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阳通络类方治疗阳虚寒凝、络脉瘀阻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目前西药治疗该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随着临床对中医的重视及各类中药汤剂的应用,中药辨证治疗在DPN的治疗中逐渐被应用.阳虚寒凝、脉络瘀阻型是DPN多见之证型.温阳通络类方是一类具有温阳益气、活血通络功效的中医治疗方剂.临床研究证实,温阳通络类方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与阳虚寒凝、络脉瘀阻型DPN的治则相吻合.近年来,随着各医家对温阳通络类方的深入研究,证实其在治疗DPN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可通过改善患者神经传导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糖代谢等达到控制病情进展的目的.对此,本文就温阳通络类方在阳虚寒凝、络脉瘀阻型DPN治疗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董振华治疗结缔组织病伴雷诺现象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董振华教授认为结缔组织病伴雷诺现象属本虚标实证,本虚多为气血不足、阳虚,标实多为寒凝、血瘀、气滞、热毒,络脉瘀阻贯穿于疾病始终.临床常从虚寒瘀滞、气滞血瘀、热毒瘀滞辨证论治,强调取效的关键在于辨证准确,加减得宜,标本兼顾,坚持守法守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温针灸与常规针刺治疗阳虚寒凝、络脉瘀阻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比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温针灸与常规针刺治疗阳虚寒凝、络脉瘀阻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64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针刺组,每组32例.在降糖治疗基础上,温针灸组选择脾俞、肾俞、关元俞、足三里、冲阳、曲池、合谷穴进行温针灸治疗,针刺组取穴同温针灸组,只针不灸,均每日1次,每周连续治疗6 d休息1 d,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温针灸组低于针刺组(P<0.01),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温针灸组低于针刺组(P<0.05),但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温针灸组胫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及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而针刺组仅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温针灸和常规针刺治疗均可以改善阳虚寒凝、络脉瘀阻型DPN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温针灸在改善症状方面显示出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范永升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硬皮病经验举隅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总结范永升教授在临床上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硬皮病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跟师和收集整理范老师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硬皮病的医案,分析范老师对硬皮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对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方药分析,并列举范老师治疗硬皮病的一则经典案例.[结果]范老师认为硬皮病的病机为阳虚寒凝,肺脾不足,络脉痹阻,终致皮肤失养.选用温阳散寒,益气和血通痹之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适时佐以理气、化痰、疏肝解郁之法,切中病机,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所举验案中患者辨证主要为寒凝血瘀之症,经过黄芪桂枝五物汤散寒活血通痹治疗之后,雷诺症状好转,诸证稳定.[结论]范永升教授从硬皮病病机出发,拟定温阳散寒、通络袪瘀、培补肺脾的治法方药,治疗卓有成效,值得深入学习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养经煎协定方联合甲钴胺片改善阳虚寒凝、络脉瘀阻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电生理的临床效果和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用养经煎协定方联合甲钴胺片改善阳虚寒凝、络脉瘀阻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电生理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琼海市中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养经煎协定方口服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监测血清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 VCAM-1)、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0.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SNCV、MN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TC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TCSS评分(4.02±1.8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8±1.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外周血HIF-1α、sVCAM-1、MB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经煎协定方利于提高阳虚寒凝、络脉瘀阻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在改善症状方面优势明显,可能是通过干预外周血HIF-1α、sVCAM-1、MBP水平以减轻神经微血管的内皮细胞损伤而保护神经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化疗相关性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机述要
编辑人员丨2023/8/5
化疗相关性周围神经病变(CIPN)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末端感觉异常和运动功能障碍,其机制一般认为以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损伤为主,可能与线粒体损伤、炎性刺激、离子通道激活、氧化应激、神经元细胞轴突转运等有关,处理措施常用更换化疗方案或调整给药剂量,或使用神经保护剂、离子通道调节剂、神经递质调节剂、抗氧化剂等,但效果不佳.本文基于CIPN临床特征,结合相关研究,将其证机概括为气虚血弱、营卫失和,气虚血瘀、络脉痹阻,阳虚寒凝、络脉痹阻,脾肾两虚、筋脉失养4种,以期为中医防治CIPN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从阳虚寒凝论治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编辑人员丨2023/8/5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作为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类型,因其发病率较高而广泛受到临床关注.CMVD属中医学"胸痹""真心痛"范畴,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硝酸酯类、曲美他嗪等传统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因此CMVD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整理胸痹相关医籍,结合陈可冀院士"三通两补"思想中的芳香温通疗法,从阳虚寒凝、络脉瘀阻的角度对CMVD进行进一步阐述,探索其病因病机和治疗规律,以期为CMVD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