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滋阴祛火散结”论治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阴虚阳盛为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体质特点,火热为发病主邪,病理产物痼结为此病发展转归的关键因素,故以“滋阴祛火散结”为治疗立意,以石斛夜光丸为施治基础方,自拟特色药串配伍治疗本病,祛邪不忘扶正,可获良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从脉象探讨《难经》"阴阳盛虚汗下法"及其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阴阳盛虚汗下法"始见于《难经·五十八难》,"阳虚阴盛,汗出而愈,下之即死;阳盛阴虚,汗出而死,下之而愈",后世医家对此理解执见不一.两者皆为外感疾病中的危重病证,文章提及从脉象把握"阴阳盛虚汗下法"更易于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即阳虚阴盛脉见浮取小弱或难以触及,沉取应指明显或推筋至骨方得,此时阴寒凝盛而阳虚不能透达,人体气机入多出少,治当温阳发汗,使阳气得助,阴邪得散,如麻黄细辛附子汤之类;阳盛阴虚脉见浮取应指明显,沉取柔弱或难以动指,此时阳热炽盛而阴津竭乏,人体气机出多入少,治当滋阴攻下,折其阳热,急保阴津,如增液承气汤之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气机升降理论内涵及不寐病辨证分型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2/3
气机升降理论是"汉派李氏脑病流派"辨治不寐病的核心理论思想,基于气机升降理论将不寐病分为升降太过和升降不及两大类,根据气机运行的部位、气的多少、气机升降出入的不同形式将不寐病分为营卫不和型、脏腑气机失调型、阴阳不交型三大类型;每一类型又有各自不同亚型,共有卫阳虚不敛营阴证、卫气盛夜不入营阴证、卫气入于阴而日不得出于阳证、肝胆气机疏泄失调证、心肾气机上下相济失调证、脾升胃降枢机失调证、阳不入阴证、阳盛阴虚证、阴不潜阳证九种亚型,并表现出各自独有的临床特征.基于气机升降理论的辨证分型法补充完善了现阶段不寐病辨证分型类别,为临床诊治不寐病开拓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黄帝内经》人迎寸口脉法理论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人迎寸口脉法为《黄帝内经》针灸学古典脉法之一,也是古典针灸诊治经脉病的临床经典范式.通过梳理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发现该法通过比较颈人迎脉和手寸口脉大小,根据脉象判定阴阳盛虚变化,以确定所病经脉;选取所病经脉表里经之井、荥、输为主,通过补泻以调虚实.人迎寸口脉法医理古朴,诊法简易,定经选穴明确,值得进一步发掘其内涵和诊疗规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浅析阳虚失眠的病因病机与治疗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多数医家从阳盛阴衰论治,但临床上阳虚失眠者并不少见.通过分析阳气与睡眠的关系,提出导致阳虚失眠的主要病机为心、脾、肾三脏阳虚,故从温补心、脾、肾阳入手,或辅以重镇潜阳,或酌加益气、安神、化痰、调气之品,可为阳虚失眠的治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文献研究胃溃疡的证候特点与核心药团网络结构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基于文献研究胃溃疡证候特点及用药核心药团可视化网络结构.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1987年1月-2016年12月20年间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相关文献,建立胃溃疡证候要素数据库及用药数据库,对其证候和用药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符合要求319篇文献,整理出胃溃疡中医证候名称15个,出现频次较多的证候依次为脾胃阳虚证>肝胃气滞证>脾胃气虚证>胃阴不足证;病位要素主要涉及胃、脾、肝、胆;病性要素主要有阳虚、气滞、血瘀、阳盛、阴虚、气虚、湿浊、寒凝、食积等;文献中涉及179味中药,用药频次达3308次;挖掘出以甘草、白术、黄芪、白芍、白及、延胡索、麦冬、柴胡等为核心的8个核心药团.结论:胃溃疡临床常见证型以脾胃阳虚证最多见,肝胃气滞证次之;病性以阳虚为主,涉及气滞、血瘀、热、虚、痰、湿、食积等;用药特点则以健脾益气、和胃止痛为主,辅以疏肝理气、柔肝活血、养阴清热之品;在辨明证候特点基础上,挖掘胃溃疡用药核心团,能够指导临床针对性用药,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热性惊厥复发患儿体质类型分布及其与免疫功能关系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热性惊厥复发患儿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与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相关性,分别从体质调护角度和免疫调节角度为中医药防治热性惊厥复发提供依据.方法 病例组为热性惊厥复发患儿57例,根据惊厥类型分为单纯型热性惊厥(SFS)组36例和复杂型热性惊厥(CFS)组21例,对照组为同期2~6岁的健康平和质儿童20例,填写调查问卷进行体质类型调查,并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十、CD4+/CD8+).结果 病例组57例患儿中阳盛质25例,占43.9%.SFS组、CFS组的IgA、IgG水平较对照组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CFS组IgG水平下降程度较SFS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FS组与对照组及SFS组比较,CD4+下降,CD8+升高,CD4+/CD8+比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盛质组、痰湿质组与阴虚质组的lgA、IgG水平,较对照组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阳盛质组、痰湿质组与对照组比较,T细胞亚群各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质组与对照组比较,仅CD8+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性惊厥复发患儿存在一定的免疫功能异常,CFS比SFS的程度更明显.结合体质分析,阳盛质、痰湿质与阴虚质多种体质的免疫指标均有异常,主要表现为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与T细胞亚群相关性不大.中医药防治热性惊厥复发时应重视体质识别,调理体质时配合免疫调节药物,或利于临床防治热性惊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肺主肃降"从肺论治不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寐病机多属阳盛阴衰,阴不纳阳,阴阳失交.肺属金,以肃降为顺,肺失肃降,气逆于上,可导致营卫、气机失常.五脏分属五行,五脏之间生克制化,肺气肃降不及,影响心、肝、脾胃、肾,导致心火上炎,肝气上逆,胃失和降,肾水亏虚,终致神志失养而不寐.故肃降肺气在不寐的论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顾中欣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案
编辑人员丨2023/8/6
顾中欣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名中医,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顾氏内科中医术"代表性传人.顾老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熟读医籍,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侍诊左右,感于顾师治疗失眠疗效显著,总结如下.顾师认为,失眠一症,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不寐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病机关键为阳不入阴."阳"是指"气"的运动状态,"阴"指的是"气"的收藏状态,"阳不入阴"是指"气"进入不了"收藏"的状态,大脑皮层抑制不下来,导致失眠.临床上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或病后,年迈体虚等因素,"气"的运动收藏状态失衡,导致心神不安,神不守舍,不能由动转静而致不寐病症.劳心过度致使心神不宁,暴怒伤肝而使气郁化火,忧思伤脾而为气血亏虚,肺脾失调而致痰湿作祟,久病入络而致气滞血瘀,凡此种种,均可导致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致不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张国恩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3/8/6
探讨张国恩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辨证思路.他从阴阳认识免疫机制,根据RA免疫反应亢进、免疫抑制功能降低的发病特点,认为本病为阳盛阴衰,治疗应抑阳扶阴,提出痹毒是RA的发病关键因素,根据病情顽固、血管翳高侵袭性等特征,认为RA为风寒湿燥火热痰瘀诸毒邪炽盛,治宜以毒攻毒、解毒化毒;指出本病为本虚标实,病理产物为热毒痰湿浊邪与瘀血阻滞,本虚为肝肾亏虚及脾胃受损,治疗以抑阳扶阴、清热化湿、解毒化毒、祛风除湿、化浊散瘀、补益肝肾、健脾护胃等为治疗大法,临证善用微观辨证,根据中药药理精选有效方药分期论治,急性期化浊解毒、活血化瘀、清热养阴为主,缓解期扶正为主,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