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2毒素、DON诱导人软骨细胞差异表达基因与大骨节病的关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探讨T-2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诱导人软骨细胞差异表达基因与大骨节病(KBD)之间的关系,寻找KBD的潜在分子标志物。方法: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对T-2毒素(0.01 μg/ml)、DON(1.0 μg/ml)诱导正常人软骨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比较其与KBD软骨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异同;并对各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进一步比较分析T-2毒素、DON诱导人软骨细胞后KBD易感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结果显示,T-2毒素、DON诱导人软骨细胞与正常对照细胞比较分别有882(上调基因349个、下调基因533个)和2 118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基因1 124个、下调基因994个);与KBD软骨细胞差异表达基因比较,表达趋势一致的基因包括B细胞易位基因1(BTG1)、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5(RGS5)、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和衰老关键蛋白1(FBLN1),相同的KEGG通路包括p53、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T-2毒素、DON诱导人软骨细胞均可引起KBD易感基因生长分化因子5(GDF5)表达上调、Ⅸ型胶原A1(COL9A1)表达下调。结论:BTG1、RGS5、FABP4、FBLN1、GDF5及COL9A1基因在KBD发病中有重要作用,可作为KBD病因机制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DON对体外培养软骨细胞炎性细胞因子、CD44、MMP-13及整合素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观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对体外培养软骨细胞炎性细胞因子、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CD)44、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整合素表达的影响。方法:提取1 ~ 2日龄Wistar乳鼠原代软骨细胞,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进行软骨细胞鉴定,CCK-8法检测DON(剂量分别为0.0、0.1、0.2、0.4、0.8 μg/ml)染毒24、48、72 h软骨细胞增殖情况,根据细胞存活率选取0.00(对照)、0.05、0.10、0.15、0.20 μg/ml DON用于后续实验,确定作用时间为48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CD44及MMP-13含量;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软骨细胞CD44和整合素α2、α5、β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DON剂量和作用时间增加,软骨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存在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P均< 0.01)。细胞培养上清液IL-6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 = 13.425, P < 0.01),其中0.10 μg/ml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256.89(191.02,477.58)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0.37(0.00,119.13)pg/ml, P < 0.05];IL-1β和TNF-α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 = 0.881、1.317, P均> 0.05);0.10、0.15、0.20 μg/ml组CD44含量[(0.87 ± 0.21)、(0.85 ± 0.24)、(0.77 ± 0.17)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06 ± 0.19)pg/ml, P均< 0.05];MMP-13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7.947, P < 0.01)。CD44和整合素α2、α5、β1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5.737、6.562、6.074、4.476, P < 0.05或< 0.01)。 结论:DON可能通过增加IL-6,MMP-13,整合素α2、β1表达和抑制CD44、整合素α5表达,破坏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平衡,造成软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上海市售有机和传统面粉中7种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比较上海市售有机和传统面粉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ZEN)、伏马毒素B1(FB1)、细交链孢菌酮酸(TeA)、交链孢酚单甲醚(AME)、T-2毒素(T-2)、赫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7种真菌毒素污染情况,并分析面粉中镰刀菌毒素、链格孢毒素和OTA的累积污染情况.方法 80份面粉样品采用乙腈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采集的面粉样品中7种真菌毒素的含量.7种真菌毒素的线性范围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加标回收率为80.13%~122.86%,RSD为1.91%~17.14%,所建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精密度高,可用于面粉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分析.结果 上海市售的80份面粉中,T-2、FB1无检出,DON、ZEN、AME、OTA的平均值在有机面粉中污染水平高于传统面粉.97.5%的面粉样本中至少两种真菌毒素共存,其中DON+ZEN+OTA共存比例最高,为18.75%.结论 上海市售面粉中,有机面粉中真菌毒素的污染率和污染水平高于传统面粉,面粉中镰刀菌毒素(DON、ZEN)、链格孢毒素(TeA、AME)和赭曲霉毒素A的累积污染值得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LC-MS/MS法同时测定活血止痛胶囊/片中16种真菌毒素及污染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建立LC-MS/MS法同时测定活血止痛胶囊/片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伏马毒素B1、B2、B3,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HT-2 毒素,桔青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的含量,并对其污染状况进行分析.方法 以亲水-亲脂HLB固相萃取柱净化作为前处理方式,分析采用Agilent RRHD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2.1 mm×50 mm,1.8 μm);流动相乙腈-水(0.1%甲酸-2 mmol/L甲酸铵),梯度洗脱;体积流量 0.3 mL/min;柱温 35℃;电喷雾电离源(ESI),正负离子模式,动态多反应离子检测(DMRM)模式.结果 16 种真菌毒素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2),平均加样回收率 81.7%~118.0%,RSD 0.9%~13.1%.40批样品中检出黄曲霉毒素B1、G1,伏马毒素B1、B2,赭曲霉毒素A,杂色曲霉毒素,检出率分别为 20%、32.5%、57.5%、25%、42.5%、27.5%,其中黄曲霉毒素B1 含量最高,为 10.26 μg/kg.结论 活血止痛制剂中真菌毒素残留较严重,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潜在风险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上海市市售小麦粉及其制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膳食暴露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了解上海市市售小麦粉及其制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污染水平,评估上海市居民通过小麦粉及其制品摄入DON的健康风险.[方法]利用2017-2021年上海市市售小麦粉及其制品中DON的风险监测数据,结合上海市居民小麦粉及其制品的消费量,采用概率评估方法对小麦粉及其制品中的DON进行膳食暴露评估.[结果]小麦粉及其制品中DON的总体检出率为77.3%(1041/1347),含量均值为226.3 μg·kg-1,P50为130.0 μg·kg-1,最大值为3080.0 μg·kg-1.上海市全人群每日通过小麦粉及其制品摄入DON的平均暴露量和P95暴露量(按体质量计)分别为0.279 μg·kg-1和1.146 μg·kg-1,分别占DON每日耐受摄入量[TDI(按体质量计),1 μg·kg-1]的27.9%和114.6%.概率评估结果表明,6.1%的全人群DON的暴露量超过TDI值.其中,12.8%的≤6岁人群、16.4%的7~岁人群、3.9%的18~岁人群和3.2%的60~岁人群每日通过小麦粉及其制品摄入DON的暴露量超过TDI值.[结论]上海市部分人群每日通过小麦粉及其制品摄入DON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18岁人群每日经小麦粉及其制品摄入DON的健康风险须重点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基于Smote-KNN的小麦8种真菌毒素共污染特征气候分类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分析我国不同气候区域小麦真菌毒素共污染特征,建立气候分类模型.方法 对来自12个省、自治区的887份小麦样本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雪腐镰刀菌烯醇、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菌素、玉米赤霉烯酮、T-2和HT-2共8种真菌毒素检测数据按样本采集地的气候类型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3类.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使用Borderline-SMOTE方法扩充以平衡数据集.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对8种真菌毒素检测数据进行特征降维,选择降维后累计贡献率达97%的前二维特征作为小麦毒素数据特征.利用机器学习中的K最近邻(KNN)非线性分类器对上述数据特征进行分类研究,同时使用网格搜索算法对KNN模型参数进行调优.采用混淆矩阵、准确率、召回率和F1得分4个指标对模型进行评价,并比较所构建模型与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络等常见分类模型在上述数据中的表现效果.结果 本文提出的Borderline-SMOTE、PC A与KNN相结合的分类模型对小麦8种真菌毒素共污染特征的气候分类准确率可达98.31%,且方法性能优于其他分类方法.结论 本文建立的分类模型能有效判别我国3种气候条件下小麦8种真菌毒素的共污染特征,可为分地区的真菌毒素联合暴露风险评估提供依据,并提出了 一种基于食品多项检测指标进行地区分类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镰刀菌对太子参品质影响及DON毒素在其煎煮过程中迁移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探究镰刀菌对太子参品质的影响和太子参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在其煎煮过程中的迁移规律.方法:采用反式培养法,探讨镰刀菌侵染太子参后DON毒素积累变化及对太子参质量的影响,计算水煎煮后汤液DON毒素的迁移率.结果:受镰刀菌侵染后,太子参表面会形成 1 层白色菌丝和黑色沉积物,DON毒素在太子参中随时间推移显著增加;受镰刀菌侵染的太子参中总皂苷和多糖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 1.5、2.0倍,而太子参环肽B含量显著降低.镰刀菌侵染太子参 20 d后,DON毒素质量分数达到 45.40 μg·kg-1,DON毒素煎煮后转移率为12.50%~27.90%.结论:研究结果为制定中药材DON毒素限量标准及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禾谷镰刀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生物合成及其分子调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禾谷镰刀菌是感染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一种重要的病原真菌,在引发严重小麦赤霉病害的同时,可分泌产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污染食品后不易被清除,严重威胁人和动物的健康.禾谷镰刀菌产DON的生物合成路径及分子调控机制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焦点和难点,也是防控DON的基础.本文综述了禾谷镰刀菌DON生物合成过程中涉及产毒基因簇TRI的各个基因、编码蛋白及其生物学功能,以及目前对禾谷镰刀菌中对呕吐毒素生物合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这些基础信息将直接为安全控制主要粮食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污染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2022年四川省三地区谷物及制品真菌污染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了解四川省南充市、广安市和遂宁市3地区谷物及制品中的真菌毒素污染情况.方法 2022年在南充市、遂宁市和广安市3地采集本地种植玉米粉/糁、薏米和大米样本,使用第一法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12种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AFB1)、黄曲霉毒素B2(AFB2)、黄曲霉毒素G1(AFG1)、黄曲霉毒素G2(AFG2),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其衍生物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Don)和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c-Don),伏马毒素B1(FB1)、伏马毒素B2(FB2)、伏马毒素B3(FB3),玉米赤霉烯酮(ZEN)以及赭曲霉毒素A(OTA),使用食品中交链孢霉毒素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4种交链孢霉毒:交链孢酚(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ME)、交链孢菌酮酸(TeA)、腾毒素(TEN),检测真菌污染状况,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22年在南充市、遂宁市和广安市采集本地种植玉米粉/糁、薏米、大米样本中,真菌毒素种类主要是交链孢毒素和伏马毒素,还受到DON及衍生物ZEN、AFB1的污染.真菌检出率为59.21%,无超标样品;薏米真菌检出率(85.00%)较玉米粉/糁(58.33%)、大米(35.00%)高(x2=10.373,P=0.006).慧米主要受到FB和交链孢毒素的污染,玉米粉/糁的主要污染物是15-Ac-DON、AME、TeA、FB,大米主要检出FB、ZEN.有23.68%(18/76)样品受到2种及以上真菌毒素污染.结论 南充市、广安市和遂宁市3地谷物及制品真菌毒素污染水平较低,交链孢毒素和伏马毒素是检出率最高的真菌毒素,薏米是最容易受真菌毒素污染的谷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呕吐毒素生物脱毒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12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又名呕吐毒素(VT),是镰刀菌属(Fusarium spp.)产生的最常见的真菌毒素之一,广泛存在于谷物及其相关制品中,给世界粮食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给人类和动物健康带来重大威胁.目前,利用微生物和酶对DON进行生物脱毒的方法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很多真菌和细菌能够通过自身吸附或降解的方式在DON的脱毒过程中发挥作用.本文概述了食物中DON的发生、毒性作用及DON生物转化机制,对近年来利用真菌、细菌和植物进行DON脱毒以及脱毒材料的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以期为食品和饲料中DON的生物防控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