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县域慢阻肺管理中心"项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人群筛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中国县域慢阻肺管理中心"(简称"4C中心")项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高危人群比例及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4C中心"项目下六大区域(东北、华东、华北、华中、西北、西南)74家试点医院内,共发放121 482份慢阻肺筛查问卷(COPD-PS问卷),并将问卷评分≥5分的人群定义为慢阻肺高危人群。使用 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慢阻肺高危人群在性别、年龄、地区中的分布情况及慢阻肺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发放问卷121 482份,收回110 102份,有效率为90.6%,在符合条件的110 102名居民中筛出高危人群17 421名,慢阻肺高危人群比例为15.8%;男性相比于女性高危人群比例更高(16.3%比15.2%, χ2=25.66, P<0.001);慢阻肺高危人群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0岁人群更易成为慢阻肺高危人群( χ2=18 445.92, P<0.001)。与非高危人群比较,慢阻肺高危人群有吸烟史者多(60.2%比17.3%, χ2=14 756.54, P<0.001),有二手烟接触史者多(47.2%比23.0%, χ2=4 349.43, P<0.001),长期生物燃料暴露人群较多(42.8%比14.5%, χ2=7 629.38, P<0.001),有职业粉尘(煤矿粉尘、矿石粉尘、铸造粉尘、电焊粉尘等)暴露人群较多(11.5%比4.9%, χ2=1 151.39, P<0.001),有环境或高危职业(石棉、铍、铀、氡气、柴油废气、煤烟和煤烟灰等)暴露人群较多(8.0%比3.8%, χ2=608.65, P<0.001)。 结论:年龄≥40岁的老年人慢阻肺高危人群比例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具有吸烟史、二手烟接触史、生物燃料暴露史、职业粉尘暴露史、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都会导致慢阻肺高危人群比例的增加。应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具备不同危险因素的普通人群进行早期筛查,早期预防干预,降低慢阻肺高危人群比例,从而降低患病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可视化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分析可视化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松解术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门诊就诊狭窄性腱鞘炎患者43例,纳入有手部慢性劳损病史,手指屈伸不利且局限性酸痛,超声显像下腱鞘膜与肌腱之间有病理性改变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排除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者及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有出血倾向病史,既往曾行开放手术,麻醉药物过敏者。比较超声引导小针刀松解术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两周及治疗3个月后在疼痛分级指数、视觉模拟评定、疼痛强度评定、关节活动度和治疗满意度指数的变化,观察治疗前后腱鞘厚度变化并与健康组比较,观察超声定点与疼痛点的吻合程度及患处治疗前后比较超声显像变化情况。治疗前后疼痛指数及腱鞘厚度比较采用t检验,关节活动受限程度及满意度采用卡方检验。结果:研究发现患者对前期治疗效果不满意后选择针刀治疗,简易McGill疼痛问卷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700、13.824,Z=-6.698,均为P<0.05),患者对疼痛强度耐受程度、疼痛性质及对疼痛害怕程度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关节活动障碍方面治疗后两周其正常比例达到60.4%,治疗后3个月其正常比例达到100%;治疗满意度方面,治疗两周后满意度为62.8%,治疗3个月后达到100%;治疗前病灶超声影像压痛点与超声下病变阳性影像标记点相吻合,病变部位超声影像出现回声减低情况、血流丰富信号情况,治疗前腱鞘厚度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73,P<0.05),治疗3个月后病变部位的压痛点消失,局部回声减低区消失、血流丰富信号情况减少,腱鞘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减小(t=1.742,P<0.05),与健康组比较处于相近水平(t=1.742,P>0.05),提示腱鞘在治疗后随着循环好转,肌腱周围软组织环境改善。结论:超声引导能直观反映肌腱及腱鞘内层级变化,显示肌腱及腱鞘粘连精准影像,为针刀操作提供清晰明确的施术视野,提高针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临床效果,为临床精准治疗狭窄性腱鞘炎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铍针结合三七散外敷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疗效及对患者肌骨超声参数、血清炎症因子、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探讨铍针结合三七散外敷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效果及对患者肌骨超声参数、血清炎症因子、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放射式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则实施铍针结合三七散外敷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情况[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压痛阈值(PPTs)]、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活动评分量表(CMS)]、肌骨超声参数(肌腱厚度、腱鞘厚度、积液最大径)、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PPTs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力、疼痛、肩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腱厚度、腱鞘厚度、积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TNF-α、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铍针结合三七散外敷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可提高临床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疼痛阈值,同时可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肌骨超声参数和肩关节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针刀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的肌骨超声特征与疗效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观察肌骨超声在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中的影像学变化及与临床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随访观察西安凤城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疑为KOA的患者110例(124膝)。纳入标准:符合KOA的诊断标准,正常沟通能力,临床资料完整,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明显关节畸形,Kellgren-Lawrence(K-L)分级>Ⅲ级,存在心理精神障碍,近3个月内激素治疗,合并其他关节炎、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严重感染者。所有患者均采用针刀治疗,治疗前后行肌骨超声检查及MRI检查,并评价疼痛程度和膝关节功能,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两种方法的一致性比较采用一致性系数Kappa评估。两种方法的检出效能比较采用优势性卡方检验。结果:MRI方法在Ⅰ、Ⅱ和Ⅲ级KOA患者中的阳性正确率(总均88.7%)均高于肌骨超声方法(总均85.5%);两法的一致性较好,κ=0.901;治疗后,滑膜厚度、关节软骨厚度和关节积液范围均较治疗前减低(t=34.717、36.923、49.372,均为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64,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跛行、上下楼能力、承受疼痛能力、关节肿痛及下蹲起立得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4、6.226、9.955、6.545、6.992、26.355、27.707,均为P<0.05)。KOA患者的滑膜厚度、关节腔积液、内侧半月板膨出、外侧半月板膨出均与VAS评分呈正相关性(r=0.602、0.539、0.612、0.528,均为P<0.05),而与Lysholm呈负相关性(r=-0.215、-0.236、-0.291、-0.242,均为P<0.05) 。结论:肌骨超声指标与VAS评分及关节功能等临床疗效相关性较好,对于KOA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几种常用针具局部松解部位骨骼肌的损伤和修复过程及病理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局部软组织松解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类疾病的康复治疗,并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然而局部软组织松解作为一种侵入性、有创性治疗方法,鲜有研究探讨和观察松解治疗后局部组织病理变化过程及转归.目的:观察几种临床常用针具局部肌肉松解后松解部位肌组织的修复过程及其病理变化.方法:选用松筋针、银质针、长圆针、小针刀、刃针及铍针分别刺入大鼠腓肠肌肌腹中部0.5-1.0 cm,局部松解两三次.分别于干预后第3,7,14,21,30天处死大鼠,取针刺部组织多聚甲醛固定后进行苏木精-伊红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局部肌肉的组织形态与病理变化;采用 Cell Sens-Entry 1.15 软件采集图像并进行微血管密度及成纤维细胞计数;采用 Image Proplus 6.0 图像分析软件测量 Ⅰ型胶原纤维的积分吸光度值.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干预后第 3天,可见有不同程度的肌纤维溶解、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干预后第7天,炎性细胞减少,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肉芽组织增生;干预后第14天,局部胶原堆积伴肉芽组织大量形成;干预后第21天,胶原减少,肉芽组织机化;干预后第30天,局部组织瘢痕化;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干预后各时期松解局部均可见Ⅰ型胶原纤维.干预后同一时间,同类针具不同直径间微血管密度、成纤维细胞计数及积分吸光度值均为先增后减趋势,其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同类型针具直径越大其损伤效应越大;③结果证实,实验中几种新型针具局部肌肉松解对腓肠肌组织有一定的损伤效应,松解干预后局部组织炎性变,肉芽组织机化最终导致局部组织瘢痕化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铍针与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对重心指数影响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铍针松解与针刀松解治疗膝骨关节炎对患者双足负重的影响.方法:将113例早中期KO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铍针组(38例)、针刀组(38例)和扶他林组(37例).其中铍针组男13例,女25例,平均年龄(55.87±7.72)岁,采用铍针治疗,每周治疗1次,2周为1个疗程;针刀组男11例,女27例,平均年龄(57.11±7.07)岁,采用针刀治疗,每周治疗1次,2周为1个疗程;扶他林乳胶剂组男12例,女25例,平均年龄(57.62±8.08)岁,采用扶他林乳胶剂3~5 am涂抹膝关节疼痛部位,每日3次,2周为1个疗程.另取正常人36例为正常组,男11例,女25例,平均年龄(55.28±7.55)岁,不进行任何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以重力四格秤测量双足前后四点负重的方法来观察3组患者双足负重情况,测算重心到原点的距离d值,并以d值为观察指标,以JOA膝骨关节炎疗效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5例患者脱落,其中铍针组2例、针刀组2例、扶他林组1例.其余10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8~35 d,平均30 d,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与正常组d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d值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较治疗前d值均减小.参照JOA膝骨关节炎疗效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各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JO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铍针松解、针刀松解及扶他林乳胶剂外用治疗早中期KOA患者后,治疗后重心更接近原点、负重情况得到改善.四格秤测试KOA患者治疗前后重心的变化简便易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手法整复颈椎配合铍针松解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60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手法整复颈椎配合铍针松解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7年5月,应用手法整复颈椎配合铍针松解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18~60岁,平均32.5岁;病程1周~5年,平均3个月.对患者颞颌关节最大主动张口度、弹响程度、VAS 疼痛评分,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随访评估.结果:60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颞颌关节最大主动张口度从治疗前的(1.99±0.47 ) cm提高至治疗后的(3.17±0.19) cm,关节弹响度从治疗前100%降至治疗后的(27.33±13.51)%,VAS 评分从治疗前的4.73±0.67降至治疗后的1.80±0.53.结论:采用手法整复颈椎配合铍针松解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疗程短等优点,是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微创技术的精准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中医微创技术是根据中医皮部、经筋、经络、五体及脏腑相关理论,采用特殊针具, 对病变部位进行刺、切、割、剥、铲等治疗,常用针具有针刀、带刃针、铍针、水针刀、刃针、钩针、长圆针、拨针等.其治疗要求是以最小的解剖和生理干预获得最好治疗效果,以最低的生物和社会负担获得最佳的健康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铍针经皮多节段切断术微创治疗掌腱膜挛缩症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应用铍针经皮多节段切断微创治疗掌腱膜挛缩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6例(25指),其中男11例,女5例;其中中指4指,环指12指,小指9指;双手发病2例,单手发病14例,其中左手8例,右手6例;年龄48~79岁,平均58.5岁.发病时间1~15年,平均5.5年.体力劳动12例,非体力劳动4例,均为汉族,均无掌腱膜挛缩症家族史,有烟酒嗜好者9例,有高血压病史者6例,有糖尿病史者3例.按照Meyerding分期:0期1例,Ⅰ期1例,Ⅱ期10例,Ⅲ期4例,Ⅳ期0例.结果:本组切口愈合时间7~14 d,平均10 d,其中3指切口皮肤在松解过程中开裂3~4 mm,术后予以换药后14 d均愈合,未出现皮肤坏死及伤口感染并发症.24指治疗后掌腱膜挛缩完全或基本解除,掌指关节、指间关节伸直受限0°~10°,其中手指伸直功能恢复正常22指,伸直功能改善75%以上者2指,复发1指.根据Adam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掌腱膜挛缩症术后功能:优22指,良2指,差1例,患者均对治疗结果 表示满意.结论:应用铍针经皮多节段切断微创治疗掌腱膜挛缩症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行之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铍针治疗皮神经卡压性腰臀部疼痛的病例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索治疗皮神经卡压性腰臀部疼痛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明确铍针治疗皮神经卡压性腰臀部疼痛的指征.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选取皮神经卡压性腰臀部疼痛患者278例,分为铍针组和电刺激组.铍针组138例,男68例,女70例;年龄20~60(41.92±10.88)岁;电刺激组140例,男68例,女72例;年龄18~60(41.44±10.47)岁.治疗前后测量两组患者的疼痛、压痛,以及软组织张力情况,通过对比评价两种治疗方法 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均未出现中止、剔除、脱落病例.治疗后铍针组疼痛评分由8.78±1.52下降为1.33±1.33,电刺激组由8.59±1.76下降为5.20±2.64,且治疗后铍针组疼痛评分低于电刺激组.治疗后铍针组压痛评分由9.12±1.24下降为1.60±1.36,电刺激组由8.79±1.60下降为5.34±2.60,且治疗后铍针组压痛评分低于电刺激组.结论: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在形成明确的痛点、条索、结节时,铍针治疗为首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