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程监管在药品监管和企业管理的作用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当前,信息技术与监管业务不断融合,数字化监管、移动化监管等创新监管方式的作用不断凸显.远程监管能够通过智能分析风险点准确制定监管策略,从而提高监管效率并确保药品安全.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点带面",推行"药监慧眼"工程试点,实现药品生产安全远程监管.在试点过程中,云南白药集团及其子公司通过"技术先行""数据赋能"解决了信息化程度不同企业的数据收集、上传、预警问题,为探索药品生产智慧监管提供了新思路."药监慧眼"工程试点的实施不但促进了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推进质量管理系统的整合,更重要的是将生产过程可识别化,为智慧监管打通了关键一环,是药品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总结试点项目的实施和成效,并对实现药品生产全过程可追溯、推进药品生产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监管大数据的应用场景进行了思考,建议通过鼓励医药产业信息化、打通中药原料的追溯和监管、建立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构建智能化数据分析等措施,推动药品安全治理的网络化、智慧化、高效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南京市大气PM2.5中金属污染特征及慢性健康风险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了解南京市大气PM2.5及其中金属成分的污染特征,分析金属来源并开展健康风险评价,为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和做好人群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每月10-16日开展PM2.5采样,分别采用称重法和电感耦合离子质谱法测定PM2.5质量浓度及金属含量,利用富集因子法分析金属成分的污染来源,利用慢性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金属成分的呼吸暴露风险.结果 2021年南京市江北新区和江宁区两个监测点的PM2.5年均浓度中位数分别为39 μg/m3、36μg/m3,江北新区PM2.5年均浓度高于江宁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3,P=0.047),两个监测点不同季度的PM2.5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高浓度均在第一季度,最低浓度均在第三季度.两个监测点PM2.5中Cd、Se、Tl这3种金属成分的质量浓度均为江北新区高于江宁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监测点PM2.5中金属成分的富集因子值均超过10,提示污染主要来源于人为活动.两个监测点金属成分的非致癌风险值均小于1,可认为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的非致癌健康风险.江北新区As、Cd、Cr和江宁区As、Cr的终生超额致癌风险介于10-6~10-4的可接受风险水平之间,表明这些金属成分对人群具有潜在致癌风险.Cr的致癌风险最大,其次是As.结论 本次调查的两个监测点大气PM2.5中金属成分多源于人为污染,其非致癌风险较低,部分金属成分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洪涝灾害公众健康防护建议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洪涝灾害是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受灾群众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本研究参照我国相关法规、应急手册,结合广泛的文献、资料调研进行综合分析与提炼,并根据流行病学与相关防护证据和专家咨询,分类解析洪涝灾害的环境健康危害因素,从事前预防、事中干预、事后救助的策略角度提出针对公众的多环节、多人群、分阶段的综合防护措施,为推进受洪涝灾害影响的公众健康防护水平、改善公众健康结局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的建议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前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的疫情进入了一个严峻而复杂的局面。截至2020年2月1日,全国已有超过11 000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给社会和经济带来极大影响,也严重影响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日常医疗运行。本文针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门诊及病房手术各个环节所需的医务防护措施进行讨论和建议,以期减少在2019-nCoV暴发和流行期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护人员的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及危重型患者呼吸治疗相关操作防护措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自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以来,已有大量人传人的病例,其中超过1 700例医护人员遭受了感染。对危重症患者进行呼吸治疗时有大量高危操作,例如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无创正压通气、高流量鼻导管治疗、气管镜检查、吸痰以及转运等均可引起或加重患者气道内呼出病毒的大量传播。因此,我们根据目前最佳证据以及国内现有条件制定了本防范建议,旨在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的同时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放射治疗对卵巢功能影响的机制及防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肿瘤综合治疗措施的不断发展,在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的同时,对于年轻女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存,日益引起重视。放疗作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引起青春期和育龄女性的卵巢损伤,进而导致其生育力下降及一系列不良反应。放射线除直接作用于生物大分子进而引起卵巢损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各级卵母细胞及卵巢颗粒细胞间的氧化应激水平引起卵巢间接损伤。现阶段,在接受放射治疗的女性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具体实践过程中,主要包含物理防护、药物防护及生物防护三方面措施。近些年来,相关女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存新技术的发展也为此带来了新希望,包括防护效果、患者年龄、具体肿瘤治疗措施的选择等在内的因素,是生育力保存相关措施选择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方面。本文综述放射治疗引起卵巢损伤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对接受放疗的年轻女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存措施与新技术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0 - 2022年杭州市恙虫病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杭州市恙虫病流行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收集杭州市2010 - 2022年恙虫病病例信息,分析恙虫病的发病情况及时间、人群、地区分布特征。以街道(乡镇)为单位,采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SaTScan 10.1.2软件进行时空聚集性扫描。结果:2010 - 2022年,杭州市共报告恙虫病病例362例,年发病率中位数为0.260/10万,发病率呈逐年波动上升趋势( Z = 3.84, P < 0.001),2021年发病率最高(0.528/10万),2010年发病率最低(0.013/10万)。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中位数为7 d,范围为1 ~ 28 d。发病高峰为9 - 11月(52.49%,190/362)。男性149例(41.16%,149/362),女性213例(58.84%,213/362);60 ~ 69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占32.32%(117/362);职业以农民为主(77.35%,280/362)。报告病例数前3位的地区依次为淳安县(257例,70.99%)、临安区(33例,9.12%)、建德市(19例,5.25%)。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除2015 - 2018年以外,其余年份恙虫病发病率均存在空间聚集性(均 P < 0.05)。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除2015和2016年以外,其余年份恙虫病发病率均有热点区域(高-高)出现,且均位于淳安县。时空聚集性分析显示,一类聚集区以淳安县金峰乡为中心,聚集时间为2018年12月至2021年11月,涉及22个乡镇;二类聚集区以富阳区万市镇为中心,聚集时间为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涉及14个街道(乡镇)。2个聚集区均为山区涉农区,报告病例数占38.67%(140/362)。 结论:杭州市恙虫病病例以老年女性农民为主,高发季节为秋季,主要发生在山区涉农区。建议针对重点人群、季节、区域开展健康宣教、个人防护等综合性防控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ICU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的影响因素和预防的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对ICU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OMSI)的影响因素及预防进行综述。总结并归纳影响ICU护士OMSI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工作性质、工作环境、排班5个方面。探讨ICU护士OMSI的预防措施,包括体育锻炼、完善ICU科室管理制度、正确使用防护工具及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防护教育及心理疏导,并且综合分析了预防措施的效果,为进一步制订规范的ICU护士OMSI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解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高温热浪已对我国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我国对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有重要需求。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组织专家充分调研全球及我国高温热浪人群健康流行病学研究证据,解析不同人群的健康危害及防护需求,提出切实有效的个体防护措施及健康建议。基于此编制的《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简称《指南》)于2023年6月正式发布。本文围绕《指南》的制定背景与意义、编制原则、主要依据、核心内容、实施与推广等方面进行解读,以促进对《指南》内容理解、加强《指南》宣贯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性能歼击机飞行员座舱噪声暴露与防护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飞行员飞机座舱噪声暴露情况,提出高性能歼击机座舱噪声防护防控措施建议。方法:在3种型号高性能歼击机(歼-A、歼-B、歼-C)地面试车发动机达到最高转速后5~180 s 时,用声级计测量座舱中飞行员(假人)耳位处以及飞机尾喷口右侧与纵轴夹角60°、距离2.5 m处的总声压级、A声级,以及31.5、63、125、250、500、1 000、2 000、4 000、8 000 Hz噪声的线性声压级。选取听力正常的青年男性志愿者10名,采用125、250、500、1 000、2 000、4 000、8 000 Hz倍频程中心频率窄带信号,分别测试其裸耳,佩戴甲、乙、丙(分别为进口、现役、新研制)3种型号飞行头盔有源降噪状态及无源降噪状态时的听阈,并计算甲、乙、丙各型号飞行头盔的声衰减值(裸耳听阈和佩戴飞行头盔听阈测量差值)。结果:歼-A、歼-B、歼-C地面试车发动机最大工作状态时的座舱飞行员(假人)耳位处噪声总声压级分别为102.2、100.4、111.2 dB;歼-B、歼-C尾喷口噪声总声压级分别为134.4、148.0 dB。歼-C飞机座舱噪声高于GJB 565A—2009的限值标准。经10名受试者测试,除4 000 Hz外,不同型号的飞行头盔在其他频率上的声衰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35.49、38.93、32.37、33.50、23.96、27.81, P均<0.001)。歼-A、歼-B、歼-C飞机座舱噪声经乙型头盔的有源状态衰减后噪声暴露的总声压级分别为87.3、84.1、89.3 dB。 结论:高性能歼击机座舱噪声仍使飞行员处于较高声压级,对其听力健康和飞行效能构成潜在威胁。头盔降噪需进一步研究。头盔的主动衰减,降低噪声源的噪声水平仍然是防噪的主要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