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脾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预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早期分流道功能障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SWE)监测肝脏硬度及脾脏硬度(S-SWE)变化对于预测支架功能障碍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16 年 1 月—2022 年 9 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 40例,将术后 1个月内未发生功能障碍的 22例纳入支架通畅组,术后 1周未发生、术后1个月发生功能障碍的18例纳入支架功能障碍组.监测术前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肝脏硬度及S-SWE变化规律.结果 Mauchly检验显示数据符合球形分布(P>0.05).两组患者组内术前、术后肝脏硬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时间=0.003,F 时间×分组=0.842,F 组间=0.027;P均>0.05),S-SW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时间=51.249,F 时间×分组=30.676,F 组间=11.986;P均<0.01).进一步行事后两两比较,支架通畅组术前1 d、术后 1周、术后1 个月S-SWE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功能障碍组术后1周肝脏硬度较术前1 d下降(P<0.05),术后1个月肝脏硬度回升,与术前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两组S-SWE差值的绝对值(ΔS-SWE),ΔS-SWE(术后1个月-术后1周)、ΔS-SWE(术后1个月-术前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2、4.368,P<0.05).结论 定量测量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前后 S-SWE 并观察其变化趋势,有利于判断是否存在支架功能障碍、评价手术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膨体聚四氟乙烯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与药物联合胃镜治疗作为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二级预防的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以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覆膜支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与药物联合胃镜治疗作为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二级预防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7月因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TIPS治疗(ePTFE覆膜支架)或首次接受胃镜治疗作为二级预防的患者,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肝功能变化、腹水缓解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再出血率、平均住院次数及费用、生存时间,以及TIPS组支架通畅情况。对数据采用χ 2检验、Kaplan-Meier法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TIPS组74例,药物联合胃镜组66例,随访12~16(14.57±0.79)个月。术后1年,TIPS组腹水缓解率为57.1%(32/56),高于药物联合胃镜组的0(χ 2 = 36.73, P < 0.01)。术后1、3、6、12个月,TIPS组患者肝性脑病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2.4%(24/74)、37.8%(28/74)、40.5%(30/74)、40.5%(30/74),药物联合胃镜组患者肝性脑病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0%(2/66)、3.0%(2/66)、3.0%(2/66)、6.1%(4/66);Kaplan-Meier分析显示,TIPS组肝性脑病累积发生率高于药物联合胃镜组(χ 2 = 11.29, P < 0.01)。术后1个月内、1~3个月、3~6个月、6~12个月,TIPS组重度肝性脑病(Ⅲ至Ⅳ度)的发生率分别为2.7%(2/74)、0、0、0,药物联合胃镜组重度肝性脑病发生率均为0,两组重度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TIPS组和药物联合胃镜组术后12个月再发出血率分别为0和27.3%(1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22.42, P < 0.01)。随访期间两组均无患者死亡。TIPS组住院次数为(1.45±0.80)次,少于药物联合胃镜组的(3.24±1.8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 = -4.52, P < 0.01)。 结论:在预防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再出血方面,TIPS(ePTFE覆膜支架)治疗具有再出血率低、腹水缓解率高、住院次数少等优点;TIPS治疗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比药物联合胃镜的高,但TIPS并不增加重度肝性脑病发生率。TIPS与药物联合胃镜治疗的术后1年生存率无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43例采用Viatorr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采用Viatorr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4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在TIPS术中置入Viatorr支架,定期随访血清学指标、彩超、胃镜以及再出血、腹水和肝性脑病情况,门静脉压力、肝肾功能、凝血指标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Kaplan-Meier曲线计算支架通畅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再出血率及生存率。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率100%,门静脉压力梯度由术前(25.57±5.50)mmHg降至术后(9.76±2.92)mmHg。术后1个月丙氨酸转氨酶(ALT)较术前明显升高,但在术后3、6个月与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1、3、6个月总胆红素、血氨、凝血酶原时间较术前有所升高,白蛋白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肌酐和尿素氮较术前有所降低。患者术后12、24个月累积再出血率分别为0、9%;26例腹水患者中,22例(84.6%)腹水完全消失,3例(11.5%)腹水明显减少。术后3、6、12、24个月肝性脑病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1.6%、17.3%、21.9%、21.9%;术后12、24个月支架功能障碍累积发生率分别为5.6%、23.7%。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累积生存率均为91.9%。结论:采用Viatorr支架行TIPS手术可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及再出血率,提高肝内分流道通畅率,并不增加术后肝性脑病发生风险,且术后累积生存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镜超声引导下肝内门体分流术在实验动物中的应用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是门静脉高压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但该方法技术难度高,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故临床推广受到限制。内镜超声引导下肝内门体分流术如以人体自然腔道为入路,有望通过内镜超声的精准定位放置肝内门体分流支架。本文报道国内首例该技术的动物实验过程,为该技术的可行性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硬化伴门静脉血栓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分流道失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PVT)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分流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肝硬化伴PVT行TIPS术治疗患者4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记录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梯度(PVPG),术后随访3、6、12、18、24个月时分流道支架通畅情况,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44例均成功建立肝内门腔分流道,术后PVPG均较术前下降( P值均< 0.01)。PVT行TIPS术后分流道狭窄率为18.2%( n = 8),术后3、6、12、18、24个月累积分流道支架通畅率分别为95.5%、90.7%、90.7%、86.8%、74.4%。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史、血小板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与术后分流道失功能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史( P = 0.007, OR = 28.606)是术后分流道失功能的独立风险因素。 结论:肝硬化PVT行TIPS手术安全可行,可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糖尿病患者术后分流道失功能风险较高,临床上应加强对高危风险患者的防治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门静脉高压Rex手术后血管并发症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以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 IJV)作为搭桥血管的Rex手术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0月至2019年8月54例接受初次Rex手术(采用IJV作为搭桥血管)治疗肝前性门静脉高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19例;中位年龄5岁(0.8~14岁)。观察其临床表现、脾大脾功能亢进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恢复情况,应用Pearson χ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对手术前后脾长径、脾厚度、血小板计数及胃镜静脉曲张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54例患儿中,无血管并发症47例患儿术后均无消化道出血,脾大脾功能亢进缓解或消失,患儿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108.49±100.98)×10 9/L和(171.54±92.22)×10 9/L比较,数值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手术前、后脾长径[(133.93±32.91)mm和(111.89±35.21)mm]和脾厚度[(44.88±11.03)mm和(34.72±9.04)mm]比较,数值均有所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F 2-F 3食管静脉曲张比例由术前73.9%(20/23)降至术后13.0%(3/23)。术后出现血管并发症7例(13.0%),其中血管栓塞2例(3.7%),血管狭窄5例(9.3%)。术后出现血管栓塞2例分别表现为脾功能亢进无缓解和消化道出血,均再次行Rex手术,术后血管通畅。血管狭窄5例表现为脾大、脾功能亢进缓解不良或消化道出血,超声及CT检查可见吻合口直径<3 mm、流速增加3~4倍。其中,2例行球囊血管扩张成功;1例行球囊血管扩张后效果不佳而行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均血管通畅,症状缓解;余2例暂未接受治疗。 结论:IJV搭桥Rex手术效果良好,可以达到根治的手术目的。血管栓塞和吻合口狭窄是影响IJV搭桥Rex手术术后效果或导致手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出现血管栓塞患儿需要再次手术治疗,吻合口狭窄患儿行血管介入治疗并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窦道胃支架置入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胰瘘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报道了1例采用经窦道胃支架置入术治愈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胰瘘患者。术后随访5月余,显示患者胰瘘痊愈,无假性囊肿、左侧门静脉高压、糖尿病等并发症。该技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肾镜清创引流术后胰瘘的理想方法。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此技术的相关报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移植术后晚期门静脉闭塞介入治疗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晚期门静脉闭塞不同门静脉闭塞分级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2年6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肝移植术后晚期门静脉闭塞患者资料。共入组13例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范围2~68岁,中位年龄47岁。基于门静脉血栓Yerdel分级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放射介入科介入诊治经验,进一步优化门静脉闭塞分级,并依据分级行不同治疗。观察患者门静脉闭塞两端压力梯度变化、介入并发症、介入术后门静脉通畅情况等。结果:13例患者均获得介入治疗技术成功。13例患者置入支架共15枚。介入手术时间(63.1±18.4)min。13例患者介入治疗前门静脉闭塞两端压力梯度为[ M( Q1, Q3)]14.0(9.5,18.0)mmHg(1 mmHg=0.133 kPa),高于介入治疗后压力梯度[ M( Q1, Q3)]1.0(1.0,2.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19, P<0.001)。1例患者于介入术后6 d再发门静脉主干及门静脉右支内血栓,再次介入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于介入术后111 d因门静脉主干内再次血栓形成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其余患者介入术后随访过程中门静脉均通畅。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穿刺点及腹腔内出血等介入相关并发症。 结论:基于不同门静脉闭塞分级采取相应的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晚期门静脉闭塞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伴门静脉海绵样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伴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TIPS治疗、伴(CTPV组)或不伴(非CTPV组)CTPV的肝硬化EGVB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TPV组和非CTPV组患者的手术技术成功率、支架通畅率、上消化道再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和生存率等。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共筛选出37例行TIPS治疗且伴CTPV的肝硬化EGVB患者,其中10例(27.0%)患者TIPS术中门静脉穿刺失败而转内镜下治疗,技术成功率为73.0%;行TIPS治疗但不伴CTPV的肝硬化EGVB患者共460例,其中18例(3.9%)患者TIPS失败,技术成功率为96.1%。按照1∶2进行倾向性匹配,共54例患者被纳入非CTPV组。CTPV组患者TIPS治疗后门静脉压力从(28.9±5.1) mmHg(1 mmHg=0.133 kPa)降至(18.8±4.5)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122, P<0.01)。中位随访时间(范围)为33个月(1~66个月),CTPV组和非CTPV组的1年累积支架通畅率(75.0%比86.8%)、上消化道再出血率(21.0%比10.0%)、肝性脑病发生率(34.8%比22.2%)和生存率(80.7%比88.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伴CTPV的肝硬化EGVB患者行TIPS治疗安全、有效,且不增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远期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门静脉搭桥血管狭窄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早期门静脉狭窄是儿童肝移植术后移植物失功和儿童受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儿童肝移植术中有时出现供、受者门静脉长度不匹配,需应用血管搭桥重建血管,增加了门静脉狭窄的风险。本文报道1例儿童肝移植术中采用髂静脉搭桥完成门静脉重建,术后3 d出现门静脉搭桥段血管狭窄,及时行经皮肝穿刺门静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术后肝功能顺利恢复,监测门静脉血流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