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负压一次性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对上尿路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负压一次性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对上尿路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 年 10 月—2023 年 10 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 98 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采用摸球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9)采用一次性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观察组(n=49)采用负压一次性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 3 d结石清除率为 87.75%,高于对照组的 6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一次性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应用于上尿路结石,可提高近期结石清除率,缩短手术时间,引起的炎症反应较轻,且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导航血肿钻孔引流术与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炎性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导航血肿钻孔引流术与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到2023年1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方式,分为导航血肿钻孔引流术组和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每组31例。导航血肿钻孔引流术组患者接受导航血肿钻孔引流术,和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患者接受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分析患者神经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分析两组患者认知能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导航血肿钻孔引流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脑脊液恢复时间、置管时间[(1.78±0.37) h、(48.71±11.92) ml、(8.23±1.33) d、(2.22±0.92) d]低于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患者[(5.05±1.22) h、(213.84±45.34) ml、(14.03±2.27) d、(4.58±1.2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290、19.610、12.270、8.470, P<0.05)。导航血肿钻孔引流术组患者血肿清除率[(91.29±4.26)%]高于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患者[(76.42±1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332, P<0.05)。导航血肿钻孔引流术组术后7 d神经功能评分(12.90±2.59)低于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神经功能评分(20.35±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220, P<0.05)。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患者7 d认知评分(24.96±2.57)高于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患者术后7 d认知评分(18.77±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992, P<0.05)。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导航血肿钻孔引流术组患者术后7 d血清TNF-α、IL-6、hs-CRP和PCT[(53.71±19.31) pg/ml、(51.29±12.62) pg/ml、(5.49±0.81) mg/ml、(4.24±0.76) mg/ml]低于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患者[(79.00±11.33) pg/ml、(83.16±15.09) pg/ml、(8.67±0.92) mg/ml、(6.90±0.84) m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497、9.313、14.480、13.070, P<0.05)。 结论:导航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安全性高、创伤小,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认知能力和炎症指标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辅助手术清除感染性胰周坏死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将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山西白求恩医院普外科收治的40例胰周感染性坏死(IPN)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腔镜组(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辅助下坏死组织清除术)及对照组(传统剖腹坏死组织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相关指标。结果显示,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淀粉酶及降钙素原恢复正常时间、术后经口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但两组术后胰瘘、消化道瘘、腹腔出血发生率及二次手术、病死率、住院费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辅助下坏死组织清除术在一定程度上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分析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分析自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35例肾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65例采取输尿管软镜手术)和对照组(70例采取微通道经皮肾镜手术)。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指标及术后相关炎性因子的水平。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输尿管软镜组的血红蛋白下降量小于经皮肾镜组( t=-27.926, P<0.05)。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经皮肾镜组( t=-10.470、-19.085, P<0.05)。两组的总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83, P>0.05)。输尿管软镜组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1β、前列腺素E2(PGE2)、C反应蛋白(CRP)及IL-13水平均低于经皮肾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034、-10.074、-9.682、-21.450、-20.797, P<0.05)。输尿管软镜组血清IL-4水平高于经皮肾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298, P<0.05)。输尿管软镜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胱抑素(CysC)均低于经皮肾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065、-13.450、-16.747, 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449, P>0.05)。 结论: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手术治疗肾结石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对肾功能损伤小,机体应激反应小,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与经皮肾镜手术清石率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茶碱类药物静脉滴注联合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乳酸清除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茶碱类药物静脉滴注联合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乳酸清除率(LCR)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于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老年COPD继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60)和观察组( n=60),对照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茶碱类药物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给予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联合茶碱类药物静脉滴注治疗。统计两组痰液黏稠度,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 1)、FEV 1/FVC]、血气分析、呼吸力学、氧代谢及血清学指标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整体痰液黏稠度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两组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 2)、氧合指数(PaO 2/FiO 2)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 P<0.05),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 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升高或下降后的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均 P<0.05)。治疗前,两组呼吸力学、氧代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含量(CaO 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 P<0.05),而两组氧摄取率(ERO 2)和观察组最大摄氧量(VO 2Max)、气道峰值、呼吸阻力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 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升高或下降后的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均 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学指标、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观察组LCR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0.05),而PCT、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 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升高或下降后的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茶碱类药物静脉滴注联合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治疗老年COPD继发Ⅱ型呼吸衰竭可改善患者呼吸力学、氧代谢,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疾病对生活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4.8F可视穿刺经皮肾镜系统治疗直径<2 cm单发性肾结石的临床体会(附39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4.8F可视穿刺经皮肾镜系统治疗直径<2 cm单发性肾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9例直径<2 cm单发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4.8F可视穿刺经皮肾镜碎石术。统计并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近期和远期结石清除率、术后24 h内体温、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以及全身炎症反应(SIRS)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其中手术时间12.0~68.0(31.4±13.0)min,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0~13(4.5±4.0)g/L,术后住院时间(2.7±0.7)d,近期结石清除率66.7%(26/39),远期结石清除率82.1%(32/39),术后SIRS发生率为10.2%(4/39)。结论:4.8F可视穿刺经皮肾镜系统治疗直径<2 cm单发性肾结石疗效满意,安全,创伤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硕通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2~3 cm肾下盏结石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硕通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2~3 cm肾下盏结石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2年12月于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肾下盏结石患者10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硕通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输尿管软镜治疗。依据术后结石清除情况将患者分为结石未清除组( n=13)和结石清除组( n=89)。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碎石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广义估计方程分析评价治疗时间、治疗方法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视觉模拟评分(VAS)、白细胞(WB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红蛋白(HGB)、降钙素原(PCT)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影响一次性术后清石率的影响因素。基于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18.72±9.61) min比(136.65±11.27) min]、住院时间[(6.43±1.12) d比(10.29±2.23) d]及碎石时间[(51.23±10.38) min比(56.62±11.43) min]明显较短,术中出血量[(128.52±10.20) mL比(157.53±15.31) mL]明显较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广义估计方程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治疗时间、治疗方法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WBC、HGB、BUN、Cr、PCT、VAS有明显影响( 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88%比19.61%)明显降低,一次性术后清石率(94.12%比80.39%)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方式、下盏肾盂角(IPA)、肾盂下盏高度(CPH)、结石最大径均是2~3 cm肾下盏结石患者一次性术后清石率的影响因素( P<0.05)。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实用性均较好,且可较好地识别2~3 cm肾下盏结石清除不彻底的高危患者。 结论:硕通镜联合输尿管软镜处理2~3 cm肾下盏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一次性术后清石率高的优势。IPA、CPH、结石最大径、手术方式均是2~3 cm肾下盏结石患者一次性术后清石率的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较好地识别2~3 cm肾下盏结石清除不彻底的高危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脓毒性休克患儿早期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脓毒性休克患儿的早期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56例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根据患儿入PICU 24 h内最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分为非危重组(>80分)、危重组(70~80分)及极危重组(<70分),分析比较各组患儿早期的临床特点。结果:56例脓毒性休克患儿,平均年龄12.0(1.0,180.0)个月;原发病以呼吸系统感染(60.7%,34/56)为主,病原学以细菌(71.4%,40/56)为主。死亡21例,存活35例,总病死率37.5%;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病死率分别为12.5%(2/16)、16.7%(1/6)、52.9%(18/34)。死亡组与存活组患儿的年龄、性别、PICU住院时间、心率、1 h及24 h平均动脉压、是否使用机械通气及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死亡组患儿的PCIS明显低于存活组,6 h及24 h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明显高于存活组,初始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1 h、6 h及24 h内入液量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极危重组患儿的6 h入液量与非危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PCIS、VIS 6 h、VIS 24 h、初始乳酸水平及24 h乳酸清除率、降钙素原、射血分数、6 h入液量水平及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与患儿死亡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IS、6 h入液量水平、早期乳酸水平及合并MODS是脓毒性休克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6 h液体入量、PCIS、初始乳酸及MODS预测脓毒性休克患儿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47、0.835、0.797、0.761。 结论:脓毒性休克患儿病死率高,PCIS评分、6 h内复苏液量、早期乳酸水平及合并MODS是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应用吸附型滤器oXiris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救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应用吸附型滤器oXiris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救治SAP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5例应用吸附型滤器oXiris行CRRT治疗的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患者炎症指标、血流动力学和酸碱平衡指标及器官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接受oXiris治疗前,3例患者出现胰腺坏死感染,5例均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急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和急性肾损伤。使用oXiris行CRRT治疗24 h后,患者血白细胞[(13.4±5.0)×10 9/L比(25.8±10.0)×10 9/L]、CRP[(149.6±68.3) mg/L比(289.0±129.4) mg/L]和降钙素原[3.7(1.4,17.7)ng/ml比12.2(3.2,62.9)ng/ml]等炎症指标水平显著下降;血流动力学情况好转,心率[(107.4±9.5) bpm/min比(143.4±9.7) bpm/min]降低,平均动脉压[(87±5 )mmHg比(73±13)mmHg,1 mmHg=0.133 kPa]趋于稳定;代谢性酸中毒明显改善,pH值(7.4±0.0比7.2±0.1)和碱剩余(-2.1±2.5比-14.5±6.1)升高,乳酸[(2.6±1.2)mmol/L比(10.6±6.6)mmol/L]降低;器官功能障碍较前好转,PaO 2/FiO 2值(241.7±58.5比115.9±53.6)升高,血肌酐[(148.0±42.5)μmol/L比(232.8±77.4)μmol/L]、腹内压[(18.6±4.5)mmHg比(24.2±4.0)mmHg]、改良Marshall评分[3(3.0,4.0)分比6(5.5,9.0)分]和APACHEⅡ评分[(17.6±2.9)分比(26.0±5.2)分]降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应用oXiris行CRRT治疗SAP患者可能具有清除炎症递质、稳定血流动力学和酸碱平衡、改善器官功能的作用,在临床上是安全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与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乳酸(Lac)、乳酸清除率(LCR)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在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择2009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年龄在18~80岁的脓毒症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感染部位、器官损伤情况、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即刻的Lac和PCT水平、入ICU 24 h Lac、24 h LCR及28 d预后情况等。根据Sepsis-3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再根据28 d预后将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组间患者各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Lac、24 h LCR、PCT、SOFA、APACHEⅡ评分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共入组998例脓毒症患者,男性642例,女性356例;年龄(59.56±13.22)岁。脓毒性休克患者478例,其中28 d死亡180例,存活298例。①与脓毒症组比较,脓毒性休克组患者年龄更大(岁:60.49±12.31比58.72±13.97),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即刻Lac及PCT、24 h Lac水平更高〔APACHEⅡ(分):24.57±7.04比19.37±6.93,SOFA(分):7.78±3.31比4.38±3.42,即刻Lac(mmol/L):3.00(1.70,5.00)比1.40(1.00,2.30),即刻PCT(μg/L):0.05(0.00,4.00)比0.00(0.00,1.10),24 h Lac(mmol/L):2.60(1.60,4.40)比1.40(1.00,2.20)〕,28 d病死率更高〔41.63%(199/478)比19.42%(101/5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与脓毒性休克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即刻Lac、24 h Lac明显升高,24 h LCR明显下降 〔APACHEⅡ(分):26.19±6.52比22.25±6.07,SOFA(分):9.07±2.90比7.50±3.10,即刻Lac(mmol/L):3.80(2.50,5.10)比2.80(2.00,3.90),24 h Lac(mmol/L):3.20(2.20,5.60)比2.10(1.60,3.30),24 h LCR:1.43(-37.50,30.77)%比16.67(0.00,33.98)%,均 P<0.05〕。在器官功能评估方面,死亡组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PaO 2/FiO 2)更低 〔CVP(mmHg;1 mmHg=0.133 kPa):5.00(2.00,8.00)比6.00(2.00,9.00),PaO 2/FiO 2(mmHg):184.21±84.57比199.20±86.98〕,丙氨酸转氨酶(ALT)、血肌酐(SCr)更高〔ALT(U/L):376.56±41.43比104.17±14.10,SCr(μmol/L):213.53±8.06比181.91±5.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O 2/FiO 2、SCr、Lac、SOFA评分是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aO 2/FiO 2:优势比( OR)=0.997,95%可信区间(95% CI)为0.996~0.999, P=0.001;SCr: OR=1.001,95% CI为1.000~1.002, P=0.041;Lac: OR=0.925,95% CI为0.871~0.982, P=0.011;SOFA评分: OR=1.178,95% CI为1.110~1.251, 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SOFA评分、SOFA+APACHEⅡ、Lac+24 h LCR+PCT+SOFA+APACHEⅡ可以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9(95% CI为0.740~0.798)、0.787(95% CI为0.759~0.815)、0.800(95% CI为0.773~0.827),Lac、24 h LCR、PCT、SOFA、APACHEⅡ5项指标联合预测的AUC最大。 结论:Lac是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不能预测预后,需要综合LCR、PCT、SOFA、APACHEⅡ评分及临床器官功能情况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