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利汗中国科技珍宝书》引用中医脉诊情况探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梳理并分析《伊利汗中国科技珍宝书》脉诊内容,发现该书在脉学理论方面,载有《黄帝内经》三部九候脉法及营气运行规律,《难经》独取寸口脉法及寸关尺理论,《脉经》人迎气口脉法及三部分候五脏理论,《脉诀》及其注释点评著作的七表、八里、九道脉等不同时期不同医家的学术观点;在脉理解释方面,援引多位名医注解,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及天文术数知识,并结合古代伊朗医学背景和本土医疗经验进行讲解;在诊脉手法方面,记录《难经》《脉诀》《类证活人书》等书中的“三指定三关”“布指调疏密”“浮中沉取脉”“足背脉断生死”等脉诊技巧;在影响脉搏因素方面,记录了男女脉、体质脉、四时脉。《伊利汗中国科技珍宝书》是作者拉施特在钻研中国文化和医学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中东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将我国汉代以前至唐宋时期各式脉学理论重新编撰而成的波斯语中医学科普性著作。该书的问世表明中医脉诊在14世纪已推广至中东地区,并为当地医疗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该书作者对不同文化的认同感与钻研精神,为当下实现中医学与不同地域医学的跨文化沟通提供历史范例。书中保留的唐宋时期文献,可为深入了解中医古代脉学提供线索,但其中未讲解透彻或与现今临床实际不符的内容,在研究与运用时应注意甄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左人迎右气口对比脉法的临床运用要点与实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人迎气口脉法出自《灵枢》,历代争议在于其为双侧人迎、气口脉或左右寸口脉之间的比较.王叔和《脉经》认为"左为人迎,右为气口".左人迎右气口脉法体系取左右寸口脉,按照关前一分左右对比而别阴阳,然后通过比较单侧关与关前一分之大小,以明三阴三阳,根据脉之浮沉确定表里,根据医之举按鉴别中风、中寒,确定治法方药.通过此脉法的临床运用,体会到六经脉象与六经病症的对应关系,收效颇佳.脉象体现疾病本质,随疾病发展而变化.当脉症不一时,应当舍症从脉,把握本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三阴三阳脉法源流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本文以三阴三阳脉法为统领,从起始源头至发展巅峰再到发展稳定纵向论述了以诊断三阴三阳为核心的脉法演变,分别是标本脉法、人迎气口脉法、四时阴阳脉法;横向论述了各脉法自身的演变发展关系,分别是标本脉法与寸口分部候经脉法,人迎气口脉法与寸口对比诊法,《黄帝内经》四时阴阳脉法与扁鹊四时阴阳脉法;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各脉法的具体操作方法,与其相适应的临床模式,予以诊断阴阳之多少,分辨手足六经,进而明确十二经脉之所病为特长的三阴三阳脉法,做一系统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黄帝内经》人迎寸口脉法理论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人迎寸口脉法为《黄帝内经》针灸学古典脉法之一,也是古典针灸诊治经脉病的临床经典范式.通过梳理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发现该法通过比较颈人迎脉和手寸口脉大小,根据脉象判定阴阳盛虚变化,以确定所病经脉;选取所病经脉表里经之井、荥、输为主,通过补泻以调虚实.人迎寸口脉法医理古朴,诊法简易,定经选穴明确,值得进一步发掘其内涵和诊疗规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浅谈人迎、气口脉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人迎气口脉的定位和此脉法的临床指导作用.[方法]通过研读《黄帝内经》里记载的人迎气口脉的相关内容,并查阅相关资料,结合笔者临床体会,分析人迎气口脉的定位及具体的临床指导作用.[结果]《黄帝内经》里大量记载人迎气口脉,但自古以来大部分学者认为此脉法的人迎位于颈旁,气口位于肺经寸口脉或者趺阳脉,导致人迎气口脉法在临床工作中难以很好的应用.笔者根据自己查阅文献及临床体会,认为此脉法的人迎位于左手关前一分,气口位于右手关前一分,并提出判断大小的方法,以便高效判断疾病的病性和病位,指导临床治疗.[结论]人迎气口脉法为《黄帝内经》主要脉法之一,内容相当丰富,对现代中医临床,尤其是针刺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脉法赞》脉学用语刍议
编辑人员丨2023/8/6
《脉法赞》收录于王叔和《脉经》,是早期有关寸口脉诊法的重要文献.故结合历代学者论述,对文中一些存在争议性的内容(“官”“府”“关前一寸”“人迎”“气口”)进行探讨分析,认为“官”指左手脉所主与血关系密切之脏,“府”指右手脉所主与气关系密切之脏;“关前一分”位属寸部,为关部入寸之分界,又可代指寸脉;“人迎”“气口”在早期对比诊法发展为寸口诊法的进程中,经由“阳明-心”及“太阴-肺”的中介,所指由颈、腕部脉搏动处变为左寸心之部与右寸肺之部,这属于脉学用语的“概念移植”现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帝内经》尺肤诊理论的内涵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诊法理论中,尺肤诊法独具特色却至今仍阐释不明.故将综合历代医家的注释,详细解读《内经》尺肤诊理论的内涵.首先,阐明尺肤切诊的部位范围有广狭之分,广者从掌横纹至肘横纹之间,狭者从寸口三部脉之关脉开始到尺泽穴之间.其次,尺肤诊的诊察内容包括尺部皮肤(尺肤)的(缓急、小大、滑涩)寒热、燥湿,尺部肌肉(尺肉)之坚脆以及尺肤下脉象(尺脉)的缓急、小大(盛衰)、滑涩等.最后,《内经》尺肤诊法常与寸口脉法、人迎脉法、色诊法合参,用于诊断疾病、判断预后并指导相应治疗措施的选择.由此可深入揭示尺肤诊法的具体内涵和诊疗意义,为《内经》尺肤诊法的现代临床运用提供参考,也为《内经》诊法理论的研究及现代教材中相关内容的编写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切脉针灸理论及临床运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切脉针灸"指在针灸临床中先切脉,通过辨别人迎、寸口、冲阳、太溪及人体各经络的脉象大小盛衰滑涩等表现以诊察疾病、指导针灸临床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其建立在脉象及经络理论基础之上,并以阴阳、五行为中心的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经络穴位为诊治对象,以脉象变化为主要得气的表现,以症状改善或病情痊愈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是一种切脉与针灸相结合的临床诊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人迎寸口脉诊法针刺应用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人迎寸口脉诊法本质是辨别阴阳的脉法,“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中医治病的准则或要达到的目标,因此辨阴阳的虚实显得更为重要,进而知晓阴阳虚实的部位,病位明确才能有的放矢.《灵枢·四时气》记载:“气口候阴,人迎候阳也.”《灵枢·禁服》云:“气口主中,人迎主外.”内属阴,外属阳,此阴阳为人体整体的阴阳,而且两处脉象极容易体会,让全身的阴阳信息集中在两处的三指之下,能直接确定病位,也能通过脉象来验证疗效,让医者对病情的发展和治疗的效果心中明了.人迎寸口脉诊法,是独取寸口脉诊法的有益补充,特别是对经络辨证和针刺的临床应用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当然人迎寸口脉诊法也是有争议的脉法,其中的奥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黄帝内经》论人迎寸口脉诊法的针灸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黄帝内经》人迎寸口脉诊法是古代脉诊法之一,现已成为针灸临床经络辨证的首要方法,本文将从针灸临床的角度出发从理论前言、辨证方法和治疗手段三个方面来探讨《内经》人迎寸口脉诊法的针灸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