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中医水液及三焦膜系理论探讨小儿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病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气道黏液高分泌病变部位在气道黏膜。现代中医理论认为,气道黏膜属三焦膜系范畴,是中医水液的一部分。从小儿生理特点出发,探究小儿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病机,气道黏液高分泌是中医水液代谢紊乱的结果,与三焦气化功能密切相关。三焦气化失司是小儿气道黏液高分泌核心病机。小儿阳气不足,阳气怫郁导致三焦气化失司,进而三焦“行”与“化”的功能不足,水液不行、气不行水、水液停聚,水谷异生,水液代谢紊乱导致小儿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耳之"玄府-气液-络脉"视角辨治突发性耳聋
编辑人员丨2024/4/13
基于耳之"玄府-气液-络脉"理论,突发性耳聋于内应有络脉虚滞的致病基础,加之阳气怫郁或情志抑郁不遂致耳玄府壅塞郁闭,气液宣通失常而发生突发性耳聋.因此在开通玄府、调畅气液、补虚通络治疗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辛味香窜药开玄府以输布耳液,巧用活血祛瘀药宣通气液以渗灌精血,善用补虚开玄药扶助正气以运转耳神,消散玄府内有形无形之邪,使耳玄府得通,气血得畅,以期为辨治突发性耳聋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刘完素火热病证治及代表方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刘完素其学术以火热论而闻名于世,在火热病的辨治上,并不囿于以治伤寒之法去治热病的流弊,而是强调寒凉药物的使用,被称为“寒凉派”.现就刘完素火热病证治及代表方探析如下.1 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六气皆从火化.故风、寒、湿、燥诸气为病,大多能化热化火或与火热相兼同化.故刘完素有日:“风本生于热,寒大多为冷热相并,湿因于火热怫郁,燥阴盛于风热火也.”王秉衡将其概括为“人之火病独多者,以风寒燥湿悉能化火”.“郁,怫郁也,结滞壅滞而不通畅也.”刘完素认为六气化生火热的病机关键在于气机怫郁,郁是化生火热的发病机转,指出“由寒主闭藏,而阳气不能散越,则怫郁内作故也.”故其论述吐酸、吐下霍乱、转筋等病症时,多从“阳气怫郁” “热气怫郁” “怫热郁结”等立论.气机怫郁不仅可导致多种火热病证,火热也往往是产生风、寒、湿、燥的原因之一.刘完素认为:“风本生于热,以热为本,以风为标,凡言风者,热也,热则风动.”又日:“而气机不畅,所谓热甚则腠理闭密而郁结也.”六气引起玄府郁闭,郁而生热是化生火热的重要原因,而火热怫郁又可导致玄府郁闭进而引起各种临床病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桂麻各半汤加味治疗风瘙痒验案2则
编辑人员丨2023/8/6
风瘙痒是一种没有原发性皮损,仅以皮肤瘙痒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瘙痒性皮肤病,局限性以阴道、肛门周围多见,泛发性可泛发全身[1].中医古籍文献中亦有"痒风""血风疮"等名称.许克昌《外科证治全书》有云:"遍身搔痒,并无疥疮,搔之不止."仲景云:"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身体为痒,痒则为泄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患者发病之初自觉瘙痒剧烈,反复抓挠之后皮肤出现抓痕、血痂等破损,日久皮肤肥厚,色素沉着,甚则出现苔藓样变.桂麻各半汤出自《伤寒论》原文23条,本是治疗太阳病之阳气怫郁在表,而不得越出的身痒.《伤寒贯珠集·太阳篇上》:"身痒者,邪盛而攻走经筋则痛,邪微而游行皮肤则痒也.……桂枝所以为汗液之地,麻黄所以为发散之用."桂枝汤与麻黄汤既调和营卫,又轻散外邪,小发其汗.其中桂枝辛温,解肌祛风;酒白芍酸苦微寒,敛阴和营.二者等量相配,一收一散,相反相成,具有养血和营、调和营卫之功.生姜、大枣可助桂枝、酒白芍调营卫,甘草调和诸药,配合麻黄使肌肤之痒毒从表解,合苦杏仁相须为用,宣中有降.在治疗风瘙痒时,我们在桂麻各半汤基础上加祛风止痒药如荆芥、防风、苦参、白鲜皮、地肤子、马齿苋、白蒺藜等,久病入络酌加路路通、全蝎、地鳖虫、地龙等活血药,临床使用疗效较好,现择病案2则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田合禄五运六气解读《伤寒论》之"太阳之为病"本义及证候诠释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明晰"太阳之为病"的本义,并对太阳伤寒证候进行全面诠释.[方法]从五运六气角度出发,通过对《伤寒论》太阳伤寒条文的文献梳理对"太阳之为病"证候进行诠释.[结果]"太阳之为病"是讲感受太阳本气寒水为主的病,是狭义的伤寒病.寒邪为病,首先伤表为麻黄汤证,寒邪闭塞于表,阳气不得外散则有阳气怫郁于表证(麻黄桂枝各半汤等),阳气郁甚则发热甚或高热而有大青龙汤证.阳虚不化水液则有寒湿证(麻黄加术汤)、水气证(小青龙汤等)、水饮证(苓桂术甘汤等)、奔豚证(桂枝加桂汤等)、蓄水证(五苓散).重则阳虚阴盛而有桂枝甘草汤证、桂枝附子汤证、甘草附子汤证、甘草干姜汤证、干姜附子汤证、四逆汤证等.寒邪以胜相加则伤心,所以伤寒最多心病.心主盛阳、主神明、主血脉、主火,故有"自冒心、心悸"等心阳虚证,损伤心神的"烦躁不安"症,"脚挛急"的筋病,"心中懊憹"的心火内郁证,"心动悸"的复脉汤证以及"如狂或发狂"的蓄血证等.伤寒失治误治而邪陷于表之里胸胁则有柴胡汤证,以及陷胸汤证.[结论]"太阳之为病"是狭义的伤寒病.太阳伤寒证候有寒证、寒湿证、水饮病(包括蓄水证)、阳虚证、火郁证(心火内郁证、热中及面热证)、复脉汤证、蓄血证、柴胡汤证和陷胸汤证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流行性感冒的中医预防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流行性感冒的中医预防特别注重体质因素,因生活不节致“伏寒化温”“阳气怫郁”,故自创“辟秽解毒方”治疗,以升降中焦、分消走泄、宣发肺气为法,给郁热以出路,调整体质,达到预防的目的,体现“治未病”和“整体恒动、天人合一”的中医特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烦疼之病机及其证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就《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烦疼症状进行辨析,认为其病机关键为阳气怫郁,或由风、寒、湿邪束表所致;或阳气壮盛而寒邪闭表;或少阳枢转不利;或阳热偏盛蕴结于里;或湿热交蒸而郁阳不通.其治疗应根据其具体病因,针对阳气怫郁的病机,采用火郁发之的治疗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刘完素“阳热怫郁”理论论治寻常型银屑病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基于刘完素“阳热怫郁”理论,分别从六气皆从火化、五志化火论述寻常型银屑病发病原因,提出寻常型银屑病的起病关键在于“怫郁”,而“内郁外闭”的独特气机结构为银屑病热郁之根;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核心病位在气不在血,热为郁热而非实热,其郁热亦可由阳气虚弱不得畅达而生,即“寒热两端”,终因气分郁热,卫气遏阻,热不得散,波及营血致病,即“内郁外闭,阳郁血热”.基于此,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应从气论治,宣、清、达三法并用启闭开郁、透达郁热,以开解“怫郁”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刘完素建构在玄府学说下的脾胃观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刘完素玄府学说认为玄府是幽隐玄微、运行气液的孔窍,玄府的闭塞是疾病发生的关键,玄府闭塞→气机升降失常→阳热怫郁→玄府闭塞形成一个恶性病理循环,故以辛、苦、寒药使玄府通、气机达、怫热散.在玄府学说这一理论前提下,刘完素抓住脾胃本气为湿的特点,认为脾胃疾病的发生与玄府闭塞、阳气怫郁、郁结不通相关,根据阴阳胜衰、水湿多少不同将脾胃病分寒热两大类,分为脾胃湿盛证、胃寒虚冷证、肠胃热盛证、肠胃燥热证4种证型,以辛热、辛苦寒药宣散玄府、开通郁结,并以温补、燥湿、寒凉、寒润分型施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阳气怫郁-玄府-气液”探讨“郁乃痤”的发病机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痤疮的发生多与火热、寒湿、气滞、血瘀等有形之邪熏蒸肌肤相关,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中“劳汗当风,寒薄为(皮),郁乃痤”的理论,发现“郁”贯穿于痤疮发病的全过程.循刘完素“阳气怫郁”理论,结合“玄府气液”学说,得出痤疮患者在内应有阳气怫郁的致病基础,怫郁极甚或外邪引动致玄府密闭、气液不通而生痤疮.因此,在痤疮的治疗中酌加用辛散之品发在表之郁,开在表之玄府,使气液流通则郁阻可除,邪气可祛,痤疮可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