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研究五虎汤干预RSV诱导哮喘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探讨五虎汤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诱发哮喘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使用超高效液相串联高分辨质谱仪确定五虎汤的入血成分;借助数据库对入血成分作用于哮喘的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及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同时将靶点蛋白及代谢物-靶点-通路等信息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明确五虎汤核心成分及关键通路.体内实验部分使用RSV联合鸡卵清蛋白(OVA)建立哮喘模型,通过肺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蛋白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验证五虎汤对RSV诱导哮喘小鼠的干预作用.结果显示,五虎汤入血成分以黄酮类、苯丙素类、木脂素类、萜类等化合物为主,作用于儿童哮喘的核心成分有(-)-表没食子儿茶素、山柰素、异甘草素、香叶木素、桦木酸、熊果酸、瑞香素、七叶素等,钙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是其靶点主要作用通路.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五虎汤能够改善肺功能指标,下调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且能够降低肺组织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核因子-κB亚基1(NFKB1)等蛋白的表达,减轻中性粒细胞炎症浸润及肺淤血.结果表明,五虎汤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作用干预病毒诱发哮喘,体内实验证明其能抑制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与气道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住院患者中西医诊治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T2DR)住院患者的诊治特点.方法 使用电子病历系统检索2010年1月-2016年4月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R患者相关临床信息,统计其一般人口学资料、合并症、生化指标、中西医治疗方案及专科检查情况,分析T2DR住院患者的诊治特点.结果 T2DR患者中糖尿病肾脏病(DKD)发生率最高(46.7%),合并疾病中高血压发生率最高(62.8%);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T2DR患者中DKD、糖尿病足、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的发生率较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显著升高(P<0.05).PDR患者三酰甘油(TG)、血清尿酸(SUA)、尿总蛋白定量及尿白蛋白/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NPDR患者(P<0.001);PDR患者胰岛素类似物、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及α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显著高于NPDR(均P<0.005);PDR患者他汀类药物和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使用率显著高于NPDR(均P<0.05).PDR患者益气化湿活血通络法使用率高于NPDR患者(P<0.05),滋阴清热和滋阴活血的使用率低于NPDR患者(均P<0.05).PDR患者的眼球超声检查率、全视网膜光凝术和玻璃体切除术的使用率均显著高于NPDR(P<0.001).结论 PDR患者胰岛素类似物、CCB、ARB、α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和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使用率显著高于NPDR;PDR期益气化湿活血通络法的使用率明显高于NPDR.PDR患者应进一步提高眼底造影检查率,更好地评估病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结直肠癌关键基因筛选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筛选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关键基因,并分析其与生存预后和肿瘤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结直肠癌基因表达谱GSE178145.用R软件筛选结直肠癌组织与正常组织样本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这些基因以确定它们的生物学作用.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鉴定结直肠癌进展的关键基因,然后通过GEPIA2 数据库验证其表达水平及生存预后情况.最后利用TIMER数据库分析预后相关基因与免疫浸润细胞的相关性.结果:共筛选出 897 个DEGs.GO分析表明,DEGs主要集中在调控金属离子输运、离子通道活性、收缩纤维等过程.KEGG通路分析表明DEGs主要参与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传导等通路.通过PPI分析得到10 个关键基因,使用GEPIA2 数据库验证发现,其中CXCL2、IL-1β、CXCL10 和UPS18 的差异方向一致且有显著性差异.生存分析显示CXCL2 和IL-1β延长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免疫浸润分析得出,CXCL2 和IL-1β的表达与巨噬细胞的浸润相关.结论:CXCL2、IL-1β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关键基因,并与结直肠癌的生存预后和免疫浸润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炎症与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一组以骨髓一系或多系髓细胞增殖为特征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中经典型MPN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即Ph -MPN。MPN驱动基因Janus激酶( JAK)2、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 MPL)和钙网蛋白( CALR)基因突变,均可激活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上调MPN患者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形成炎症微环境,并促进克隆细胞不断增殖,导致患者体质症状加重、血栓形成、易向骨髓纤维化(MF)和急性白血病(AL)进展,预后不良。近年,炎症在MPN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笔者拟就炎症对MPN发生和演变、症状负荷、预后及治疗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旨在为探索MPN患者新型预后分层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七氟烷对大鼠离体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的影响:与兰尼碱受体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七氟烷对大鼠离体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的影响及其与兰尼碱受体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胎鼠的海马神经元,培养7 d时,以5×10 5个/ml细胞密度接种于培养孔(100 μl/孔)或培养瓶(3 ml/瓶)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24):对照组(C组)、七氟烷组(S组)和兰尼碱受体拮抗剂组(R组)。C组常规培养,R组加入兰尼碱受体拮抗剂丹曲林,终浓度为3 μmol/L,30 min后将S组和R组细胞放置于含2%七氟烷的培养箱中,37 ℃培养5 h。收集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Ca 2+] i),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兰尼碱受体和磷酸化人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p-MLKL)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的表达,计算程序性坏死率。 结果:与C组比较,S组和R组神经元[Ca 2+] i升高,兰尼碱受体和p-MLKL表达上调,程序性坏死率升高( P<0.05);与S组比较,R组神经元[Ca 2+] i降低,兰尼碱受体和p-MLKL表达下调,程序性坏死率降低( P<0.05)。C组神经元形态未见明显异常,S组神经元胞体皱缩,突起断裂及突起间网络稀疏;R组神经元胞体圆润,形态接近正常。 结论:七氟烷可导致大鼠离体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其机制与其上调兰尼碱受体表达,导致钙超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小胶质细胞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 EBI)是指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后72 h内、脑血管痉挛出现前发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改变,是影响SAH转归的关键因素。其可能的病理机制包括细胞代谢、氧化应激及免疫炎症等,其中炎症反应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在脑损伤后发生M1/M2极化,一方面通过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 TLR4)、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 CaSR)和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1, TREM-1)等介导的信号通路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参与SAH后的神经元凋亡、血脑屏障破坏和脑水肿等过程,另一方面通过表达神经球蛋白和血红素加氧酶-1等发挥抗炎保护作用。文章就SAH后EBI中小胶质细胞的M1/M2极化过程及其双重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TTYH2在皮肤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蛋白tweety同源物2(TTYH2)在皮肤黑色素瘤(SKCM)中的表达水平、作用机制和对临床预后的意义。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365例皮肤黑色素瘤患者的表达数据和临床信息,以基因型和基因表达量关联数据库(GTEx)下载812例健康人皮肤组织表达数据,分析TTYH2在SKCM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用于评估TTYH2表达对SKCM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基因本体(GO)分析用于筛选TTYH2显著富集的信号通路。应用STRING在线平台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筛选关键的蛋白质网络节点基因。免疫细胞浸润分析使用CIBERSORT算法分析22种免疫细胞在每个样本中的表达情况,使用卡方检验分析高、低表达组中免疫细胞的差异,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SKCM患者TTYH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生存分析表明SKCM患者TTYH2高表达组具有较差的预后。TTYH2高表达是SKCM总生存率差的独立预测因子( HR=1.21,95% CI 1.08~1.37, P=0.001)。KEGG结果显示TTYH2主要富集在细胞突触、离子通道、钙信号通路和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途径等相关通路上,GO分析得出TTYH2参与的生物过程等均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显示,TTYH2与氯化物胞内通道蛋白5、氯离子通道蛋白2、甘氨酸受体家族成员和γ-氨基丁酸受体家族成员等有相互作用,揭示了其可能在SKCM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显示,记忆B细胞、CD4记忆T细胞和单核细胞在TTYH2低表达组中的丰度显著增加,而在TTYH2低表达组中滤泡辅助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的丰度显著降低。 结论:TTYH2的表达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调控SKCM细胞的发生发展,影响SKCM患者的生存预后,是SKCM潜在的生物学预后标志物及治疗靶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硫化氢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形成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 H 2S)在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的形成中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H 2S通过多种途径抑制NETs的形成,包括抑制血小板活化介导的NETs产生,上调miR-16-5P抑制其目标基因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hosphoinositide-3-kinase regulatory subunit 1, PIK3R1)和RAF1的表达,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s)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途径,减少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及呼吸爆发,降低自噬和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等。文章就硫化氢类药物及其衍生制品的研发和应用、NETs相关疾病的临床防治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内质网应激与髓细胞白血病耐药关系的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折叠和修饰,脂质合成和钙储存的关键细胞器。不同的细胞应激,导致未折叠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在内质网中累积,从而发生内质网应激(ERS)反应。在髓细胞白血病(ML)中,ERS常以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UPR)和自噬的方式,缓解ERS反应,帮助ML细胞逃避长时间ERS诱导的细胞死亡作用。因此,UPR和自噬可能是ERS调控ML发生耐药的重要机制。笔者通过ERS概述、ERS与ML耐药、ERS介导的自噬与ML耐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就ERS与ML耐药的关系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静脉窦支架置入手术治疗暴发性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者女,16岁。因头痛、双眼视力下降10 d,加重4 d,于2021年9月10日在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眼科门诊就诊。既往身体健康。患者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双眼视力下降,左眼为著,无眼痛及色觉异常,无恶心呕吐等,未予诊治,症状进行性加重。4 d前双眼视力下降明显加重,左眼视力丧失,于当地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眼底检查,双眼视盘水肿,边界不清;腰椎穿刺测量脑脊液初压为51 cm H 2O(1 cm H 2O=0.098 kPa),脑脊液常规、生物化学、抗酸染色、墨汁染色未见异常。诊断为"颅内压增高"。予以甘露醇及甲强龙等治疗,患者头痛及左眼视力无缓解,右眼视力仍进行性下降。遂就诊于我院神经眼科门诊。入院查体:体重指数32.5 kg/m 2。右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0.08,左眼无光感;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25、19 mm Hg(1 mm Hg= 0.133 kPa)。左眼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双眼外眼及眼前节均无明显异常,其余神经未见明显异常。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双眼重度视盘水肿,边界不清(图1)。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双眼黄斑区局部视网膜外层结构欠佳,视盘水肿,边界欠情。眼眶+颅脑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双侧视神经鞘扩张、双侧眼球后壁扁平、部分空泡蝶鞍、小脑扁桃体稍下移(图2A~2C),提示颅内高压;TIWI增强示双侧视盘增强信号(图2D)。头颅核磁共振静脉成像检查,右侧横窦管径较左侧细,左侧横窦为优势侧,左侧横窦-乙状窦狭窄(图2E)。2021年9月10日,腰椎穿刺测得脑脊液初压为50 cm H 2O,末压为36 cm H 2O。脑脊液常规、生物化学、抗酸染色、墨汁染色、细胞学检测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生物化学、感染系列、凝血系列、结核抗体、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核抗体谱、风湿系列检测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血清及脑脊液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结果未见异常。诊断:(1)暴发性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FIIH);(2)左侧横窦-乙状窦狭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