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性能歼击机飞行员座舱噪声暴露与防护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飞行员飞机座舱噪声暴露情况,提出高性能歼击机座舱噪声防护防控措施建议。方法:在3种型号高性能歼击机(歼-A、歼-B、歼-C)地面试车发动机达到最高转速后5~180 s 时,用声级计测量座舱中飞行员(假人)耳位处以及飞机尾喷口右侧与纵轴夹角60°、距离2.5 m处的总声压级、A声级,以及31.5、63、125、250、500、1 000、2 000、4 000、8 000 Hz噪声的线性声压级。选取听力正常的青年男性志愿者10名,采用125、250、500、1 000、2 000、4 000、8 000 Hz倍频程中心频率窄带信号,分别测试其裸耳,佩戴甲、乙、丙(分别为进口、现役、新研制)3种型号飞行头盔有源降噪状态及无源降噪状态时的听阈,并计算甲、乙、丙各型号飞行头盔的声衰减值(裸耳听阈和佩戴飞行头盔听阈测量差值)。结果:歼-A、歼-B、歼-C地面试车发动机最大工作状态时的座舱飞行员(假人)耳位处噪声总声压级分别为102.2、100.4、111.2 dB;歼-B、歼-C尾喷口噪声总声压级分别为134.4、148.0 dB。歼-C飞机座舱噪声高于GJB 565A—2009的限值标准。经10名受试者测试,除4 000 Hz外,不同型号的飞行头盔在其他频率上的声衰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35.49、38.93、32.37、33.50、23.96、27.81, P均<0.001)。歼-A、歼-B、歼-C飞机座舱噪声经乙型头盔的有源状态衰减后噪声暴露的总声压级分别为87.3、84.1、89.3 dB。 结论:高性能歼击机座舱噪声仍使飞行员处于较高声压级,对其听力健康和飞行效能构成潜在威胁。头盔降噪需进一步研究。头盔的主动衰减,降低噪声源的噪声水平仍然是防噪的主要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飞行员使用综合显示/夜视头盔安全策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飞行员综合显示头盔是当代先进战斗机关键装备之一 ,集信息显示、武器瞄准、语音通讯、供氧抗荷、碰撞防护等功能于一体 ,与飞机的航电系统、火控系统、供氧抗荷系统、弹射救生系统发生交联 ,构成了功能强大、交联复杂的人-机系统[1-4].当代先进战斗机具有续航时间长和空中加油能力 ;具有高机动性和敏捷性(高过载和高过载增长率);具有高速、低空及不利姿态下的弹射救生能力等.但是 ,由于工程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 ,飞行员综合显示/夜视头盔(约2.0kg)比常规飞行保护头盔(约1.2kg)增重50% 以上 ,外形增大,重心偏移,适体性设计难以掌控 ,人机工程设计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导致长航时飞行出现头顶压痛、颈部酸痛 ,机动飞行中头盔位移过大造成显示信息丢失 ,弹射离机时头颈损伤风险增加等人机工效和安全问题 ,严重制约了装备使用和作战效能的充分发挥 ,对飞行安全和工作效率产生严重影响[5-8].因此 ,研究、分析和评估与综合显示/夜视头盔相关的安全要素及其影响 ,提出设计和使用方面的安全策略 ,对发挥综合显示/夜视头盔的作战效能、保证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佩戴头盔时头颈对-Gx加速度的动力学响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模拟-Gx作用下头颈的运动,并进行力学测量,对-Gx冲击加速度作用下佩戴头盔时头颈的动力学响应和头盔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 设计了一个由HYBRID III假人头颈组成的头型摆.头型摆向前运动,颈下端的碰撞体与波形发生器碰撞.测量碰撞加速度 、头部响应加速度 、颈下端的力和力矩以及头盔位移.比较假人头型佩戴头盔与佩戴瞄准具头盔两种状态下头颈动力学响应和头盔位移的差异.结果 试验中,假人头型的头部和颈下端的力 、力矩对碰撞加速度的作用时间大幅延长.佩戴头盔时,-Gx冲击加速度峰值(6.82±0.27)G、脉宽(42.63±1.04)ms,头部响应加速度峰值(5.66±0.16)G、脉宽(173.91±2.31)ms,颈下端力和力矩的峰值 、脉宽分别(390.37±10.98)N、(183.51±6.26)ms和(79.64±2.70)N·m、(164.17±1.53)ms,头盔相对头型的角位移和线位移分别为(13.16° ±4.61°)和(21.51±10.58)mm.佩戴头盔与佩戴瞄准具头盔两种状态,头部响应加速度 、颈下端力和力矩的脉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47、3.105、17.871,P<0.05),佩戴瞄准具头盔的位移增大.无论是佩戴头盔还是佩戴瞄准具头盔,碰撞加速度与头部响应加速度的峰值和脉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8~485.26,P<0.01).结论 头型摆的冲击试验方法基本反映了-Gx作用下人体头颈的运动和受力,研究结果对-Gx作用下佩戴头盔时头颈的安全和头盔的稳定性评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型悬浮式防护服防X线辐射效果、可操作性和舒适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新型悬浮式防护服防X线辐射效果、可操作性和舒适性.方法 分别检测悬浮式防护服与普通防护服在第1、第2术者位置头部、胸部、腹部、下肢、足部辐射剂量率(μSv/h).15名介入放射科医师先后穿普通防护服、悬浮式防护服参与模拟手术,对防护服可操作性及舒适性进行独立评分.结果 悬浮式防护服与普通防护服相比,明显降低了第1、2术者胸部、腹部、下肢部位射线剂量率(t=135.5~1 688.9,P<0.01),同时有效保护了头部、足部免受高辐射剂量伤害.悬浮式防护服可操作性评分虽低于普通防护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26,P=0.103);舒适性评分明显优于普通防护服(Z=-3.482,P<0.000 1).结论 与普通防护服相比,新型悬浮式防护服具有良好的整体防护性能和舒适性,且不影响手术操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上肢骨折患者术中应用改良屏风与拱形支架防辐射装置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改良屏风与铅帘联合拱形门防辐射装置在上肢骨折患者术中的防护效果.方法 选择上肢骨折患者44例,随机分成2组,拱形支架组(A组,22例)术中应用铅帘和拱形门防辐射装置,改良屏风组(B组,22例)术中应用改良屏风防辐射装置;另设置对照组(C组,模拟人),术中未使用防辐射装置.比较3组头部、颈部、胸腹部、会阴部、下肢的受照剂量,评价改良屏风与拱形支架的防护效果.同时调查A、B组患者及100名医护人员对使用防护装置的满意度.结果 A组和B组头部、颈部、胸腹、会阴、足部射线辐射剂量明显低于C组,A组头部、颈部、胸腹、会阴、足部射线辐射剂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和医护人员对使用防护装置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屏风与铅帘联合拱形门均可降低患者的受照剂量,但是改良屏风术中影响操作,拱形支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便于使用,故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头部γ射线立体定向治疗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与辐射安全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掌握γ射线立体定向治疗装置(γ刀)及场所辐射防护关键指标,为γ刀运行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辐射安全分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12月,以北京市某医院1台Perfexion型头部γ刀及其治疗场所为研究对象,使用451 P型高压电离室巡测仪、PTW DOSE Ⅰ放疗剂量仪、专用γ刀测试模体和EBT3胶片等测试相关的防护和剂量学性能指标,现场直接查验安全防护设施及其功能状况,依据国内外相关标准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γ刀设备表面5 cm的杂散辐射范围值为0.44~18.33 μSv/h,平均值为4.34 μSv/h,距设备表面60 cm的周围剂量当量率范围值为0.93~5.92 μSv/h,平均值为2.13 μSv/h;γ刀5项基本剂量学性能指标均在WS 582-2017《X、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规定的标准限值之内;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及其功能满足γ刀常规运行的基本要求.结论 在头部γ刀及其治疗场所防护性能可靠的基础上,放射治疗职业人员应提高近床摆位操作技能,落实γ刀设备质量控制措施,加强γ刀治疗辐射意外事故的应急演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铅帘联合拱形门防辐射装置在四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铅帘联合拱形门防辐射装置在四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自2017-01-2018-06行手术治疗的328例四肢骨折,164例术中使用铅帘联合拱形门防辐射装置(观察组),而164例术中未使用防辐射装置(对照组).铅帘联合拱形门防辐射装置包括铅帘和拱形支架2个部分.结果 铅帘联合拱形门防辐射装置对未手术区域的防护效果显著,有效防护率高达99%.观察组头部、颈部、胸腹部、会阴部X线辐射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铅帘联合拱形门防辐射装置可以更好地克服传统X线辐射防护用品的不足,在应用时不受手术体位限制,不影响手术操作和病情观察,可对人体提供更为完全的防护,而且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使用,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男性颈部防护装置人机接口参数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我国成年男子头颈部前屈运动特征,其中包括头部质心轨迹与前屈角度.方法:根据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国家标准GB10000-88,选取5/50/95三个百分位志愿者各10例;受试时,志愿者躯干保持不动,头颈部在矢状面内自然前屈;使用Raptor-4运动捕捉系统捕捉志愿者身上所贴标志点的坐标,通过对标志点坐标计算得出头部质心与转动角度.结果:①获得了5/50/95百分位成年男子头颈部前屈运动特征,运动特征数据与志愿者身高成正相关;②将运动特征数据取综合均值作为装置设计基准,3个百分位数据相对于综合均值的误差最大为10.08%.结论:通过头颈部前屈运动特征研究,可为颈部康复或防护装置设计提供边界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密闭头盔配戴不当致航空性中耳炎两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正压生物防护头罩综合效能评估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正压生物防护头罩是高等级个人生物防护装备之一,广泛应用于高危生物危害环境下作业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该文从防护性能和人体功效学角度分析了正压生物防护头罩在综合效能评估方面的研究与存在问题,结合国内外标准要求提出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正压生物防护头罩的技术发展、科学评估和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