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关于稿件摘要的要求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及结论四部分.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中文摘要应在400字左右,英文摘要可略详(40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前需列出英文题名、所有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仅首字母大写,名字间不加分隔号"-".如:Wang Minde(王敏德)]、所有作者工作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和国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后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失败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行颅骨钻孔引流术的CSDH患者,根据术后3个月CT结果的不同分为治疗失败组(n=23)和治疗有效组(n=91).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且进行模型验证.结果:114例CSDH患者的临床特征表现为,CSDH单侧98例(85.96%)、双侧16例(14.04%);血肿低密度41例(35.96%)、高密度73例(64.04%);最常见的并存疾病是高血压(17.54%),其次是糖尿病(8.77%)和脑卒中(脑梗死4.39%,脑出血1.75%);主要病因是头部受伤(56.14%);最常见症状是步态障碍(62.28%),其次是偏瘫(57.89%)和头痛(37.72%).治疗失败组年龄>70岁、双侧血肿、术前CT血肿无分隔、高密度血肿、血肿厚度≥20 mm、术前中线移位≥10 mm以及硬膜下有残余空气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治疗有效组(均P<0.05);并且年龄>70岁、双侧血肿、高密度血肿以及硬膜下有残余空气是影响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上4项指标在列线图预测模型总分225分,对应治疗失败概率为77.96%,经验证预测模型区分度较高,校准度较高,安全性和实用性较强.结论:年龄及CT结果显示的高密度、双侧血肿、硬膜下有残余空气与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失败有显著相关性.因此,除非出现严重的症状或体征,否则在这些情况下可能应延迟手术,临床上对以上指征应重点关注,以提高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幼儿腹膜原发支持-间质细胞瘤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女性患儿,3岁,发现腹部肿物2个月、腹痛伴呕吐1天;无特殊家族史.查体:腹膨隆,左腹触及 12 cm×10 cm肿物,质硬,活动度差.实验室检查:肿瘤标记物均(—).全腹MRI:左腹部11.8 cm×8.1 cm×12.1 cm实性为主占位,T1WI以等信号为主、内见多发分隔低信号(图1A),脂肪抑制T2WI呈稍低信号伴分隔样高信号(图 1B),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呈结节状高信号(图1C),表观弥散系数图呈低信号;增强后实性部分呈结节样渐近性强化,分隔及包膜中度-明显强化(图1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青少年巨大肠系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侵犯空肠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报道1例巨大的肠系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侵犯空肠的病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胀1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腹腔内巨大囊实性肿块,伴有钙化成分及杂乱分隔,增强呈轻度不均匀强化,误诊为脂肪肉瘤。患者经对症抗感染、手术、引流等处理后症状好转出院,术后病理确诊为肠系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术后随访8年未见复发及明显并发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毛霉菌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胃肠道毛霉菌病的发病率占所有毛霉菌病的5%~13%,临床诊断困难,病死率高。本文报道1例48岁女性患者,病程1个月,以腹痛、腹胀、发热为主要表现,有1型糖尿病史,血糖控制差。患者入院后病情加重,有消化道出血表现,行胃镜检查提示胃体多发巨大溃疡,溃疡表面有白苔覆着,胃黏膜病理活检提示可见少许真菌菌丝及孢子;PAS和六胺银染色可见宽大、不规则分枝,菌丝无分隔,考虑毛霉菌感染。给予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钠和泊沙康唑混悬液等治疗后,患者病情稳定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10例临床病理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PFHT)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08年9月至2019年12月PFHT病例10例进行临床资料、镜下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该组病例中,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1~54岁。结果:病变表现为突出于皮肤的包块,组织学特点,肿瘤由单核细胞样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构成丛状或结节状,外周围绕短梭形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由纤维结缔组织分隔。按病理组织分型,7例为组织细胞样型,其中3例结节内伴有黏液变性;1例为纤维母细胞型,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样细胞组成;2例为混合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单核或多核组织细胞样细胞CD68(8/10)、CD10(6/8)、CD163(5/8)、cyclin D1(8/8)、CDK4(5/8)、PGP9.5(4/5)、β-catenin(4/6)和MiTF(2/6)阳性;瘤细胞及周边纤维母细胞样细胞波形蛋白(9/9)阳性。Ki-67阳性指数为5%~40%,平均20%。所有病例均进行手术切除,术后随访9个月~11年,仅有2例复发。结论:PFHT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耳蜗不完全分隔Ⅲ型畸形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影像学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耳蜗不完全分隔Ⅲ型畸形患者的高分辨率CT(HRCT)和MRI影像学征象并测量临床重点关注的解剖结构,为人工耳蜗植入提供精准定性及定量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2月至2019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并行人工耳蜗植入的14例(28耳)耳蜗不完全分隔Ⅲ型畸形患者,均为男性,年龄7个月~27岁,中位年龄为3岁。14例患者均行HRCT检查,其中9例行MRI检查。观察内耳结构发育情况,包括耳蜗、前庭、半规管、前庭导水管及内听道形态有无异常;观察面神经管迷路段、鼓室段及乳突段走行及位置,在HRCT图像上测量面神经管迷路段宽度、前庭上神经管宽度、第Ⅰ膝角度;观察镫骨形态有无异常;在MRI图像上判析蜗神经发育。结果:14例患者28耳CT均表现为耳蜗外形大致正常,底转与中转及中转与顶转间的骨性分隔存在,蜗轴缺如;内听道底扩张,并与耳蜗底转直接相通,似“葫芦样”。10例20耳(71.4%,20/28)前庭局部向上形成小囊状突起,突入上半规管骨岛内。12例24耳(85.7%,24/28)前庭导水管起始部(近前庭)扩大。14例28耳面神经管迷路段位置升高且走行僵直。7例14耳(50.0%,14/28)面神经管迷路段增宽,13例26耳(92.9%,26/28)前庭上神经管增宽。面神经管迷路段宽度为(1.14±0.37)mm,前庭上神经管宽度(1.66±0.35)mm,面神经管第Ⅰ膝角度为96.83°±15.63°。11例22耳(78.6%,22/28)表现为镫骨底板增厚,前庭窗闭锁,而蜗窗显示清晰。9例(18耳)进行MRI检查的患者,均可见内听道内蜗神经发育正常。结论:耳蜗不完全分隔Ⅲ型畸形具有特征影像学征象,准确评估耳蜗、内听道及面神经等关键解剖结构能够为人工耳蜗植入提供安全可靠路径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肾脏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该文报道1例肾脏软骨肉瘤患者的CT及MRI表现。男,73岁,因“血尿、腰痛不适1 d”就诊,CT示伴有钙化灶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可见肿块分隔及边缘延迟强化;MRI示肿块呈小叶状改变,T 1WI呈稍高信号,T 2WI呈不均匀低信号,扩散加权成像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可见间隔及周围延期强化,右肾静脉内见充盈缺损。术后病理诊断为肾脏软骨肉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细胞癌转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治疗方式的多元化和多学科联合诊断与治疗的规范化,综合运用经肝动脉插管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等方法使中晚期肝细胞癌实现降期,或通过门静脉栓塞、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使剩余肝脏快速增生,以及常规行抗病毒和保肝治疗,让不同比例的中晚期或剩余肝脏储备不足的肝细胞癌能够成功转化为可切除肝细胞癌。这将成为提高肝细胞癌诊断水平的重要措施和肝细胞癌临床研究的热点。因此,笔者对肝细胞癌转化治疗的内涵、相应策略和进展进行深入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加强胸膜疾病临床研究 改善胸膜疾病治疗流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结合过去10年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据,对5类常见的胸膜疾病的治疗做一个简要的概括。(1)对于无症状的恶性胸腔积液(MPE),无须胸腔穿刺(胸穿)排液。对于出现症状的MPE,尝试一次胸穿大量排液以确定大量排液之后能否缓解呼吸困难或是否存在肺膨胀不全;只要大量排液能缓解气急症状,应以埋管引流和(或)胸膜固定术作为一线治疗手段。如果患者存在肺膨胀不全、胸膜固定术失败或积液出现分隔,则只能行埋管引流,胸膜固定术不再有价值。(2)基于肺结核的临床试验结果,结核性胸膜炎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如下:初治结核病6个月的治疗方案应当包括2个月的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联合治疗;巩固期为异烟肼和利福平联合治疗4个月。(3)联合胸腔内注入纤溶剂/脱氧核糖核酸酶可作为胸腔感染的初治用药,或作为外科手术后的后续治疗方案。推荐使用剂量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10 mg/次,每天2次;脱氧核糖核酸酶5 mg/次,每天2次。(4)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在处置首发的自发性气胸即使是中大量的气胸时,也宜采取更加审慎、更加保守的态度,无需急于排气。(5)与目前用于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标准化疗方案相比较,联合应用纳武利尤单抗和易普利姆玛的免疫治疗能够大大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存活率,提示免疫治疗完全可以成为不可手术切除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