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长寿地区高龄老人血浆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探讨高龄老人血浆尿酸水平对2型糖尿病(T2DM)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资料来自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HABCS),该项目于2008—2009年开展基线调查,于2011—2012年、2014年和2017—2018年进行了3次随访,共2 213名≥80岁高龄老人被纳入本研究。收集对象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和患病情况等资料,并对其进行体格测量,收集空腹静脉血进行尿酸和血糖检测。追踪随访对象糖尿病发病、死亡结局情况。采用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高尿酸血症和血浆尿酸水平对T2DM发病的影响,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函数来探索血浆尿酸水平与T2DM发病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93.2±7.6)岁,女性占66.7%(1 475名)。基线调查时血浆尿酸水平为(289.1 ±88.0)μmol/L,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3.3%(294例)。9年累积随访7 471人年(人均随访3.38年),T2DM新发病例122例,发病密度为1 632.98/10万人年。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尿酸水平每升高10 μmol/L,T2DM发病风险增加1.1% [ HR(95% CI):1.011(1.004,1.017)]。与处于血浆尿酸最低五分位数( Q1)者相比,最高五分位数( Q5)高龄老人T2DM发病风险增加20.7 % [ HR(95% CI):1.207(1.029,1.416)]。与血浆尿酸正常者相比,高尿酸血症者T2DM发病风险增加19.2% [ HR(95% CI):1.192(1.033,1.377)]。RCS函数显示,随着血浆尿酸水平升高,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P=0.016)。 结论:随着血浆尿酸水平升高高龄老人T2DM发病风险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海南百岁老人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全因死亡关联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探讨海南百岁老人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与全因死亡之间的关联。方法:基于中国海南百岁老人队列研究,对完成基线调查且资料完整的1 002人跟踪随访其生存和死亡结局。基线血清PTH水平作为自变量,分别以连续变量、二分类变量和四分类变量纳入模型,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基线PTH水平与全因死亡之间的关联。结果:截至2021年5月31日,研究随访时间 M( Q1, Q3)为4.16(1.31,5.04)年,死亡人数为522人,总死亡率为52.10%。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TH每增加10 pg/ml,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7%, HR值为1.037(95% CI:1.007~1.067);PTH水平高的 Q4组全因死亡风险是PTH水平低的 Q1组的1.458(95% CI:1.131~1.878)倍。 结论:海南百岁老人中,PTH水平的升高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可作为社区长寿老人死亡风险预测的参考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海南百岁老人营养状况对全因死亡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探讨海南百岁老人营养状况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中国海南百岁老人队列研究2014-2021年调查数据,本研究共纳入1 002名基线资料完整的海南百岁老人,随访其生存与死亡结局。根据简易营养评估量表将百岁老人的营养状况分为营养良好(12~14分)、营养不良风险(8~11分)和营养不良(0~7分)3组。利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百岁老人的生存状况;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营养状况与全因死亡之间的关联。结果:2021年5月31日随访结束后,共发现522名百岁老人死亡,7年全因死亡率为52.10%(522/1 002)。与营养良好组相比,营养不良导致的平均减寿为0.62年。生存分析显示,营养不良组全因死亡率高于其他组( χ2=16.45, 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营养良好的百岁老人相比,营养不良组全因死亡风险更高( HR=1.65,95% CI:1.18~2.31)。亚组分析发现女性百岁老人该关联更为显著。 结论:营养不良与海南百岁老人高全因死亡风险相关,提示应及时评估和关注百岁老人特别是女性老人营养状况对其健康长寿及死亡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地区长寿人群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阐明广西南宁市上林地区长寿人群的特征分布以及影响因素,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长寿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来源登记和入户面询的方法,收集和分析上林地区11个乡镇的长寿老人(≥90岁)的一般人口学横断面资料;采用年龄组对照设计,分别对长寿老人(≥90岁且<100岁)和百岁老人(≥100岁)、长寿+百岁和当地40~85岁自然人群即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与长寿相关的因素。结果:纳入上林地区登记的≥90岁老年人1 533例,其中长寿组1 453例,年龄(92.84±2.46)岁,长寿率为292.94/10万;百岁组80例,年龄(102.67±2.60)岁,百岁率为16.13/10万。长寿和百岁老人的空间分布均呈现中部北部聚集,西南部稀疏的特点。壮族( OR=1.551,95% CI:1.308~1.838)、已婚( OR=55.507,95% CI:36.087~85.377)和适度偏高的腰臀比( OR=258.056,95% CI:27.775~2 397.569)及SBP( OR=1.019,95% CI:1.013~1.026)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长寿。 结论:研究发现上林地区长寿老人比率高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女性长寿多于男性,以壮族为主,且存在其特有的空间和人群分布特征;女性、壮族、已婚、适当偏高的腰臀比及SBP可能有益于该地区人群长寿,但其他因素对长寿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海南百岁老人主要健康指标及其与生存质量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百岁老人作为研究健康老龄化的“模板人群”,探索其健康长寿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有助于探讨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实现健康长寿的可能路径。近年来,包括中国海南百岁老人队列研究(CHCCS)在内的长寿人群观察性研究报道了百岁老人主要健康特征与生存质量的关联。本文旨在综述CHCCS近年来发现的相关研究证据并结合国内同类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健康指标包括血压、血脂、血糖、血红蛋白、身体测量指标和肾功能等;生存质量及健康结局包括饮食、营养、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日常活动能力、老年综合征等。以期为制定健康老龄化政策提供相关人群流行病学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区域长寿水平评价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区域长寿现象是指某一地区(按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单位)在某一时点或一段时间内长寿水平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并且就全国范围来看,其长寿水平名列前茅的一种人口年龄分布现象。近些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针对个体长寿的影响因素开展了较为丰富的研究,然而与之相对应的区域长寿水平的评价研究仍相对较少。本文从评价指标及研究发现、研究尺度及数据来源等方面对国内外区域长寿水平评价研究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从3个方面对区域长寿水平评价研究的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第一,充分利用人口死亡监测数据开展区域长寿水平评价;第二,在多源数据充分整合、校核的基础上基于复合评价指标开展区域长寿水平的综合评价,以精准描述各地区长寿水平的时空演变趋势;第三,从区域长寿水平评价向区域健康长寿水平评价转变,促进健康老龄化社会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长寿老人流行病学研究的科学意义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我国已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及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长寿老人作为“健康老人模板”,对其开展健康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建设健康老龄社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长寿老人流行病学研究前瞻性研究仍然较少,尚需涵盖人口社会学、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疾病谱、心理精神状态、医学影像指标、生物标志物、基因等诸多层面的长寿老人队列数据的长期随访收集以及生物样本库的建立完善。本期重点号展示了中国海南百岁老人队列研究基于7年随访数据,围绕百岁老人全因死亡的风险因素展开的研究成果,以期为长寿老人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和健康老龄化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加强老年流行病研究 科学指导老年健康防控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我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形势,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作为我国人口中寿命最长和最脆弱的特殊群体,亟需针对此人群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老年流行病学是研究流行病学理论与方法在老年人研究中的应用科学,整合多种方法开展老年人特殊健康特征分析,获取老年人健康流行病学规律。本期“老年流行病学”重点号文章围绕老年人群慢性病、心理健康、认知功能和死亡等识别出一系列健康长寿的生活方式、生物标志物和环境内暴露指标等可修饰性危险因素,以期为科学指导老年健康防控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未来研究不仅需要持续关注慢性病、失能和失智等传统老年健康问题,也要重视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海南百岁老人12项肥胖相关指标与全因死亡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描述和分析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小腿围、腰围小腿围比值(WCR)、脂质蓄积指数(LAP)、内脏脂肪指数(VAI)、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VAI)、身体形态指数、中国身体形态指数(CABSI)和身体圆度指数与海南百岁老人全因死亡间的关联。方法: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的海南百岁老人共1 002人。随访时间的 M( Q1,Q3)为4.16(1.31,5.04)年,结局为全因死亡,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各肥胖相关身体测量指标与全因死亡的关联,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比较。 结果:总人群中小腿围对全因死亡的判定能力最强,AUC为0.61(95% CI:0.57~0.64),分性别结果与总人群一致( P<0.05)。WCR次之(AUC为0.58),再次是BMI、LAP和腰围,AUC分别为0.55、0.55和0.54,而CABSI、腰臀比和VAI的判定能力较弱,AUC分别为0.51、0.50和0.50。 结论:本研究比较了12项肥胖相关指标与海南百岁老人全因死亡间的关联,发现小腿围的预测判定能力最好,且呈剂量反应关系,提示可作为长寿老人死亡风险预测的参考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海南高龄老人头发微量元素水平与全因死亡的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探讨海南高龄老人头发微量元素水平与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中国海南百岁老人队列研究的部分高龄老人,共163名。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头发微量元素与全因死亡的关系。结果:海南高龄老人元素硒(Se)、锰(Mn)、锶(Sr)与死亡关联的风险比( 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R值分别为0.72(95% CI:0.54~0.98, P=0.035)、1.50(95% CI:1.07~2.11, P=0.020)、0.54(95% CI:0.37~0.79, P=0.001)。按贫血进行亚组和交互分析并进行多因素调整后,元素铜与贫血人群死亡关联的 HR值为1.81(95% CI:1.13~2.88, P=0.013)。此外,Mn与贫血存在交互作用, HR值为0.46(95% CI:0.22~0.94, P=0.033)。 结论:海南高龄老人头发Se、Mn、Sr含量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头发Se、Mn、Sr可作为长寿老人死亡风险预测的参考指标,提示注重高龄老人的日常饮食,应丰富多样,以维持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的正常与均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