CI=(1.06,2.16),P=0.02]是ICU患者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ICU患者MDRO感染与性别、ICU住院时间、慢性肺部疾病、总住院时间、高血压、肾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动静脉置管、安置尿管、消化道置管、抗菌药物种类≥3 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第3 代头孢菌素、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氨基苷类抗生素、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使用糖肽类抗生素、使用镇静剂、使用抑酸药等多种因素相关.针对性地对基本情况、合并症、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与其他治疗性药物的使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控制,对ICU患者采取合理措施,能够降低ICU患者MDRO的感染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一种治疗儿童严重移位的尺桡骨远端移行区骨折的方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介绍一种使用髓内钉固定尺骨、克氏针交叉固定桡骨治疗儿童严重移位的尺桡骨远端移行区骨折的方法。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治疗11例严重移位的尺桡骨远端移行区骨折患者(排除尺桡骨干、远端及骨骺骨折病例)。手术均在C臂机透视下闭合复位,以髓内钉固定尺骨远端骨折端、克氏针避开骺板交叉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端,术后用长臂屈肘位管型石膏固定4~6周。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6~15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折愈合,桡骨平均12周(11~16周),尺骨平均10周(9~13周)。所有骨折复位均良好,内固定物位置满意,固定牢固,均未损伤骨骺,随访期间未发现有内固定物移位、断裂及钉道的感染。所有患儿骨折端未发现有畸形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及前臂、腕关节活动受限、骨骺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髓内钉固定尺骨联合交叉克氏针固定桡骨治疗儿童严重移位的尺桡骨远端移行区骨折,不固定骨骺,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微创且有效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8—2020年中国结直肠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现状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调查中国结直肠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生情况,探讨其风险因素,为我国结直肠术后SSI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基于国家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网2018—2020年开展的多中心研究,提取3年中所有接受结直肠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全国50家医院收治的2 122例结直肠手术患者,其中男性1 252例,女性870例;中位年龄为63(16)岁;中位体质指数为23(4.58)kg/m 2。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数据,排除未成年、孕妇或接受妇产科手术、接受泌尿系统手术、行腹膜后位手术和体表包块切除以及有补片等植入物的手术者。主要结局指标为结直肠术后30 d内SSI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后30 d内病死率、术后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术后总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依据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SSI组和非SSI组,分析结直肠术后发生SSI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后发生SSI的危险因素进行亚组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连续性变量以 M( I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χ 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结直肠术后SSI发生率为5.6%(119/2 122);其中浅部切口感染占39.5%(47/119)、深部切口感染占20.2%(24/119)、器官(间隙)感染占40.3%(48/119)。与非SSI组比较,SSI组患者病死率更高[2.5%(3/119)比0.1%(3/2 003),χ 2=22.400, P=0.003],ICU住院时间更长[0(1)d比0(0)d, U=131 339, P<0.001]、术后总住院时间更长[18.5(12.8)d比9.0(6.0)d, U=167 902, P<0.001]、住院费用更多[7.5(4.9)万元比6.0(3.1)万元, U=126 189, 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OR=1.782,95%CI:1.173~2.709, P=0.007)、术前白蛋白<35 g/L(OR=1.680,95%CI:1.089~2.592, P=0.019)、污染或感染切口(OR=1.993,95%CI:1.076~3.689, P=0.028)、行急诊手术(OR=2.067,95%CI:1.076~3.972, P=0.029)、行开腹手术(OR=2.132,95%CI:1.396~3.255, P<0.001)以及手术时间≥3 h(OR=1.804,95%CI:1.188~2.740, P=0.006)为结直肠术后发生SS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进行备皮(OR=0.478,95%CI:0.310~0.737, P=0.001)为SSI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开腹手术组SSI发生率为10.2%(69/675),显著高于腹腔镜(或机器人)组(3.5%,50/1 397)(χ 2=39.816, P<0.001),对接受开腹手术患者和接受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患者分别进行亚组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污染或感染切口(OR=2.168,95%CI:1.042~4.510, P=0.038)、手术时间≥3 h(OR=2.072,95%CI:1.171~3.664, P=0.012)为接受开腹结直肠手术患者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进行术前机械性肠道准备(OR=0.428,95%CI:0.227~0.807, P=0.009)、备皮(OR=0.356,95%CI:0.199~0.634, P<0.001)是避免该类患者发生SSI的独立保护因素。对接受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患者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2.292,95%CI:1.138~4.617, P=0.020)和合并高血压(OR=2.265,95%CI:1.234~4.159, P=0.008)是结直肠术后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2018—2020年结直肠手术后SSI整体发生率为5.6%,为减少结直肠术后SSI的发生,应尽量选择微创手术;术前备皮和机械性肠道准备是预防开腹手术后SSI的有效手段;围手术期应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切口污染严重的患者予以关注、加强护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检测方法与筛查策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简称衣原体感染)是一类发病例数较多的性传播疾病,女性持续或重复感染可引起不孕,孕妇感染还可垂直传播引起新生儿感染,严重影响人群优生优育。目前衣原体感染尚无疫苗可预防,系统筛查有助于疾病防控。我国衣原体感染形式严峻,但由于不同地区检测手段不统一,成本效益不明确,针对性的衣原体筛查策略尚未建立。本文对沙眼衣原体检测方法和筛查策略模式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5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实践数据和经验。方法:2021年12月18日至2022年1月28日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了5例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疫苗接种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M)、嗜酸粒细胞计数(EO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新冠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IgG和IgM)〕、胸部CT表现、治疗经过及疾病转归情况等。结果:5例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4~37岁。其中4例接种过新冠疫苗的患者(1例接种第3针加强针,3例仅接种前2针疫苗)胸部CT检查均未见感染灶;实验室检查显示WBC、LYM、EOS和hs-CRP水平均为正常,仅表现为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例未接种过新冠疫苗的患者胸部CT检查可见病毒性肺炎征象;实验室检查显示WBC、hs-CRP水平升高,提示细菌感染;患者发热及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明显,且治疗时间长。5例患者均在常规西药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连花清瘟颗粒和白虎银翘汤,治疗效果明显。结论:接种新冠疫苗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症状更轻,胸部CT表现不明显,患者恢复较快;中药连花清瘟颗粒和白虎银翘汤对此类患者治疗效果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不同人群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差异,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 045例中段尿培养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合并疾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共纳入1 045例泌尿系感染患者1 045份标本,其中革兰阳性菌为743例,革兰阴性菌为205例,真菌为97例。老年人群(65岁及以上)625例,占59.81%,老年人群尿培养真菌占比[11.68%(73/625)]为中青年人群(< 65岁)真菌占比[5.17%(24/420)]的2倍。在尿培养阳性结果中,合并糖尿病人群占比最高,为20.96%(219/1 045),其他依次为合并泌尿系统结石[16.08%(168/1 045)]、合并高血压[6.41%(67/1 045)]、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97%(31/1 045)]。结论:尿培养病原菌种类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老年人及合并糖尿病人群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较高。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存在复杂性,可根据近期尿培养结果选择抗菌药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确保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一种多重呼吸道病毒检测试剂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检测中的初步应用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对一种六重呼吸道病毒real-time PCR试剂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检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多重荧光探针real-time PCR法,对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300份鼻咽拭子进行常见6种呼吸道病毒检测(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Ⅰ型和副流感Ⅲ型病毒),并应用液相悬浮芯片试剂进行对比检测;另外对136份免疫荧光法抗原检测阳性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抽吸物标本进行验证分析。结果:300份鼻咽拭子中,该六重荧光探针real-time PCR试剂检出阳性标本173例,液相芯片法检出阳性标本159例,该real-time PCR试剂检出率高于液相芯片法。此外,在136份抗原检测阳性标本中,该试剂还检测出22例抗原法未检到的2种或2种以上病毒病原混合感染样本。结论:该多重呼吸道病毒real-time PCR试剂在儿童下呼吸道病毒病原检测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儿童巴尔通体肝脓肿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巴尔通体肝脓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诊治的1例巴尔通体肝脓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分别以"Cat scratch disease" "Bartonella infection" "Acute liver failure" "猫抓病" "肝脓肿" "巴尔通体感染"为关键词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0月报道的儿童巴尔通体肝脓肿病例,总结其资料。结果:患儿,男,11岁,否认猫抓史及饲养宠物史。反复高热20余天,伴脐周痛,颈部及腹腔淋巴结肿大,脾大;病程中伴血生化转氨酶轻中度升高,磁共振示肝内多发小占位,并提示脓肿可能,血二代宏基因病原体检测提示汉氏巴尔通体感染,发病后先后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阿奇霉素、美罗培南、替考拉宁治疗,淋巴结缩小,但仍高热。给予多西环素、利福平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缓解,肝内占位逐渐消失。文献检索共检索到28例巴尔通体肝脓肿患儿,其中男13例,女15例,11例患儿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14例发热伴腹痛为主要表现,3例仅以腹痛为主要表现。淋巴结肿大11例,肝脏肿大9例,腹部压痛8例,猫抓皮损3例。有明确实验室检测,12例白细胞计数升高,18例C-反应蛋白升高,18例红细胞沉降率升高,3例肝功能异常。影像学检查,13例行超声检查示肝脏内可见多个低回声结构,14例行CT检查示肝脏内多发低密度病变,5例行MRI检查示肝脏多发脓肿病变。23例患儿检测血巴尔通体抗体阳性,2例猫抓病皮肤实验阳性,3例进行肝或淋巴结组织活检示坏死性肉芽肿及多发星形微脓肿,3例进行血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血巴尔通体DNA阳性。有明确治疗方案及预后的20例,均治愈。结论:缺少猫抓病史及血巴尔通体抗体检测,巴尔通体肝脓肿诊断较困难,巴尔通体病原体宏基因高通量测序及肝脏影像学可辅助明确诊断;及早诊断,及时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巴尔通体肝脓肿患儿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