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亚热带人工林树种配置对根际土壤生物有效磷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通过树种选择与配置优化提高土壤磷有效性进而促进树木生长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在南亚热带人工林树种多样性平台开展研究,采用随机区组的试验设计方法,选取马尾松、米老排、格木、红椎、火力楠、灰木莲、土沉香、降香黄檀8个乡土树种,建立了 1、2、4和6个树种丰富度梯度的混交造林试验,测定了根际土壤生物有效磷组分(氯化钙磷、柠檬酸磷、酶磷和盐酸磷),探究不同树种配置对根际土壤生物有效磷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比非固氮树种,固氮树种(格木和降香黄檀)的混交有效增加了土壤含水率、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磷,树种合理配置有利于土壤生物有效磷的生成积累.固氮树种混交条件下,土壤氯化钙磷含量显著增加了 46.2%~160.3%,微生物矿化产生的酶磷提高了 69.3%~688.2%,盐酸磷增加了 31.5%~81.3%;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提高了 81.8%~149.4%,土壤微生物量氮增加了 88.1%~160.6%.冗余和相关分析显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速效磷、全磷、蛋白酶、纤维二糖水解酶、酸性磷酸酶、微生物生物量氮和有机碳是驱动根际土壤生物磷组分差异的关键因子;固氮树种混交提高了酶磷和柠檬酸磷含量,这两种生物有效磷组分含量与林分树木胸高断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固氮树种(格木)混交有效提升了根际土壤生物有效磷含量,有利于促进林分树木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喀斯特11种典型生态恢复树种凋落叶分解及其对土壤碳排放的激发效应
编辑人员丨2024/6/1
旨在探究喀斯特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树种凋落叶分解过程及其对土壤碳排放的激发效应,为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植被恢复提供数据支持.以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大青山石山树木园11种适应性强、耐干旱贫瘠的优良石山树种为研究对象,利用13C自然丰度法区分凋落叶和土壤来源CO2并量化土壤激发效应,比较不同生态恢复树种凋落叶分解及其激发效应的差异,探讨凋落物分解及其激发效应与凋落物性状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1)11个生态恢复树种凋落叶在碳相关化学性质(水溶性碳、半纤维素和单宁含量等)、养分含量(磷和镁含量等)及化学计量特征(碳磷比和氮磷比)等方面均表现出较高程度变异.(2)不同生态恢复树种凋落叶分解及其诱导的土壤激发效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在整个培养实验期间,11个生态恢复树种凋落叶平均分解了 35.3%,其中海南椴分解最快,达到50%,而青冈栎分解最慢,仅分解16.5%.(3)总体上看,凋落叶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5.1 mg C kg-1 土壤d-1)是对照土壤呼吸速率(2.3 mg C kg-1 土壤d-1)的2.2倍,凋落叶添加显著促进土壤有机碳分解,平均达到37.6%;其中海南椴、割舌树和任豆凋落叶输入则抑制土壤有机碳分解(抑制程度分别为-13.2%、-6.9%和-22.5%),产生负激发效应.(4)凋落叶分解与非结构性碳(r=0.63,P=0.04)和水溶性碳(r=0.91,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叶干物质含量(r=0.64,P=0.03)、纤维素(r=0.62,P=0.04)和锰含量(r=-0.63,P=0.04)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性碳、钾和钙含量相结合可以解释生态恢复树种凋落叶分解变异的98%;然而,凋落叶性状与土壤激发效应强度之间并没有显著相关性.从土壤养分归还角度考虑,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树种可以选择光皮梾木、海南椴、顶果木和降香黄檀等凋落叶分解较快的树种,以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和植被恢复;另一方面,从土壤碳固持角度来看,海南椴、任豆和割舌树等凋落叶输入会抑制土壤有机碳分解,从而有利于提高退化生态系统土壤碳封存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降香与其伪品缅甸大叶生药学鉴别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对比研究降香与市场常见伪品缅甸大叶的生药学特征,建立二者的快速鉴别方法.[方法]基于性状、微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鉴别降香与缅甸大叶.[结果]降香与缅甸大叶在性状、微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上均有不同程度差异.性状上,降香木纹细腻,表面花纹丰富且美观,断面具同心环纹、不规则花纹等,导管肉眼难见,质坚硬致密,气芳香特异;缅甸大叶木纹稍粗,表面花纹少或无,断面具放射状、雪花状细碎花纹等,偶见枯朽孔洞,导管孔肉眼可见,花香气稍淡.微性状上,降香导管孔小,导管群、木纤维群及弦向薄壁组织相间排列,使横切面形成同心环状;缅甸大叶导管多且大,导管群排列无序,管孔内常含树脂,弦向薄壁组织呈密集弯曲的波浪状环带状.三切面上,降香横切面导管多单个排列,偶见2~8个聚集,管孔小,木纤维大片存在,木薄壁组织较窄;弦切面木射线略叠生,多高2~16个细胞;径切面仅上下两层可见方形射线细胞.缅甸大叶横切面导管多复管孔,常2~8个相连,管孔极大,木纤维群呈方块状,木薄壁组织较宽;弦切面木射线非叠生,多高6~26个细胞;径切面方形射线细胞较多.此外,二者薄壁细胞及射线均含草酸钙方晶.解离组织显微主要鉴别点为缅甸大叶导管明显比降香大.薄层色谱上,二者存在2个差异性色谱点.[结论]降香与缅甸大叶性状及解离组织特征差异较小,但微性状、三切面显微及薄层色谱特征差异较明显,可据此鉴别.该研究建立了降香与缅甸大叶的有效鉴别方法,可为澄清降香市场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藏药二十味肉豆蔻丸源流考证与现代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藏药二十味肉豆蔻丸源于1506年达旺活佛秘制,收载于地方药典1979版《藏药标准》和1995版国家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中.本文通过以"二十味肉豆蔻丸"为关键词,查阅中国知网、读秀数据库、济南泉方本地PubMed等数据库搜集与二十味肉豆蔻丸相关的中英文文献及藏医相关的书籍,排除有且仅有方名的文献或书籍,有明确组成、配比或功效的保留,总结了藏药二十味肉豆蔻丸的传承、组成、方解及现代研究.结果发现二十味肉豆蔻丸在传承过程中其组成虽稍有改变,但主要功效为镇静安神.现代临床研究主要涉及妇科病、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和藏医中的宁塞病;基础研究的资料主要涉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去氢二异丁香酚、丁香酚、肉豆蔻醚等化学成分.希望此文对二十味肉豆蔻丸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价值.二十味肉豆蔻丸为传统藏药,由肉豆蔻∶降香∶沉香∶石灰华∶广枣∶红花∶藏茴香∶丁香∶大蒜(炭)∶豆蔻∶阿魏∶草果∶诃子∶乳香∶毛诃子∶儿茶∶余甘子∶力嘎都∶檀香∶牛黄=75∶80∶100∶75∶65∶90∶80∶40∶35∶35∶20∶35∶200∶100∶80∶70∶100∶60∶50∶1组成(图1[1]),是2002年9月6日获批在我国上市的镇静安神药(国药准字Z20023260),用于治疗"宁隆"病引起的神志紊乱、烦燥、精神恍惚、失眠、头晕、健忘耳鸣、颤抖、惊悸.在藏医,宁为心脏,隆为藏医三因学说之一[2].《四部医典》记载,根据所在部位和功能不同,"隆"分为五类:"持命隆(索增隆)"、"上行隆(更久隆)"、"遍行隆(恰不其隆)"、"伴火隆(酶年隆)"和"下泻隆(吐色隆)",此外尚有宁隆、赤隆和培隆[3]2.宁隆是主心脏的隆,它失调则出现心脏病,症状为心慌气短、神志模糊、背部发胀、心情烦躁、心悸失眠等[3]2;其还记载藏医中的"心脏病"是由于心情忧郁,烦乱,饮食失调,失眠,易怒等原因导致,有心悸、心绞痛、心热、心脏积水、心闷、心脏虫病和心怒症7种疾病,二十味肉豆蔻丸治疗的是藏医中心脏病的心悸疾病的症状[3]142.本文对其源流、方解及其临床与基础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希望对于二十味肉豆蔻丸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接种促生菌对尾巨桉—降香黄檀混作幼苗光合生理特性和生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9/23
该试验以盆栽尾巨桉和降香黄檀幼苗为材料,设置BM处理(尾巨桉接种巨大芽孢杆菌,降香黄檀不接种)、RJ处理(降香黄檀接种大豆根瘤菌,尾巨桉不接种)以及对照组(CK,尾巨桉和降香黄檀均不接菌),探究接种2种促生细菌对尾巨桉-降香黄檀混作幼苗的光合生理、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的影响,明确在混交体系中接种促生菌对促进植物生长的优势.结果显示:(1)BM处理显著降低尾巨桉的叶绿素含量(P<0.05),BM和RJ处理均提高了尾巨桉和降香黄檀的苗高、地径以及叶片的氮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但降低了胞间CO2浓度.(2)RJ处理显著提高了尾巨桉及降香黄檀叶片和全株生物量,BM处理仅显著提高降香黄檀根、茎、叶、全株的生物量和尾巨桉叶的生物量(P<0.05).(3)各接菌处理条件下2种植物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其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接种大豆根瘤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均促进尾巨桉-降香黄檀混作幼苗的生理代谢,2种促生菌能通过增强光合作用来促进植株生物量的累积;从植株生物量变化来看,接种菌株的利他作用更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土壤含水量对旱季降香黄植树干呼吸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研究土壤含水量对旱季树体水势、树干呼吸和边材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s)变化特征的影响,设置重度隔水(HD)、轻度隔水(LD)、旱季灌溉(DI)和对照(CK)4个土壤含水量水平,每隔半月监测各参数的动态变化.旱季土壤含水量和枝条水势呈下降趋势,各处理从11月底开始表现出显著差异.各处理树干呼吸与树干温度均具有良好的指数函数关系(R2≥0.65,P<0.001),各处理温度敏感系数Q10为DI >CK>LD >HD(P<0.001).旱季树干温度和树干呼吸均呈下降趋势,且在1月达到最低.各处理树干温度只在气温较低的冬季达差异显著,树干呼吸总体表现为旱季灌溉增加树干呼吸,而干旱降低树干呼吸.旱季淀粉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上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总量总体保持不变.各处理边材淀粉和可溶性糖差异显著,而NSCs总量差异不显著.相比于DI和CK,干旱(LD和HD)加速了旱季边材淀粉分解为可溶性糖的速率.树干呼吸与淀粉、可溶性糖均具有显著回归关系,树干呼吸分别解释了淀粉72%和可溶性49%的旱季变化;枝条水势解释了49%树干呼吸、75%淀粉和85%可溶性糖的旱季变化.土壤含水量很可能通过改变树体组织含水量,进而影响边材NSCs和树干呼吸.这些变量之间紧密的联系可能为干旱可以促进降香黄檀心材形成的猜想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另外,基于树干呼吸与树体水势和NSCs的显著关系,树干呼吸可能也会对树木心材形成有一定指示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施肥对降香黄檀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研究施肥对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为不同经营目标的降香黄檀人工林培育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以8年生降香黄檀为对象,设置N(185.6 g N/株)、P(120 g P2O5/株)、K(120 g K2O/株)、PK(120 g P2O5+ 120 g K2O/株)、NPK(185.6 g N+120 g P2O5+ 120 g K2O/株)以及不施肥(对照)等六个处理,调查施肥后盛花期内一年生新梢、叶、花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6个施肥处理间降香黄檀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差异显著(P<0.05).N处理的营养枝率、营养枝复叶数和小叶宽分别比对照提高40.25%、21.75%和9.52%,花序直径和花序生物量则降低12.75%和48.63%,显示N肥能促进降香黄檀营养生长,抑制生殖生长,有利于大径材培育;P、PK处理的营养枝率较对照显著降低47.96%和46.84%,表明P肥和K肥能促进生殖生长,有利于良种选育;NPK处理能同时显著促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其营养枝率、营养枝长度、营养枝复叶数、营养枝小叶长、宽和枝生物量比对照提高26.04%、68.16%、32.98%、15.20%、11.40%和83.60%,花序数量和花序生物量亦提高54.20%和49.84%.因此,在降香黄檀人工林培育实践中,可通过调整肥料的NPK配比(偏向N或PK)以实现营养生长或生殖生长调控之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磷素营养对降香黄檀幼苗生长及叶片养分状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设置0、15、30、60、100、150 mg P·株-1等6个磷素处理开展降香黄檀幼苗盆栽试验,测定各处理幼苗的生长、生物量、叶片养分含量等指标,采用临界浓度法确定降香黄檀幼苗的适宜施磷量,从而探讨不同磷素水平对降香黄檀幼苗生长和叶片养分状况的影响,揭示其磷素需求规律以及适宜的磷供应范围.结果显示磷肥能促进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而且随施磷量的增加,各指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60 mg P·株-1处理,其苗高、地径、叶面积、生物量分别为对照的3.07、2.35、49.21和24.25倍.施磷显著降低幼苗叶片氮、钾含量,提高磷、镁含量,其中30、60、100 mg P·株-13个处理间叶片磷含量差异不显著,约为对照的1.65倍.根据幼苗生物量与叶片磷含量、氮钾含量比、磷钾含量比的抛物线关系,确定叶片最适磷含量范围为1.35 ~2.32 g · kg-1,由此推断降香黄檀幼苗最适宜的施磷量为60 ~ 100 mg P·株-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施氮及不同根系分隔模式对尾叶桉和降香黄檀幼苗生长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豆科与非豆科树种混交作为一种人工林培育可持续发展模式,在保证木材产量和维持氮素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研究通过大棚盆栽试验,设计3个施氮水平(0、3、6 g·株-1)及3种根系分隔方式(不隔、网隔、膜隔) ,分析了不同氮素水平及根系分隔模式对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与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植株幼苗生长、叶片生理特性、根系形态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 )随施氮量的增加,尾叶桉与降香黄檀的苗高、地径均呈递增趋势;不同根系分隔模式下,尾叶桉苗高、地径均在不隔模式下生长最好,降香黄檀则在膜隔模式下生长最好. (2)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3 、6 g·株-1水平下尾叶桉与降香黄檀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而丙二醛(MDA)含量则呈降低趋势. (3)尾叶桉与降香黄檀根系的总长度、总表面积、总体积、平均直径、根尖数和比根长均随氮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且各氮素水平间的差异显著;同一氮素水平下,尾叶桉的根系生长总体表现为不隔>网隔>膜隔,而降香黄檀根系生长则表现为膜隔>不隔>网隔,且两树种不同分隔模式间差异显著. (4)尾叶桉与降香黄檀各器官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在6 g·株-1施氮水平下生物量最大;各器官生物量分配中,尾叶桉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茎(40 .59%)>叶(32 .37%)>根(27 .04%) ,降香黄檀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根(47 .67%)>茎(40 .08%)>叶(12 .25%) .研究表明,尾叶桉与降香黄檀混交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根系横向和纵向水平的养分生态位,扩大了根系吸收土壤养分的空间,同时根系互作提高了降香黄檀的固氮能力,对土壤有效氮的产生有较大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海南濒危树种保育圃白木香与降香黄檀幼苗根部真菌谱系与生态型多样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根部真菌是影响植物幼苗存活、定植和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但是苗圃培育的幼苗根部真菌物种组成与生态学特性尚不清楚. [目的]研究苗圃培育的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与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幼苗根部真菌群落谱系与生态型多样性,以及宿主植物对根部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采集幼苗根尖样品提取基因组DNA,用真菌通用引物与丛枝菌根真菌(AMF)特异性引物扩增真菌rDNA-ITS区,经克隆、测序、序列分析鉴定真菌.通过基于核酸与Metadata数据关联分析的FUNGuild软件,划分根部真菌的营养型和共位群.采用非公制多维尺度分析法(NMDS)研究幼苗根部真菌群落物种组成差异与宿主植物物种及形态指标的关系.[结果]白木香与降香黄檀幼苗根部真菌物种丰富,达51个OTU;谱系多样性较高,涉及毛霉菌门(Mucoromycota,51%)、子囊菌门(Ascomycota,43%)以及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6%).这些根部真菌涉及不同的营养型与共位群,包括共生型真菌29种,频度较高的如Glomeromycetes sp.2、Rhizophagus irregularis等,二者均属于AMF共位群;腐生营养型真菌5种,如Talaromyces pinophilus、Rhizopycnis vagum等;病原型真菌2种,是Mycoleptodiscus sp.和Fusarium phaseoli;还有15种其生态类型不确定.NMDS分析结果表明,宿主植物物种、株高、地径、叶面积对根部真菌群落物种组成的影响不显著.然而,株高对AMF群落的物种组成有较弱的影响.[结论]本苗圃条件下,土壤中本土性根部真菌繁殖体较为充足,白木香与降香黄檀幼苗根部真菌群落谱系多样性较高,多种营养型与共位群的根部真菌共存;此外,采用真菌通用引物对ITSl F/ITS4研究根部真菌群落物种多样性时,AMF多样性可能会被极度低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