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草酚调节YAP/TAZ信号通路对牙周炎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圣草酚调节Yes相关蛋白(YAP)/转录共激活因子(TAZ)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牙周膜干细胞(hPDLSC)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法进行大鼠牙周炎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圣草酚组,每组6只,另取6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体外培养hPDLSC,以10μg/mL的LPS诱导的同时采用0、40、80、160、320、480μmoL/L的圣草酚处理,采用试剂盒检测各处理组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后筛选圣草酚最佳作用浓度.将hPDLSC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LPS+圣草酚组、LPS+空载组、LPS+圣草酚+YAP敲低组,诱导其成骨分化并以LPS、圣草酚和质粒分组处理.采用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牙周组织及细胞YAP、TAZ表达;采用ALP活性检测试剂盒、ALP染色及茜素红染色检测各组细胞成骨分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及细胞炎症因子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IL)-6、IL-18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牙周组织细胞成骨分化因子Runx2、OSX、骨桥蛋白(OPN)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牙周组织呈现明显的病理损伤,血清PGE2、IL-6及与IL-18水平增高,牙周组织YAP、TAZ mRNA与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圣草酚组大鼠牙周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血清PGE2、IL-6及与IL-18水平下降,牙周组织YAP、TAZ mRNA与蛋白表达增高(P<0.05).40、80、160、320、480μmoL/L的圣草酚均可升高LPS诱导的hP-DLSC中ALP活性(P<0.05),其升高作用随着圣草酚浓度升高而增强并在320μmoL/L时达到平 台期,故选择320μmoL/L的圣草酚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细胞 YAP、TAZ mRNA与蛋白表达、ALP阳性相对比例、ALP活性、矿化结节相对比例、Runx2及OSX、OPN mRNA与蛋白表达降低(P<0.05),PGE2、IL-6及与IL-18水平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LPS+圣草酚组细胞 YAP、TAZ mRNA与蛋白表达、ALP阳性相对比例、ALP活性、矿化结节相对比例、Runx2及OSX、OPN mRNA与蛋白表达升高(P<0.05),PGE2、IL-6及与IL-18水平降低(P<0.05);LPS+空载组细胞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与LPS+圣草酚组相比,LPS+圣草酚+YAP敲低组细胞YAP、TAZ mRNA与蛋白表达、ALP阳性相对比例、ALP活性、矿化结节相对比例、Runx2及OSX、OPN mRNA与蛋白表达降低(P<0.05),PGE2、IL-6及与IL-18水平升高(P<0.05).结论:圣草酚可减轻牙周炎大鼠的炎症损伤,并通过上调YAP/TAZ通路蛋白表达抑制LPS诱导的hPDLSC炎症,从而促使其成骨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Vitapex糊剂根管充填治疗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儿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Vitapex糊剂对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儿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 2020年 3月—2023年 3月兰陵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治疗的 82例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41例.对照组采用氢氧化钙粉剂根管充填治疗,试验组采用Vitapex糊剂根管充填治疗.比较两组充填效率、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疼痛程度及咀嚼功能.结果:试验组恰填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92.96%和 97.56%,均高于对照组的75.61%和 80.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3个月,两组炎症因子指标水平、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3个月,两组咀嚼效率及咬合力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Vitapex糊剂对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儿进行根管充填治疗,有助于提高充填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缓解牙根尖炎性反应及疼痛程度,提高咀嚼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甲硝唑药膜治疗牙周炎疗效及对龈沟液中C反应蛋白、弹性蛋白酶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甲硝唑药膜治疗牙周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龈沟液中C反应蛋白(CRP)、弹性蛋白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嘉兴市中医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治疗的牙周炎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予甲硝唑药膜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两组疗程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牙周系统检查指标[牙龈指数(GI)、牙周探诊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附着丧失(AL)]、龈沟液生化指标[CRP、细胞内弹性蛋白酶(EA-p)、细胞外弹性蛋白酶(EA-s)]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半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7%(37/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χ 2=6.17,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GI、PD、BI、PLI、AL均低于对照组(均 P < 0.001);观察组龈沟液CRP、EA-p、EA-s分别为(5.31±1.19)μg/L、(0.70±0.20)Abs/mL、(0.48±0.19)Abs/mL,均低于对照组的(7.92±1.27)μg/L、(1.15±0.52)Abs/mL、(1.12±0.31)Abs/mL( t=9.24、4.97、10.85,均 P < 0.001)。观察组半年内复发率为2.63%(1/38),低于对照组的20%(6/38)(χ 2=3.93, P <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甲硝唑药膜治疗牙周炎安全有效,有助于下调龈沟液CRP、EA-p、EA-s水平,缓解炎症,改善牙周状况,减少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獐牙菜苦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獐牙菜苦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PN)大鼠的疗效。方法:随机将32只SD大鼠(SPF级)分4组:空白对照组、DPN模型组、獐牙菜苦苷治疗组以及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OXs)抑制剂组。在造模成功后第1天(D1)、第7天(D7)、第14天(D14)用药后2 h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糖、热辐射缩足潜伏期、鼠尾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以及鼠尾血流灌注量测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PN组大鼠血糖升高、热刺激潜伏期缩短、鼠尾的血流灌注量以及鼠尾SNCV下降(P<0.05)。相比之下,在经过獐牙菜苦苷或者NOXs抑制剂药物干预后,2组热刺激潜伏期明显延长( P<0.05),鼠尾的血流灌注量增加( P<0.05),鼠尾SNCV加快( P<0.05)。獐牙菜苦苷可以降低血糖( P<0.05),NOXs抑制剂并无调节血糖功能( P>0.05)。鼠尾SNCV在D1天,獐牙菜苦苷组优于NOXs抑制剂组。其余指标两个治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獐牙菜苦苷可以调节血糖,提高痛域,增强肢体神经血液灌注,营养神经,提高SNCV治疗DPN。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光动力疗法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光动力疗法(PDT)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不同治疗方式分为PDT联合治疗组(A组,50例)和对照组(B组,37例)。A组患者在常规非手术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实施PDT辅助治疗,功率100~140 mW,照射功率密度100 mW/cm 2,光斑直径4 mm,时间1 min;B组患者单纯采取常规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改变,记录牙周状态指标包括牙周附着丧失(AL)距离、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指数(BOP)。 结果:治疗1个月后,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B组(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IL-1β、HMGB1、IL-8、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 P<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均 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TIMP-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均 P<0.05),且A组显著高于B组( 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AL、BI、PD及BOP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 P<0.05),且A组低于B组(均 P<0.05)。 结论:对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PDT辅助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减轻牙周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牙周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与牙周重度附着丧失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与牙周重度附着丧失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就诊,以及在此期间通过网络招募的50至65岁绝经期女性195例,进行牙周检查、填写调查问卷并接受骨密度检查。牙周检查指标包括: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ral hygiene index simplified,OHI-S)、探诊出血阳性位点(bleeding on probing,BOP)百分比[BOP(+)%]。受试者口内牙齿存在CAL≥5 mm的位点不少于3处且位于不同象限时,计为重度CAL。受试者填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社会经济背景、婚姻情况、口腔就诊情况和口腔卫生维护情况等。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查受试者左侧髋部以及腰椎的骨密度。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当骨密度与年轻白人健康女性骨密度峰值标准差的倍数(T值)≤-2.5时,诊断为骨质疏松。采用卡方检验,对年龄、绝经时间、体重指数、锻炼习惯、家庭收入、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口腔就诊习惯、刷牙习惯、牙齿邻面清洁工具的使用、OHI-S、BOP(+)%、髋部骨质疏松、腰椎骨质疏松等14个因素进行初筛,选取 P<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骨质疏松与牙周重度CAL发生的相关性。 结果:195例绝经期女性年龄(57.8±4.3)岁,其中有重度牙周CAL者111例(56.9%),骨质疏松者89例(45.6%)。对年龄、家庭收入、口腔就诊习惯、OHI-S、BOP(+)%和髋部骨质疏松6个风险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3个因素 OR值分别为:髋部骨质疏松( OR=2.466)、OHI-S( OR=2.262)、BOP(+)%( OR=7.274),这3个因素是绝经期女性发生重度CAL的危险因素。髋部骨质疏松的绝经期女性发生牙周重度CAL的风险是无骨质疏松者的2.466倍( P=0.017)。 结论:髋部骨质疏松的绝经期女性发生牙周重度附着丧失的风险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下颌埋伏第三磨牙拔除后残余牙囊对邻牙牙周健康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下颌埋伏第三磨牙拔除后牙槽窝内残余牙囊是否对邻牙牙周健康产生影响,为第三磨牙拔除后残余牙囊的处理提供临床参考。方法:研究前瞻性纳入2020年1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就诊于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并拔除双侧下颌埋伏第三磨牙的患者82例。采用自身对照,将每例患者双侧下颌第三磨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拔除第三磨牙并彻底刮除残余牙囊组织)和B组(拔除第三磨牙后不对留存的牙囊组织作任何处理)。记录手术时间及不良反应。术后6个月随访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评估双侧下颌第二磨牙的牙周指标及牙槽骨高度,比较两组间有无差异。结果:所有患者的双侧下颌第三磨牙均成功拔除,均未发生出血、创口感染、干槽症、下唇麻木等不良反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及面部肿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时,A组第二磨牙远中探诊深度[2.67(2.00,3.67)mm]显著小于B组[4.00(3.00,5.00)mm]( Z=-6.55, P<0.001);A组第二磨牙远中临床附着丧失[1.00(0.00,3.00)mm]显著少于B组[3.00(2.00,5.00)mm]( Z=-5.99, P<0.001);A组第二磨牙远中牙槽嵴顶至釉质牙骨质界的距离[(1.86±1.34)mm]显著小于B组[(3.04±1.89)mm]( t=-6.87, P<0.001)。在年龄≥20岁的患者中,A组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比例[42.3%(11/26)]显著高于B组[0(0/26)]( P<0.01),而在年龄<20岁的患者中,A组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比例[63.3%(19/30)]与B组[46.7%(14/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下颌埋伏第三磨牙拔除后牙槽窝内残余牙囊可对邻牙的牙周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拔除下颌埋伏第三磨牙术中刮除残余牙囊有利于术后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的恢复,尤其是20岁以上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牙髓血管再生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坏死伴根尖周炎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牙髓血管再生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坏死伴根尖周炎的效果及对龈沟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海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1—8月收治的年轻恒牙牙髓坏死伴根尖周炎患者72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35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牙髓血管再生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后龈沟液VEGF、bFGF的变化,观察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3%(33/35),高于对照组的70.3%(2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01, P < 0.05)。术前两组龈沟液VEGF、bFGF、牙根长度、牙根管壁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术后研究组VEGF、bFGF、牙根长度、牙根管壁厚度分别为(43.25±4.87)ng/L、(40.72±4.83)ng/L、(8.95±0.27)mm、(3.08±0.24)mm,对照组分别为(39.90±4.80)ng/L、(36.05±4.66)ng/L、(8.55±0.18)mm、(2.90±0.20)m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96、4.18、5.67、2.88,均 P < 0.05);术后研究组根尖炎症、牙根发育、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t=7.61、4.83、9.47,均 P < 0.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1/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8/37)(χ 2=5.79, P < 0.05)。 结论:牙髓血管再生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坏死伴根尖周炎的效果优于根尖诱导成形术,在缓解患者疼痛的同时可改善牙齿功能,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伴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白细胞水平对牙周治疗后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牙周炎患者基线时白细胞水平对牙周治疗后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于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口腔科,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的就诊患者中选取69例不吸烟、伴T2DM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对其全口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等指标进行检查,同时检测血液指标包括白细胞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 1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随后进行全口洁治、刮治和根面平整(scaling and root planing,SRP),治疗后3个月重复基线检查。以基线时白细胞水平中位数(6.19×10 9/L)为界限,将白细胞计数低于中位数的患者作为白细胞低组(33例),其余患者作为白细胞高组(36例)。对治疗后糖脂代谢指标变化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性别进行交互作用检验。 结果:SRP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各项牙周指标与基线相比均显著改善。与基线相比,白细胞高组白细胞计数显著下降(6.89±1.53对比7.64±1.51, P=0.008),HbA 1c(7.18±1.09对比7.67±1.35, P=0.001)和LDL(2.67±0.85对比3.28±0.76, P=0.042)也均显著下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白细胞水平与HbA 1c( OR=0.12, P=0.038)和LDL( OR=0.15, P=0.001)下降程度呈正相关;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这一相关性在女性[HbA 1c( OR=0.30, P=0.021)、LDL( OR=0.34, P=0.001)]和重度牙周炎患者[HbA 1c( OR=0.15, P=0.025)、LDL( OR=0.24, P=0.017)]中表现显著。交互作用检验显示,女性与基线白细胞水平共同影响HbA 1c( P=0.036)和LDL( P=0.005)下降水平,其交互作用具有相对超额风险。 结论:白细胞水平较高的伴T2DM牙周炎患者SRP后3个月可显著改善糖脂代谢水平,在女性重度牙周炎人群中更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公安民警唾液潜血和口腔挥发性硫化物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天津市不同警种公安民警进行唾液潜血(SOB)和口腔挥发性硫化物(VSCs)两项指标的检查,了解民警的牙周健康状况,探索针对不同警种民警切实可行的口腔预防保健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2年11月于天津市公安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天津市各区县公安民警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388例(包括6个警种)。以SOB试纸检测SOB,口气测量仪检测口腔中的VSCs水平,比较不同警种公安民警的SOB、VSCs阳性率。结果:不同警种公安民警的SOB阳性率、VSCs阳性率、SOB与VSCs双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SOB与VSCs阳性主要发生于刑警、交警和治安警3个警种。 结论:不同警种公安民警因工作性质、精神压力等不尽相同,其口腔卫生健康状况亦不同,医务工作者应根据不同警种开展有针对性的口腔卫生宣教,提高公安民警对牙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